杨润群: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

合集下载

杨润群: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

杨润群: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

杨润群: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髙发癌症为例: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

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 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

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SBRT/SABR)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0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弔,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紀美国乳腺癌在I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 —日•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 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 15年生存率也髙达91. 4%«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医学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

中国的医生教冇理念和美国的完全不同。

在中国,中学半业就能进医学院,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就可以做医生。

中国的医生工资与貝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劳动量却很大,因此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在美国,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报考医学院,而所有报考者中大约只有15%可以被录取。

所有医生都必须取得博七学位。

考入医学院以后,还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 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大学4年毕业后考入医学院,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还当不了医生,必须在指赵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培训。

只有具备训练经历,才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

在医疗方面,中美两国的医疗水平和制度有何不同?

在医疗方面,中美两国的医疗水平和制度有何不同?

在医疗方面,中美两国的医疗水平和制度有何不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频发,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下面从医疗水平、医疗制度和医疗费用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

一、医疗水平中美两国的医疗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

美国是医疗技术最先进、医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拥有全球排名前列的医疗机构和顶尖医学院校。

相比之下,中国医疗水平相对滞后,虽然随着近年来医疗改革的推进,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衡,三甲医院较多,医疗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这些都影响了医疗水平的提高。

二、医疗制度中美两国的医疗制度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实行的是市场化医疗制度,医疗服务相对昂贵,费用主要由病人和保险公司承担。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很多人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医疗保障的覆盖率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更为严重。

中国则实行的是公立医院制度,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同时也为人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但是在实践中,中国的公立医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药品乱象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三、医疗费用中美两国的医疗费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较大的差距。

美国的医疗费用通常比其他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人均医疗保险支出也高于其他国家。

而中国的医疗费用较低,政府医疗保障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相对较为便宜的医疗服务。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国的药价普遍较高,在医疗费用中占据较大比例,这也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点之一。

综上,中美两国在医疗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医疗水平和费用等方面的差距。

但是随着两国互联互通和交流的不断加强,两国在医疗领域也开始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医疗难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需求。

医疗水平差距有多大

医疗水平差距有多大

医疗水平差距有多大?根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与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中美在癌症五年整体存活率上有着显著差距:30%对比66%。

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高发癌症为例: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

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

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 (SBRT/SABR) 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 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

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也高达91.4%。

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时间医学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

中国的医生教育理念和美国的完全不同。

在中国,中学毕业就能进医学院,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就可以做医生。

中国的医生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劳动量却很大,因此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在美国,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报考医学院,而所有报考者中大约只有15%可以被录取。

所有医生都必须取得博士学位。

考入医学院以后,还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大学4年毕业后考入医学院,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还当不了医生,必须在指定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residenttraining (住院医师培训)。

在医疗保健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何区别?

在医疗保健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何区别?

在医疗保健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何区别?一、医疗保障制度中国和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较大区别。

在中国,全民医保是主要的医疗保障方式,涵盖绝大部分人口。

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64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9.91亿。

这一体系覆盖了近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医保体系之一。

而在美国,医保制度相对于中国较为复杂。

没有全国性的医保体系,各州、各地区级别的医疗保险个体差异较大。

囊括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多种保障方式,涉及到私营医保公司、政府等多种主体。

1.中国:以全民医保为主要医疗保障方式全民医保的实施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全民医保的实施改变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

根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的“2021年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报告”,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大部分人是通过免费接种的方式获得疫苗的。

这一举措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医疗保障。

2.美国:医保制度复杂,覆盖人口相对较少相比中国,美国的医保制度更为复杂,覆盖人口相对较少。

在美国,除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如免费的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主要是由私人保险公司、医疗救助、退休金等多个机构来提供的。

由于存在多种医保方式,医保体系复杂,导致了医疗保障的不平等。

二、医生和护士队伍作为医疗工作者的核心力量,医生和护士队伍在医疗保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中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2019年底,我国医生总数达到415.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331.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5.2万人、初级护师135.0万人、护士122.8万人。

我国医疗人口比例也在逐步稳步增长。

这一点就能从此前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表现中看出来,人员保障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有力保障了患者的诊疗服务。

美国和中国的医疗系统有什么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医疗系统有什么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医疗系统有什么不同?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和中国的医疗系统都属于比较先进和完善的系统之一。

两国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美国和中国的医疗系统的异同点。

一、医疗保障体系美国实行的是市场化医疗保障体系,所有医疗服务都需要个人和医疗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医疗费用,而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就要自费前往医院或者诊所。

因此,许多美国人认为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导致了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其中许多人甚至宁愿不去看病,也不愿因此而更换保险公司。

另外,美国的医疗服务在各个州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来开展不同的医疗服务。

而中国实行的是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即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公共监督。

这里面包括三种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大病保险。

这样的保险医疗体系相对较为理性、公平、安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可以在医疗保障效应之内。

但是,相比美国,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医疗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在偏远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往往十分匮乏,医疗技术也相对较弱。

二、医疗技术水平美国的医学研究和医学技术实践历史悠久,医疗技术方面相对较为先进,尤其是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美国有一些公认世界一流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拥有较高的医学水平和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比美国,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并没有那么高,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处于发展过程中。

但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和医学研究方面,中国也在探索前进。

近年来,中国在与疾病的抗争、医学创新、医学教育等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目前,中国的医疗专家和医疗工作者正走向世界的前沿,为打造高质量的医学服务作出不懈的努力。

三、药品价格美国的药品价格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医药公司的高额研发成本、药品价格的缺乏规范以及药品的广告费用等多种因素所致。

而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药品价格的波动。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不得不面对昂贵的医药费用,甚至很多人宁可不用药,也不愿花费这样的巨款。

中美医疗的差距在哪儿

中美医疗的差距在哪儿

中美医疗的差距在哪儿作者:张赞宁来源:《健康管理》2014年第03期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十多年,我已经习惯了繁忙的临床工作、拥挤不堪的门诊、炒号的黄牛,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司空见惯,甚至认为医疗工作就应该是这样。

2012年,我用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到美国参观学习,这一年时间,除了学习医疗专业的知识,更是看到了中美两国医疗的差别和不同,认识到美国的医疗服务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去的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是在全美排名第二的诊所,拥有全球知名的妇科泌尿专科诊疗中心,但是刚刚到医院的时候,我发现就诊的人群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宽敞明亮的大堂看起来像酒店,门诊病人不像协和那么多,候诊区环境也非常舒适,就诊的时候每个病人都可以安排一个单间。

我开始还以为医院病人不多,但是工作了几天后发现,来我们科的患者几乎全是妇科泌尿专业的疑难疾病患者,每年妇科泌尿手术的量超过了协和。

患者和专家沟通的时间也不算少,初诊30分钟。

复诊15分钟,专家不仅在专业技术上非常深厚,而且对病人的态度非常友好。

从带我的主任和患者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中,我看到了融洽的医患关系,对比在中国,老百姓去协和看病时,通常是三五分钟就被打发走,在美国,病人去看专家门诊简直堪称是享受了。

我因此在努力思考差别背后的原因。

很多人说中国人太多,医生又太少,必须这么看病才能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问题。

这是人口的问题吗?不全是,世界银行2010年的数据显示,以每1000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量计算,中国为1.5人,美国为2.4人,两者差距并不悬殊(同期全世界每1000人拥有医生最多的国家为古巴,达6.7人)。

专就妇产科来说就更加不成立了。

中国人口13亿,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统计显示,中国已有19万妇产科医生,相当于6842个人拥有一个妇产科医生,这个比例和美国2亿多人口,注册的妇产科医生2009年统计为4.2万人,相当于平均每4762人拥有一个妇产科医生。

中美医疗差距有多大?一比吓一跳!

中美医疗差距有多大?一比吓一跳!

中美医疗差距有多大?一比吓一跳!中美医疗差距有多大?一比吓一跳!2015-02-03魅力休斯顿网休斯顿在线作者简介:张玉蛟(JoeY. Chang, MD, PhD),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1997年在德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最好的癌症中心——休斯顿M.D.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肿瘤放疗中心和立体定向放射科主任、德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后导师,美国放射科学院肺癌专家组主席。

根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与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中美在癌症五年整体存活率上有着显著差距:30%对比66%!中美癌症五年存活率对比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高发癌症为例: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

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

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SBRT/SABR) 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

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也高达91.4%。

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时间医学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

中美医学:技术之外的差异

中美医学:技术之外的差异

中美医学:技术之外的差异我是外科医生。

我们现在所谓的“传统医学”和我们当代医学间的差距,其实也就是中西医的区别。

而“西医”,这是简单的说法。

现在在国际上施行的是现代医学,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与我们中医是有区别的,无论是从理论体系上讲,还是从对疾病的处理方法上谈。

我们现在施行的所谓西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发源地不一样,经历的历史阶段不一样,所以很多的问题,国外走在前面,我们国家就走在后面。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的医学确实是在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下大有进步。

40年发展美国的现代医学发展了几百年,欧洲更早,而我们国家的医学,以往虽有些发展,但真正较迅速的发展其实是在1980年代以后,我国的医学才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所以,中美医学差距的背后,首先是时间的距离。

从最近的一些阶段来讲,我们国家医学的进步还是比较快的。

从外科角度来讲,在数量上,我国的病人多,我国医生实践的机会就多。

所以,要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讲,从做手术的操作等角度来看,国外能做的,我们也能做。

医学往往不是单一的医学本身这一门学科,它必须延伸到各个学科。

举个最日常的例子,哪怕就是气候,也跟医学有关系。

比如感冒,我们怎么预测感冒来了?医学上讲,也要靠气候的测定。

以前我们开医学会议,很少有国际上的专家来参加;而现在我们开会,国际的专家就积极参加,这首先就表示我们有交流的基础了。

这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体现,也是一种现象。

同时,我们也治疗了一些从国外来的病患,这种现象至少说明在有些疾病或者手术治疗上面,我们有自己的经验。

另外一个证明我们国家医学影响力的事实。

青蒿素治疗了十多万人的疟疾,这是个创举。

但青蒿素不是直接拿来用于治疗疾病,而是经过化学的方法、生物的方法,把它提炼出来,制成药品。

后面的这段过程其实就是现代科学的方法,前面的阶段青蒿素能治病,是中医的理论,是中医的应用,而实际上是将中药里有效的东西提炼出来。

从1980年代到现在,历经也就40年时间,我们国家升级到了第二经济大国,这其实很不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润群: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
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高发癌症为例:
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

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

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SBRT/SABR)结果与手术相似。

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

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
例是前列腺癌患者。

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也高达91.4%。

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
医学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

中国的医生教育理念和美国的完全不同。

在中国,中学毕业就能进医学院,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就可以做医生。

中国的医生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劳动量却很大,因此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在美国,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报考医学院,而所有报考者中大约只有15%可以被录取。

所有医生都必须取得博士学位。

考入医学院以后,还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大学4年毕业后考入医学院,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还当不了医生,必须在指定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培训。

只有具备训练经历,才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

如果要进一步成为专科医生,比如心、胸外科医生,5年的普通外科培训后之后还要到指定专科医院(如德州心脏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2至3年的fellow。

这样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拥有专科行医执照的专科医生。

加起来,一个专科医生的培养,从中学毕业开始,至少需要13至15年。

毕业行医时,医生的年龄都在31岁以上。

在经过这样的
培训以后,才可以成为主治医生,可以开始独立诊治病人。

住院医生不同于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可以从政府获得资助,在他们成为主治医生后,他们的薪资会提高3到10倍。

如此严格漫长的培训使得美国的医生不仅训练有素,更较之其他国家的医生更显学术和严谨。

在一个富裕的国家,还有什么比人的健康和生命还宝贵呢?可以说在美国从事为人的健康服务的医生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的精英。

除了爱心,美国医生最直接的动力就是医生的高收入。

一般来说,医生的收入在美国所有行业收入中排名前10%,有的科室收入可以排到前3%。

医生的年薪从10几万美元到超过百万美元。

如此,高专业性及高收入,使得医生这个职业在美国非常受到尊敬,也可以说是整个美国社会金字塔顶端的职业。

2、中国医疗资源相对紧缺,资源分配不均
在美国,看病实行预约制度,“预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

一个医生一天只看几个病人,每个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

美国医院非常重视培养医生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

病人在门诊都是私密性较好的一对一服务,医生不厌其烦地解答、检查患者,一般初诊约45分钟,复诊约20分钟左右,遇到复杂病例可能时间还会延长。

病人都知道:如果需要,他们有权利占用医生更多的时间。

在公立医院,美国医生的收入和诊治的病人量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医生自己开私人诊所,收入是与病人量有关的,但是与药品,诊断或实验检查无关,只与其行医的专业行为有关。

相较而言,在中国,医疗资源十分紧张。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也就是差不多1/4的人口只占用1/50的医疗资源。

导致医疗资源紧缺的原因也包括中国政府医疗投入不足:美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是13.6%,英国6.8%,日本7.2%,德国10.7%,而中国仅为2%。

同时,中国的医疗资源还有分配不均的问题。

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进而造成了全国的病人蜂拥至上海、北京、天津或广州的三甲医院。

病人数量多,医生根本忙不过来。

常常是病人通过彻夜排队好不容易挂上了号,真正见到医生以后的问诊时间却不过短短5分钟。

患者根本无法和医生进行全面详细的交流问诊。

这对患有肿瘤等重症的患者来说,当然难以接受。

3、中美的医疗技术尚未实现同步
美国高度发达的医疗产业带动医疗技术创新——美国医学界不断涌现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尤其是在药品研发和诊疗设备研发上全球顶尖。

但是这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手段,由于进入中国医院需要通过相当复杂的审批机制,因此时间上会比美国晚很多年,并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这方面中国的医院很难做到与国外同步。

4、监督机制:三方监督美国医生
美国有较为完备的医疗差错或者纠纷善后体系,包括调解和医疗诉讼。

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会有相对客观的司法评价体系。

患者极少会走上血腥维权的无奈道路,而医生也极少会遭受血腥暴力。

但是受到投诉或者遭受巨额罚款在美国医疗界倒是并非少见,一旦因医疗差错或者事故接受处罚,其后果对医生的经济和工作获得均是灾难性的。

因而,所有的医生都必须有医疗事故的保险。

除了法律的监督,美国运行有效的医生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以及医院董事会、保险公司,均会对医生进行管理和监督。

如果出现违法或失职,医务人员面临的就是终生被吊销执照,失去工作。

因为医疗市场供需的平衡,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行为是不被允许,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美国有一整套医疗保险制度和组织来保护病人的利益,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

而在中国,情况却不是这样。

由于相关法律和善后机制却相对滞后,各类医学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责任。

就目前现状而言,医患冲突或者纠纷的高发是一个客观现象,其减少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放射治疗
在癌症的治疗方法中,人类已经探索出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方法。

手术切除、化疗已经被广泛熟知,而放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手段之一,由于从医学发展方向的起步较晚,致使包括医生在内的很多人对其认识还略显不足。

常规的放疗是指光子治疗,而质子治疗相对来说更是新技术。

据统计,在美国所有的肿瘤治疗当中,大概有70%的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当中的70%是根治性或者参与根治性的,包括在根治性治疗当中起到主要的或者辅助的(作用);而在这70%的根治性(参与根治性)治疗当中,又有70-80%的患者是被根治的;即所有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有35-40%的患者得到了治愈。

在美国,肿瘤的总体治愈率大概在
60%-7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肿瘤的治愈是依靠放射疗法,或者有放射疗法参与的。

数据显示,在所有肿瘤治疗的开销当中,用于放射治疗的费用小于14%,即我们用小于14%的
社会资源,治愈/参与治愈了40%的肿瘤病人,更不用提它在其他如姑息治疗方面的作用。

可以说,在指征符合的情况下,放射治疗是效价比最高的一种治疗方法。

而对许多癌症病人而言,放射治疗甚至是唯一必须用的治疗方法。

很多患者对放射治疗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例如认为放射治疗只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术才是唯一的根治手段;放射会“致”癌而非“治”癌;以及恐惧放射治疗的副作用等等。

这些观念其实都是错误的。

首先,目前已经有很多数据显示在早期肺癌的治疗当中,立体导向治疗的放射治疗的治愈率和生存期跟手术切除相比没有差别,甚至有在一些大刊上发表的数据显示,在某些情况下,放射治疗的效果比手术切除还要好。

其次,现在的放射治疗对医生和病人一般都会保护得很好,根本不会出现放射“致”癌的情况。

其实,放射并不可怕,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接触放射物质。

放射自身对人体当然并不是有益的,如果不是需要大可避开,但是从肿瘤治疗的角度出发,这点剂量对肿瘤治疗的意义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相比,其意义是大得多的。

最后,在副作用方面,其实任何事物都存在副作用。

任何外科手术也有副作用。

比如,肺癌病人的切除手术,在手术30天内死于手术并发症的死亡率占5%,100个当中就可能有5个病人死于并发症,但相较而言,放射治疗在肺癌早期的治疗中没有说30天内死于放疗的。

人们对传统的手术方法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手术治疗已经存在一百年了,对新的治疗方法比较难接受,这可以理解,但是当中有一个知识性的交接,要患者接受新的治疗,知道在一些情况下,放射治疗的治疗效果是跟手术治疗一样,甚至一些手术治疗不能做到的事情放射治疗还能做,效果也非常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