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题目及答案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0: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二)夜泊润州①江口刘言史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贾(gǔ):商人。
2.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3.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4.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诗歌鉴赏(三)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
金山,地名。
②西兴:地名。
③桴(fú):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诗歌鉴赏(四)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上海重点初中四块玉别情练习1(有答案)

(二)四块玉。
别情(1)四块玉。
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杨花雪”是指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2)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 _________A关汉卿B马致远 C白朴D郑光祖2、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
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3)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小令中“斜”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4)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为了抒发离情别绪)(5)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四块玉”是曲牌名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C)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原文翻译与赏析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原文翻译与赏析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原文翻译与赏析《南吕·四块玉·别情》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
下面一起来欣赏《南吕·四块玉·别情》这首曲吧!【原文】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译文】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舍难分,对你的满腔思念的情意在心中萦绕。
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好让我不再相思。
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柳树下的栏干目送你远行。
我用衣袖拂去片片像雪一样洁白的柳絮,以免妨碍视线。
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运得的道路,心上的人他真的走远了。
【赏析一】文句虽短,但语言生动形象,巧妙地表现出了带有思念之情的楚楚少女。
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
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赏析二】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赏析三】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赏析四】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四块玉别情

2013年二模【杨浦区】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别情”是本曲的。
(2分)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华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险,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7.曲牌标题(各1分)8.A(2分)【长宁区】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7. “凭阑袖拂杨花雪”中的“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8. 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7.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8.A2015年初三一模诗歌汇编徐汇区(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6.(2分)关汉卿7.(2分)C2015年二模闵行区阅读下面元曲,完成6-7题(4分)6.本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
《四块玉·别情》习题汇总(2014-2020初三模拟卷)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2.“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3.“凭阑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首小令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之情。
B.作者以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来写。
C.“杨花雪”一词语出苏轼《少年游》。
D.“人去也”一声长叹,包含离别伤痛。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
”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花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斜……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难,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8.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9.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201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含)答案.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页 2 第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页 3 第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四块玉:曲牌名。 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作品译文
自从把你送别之后,心中一直难以割舍,一缕相思之情在心中萦绕着,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送别后我倚着阑干伫目远望,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看情郎的视线。可是溪流又拐了弯,山峦又把路遮住了,唉,心中的人真的离开了!
作品பைடு நூலகம்析
作品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文句虽短,但语言生动形象,巧妙地表现出了带有思念之情的楚楚少女。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他著有杂剧六十部,现仅存十八部,其中曲白俱全者十五部。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艺术上,关汉卿被推为本色派之首。
19 元曲三首(蟾宫曲·叹世 哨遍·高祖还乡 四块玉·别情 )

元曲三首
1.阅读品味,了解元曲的有关常识。 2.揣摩词句,掌握元曲的语言风格。
3.用心诵读,把握三首元曲的思想内容。
文 本 探 究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 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出
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
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读《元曲 三首》,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和唐诗宋词 不同的神韵。今天,让我们去体会这一让人 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吧!
乐队和旗队
仪仗队
刘邦的侍从
三、 【三煞】
【二煞】【一煞】【尾声】
直接写刘邦 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 揭露刘邦的无赖行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2.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
来表现这个事件的? 【提示】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熟悉刘邦底细, 并在刘邦没有发迹前,和刘邦有过一些瓜葛的农民的眼 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
江》《牡丹记》《千里投人》三部杂剧。散曲作品仅存 套曲三首。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 是元代散曲作品中的优秀名篇。《录鬼簿》称:“维扬 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
诸公皆出其下。”可见此曲当时已负盛名。
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汉人列在蒙古 人、色目人之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更是低下,有“九儒十
3.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我们在读二 至四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 这是为什么?
【提示】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
皇帝出巡时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然而,这个旁观者是个 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也许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根本 没看到过这些人物和东西,他是用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来 观察和理解这一切的,所以就像通过哈哈镜观察世界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
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
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1.如雪花般飞舞的扬花(2分)2.C(2分) 四块玉。
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杨花雪”是指.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分)
2.D(2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
_______________(2分)
A关汉卿B马致远C白朴D郑光祖
2、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
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
?=
1\*GB2⑴杨花迷眼。
=2\*GB2⑵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A
2、山重水复(河山阻隔)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小令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
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分)
2.A(2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杨花雪”的含义是。
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1.(2分)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如雪花般”1分,“杨花”1分)
2.(3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