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分子热运动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热和能(第十六章内容)人教版

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复习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P124图16.1-2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⑤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
会解释现象
课前
准备
墨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分子热运动:物质有---------------------------构成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在不停地。
(2)分子之间有。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物理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分子热运动》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教学
重点
分子动理论内容
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
控制变量法
小结: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得越快。
练习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方法指导(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是分子)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件(共39页)

演示
分子间有引力
铅柱 紧紧地压在一起
不能使铅柱分开
思考
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 体很难被紧缩?
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它们共同 起作用。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假设分子间的 正常间距=R)
说明
r > 10 r0
➢当r > 10r0
r0 无作用力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 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 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如何让扩散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
3、小明先在冷水中滴3滴红墨水,1分钟后
再在热水中滴1滴红墨水……
小明的
操作有问题吗?
视察与思考三
分析论证:温度越_高___,扩散得越快。
推论: 温度越高,扩散就越快,分子运动
越__剧___烈___(选填:“剧烈”或“平缓”)
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 I.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运动. II.物质之间存在着间隙.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 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ຫໍສະໝຸດ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演示
液体扩散的实验
十天
二十天
三十天
常温下,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
液混合过程
固体扩散现象
钢件的表面渗碳法 (提高钢件的硬度)
渗铝法 (提高钢件的耐热性)
磨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 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 们互相渗入约1 mm 深。
气体扩散的实验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 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 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 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 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会 产生什么变化?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初中物理微专题讲解-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散现象
空气
二氧化氮
一、分子热运动 1、扩散
<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分子间存在间隙
50ml无水酒精+ 50ml水 <100ml
2、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炒菜时,香 味四处飘逸
汽车加油时,周 围闻到汽油味
糖块放入咖啡 中,咖啡变甜
2、生活中的非扩散现象
破镜难圆
3、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
固体分子间距最 小,最难被压缩, 有确定的形状。
液体分子间距居中, 较难被压缩,无确定 的形状,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间距很远, 易被压缩,几乎没有 作用力,有流动性。
1、关于分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雾霾(PM2.5)
细菌的运动
柳絮飞扬
3、分子热运动
热水扩散的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
4、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
类别 研究对象 影响因素
举例
机械运动
宏物体
力
沙尘暴、 粉笔灰四处飞扬、 雪花纷飞
分子热运动
微观分子
温度
闻到香味、 腌茶叶蛋、 堆放煤的墙角变黑
二、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
C.现象:两磁铁相互排斥;
推测:分子间有斥力
D.现象:两个水滴接触后会混合在一起;
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中考物理初中上学期期中复习1:分子热运动(教师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01: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八下·三明期末)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A. 夸克B. 质子C. 原子D. 原子核【答案】A【考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解析】【解答】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又由夸克组成,故夸克的尺度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又由夸克组成。
2.(八下·江阴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带不带电C. 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 胶水可以把两张纸黏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只存在引力【答案】C【考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宇宙【解析】【解答】A.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员,所有的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A不符合题意;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B 不符合题意;C.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符合题意;D.胶水把两张纸黏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在相互作用力,此时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分子间也存在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3.(八下·南昌期末)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
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太阳(选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分子或原子;不是【考点】物质的构成,宇宙【解析】【解答】由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初中九年级物理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分子动理论的要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动理论主要应用于气体。
分子动理论内容
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十的负十次方)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典型事例是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均为间接体现)。
布朗运动表面体现了宏观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实际反映出微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越大,引力和斥力都越小;分子间距越小,引力和斥力都越大)。
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合力在0~r时表现为斥力,在大于r 时表现为引力(r为引力等于斥力的临界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十三章《内能》(学生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要点梳理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______米。
人们通常用______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______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二、分子的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______。
2.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______。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的______使得固体、液体分子不至于散开,因而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______。
2.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______。
3.分子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时,作用力又表现为______。
如果分子之间的距离过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4.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二、重点解读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比较【例题】(山西卷)端午情浓,粽叶飘香。
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
这一现象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分子直径【例题2】河北卷)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三、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例题】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B .液体、气体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 C .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D .液体、气体有一定的形状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分子非常小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C .分子是可分的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2.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 )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距离远,作用力十分微弱
气体 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微弱,容易被压缩,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 介于两者之间,难压缩,但具有流动性
新知探究
四、分子动理论:分子+运动+力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随堂练习
想一想
1、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
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实例
• 注意:不要将微小物体的机械运动看成是 分子热运动 1、厨师在汤中放一勺盐,整锅汤都会有咸味。
2、“墙内开花墙外香” 3、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4、人造木板粘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 环境污染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思考: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 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 原因?由这给你有何启示呢?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四: 除了物质的状态以外,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 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中装等量的热水,用钢笔 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 滴入一滴蓝墨水。比较两 烧杯中蓝墨水的扩散现象。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R较小时表现为斥力
新知探究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展延伸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表现为引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表现为斥力 • 当r>10r0 无作用力
新知探究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完成P6(5)
固体 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固体分子距离小,作用力强,不易被拉伸或压缩
扩散就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
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思考: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
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 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例如:
①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像沙子一
样散开?
②折断粉笔为什么要用力?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五:
新知探究Biblioteka 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 原子构成的
微米级
光 学 显 微 镜 电 子 显 微 镜
纳米级
肉 眼
×
×
√
新知探究
一、物质的构成 2、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分子很小,直径大约10-10m。分子数目巨大。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一: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的现象。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气体扩散)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二: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液体扩散)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生活实例一: 存放煤的墙角,
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
的一层都变黑了。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探究三: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扩散)
新知探究
二、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
甲
拓展训练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2 0 1 7 年8 月3 1 日 星 期 四
课前导入
在怡丰城三楼闻到 喷洒花露水, 新的保鲜膜的很容易 了四楼湘菜的味道? 一会满屋生香, 能随时驱蚊, 黏合,为什么?用过 的不容易黏合? 为什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 解释。 4、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日”,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
一个人抽烟,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
理论解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答:气体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能到 达它所能到达的空间。
新知探究
想一想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 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 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 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 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 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新知探究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从扩散现象中可以看出分子 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 难被压缩?
2、分子间存在斥力
新知探究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支铅笔既难被压缩也难被拉 伸,说明什么呢?
3、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R较大时表现为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