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_夏露
江苏的气温趋势

江苏的气温趋势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由于地处东亚大陆季风带和渤海湾季风带的交汇处,江苏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征。
江苏的气温趋势主要受到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年、季、月和日尺度上分别来讨论江苏气温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从年尺度上看。
根据历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江苏的年平均气温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的年平均气温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增加了大约1摄氏度。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和气候变暖所致。
同时,江苏的降水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说明江苏的气候正逐渐趋向湿润。
然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加剧了江苏的城市热岛效应、加速了冰雪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等。
接下来是从季节尺度上看。
江苏的气温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一般可以分为冬、春、夏、秋四个季节。
冬季(12月-2月)江苏的气温较低,北部地区一般在0以下,南部地区在0至5之间。
春季(3月-5月)气温逐渐回升,北部地区在5至15之间,南部地区在10至20之间。
夏季(6月-8月)江苏的气温最高,北部地区一般在25-30之间,南部地区在30以上。
秋季(9月-11月)气温逐渐下降,北部地区在10至20之间,南部地区在15至25之间。
可以看出,江苏的季节气温变化较为明显,春秋温差较大,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
再来看从月尺度上的气温变化趋势。
在江苏的12个月中,1月是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
2月的平均气温虽然也较低,但已经开始回升。
3月和4月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春天的气温逐渐回暖。
5月到8月是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平均气温在25以上。
其中,7月和8月是最炎热的两个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
9月和10月是秋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
11月的平均气温开始下降,12月又回到寒冷的冬季。
最后是从日尺度上看。
江苏的日间气温变化较为剧烈,尤其是夏季。
夏季的气温日较差较大,白天高温可达到35以上,而夜晚低温一般在25左右。
江苏气象总结汇报

江苏气象总结汇报江苏气象总结汇报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江苏省的气象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的一年里,江苏省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气候现象,包括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以及频繁的降雨。
首先,夏季是江苏省最炎热的季节之一。
在过去一年中,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1到2摄氏度。
高温天气对江苏省的农作物种植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水稻等作物的受灾率增加,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此外,高温天气还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和城市交通事故。
其次,冬季是江苏省最寒冷的季节之一。
据统计,去年冬季江苏省迎来了寒潮天气,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10摄氏度以上。
这对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农作物因低温而受损,人们需加强保暖措施,同时还需要解决供热问题。
此外,低温天气还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道路结冰和大雪对公路和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不利影响。
最后,降雨是江苏省经常面临的气象现象之一。
过去一年中,江苏省经历了多次降雨事件,尤其是在夏季。
频繁的降雨给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降雨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还导致了城市雨水积聚和水灾发生。
此外,降雨还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综上所述,江苏省的气象情况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高温夏季、寒冷冬季和频繁降雨成为江苏省面临的主要气象现象。
这些现象对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各类灾害的应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江苏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江苏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南滨长江,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江苏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下面将从气候概况、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概况江苏气候受到东亚季风和黄海气流的影响,冬季寒冷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降水充沛且分布相对均匀。
江苏全境年光照时数在1800到2200小时之间,光照充足。
二、春季春季是江苏的转折季节,气温回升,但仍较为凉爽。
春天的江苏,阳光较为明媚,适合户外活动。
此时,沿江河地区樱花盛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同时,春季也是种植农作物的关键季节。
江苏的丰富雨水使得农田得到良好的滋润,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三、夏季夏季,江苏的气温逐渐升高,气候炎热潮湿。
江苏的夏季多雨,常有雷雨出现。
夏天的江苏,阳光强烈,可以感受到炙烤的热浪。
但正因如此,江苏也拥有丰富的夏季农作物,如稻谷、粟米等。
此外,夏季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江苏的蓬勃繁花使得风景如画。
四、秋季秋季是江苏的宜人季节,空气清新,阳光明媚。
温度适宜,凉爽而宜人,是人们出行的最佳季节。
此时,江苏变得金黄一片,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熟透,田野间的丰收景象令人陶醉。
此外,江苏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果实,如苹果、葡萄等,这些水果的丰收使得秋季的江苏更加美丽动人。
五、冬季冬季是江苏最冷的季节,但相比北方地区,江苏的冬天仍然比较温和。
江苏的冬季阳光明媚,但气温较低,尤其在沿海地区。
此时,江苏的水乡地区尤为迷人,寒意中透着温情。
冬季也是江苏传统文化活动的热门季节,如扬州炙手可热的灯笼节、苏州的兰花展等。
总结:江苏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能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春天的樱花盛开,夏天的热带风情,秋天的丰收盛宴,冬天的江南水乡,都使得江苏成为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游玩还是居住,江苏的气候都能给人们带来满足和舒适的体验。
江苏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_夏露

夏露
1-2
,张强
2,1,3
, 孙宁 ,翟颖佳
4
1-2
,王世华
5
1.兰州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 室,甘肃 兰州 730020 3. 甘肃省气象局, 甘肃 兰州 730020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5.江苏省泰州市气象局,泰州 225300 摘要:本文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引入了气候趋势系数,以计算出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气温、降水变化与时 间序列的相关性,得到了从 1960 至 2012 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得出该时间段内,江苏地 区明显有增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也与年代呈正相关,但是系数的地区分布却存在不同。在此时间区间内,江苏以长江为 界,江苏的气温、降水的区域特征明显: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且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江苏地区升温的原 因为最低温度的升高,江南温度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为江南地区最高气温的升高。此外,通过江南江北四季对比研究可 以得出。春季升温最为明显,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最显著。春季及秋季降水都呈现减少趋势,江南地区秋季降水减少最明 显,夏秋季降水增加,其中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对于气温、降水的 EOF 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增温增湿的 总体趋势。进一步讨论得出,江苏地区江南江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程度的不同,随着江南江北经济差距的缩 小,此差距预计将减少。 关键词:气候变化;江苏地区;气候倾向系数; EOF
区站号 58027 58040 58138 58150 58241 58251 58259 58265 58238 58343 58345 58358
江苏省近45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近45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深刻。
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也相对较大。
因此,了解江苏省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对于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和适应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江苏省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对江苏省近45年(1975年至2019年)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江苏省近45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江苏省近45年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江苏省近45年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4)江苏省近45年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变化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绘图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从而得出江苏省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3.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1)系统分析了江苏省近45年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2)揭示了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得出了江苏省近45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变化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4)为江苏省的气候变化预测和适应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选取的江苏省气象站点观测资料较为全面和准确,研究中所用的统计学和GIS技术也已经成熟和广泛应用。
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5.研究进度计划: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数据采集(2周)第二阶段:数据处理和分析(4周)第三阶段:结果展示和分析(2周)第四阶段:论文写作(4周)6.参考文献:[1] 黄宏波,周维岳,朴元学,等.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白皮书(2015)[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 王治国,童祖彦,钟扬. 江苏省气候变暖趋势及其对春播期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2):67-69.[3] 刘津娇,胡菊华,支若娟,等.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4):55-60.。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下面我将从南京气温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三个方面对南京的气温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南京的气温年际变化较为显著。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南京的年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温在不断增加。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一致的。
近些年,南京的气温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破纪录高温。
这种年际变化的增温趋势对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南京的气温在季节间也有明显的变化。
春季是南京气温回升较快的季节,气温逐渐适宜,生机勃发。
夏季是南京气温最高的季节,7、8月份的气温往往在30摄氏度以上,炎热闷湿。
秋季是南京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气温适宜,是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好时节。
冬季是南京气温最低的季节,偶尔会下雪,但不常见。
南京的昼夜温差也比较大,特别是秋冬季节,早晚温度差异较大,需要注意保暖。
最后,南京的气温变化还存在着长期变化。
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但近几十年来,南京的冬季变得相对暖和,夏季则更加炎热。
这与城市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人类活动增加有一定关系。
城市的道路、建筑等热容量大,热岛效应显著。
这导致南京城市内部温度较周边地区高,长期下来,也使得南京的气温整体上升。
综上所述,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逐年升高的年际变化趋势,春季回升快、夏季高温、秋季降温适宜,冬季温暖。
然而,气温的长期变化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内部的热岛效应使得南京相关地区的气温整体上升。
这些气温变化对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量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提高环境意识,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对气温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护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的可持续发展。
江苏夏天天气怎么样

江苏夏天天气怎么样
答案:
冬天冷,夏天热,春秋天很短。
每年最舒服的是3-5月,10-11月。
所以夏天非常炎热尤其是苏南地区。
江苏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
江苏省地势平坦,介于30°46′~35°07′N之间,116°22′~121°55′E之间,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综合来看,江苏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苏近50年干湿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变暖下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近50年干湿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变暖下未来趋势分析作者:孙庆飞周甘凝王雨轩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近50年江苏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强度大于干季,干、湿季降水以及差异趋势从南到北递减,江苏干季降水、湿季降水以及湿干季降水之差占全年比重呈现增加-减少的相间分布。
在SSP1-2.6、SSP5-8.5情景中,2020—2099年江苏干、湿季降水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湿季明显强于干季,SSP1-2.6情景干季降水增加趋势大于SSP5-8.5,而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小于SSP5-8.5。
在干季中,SSP1-2.6情景降水增加趨势从南到北递减,极大值位于长江以南,达到了5 mm/10年,SSP1-8.5情景降水增加趋势普遍较小,仅江苏东南部和徐州北部达到了2 mm/10年。
在湿季中,2种未来情景降水趋势都在增加,SSP1-8.5明显强于SSP1-2.6,极大值达到了10 mm/10年。
关键词:干季降水;湿季降水;趋势;SSP1-2.6;SSP5-8.5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近100多年来全球地表温度明显上升,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湿度上升加剧。
IPCC第六次报告《全球升温1.5 ℃特别报告》指出,人类活动会造成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约1.0 ℃,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到21世纪中叶全球升温将达到1.5 ℃[1-2]。
气温的持续升高会强化水文循环,导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增加,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气温的持续升高不仅会直接导致农业减产、食物短缺、病虫害高发、作物生产力降低等,其持续累积还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4]。
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的形成机制,可以认识和预测旱涝灾害的气候背景,从而改进旱涝特征分析、监测以及预报的技术方法,对农业灾害风险的预防、监测理论的完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可以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汛抗旱减灾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1
气候变化趋势及年代特征
气候趋势系数及倾向率
图 1 1960-2012 年各站年平均气温的气候趋势系数 Fig.1 1960-2012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climate trend coefficient of each station
由图 1 可以看出,江苏地区气温趋势系数都为正值,显然,江苏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1960-2012 年之间有明 显增加的趋势。且绝大多数都在 0.5 以上,更有最高值 0.7。由此可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江苏地区的 升温幅度较为明显。
2 i 1 i i 1
n
n
(1)
2
x 其中 n 为年数。 i 是第 i 年要素值,x 为其样均值.t=(n+1)/2 ,显然这个值为正(负)时表示该要素在所计算
n2
的 n 年内有线性增(降)的趋势。 一种随机振动。
1 r 2 xt
符合自由度,n-2 的分布,从而检验这种气候趋势是否有意义,还是
表 1 1960-2012 江苏地区气温、降水年平均值 Table 1 1960-2012 Jiangsu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verage 年平均 最高气温(℃) 19.82 18.28 19.76 18.88 19.68 19.64 19.75 18.98 19.35 20.48 20.26 20.35 20.11 20.30 年平均 最低气温 (℃) 10.21 9.60 10.93 10.37 11.39 11.60 12.16 12.09 11.05 11.80 12.43 12.15 13.28 12.41 年降水量 (mm) 839.00 930.21 1023.34 1002.00 1036.78 1061.76 1070.83 1052.71 1002.08 1059.32 1097.45 1133.65 1135.73 1106.54
江南年代际降水 江北年代际降水
800 600 400 200 0 1960-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2
14.5 14 13.5 13
江南年代际气温 江北年代际气温
图 3 江南、江北年代际气温、降水年代际趋势图 Fig.3 Decadal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ecadal trends in Jiangnan and Jiangbei
2.2.2 气候倾向率的计算方法
气象要素的趋势变化一般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
xt a0 a1t
t=1,2,…n(年)
(2)
d xt a1 dt
10
(3)
a1 称为气候倾向率,单位为某要素单位/10a。
a1 rxt
据回归理论
X t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气候趋势系数
rxt 求出气候倾向率。
由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江南江北对比较为明显。从气温方面来看,长江以南地区比江北地区高出了 7.5%, 而降水方面则比江北地区高出了10.52%。此数据说明,江南江北年平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水量的对比较为明 显,研究较有意义。
3.2 江南、江北的气候趋势变化特征
1200 1000
降水量/mm
17 16.5 16 15.5 15
江苏近 53 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夏露
1-2
,张强
2,1,3
, 孙宁 ,翟颖佳
4
1-2
,王世华
5
1.兰州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 室,甘肃 兰州 730020 3. 甘肃省气象局, 甘肃 兰州 730020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5.江苏省泰州市气象局,泰州 225300 摘要:本文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引入了气候趋势系数,以计算出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气温、降水变化与时 间序列的相关性,得到了从 1960 至 2012 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得出该时间段内,江苏地 区明显有增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也与年代呈正相关,但是系数的地区分布却存在不同。在此时间区间内,江苏以长江为 界,江苏的气温、降水的区域特征明显: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且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江苏地区升温的原 因为最低温度的升高,江南温度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为江南地区最高气温的升高。此外,通过江南江北四季对比研究可 以得出。春季升温最为明显,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最显著。春季及秋季降水都呈现减少趋势,江南地区秋季降水减少最明 显,夏秋季降水增加,其中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对于气温、降水的 EOF 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增温增湿的 总体趋势。进一步讨论得出,江苏地区江南江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程度的不同,随着江南江北经济差距的缩 小,此差距预计将减少。 关键词:气候变化;江苏地区;气候倾向系数; EOF
2.2 方法 2.2.1 气候趋势系数的计算方法
施能 提出,为研究气象要素在气候变化中升降的定量程度并可对其进行统计检验 ,可以计算气候趋势 系数。文中定义为 n 个时刻(年)的要素序列与自然数列 1,2,3,……,n 的相关系数
[8]
rxt
( x x)(i t )
i 1 i
n
( x x) (i t )
区站号 58027 58040 58138 58150 58241 58251 58259 58265 58238 58343 58345 58358
台站名称 徐州 赣榆 盱眙 射阳 高邮 东台 南通 吕泗 江北平均 南京 常州 潥阳 吴县东山 江南平均
年平均气温(℃) 14.62 13.61 14.91 14.18 15.09 15.15 15.50 15.22 14.79 15.68 15.91 15.79 16.27 15.91
1. 前言
当今社会,全球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与日剧增,气候变化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气候的变暖 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据 IPCC 最新预测,20世纪50年代以来,观测到的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 年甚至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温度升高、冰雪覆盖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以及大气中 CO2 浓度的增加。1880-2012 年全球平均温度已升温 0.85℃[1]。若温室效应仍迅速增强,全球平均气温还将继续 上升。从 1990 年代初的资料看,增温特征仍很明显。这种趋势无疑将对全球生态系统、社会带来非常巨大的 影响。降水方面,自 1901 年以来,北半球中纬度陆地的降水量已经在增加。陆地上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强降 水的频率、强度和降水量在增加的情况[2]。 在百年尺度的增暖背景下,中国降水、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是很值得探讨的,而数十年时间尺度的变暖、 变冷趋势已由观测所证实。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不完全相同,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过程中, 中国各地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对这个问题中国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 [3-8],并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结果。例如施能 [9] 指出,本世纪以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变暖,其中西北、东北、华北北部增暖最明显,增温幅度在 0.1 ℃ /10a 以上。降水以负趋势为主,但趋势系数值较小。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降水气温的区域特色明显 , 华北是暖 干,西南是冷干,东北是暖略偏湿,长江中下游是冷湿 , 西北是暖湿 [10] 。在此暖背景下,中国华北及河套地 区、长江中下游以北黄河以南,华中降水明显减少,东北及西北略有增加。王绍武 [2]利用中国气温等级资料研 究了近百年中国气温变化规律,表明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有相同的时候,却并不总是一致。中国与全球气温
2. 资料和方法
2.1 . 研究区域概况及资料处理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总体来说江南高于 江北。而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 20-24℃之间,比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高 4-5℃。年平均最低气 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 12-14℃。降水方面,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 1067mm ,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典 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处于 800-1600mm ,属于湿润地带。降水 量的年内分配较不均匀,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 140 天以上。 本文资料来源于江苏地区测站的逐日资料,包括逐日气温及逐日降水量。资料年代从 1960年起,直至2012 年。该资料由江苏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根据目标范围,本文选取了江苏境内的测站资 料,并根据数据的年代范围,从中筛选了12个测站,而在这12个站中,以长江为界分成两个范围,其中包括长 江以南地区4个测站,分别为南京(58238)、常州(58343)、潥阳(58345)、吴县东山(58358),长江以 北地区8个测站,分别为徐州(58027)、赣榆(58040)、盱眙(58138)、射阳(58150)、高邮(58241)、 东台(58251)、南通(58259)、吕泗(58265)。分别提取了上述测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并运用统计的方 法对各测站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年 /季平均日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及年 /季平均降水量。
施能等[9]一文中介绍了一种确定气候暖湿特征的做法:根据所选取的全国范围内 28 个测站,首先求得每 个测站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气温与降水的均值,然后进行排序,按照排序的次序来区分各个测站的暖湿情况,由 此得到全国范围内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布特征。文中指出,相对于全国范围而言,长江流域以冷湿 为主要特征。 遵循上述方法,本文将研究聚焦在江苏地区范围内。自 1960-2012 年,本文根据 12 个站 52 年的逐日资料 求出年平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水量进行排序比较。结果如表一所示: (1)在江苏范围内而言,南京、常州、潥阳、吴县东山、南通这 5 个测站以暖湿为主要特征。徐州、赣 榆、盱眙、射阳、高邮这五个测站以冷干为主要特征。东台为冷湿,吕泗为暖干。 (2)5 个以暖湿为主要特征的测站中,江南的测站占据其中 4 个,换言之,就是江南的站全处于暖湿的状 态。且根据地理的分布,越靠南的测站,暖湿程度越高。越靠北的测站,冷干的程度越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