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三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对于初三历史期末试卷的分析,会让你发现不足点并加以改正。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初三历史期末试卷的分析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一、试题分析:1、题型题量分析本次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

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三种题型。

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1)本次试卷遵循中招考试的要求,按照7∶2∶1的原则。

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分析探究题的小题设计也是如此。

(2)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1、单选题得分率较高,其他两个题型失分率较高。

2、失分情况:列举题:蒸汽机车的发明者答瓦特的较多,蒸汽机与蒸汽机车混淆。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

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

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3、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

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知识是能力之源。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题型结构: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总分的50%以上。

二、学生答卷分析1、整体表现:本次考试平均分为42分,及格率为30%,优秀率为1%。

整体表现较差,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2、具体问题:1)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率较低,尤其是与人物、事件、年代等有关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XXX和论述题的回答不够深入,缺乏思考和分析,表现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不足。

3)部分学生存在抄袭、漏答、错答、答非所问等现象,需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答题技巧训练。

三、今后教学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特别是与人物、事件、年代等有关的知识点。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主干和纲要,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得到启迪和提高。

3、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文学、政治等,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互动,提高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能力。

4、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历史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2、本次试卷的目标水平结构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测查,如历史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

3、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

同时,试题还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啸。

4、总体来看,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梯度较为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1、成绩分布情况显示,60分以上的只有15人,及格人数不到30人,班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九年级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统考历史试卷分析

二、试卷整体印象:选择题按教材编写顺序分别考查了上古史、中古史和近代史,重基础和理解,非选择题从古代法制、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近代科学几个方面仍然突出了要考查的重点,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阅读能力、分析材料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联系对比能力、史论结合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不是孤立地记忆历史事件,而是要把人物、事件放在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去了解其背景、原因、过程、联系及相互间的影响,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历史世界。

试卷整体注重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师生在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和提高。

虽然每年都知道考查的要求,但考查方式仍然变化多端、出其不意,唯有以课本为纲,教辅为辅助,多解放学生去思考、去动手,方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今后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建议:1.对学生进行历史答题规范的训练。

(1)审题认真,对于任何题目,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弄清题目分几条几问,再逐条答题,不应以前试题或经验不审题就答卷,以免造成答非所问。

(2)材料题,应首先看懂材料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根题目要求定位知识内容,然后答题。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基本历史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地掌握。

6、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加强集体备课。

要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題、备教法、备学法,分工合作。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修改版]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修改版]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6人,总分为5306,均分为;及格数58人,及格率%;优秀数85分以上有14人,占%;差分数1人,差分率二、试题分析总的来说,这份试题容量大,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

内容包括九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满分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4--26分之间。

出错较多的是3、8、10、12几个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1、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时间的把握一直是个难点,一旦出现考察时间的题就容易出错;2、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二)简答题本试题共14分,满分占到%,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12分之间。

16小题扣分的原因是人名字有错别字,有个别学生基础的东西都没记住。

17题大部分学生能得到分数,但对于分数较低的学生来讲,这部分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印象,导致答案五花八门。

(三)材料题本试题总分16分,得满分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2—14分之间。

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意的不理解,如(2)这一思想解放运动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创造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换一种问法,也许学生会答出《人权宣言》。

失分较多的集中在(5)题,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分析说明题本试题总分1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6—8分左右。

第(1)大多数学生能想到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

(2)小题,大部分学生得不了满分,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对这种题型答题方法没有掌握了,大部分学生能写出改革内容,但不会分析说明,导致丢分较多。

(3)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分,中国史学生已经遗忘,丢分较多。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初中历史试卷分析范文(通用7篇)试题分析是指根据学生对每一试题的答案,对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并作整体性评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试卷分析范文(通用7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篇1一、试题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

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

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次初三历史试卷(人教版),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共15题)、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共20空)、材料分析题(共30分,包括3个小题)和简答题(共20分,1个大题,包含2 - 3个小问)。

2. 考试范围。

- 涵盖了初三历史教材中的世界近代史部分,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二、成绩分析。

1. 总体成绩。

-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5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30分。

从整体来看,成绩分布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55 - 75分之间。

2. 各分数段分布。

- 90 - 100分:5人,占总人数的1%。

这些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分析能力都很强。

- 80 - 89分:15人,占总人数的3%。

他们基础知识牢固,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知识漏洞。

- 70 - 79分:30人,占总人数的6%。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一些较复杂的材料分析题上理解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

- 60 - 69分:50人,占总人数的10%。

他们能够掌握大部分的基础知识,但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 50 - 59分:60人,占总人数的12%。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存在较多漏洞,在答题时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史实不够清晰。

- 40 - 49分:80人,占总人数的16%。

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上失分较多。

- 30 - 39分:160人,占总人数的32%。

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严重不足,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学习方法不当。

三、试题分析。

1. 选择题。

- 考点分布。

- 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第1 - 3题):如文艺复兴的起源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等。

例如第1题:“文艺复兴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A. 英国 B. 意大利 C. 法国 D. 德国”,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起源地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初三历史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一)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共有170多考生,其中90分以上732人,占2%;80分以上3033人,占45%;70分以上 5232人,占78%;不及格的有483人,占7%。

最高分96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题型也较全面,分为选择题、组合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做到了与中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末调研试题。

三、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1、6、9、19几个试题。

第1小题,试题将“印度河流域”与“两河流域”的位置颠倒,学生产生错误,将答案选择为c。

第6小题是出错率较高的题,原因是学生识图能力较差,将阿拉伯数字与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相混淆,导致选择错误答案a或d。

第9小题,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涉及到三大工人运动,超出了课本范围,学生无从作答。

第19小题,学生做题不认真,不能认真审题,将“最早”与“最大”相混淆。

(二)组合列举题21题出错原因:图1和图2的出错率较高,学生把两者写反了,所以对应的时间与创立地区、创始人都出错了。

原因是图1的图片学生就没有见过,而且图片也不典型,导致学生无从判断是哪种宗教;图2的图片,因为印刷的原因有点模糊,学生也是无法做出判断,所以导致出错率较高。

22题出错原因:第1小题学生没有审清问题,只答“何行业”不答“何时”,还有的学生将棉纺织业的“棉”错写成“绵”。

第5小题是问蒸汔机车有何意义,学生错答成蒸汽机的发明有何意义,导致失分。

第6小题学生对于“如何评价该历史事件”审题不清,不知道应该从哪方面答题,导致失分。

(三)材料分析题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是③⑥小节。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九年级,历史,试卷,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刘振宇一、考试情况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

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

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内容。

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

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

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

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

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

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

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

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

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在教学中应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多角度、多途径的分析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非常注重这一点,同时,这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必需。

3、平时做题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

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要加强历史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4、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