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应用作业

合集下载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引言作业中断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浮现的各种原因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

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作业中断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制定本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二、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1. 确保作业中断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工作中断对工作进度的影响。

2. 提高作业中断的解决效率,减少作业中断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3. 建立作业中断管理的标准化流程,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责任与权限1. 作业负责人:负责对作业中断进行管理和处理,包括作业中断的发现、评估、解决和记录等。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协助作业负责人解决作业中断问题。

3. 作业人员:负责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执行作业任务,及时报告作业中断情况。

四、作业中断管理流程1. 作业中断的发现作业人员在执行作业任务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可能导致作业中断的情况,应即将向作业负责人报告。

2. 作业中断的评估作业负责人收到作业人员的报告后,应即将进行作业中断的评估,确定作业中断的原因和影响程度。

3. 作业中断的解决根据作业中断的评估结果,作业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解决。

解决方案应包括解决措施、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等。

4. 作业中断的记录作业负责人应及时记录作业中断的情况,包括中断原因、解决方案和处理结果等。

记录应详细、准确,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5. 作业中断的复查作业负责人在解决作业中断后,应进行复查,确保解决措施的有效性和作业的正常进行。

六、作业中断管理的要求1. 及时响应:作业中断的报告应即将得到作业负责人的响应,不能迟延时间。

2. 快速解决:作业中断应尽快得到解决,避免对工作进度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3. 有效记录:作业中断的处理过程应详细记录,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为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参考。

4. 持续改进:作业中断管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管理效能和应对能力。

七、作业中断管理的风险控制1. 风险识别:对可能导致作业中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中断是指在进行某项任务或者工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任务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

作业中断的发生可能会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来规范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

二、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在作业中断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最大程度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目标包括:1. 确定作业中断的分类和等级,以便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解决。

2. 建立作业中断的报告和记录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跟踪作业中断的情况。

3. 制定作业中断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作业中断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4. 提供作业中断处理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以便有效地解决作业中断问题。

5. 进行作业中断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作业中断管理工作。

三、作业中断的分类和等级根据作业中断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作业中断分为以下几类:1. 设备故障:指由于设备损坏、故障或者停机等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

2. 材料供应中断:指由于材料供应不足、延迟或者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

3. 人员不足:指由于人员缺乏、离职或者请假等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

4. 环境因素:指由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者政策变化等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

5. 其他原因:指无法归类到以上几类的作业中断原因。

根据作业中断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作业中断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紧急中断: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即将处理和解决。

2. 重要中断: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尽快处理和解决。

3. 普通中断: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率产生较小影响,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处理和解决。

4. 次要中断: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率影响较小,可以在较长期内处理和解决。

四、作业中断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1. 作业中断的报告和记录:- 任何人员在发现作业中断时应即将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填写作业中断报告表。

- 上级主管收到报告后应及时记录作业中断的相关信息,包括中断原因、等级和影响程度等。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引言作业中断是指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

作业中断的发生会对工作进度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来规范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

二、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作业中断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和解决,以减少对工作进度和效率的影响,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原则1. 及时响应:对于作业中断的报告和请求,应及时响应并进行处理,避免延误工作进程。

2. 有效沟通: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作业中断的原因和影响,以便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充分授权:对于需要解决作业中断的问题,应授权相关人员进行决策和行动,以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4. 持续改进:对于作业中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寻觅改进措施,以减少作业中断的发生。

四、作业中断管理的流程1. 报告作业中断:当发生作业中断时,相关人员应即将向上级报告,包括作业中断的原因、影响和紧急程度等信息。

2. 评估作业中断:上级负责对作业中断进行评估,了解作业中断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制定解决方案:根据作业中断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解决的步骤、时间和资源等。

4. 实施解决方案:按照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监督和反馈: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6. 总结和改进:对作业中断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寻觅改进措施,以减少作业中断的发生。

五、作业中断管理的责任分工1. 上级负责接收和评估作业中断的报告,制定解决方案,并监督解决方案的实施。

2. 相关人员负责报告作业中断的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并参预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 监督部门负责对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作业中断管理的工具和技术支持1. 信息系统:建立作业中断管理的信息系统,用于记录和跟踪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情况。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中断是指在进行工作或任务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

作业中断的发生可能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以便及时应对和解决作业中断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1. 确保作业中断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对工作进度的影响;2. 提高作业中断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中断的时间;3. 保证作业中断处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4. 提升团队成员对作业中断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步骤1. 作业中断的发现(1) 建立作业中断的监测机制,通过定期巡检、设备检修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作业中断风险;(2) 设立作业中断报告渠道,鼓励员工主动上报作业中断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2. 作业中断的评估(1) 对作业中断进行分类和评估,根据中断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处理的优先级;(2) 分析作业中断的原因和影响,寻找解决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 作业中断的处理(1) 根据作业中断的优先级,指派专人或团队负责处理,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2) 制定详细的作业中断处理方案,包括资源调配、工作重组等措施,确保作业中断能够尽快解决;(3) 监督作业中断处理的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案。

4. 作业中断的记录和总结(1) 记录作业中断的详细信息,包括中断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等;(2) 对作业中断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中断再次发生;(3) 定期对作业中断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管理流程。

四、作业中断管理的注意事项1. 建立健全的作业中断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的规范和执行的有效性;2. 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作业中断的能力;3. 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作业中断,确保资源的及时调配;4. 对于重大作业中断事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方报告,寻求支持和协助。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作业中断是指在执行某项任务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任务无法正常进行,需要进行中断处理。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是保障作业执行顺利、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作业中断管理规范的必要性、作业中断的分类、作业中断管理的原则、作业中断管理的流程和作业中断管理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作业中断管理规范的必要性1.1 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的作业中断管理可以减少中断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2 保障作业质量:及时有效地处理作业中断可以避免任务因中断而出现错误,保障作业质量。

1.3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规范的作业中断管理可以减少员工因中断而产生的困惑和挫败感,提升工作积极性。

二、作业中断的分类2.1 人为中断: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如突发会议、紧急任务等。

2.2 系统中断:由于系统故障或网络问题导致的作业中断,如电脑死机、网络断连等。

2.3 外部中断: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作业中断,如突发事件、客户需求变更等。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原则3.1 及时响应:对作业中断要及时做出响应,不能拖延。

3.2 优先处理:根据中断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处理优先级。

3.3 完整记录:对作业中断的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要进行完整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四、作业中断管理的流程4.1 中断识别:及时发现作业中断的发生,并对中断进行分类和评估。

4.2 中断处理:根据中断的性质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执行。

4.3 中断反馈:处理完作业中断后,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处理结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估。

五、作业中断管理的注意事项5.1 灵活应对:在处理作业中断时要灵活应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5.2 团队合作:作业中断管理需要团队协作,各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

5.3 持续改进:对作业中断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结语:作业中断管理规范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做好作业中断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作业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中断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

作业中断的发生可能会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来应对和处理作业中断的情况。

二、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作业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及时解决作业中断问题,减少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影响,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原则1. 及时响应原则:对作业中断问题要及时进行响应和处理,避免延误工作进度。

2. 统一管理原则:对作业中断问题要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处理的一致性和效率。

3. 优先级原则:根据作业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作业中断处理的优先级,优先解决对工作进度和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

4. 信息共享原则:及时将作业中断的相关信息和处理情况进行共享,以便其他相关人员能够了解和参预处理。

四、作业中断管理的步骤1. 作业中断的识别和报告a. 作业执行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识别作业中断问题,并向上级主管报告。

b. 上级主管应对作业中断问题进行评估和确认,并将问题报告给相关部门或者人员。

2. 作业中断的分析和评估a. 相关部门或者人员应对作业中断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中断原因和影响范围。

b.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解决作业中断问题所需的资源和措施。

3. 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a.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b. 分配相应的资源和责任,按计划进行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

c. 在处理过程中,及时跟进和监控作业中断的解决情况,确保按时完成解决措施。

4. 作业中断的总结和反馈a. 在解决作业中断问题后,进行总结和反馈,评估解决效果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b. 将总结和反馈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五、作业中断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 作业中断记录表:用于记录作业中断问题的相关信息,包括中断原因、影响范围、解决方案等。

2. 作业中断分析工具:可使用流程图、鱼骨图等工具进行作业中断问题的分析和评估。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引言作业中断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作暂时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况。

为了保证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作业中断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作业中断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作业中断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二、作业中断管理流程1. 作业中断的定义和分类作业中断是指工作过程中浮现的各种无法继续进行工作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材料不足、人员缺席等。

根据中断的原因和性质,将作业中断分为紧急中断和非紧急中断。

2. 作业中断的报告和记录任何作业中断发生时,相关责任人应即将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填写作业中断报告表。

报告内容应包括中断原因、中断时间、中断影响范围等详细信息,并附上相关支持材料。

作业中断报告应及时上报至作业中断管理部门,并做好记录。

3. 作业中断的责任分工根据作业中断的性质和影响范围,确定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责任人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中断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

责任部门应协助责任人进行相关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作业中断的解决方案根据作业中断的原因和影响,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修复设备、补充材料、调整人员安排等措施。

解决方案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执行。

5. 作业中断的执行和监督作业中断的执行应由责任人负责,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效率和质量,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实施。

作业中断的监督由作业中断管理部门负责,对解决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6. 作业中断的恢复和总结一旦作业中断得到解决,相关部门应及时恢复作业,并对中断期间的损失进行评估和统计。

同时,应对作业中断的原因和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中断再次发生。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职责1. 作业中断管理部门的职责(1)制定和修订作业中断管理规范;(2)负责作业中断报告和记录的管理;(3)协调作业中断的解决方案和执行过程;(4)对作业中断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5)组织作业中断的恢复和总结工作。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中断是指在进行某项工作或者任务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

作业中断可能会给工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来处理和解决作业中断问题。

二、作业中断管理的目的1. 确保作业中断能够及时被察觉和处理,以减少对工作发展的影响。

2. 提供一套标准化的作业中断管理流程,以便各部门和员工能够统一操作和处理作业中断。

3. 保障作业中断处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浮现不公正的情况。

三、作业中断管理的流程1. 作业中断的报告:任何员工在发现作业中断情况时,应即将向上级主管或者相关部门报告,同时提供详细的作业中断描述和可能的原因分析。

2. 作业中断评估:上级主管或者相关部门应对作业中断进行评估,包括作业中断的影响程度、解决难度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等。

3. 作业中断解决方案的制定:根据作业中断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确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解决方案的执行:责任人按照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执行,并及时向上级主管或者相关部门汇报执行情况。

5. 作业中断的监控和跟踪:上级主管或者相关部门应对解决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确保解决方案能够按时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

6. 作业中断的总结和反馈:在作业中断得到解决后,应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

总结和反馈的内容包括作业中断的原因、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四、作业中断管理的责任与权限1. 上级主管负责对作业中断进行评估并制定解决方案。

2. 责任人负责解决方案的执行和汇报。

3. 相关部门负责对作业中断的监控和跟踪。

4. 全体员工有责任及时报告作业中断情况,并积极配合解决方案的执行。

五、作业中断管理的指标和评估1. 作业中断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通过统计作业中断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评估作业中断管理的效果。

2. 解决方案的执行情况:评估解决方案的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按时落实和达到预期效果。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

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作业中断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浮现的一种情况,即原本正常进行的作业因为某种原于是被中断或者暂停。

作业中断可能会对工作进度、效率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来规范作业中断的处理和解决方法。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作业中断管理规范,以确保作业中断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作业中断的分类1. 内部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内部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人员缺席、材料不足等。

对于这种作业中断,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尽量避免再次发生。

2. 外部原因导致的作业中断:外部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天气原因、供应商问题、政府政策调整等。

对于这种作业中断,应当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商议解决方案,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四、作业中断管理流程1. 作业中断的报告和记录:一旦发生作业中断,相关人员应当即将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在作业中断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中断的原因、时间、影响范围等信息。

2. 作业中断的评估:上级主管应当对作业中断进行评估,确定中断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 作业中断的解决:根据作业中断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解决方案可以包括调整工作计划、修理设备、补充材料等。

4. 作业中断的跟踪和反馈:解决作业中断后,应当跟踪相关工作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反馈解决情况。

同时,还应当对作业中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五、作业中断管理的责任分工1. 上级主管:负责对作业中断进行评估、制定解决方案和跟踪工作发展情况,同时负责向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 相关人员:负责及时报告作业中断情况,并积极配合上级主管的工作,按照解决方案进行工作调整和补救措施的实施。

六、作业中断管理的监督和改进1. 监督:上级主管应当对作业中断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管理规范的有效实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改进:根据作业中断的情况和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对作业中断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和改进,以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质量。

作业中断再开展规定

作业中断再开展规定TY/GL-06-2011 1.目的:
为加强生产制程控制 ,预防作业中断时出现加工工序遗漏 ,防止把没有加工完或因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不良品件流入下道工序等质量问题发生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特做以下规定。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运用的全过程, 作业中断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下班、吃饭等原因致使生产加工正常中断 再开展是指致使中断的原因解决 作业得以继续进行
1、下列情况需中断作业:
1.1 因休息、交接班或其他原因离开机旁时;
12 加工工件更换,更改时;
1.3 因更换刀具时;
1、因休息、交接班或其他原因离开机旁时,是造成重复加工和漏加工的原因。

在加工途中离开岗位时,加工完的工件必须卸下,未加工的件必须做出标记。

作业再开展后,首件必须检查,合格后再继续加工。

2、加工件更换、更改时,因加工条件的变化,一定要试加工,调好尺寸和机床参数及量卡具,首件加工完后一定要自检,并交检验员确认合格后,再继续生产。

3、需要更换刀具时,刀具更换后,要进行试加工,首件自检合格后,交检验员确认,再进行继续加工,并逐件检查,质量稳定后,再批量
生产。

4、出现质量问题作业中断再开展
4.1 首先操作者要进行分析处理。

4.2 操作者不能分析处理的要逐级上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后,方可继续批量生产。

4.3 质量问题消除后,除首件交由检查员认可后,自检数量由每班10件,加大到每件必检,直到质量稳定。

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分析
(1)要求:○1P0口接8个LED依次左移点亮
○2按INT1的按钮时,8个LED依次右移点亮
○3按INT0时8个LED闪烁5次(INT0优先)。

(2)所用元件表:
单片机AT89C51 瓷片电容CAP 30pF 排阻RESPACK-8 发光二极管
LED-YELLOW
按钮BUTTON 电解电容CAP-ELEC 晶振CRYSTAL
12MHz 发光二极管LED-BLUE
电阻RES 发光二极管
LED-RED
发光二极管LED-GREEN
2、设计原理图
3、程序设计
(1)程序流程图
中断设置
开中断
是否发生中断
LED 左移点亮
开 始
调用中断子程序
Y
N
中断子程序1开始 保护现场
中断子程序2开始
保护现场
结 束
恢复现场
中断返回
闪烁显示
右移点亮显示
恢复现场
中断返回
(2)源程序设计
#include"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const tab[]={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正向流水等
const tab1[]={0xff,0x00,0xff,0x00,0xff,0x00,0xff,0x00,0xff,0x00,}; //灯闪烁5次
const tab2[]={0x7f,0xbf,0xdf,0xef,0xf7,0xfb,0xfd,0xfe,0xff,}; //反向流水灯
void delay()
{ uint i,j;
for(i=0;i<256;i++)
for(j=0;j<256;j++)
{;}
}
/*********************************中断程序1***********************************************/
void int1()interrupt 0
{
uchar i;
for(i=0;i<10;i++)
{ P0=tab1[i];
delay();
}
}
/****************************************************************************** ***********/
/***********************************中断程序2*********************************************/
void int2()interrupt 2
{
uchar i;
for(i=0;i<8;i++)
{ P0=tab2[i];
delay();}
}
/****************************************************************************** ***********/
void main(void)
{ IE=0x85;
IP=0x01;
TCON=0x00;
while(1)
{uchar x;
for(x=0;x<8;x++)
{ P0=tab[x];
delay();
}
}
}
4、调试与仿真
打开keil程序,执行菜单命令project——new project创建“中断应用作业”项目,并选择单片机型号为AT89C51。

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创建文件,输入上述C程序,保存为“中断应用作业.C”。

在project栏的file管理窗口中右击文件组,选择“add file to group‘source group1’”,将源程序添加到项目中。

执行菜单命令project——opinions for target ‘target 1’,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output 选项卡,选中create hex file。

在debug选项卡中,选中use:proteus VSM simulator。

执行菜单命令project——build target,编译源程序,如果编译成功,则在output window 窗口中显示没有错误,并创建了“中断应用作业.HEX”文件。

在已绘制好的原理图proteus isis菜单栏中,执行菜单命令debug——use remote debug monitor将该项选中,是proteus与keil真正连接起来,使它们联合调试。

在keil中执行菜单命令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进行keil调试环境。

同时在proteus isis 窗口中可以看出proteus也进入了程序调试状态。

在keil中按F5键运行程序。

当没有按下INT0,INT1时,8个LED灯左移点亮。

当按下INT0时,8个LED灯闪烁5次。

当按下INT1时,8个LED右移点亮。

并且INT0优先。

仿真时LED灯左移点亮如下图:
当按下INT0时LED灯闪烁5次如下图:
当按下INT1时LED灯右移点亮如下图:
5、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程序在仿真过程中LED灯的闪烁和切换时间不是1s,若想达到预设时间需经过大量的实验去逐渐尝试直到间隔时间为1s为止。

6、收获疑惑
通过对“中断应用作业”程序的设计与仿真,让我在教材两个灯交替闪烁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以及单片机C程序的编写与单片机软件的简单操作和应用。

一开始编写程序时总是运行不了,系统一直报错。

但是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本人不断地去改变运行,程序终于得以通过。

但是在仿真时又出现了问题。

仔细检查软件驱动和自己的操作后也终于仿真成功。

这让我信心增加了很多,对单片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对于汇编语言的掌握不是很好以及对软件的操作不是很熟练,但是我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我对单片机知识的渴望,不久后一定会克服这些问题的。

7期望成绩: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