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处理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中断处理机制

操作系统中断处理机制

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机制是一种负责响应和处理外部事件的能力,它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实现并发、实时处理以及故障自动处理等功能。

中断处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中断请求:中断请求是外部事件向操作系统发出的请求,例如I/O操作完成、硬件故障、外部中断等。

这些请求会触发中断机制,使得操作系统暂停当前工作,转去处理中断请求。

2. 中断识别:操作系统需要识别来自不同中断源的中断请求,以便正确处理相应的事件。

识别中断源的方式包括查询中断向量表、中断号等。

3. 保护现场和断点:在响应中断之前,操作系统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执行状态,包括相关寄存器的值等。

这一过程称为现场保护。

处理完中断事件后,操作系统需要恢复原进程的执行状态,这一过程称为现场恢复。

4. 装入中断服务程序:操作系统根据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将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装入CPU的指令寄存器中,以便CPU能够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5. 进入中断服务程序:CPU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用于处理中断请求。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保护被中断进程的现场信息、分析中断原因、处理发生的中断事件等。

6. 中断返回: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完毕后,操作系统需要将CPU的状态恢复到原来的断点,并继续执行被中断的进程。

这一过程通过IRET(Interrupt Return)指令实现。

7. 交换指令执行地址:在中断处理过程中,操作系统需要交换CPU的执行地址,以便继续执行被中断的进程。

8. 交换CPU的态:操作系统需要将CPU的状态从中断态恢复到原来的工作态。

总之,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机制是一种负责处理外部事件的机制,它能够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对各种中断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这一机制依赖于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并发和实时处理能力。

什么是中断处理?

什么是中断处理?

什么是中断处理?中断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通过打破程序的正常执行顺序,暂停当前任务,响应一个外部事件或者异常情况,来处理这些事件或者异常。

中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和整体的运行效率,使得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发生的事件,并且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地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中断处理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是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硬件错误、软件异常等。

在计算机系统中,中断可以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

硬件中断主要由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引起,比如键盘输入、鼠标操作等。

而软件中断则是由程序中的特殊指令或者软件异常引起的。

中断处理的流程一般包括中断响应、中断服务和中断返回三个主要步骤。

中断响应是指当系统接收到中断请求信号时,暂停当前任务,保存当前状态,切换到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

中断服务则是对中断事件或异常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需要读取或写入设备数据、进行错误处理等。

中断返回则是指将中断处理完毕后的计算机状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

中断处理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及时地响应外部事件和异常情况,并且能够在不干扰其他任务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中断处理使得计算机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同时,中断处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中断优先级的管理、中断嵌套的处理等。

总结起来,中断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打破程序的正常执行顺序,响应外部事件和异常情况,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灵活性。

中断处理涉及到中断响应、中断服务和中断返回等多个步骤,并且需要管理中断的优先级和处理中断嵌套的情况。

中断处理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简述中断处理步骤

简述中断处理步骤

简述中断处理步骤中断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事件,它可以打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特定的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处理各种中断事件,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面将简述中断处理的步骤。

1. 中断发生:中断事件可以是来自外部设备的请求,也可以是由程序内部的错误或异常引起的。

当中断事件发生时,中断信号会发送给CPU,打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

2. 保存现场:在进行中断处理之前,CPU需要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信息,以便以后可以恢复到中断发生之前的状态。

这些现场信息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的值以及其他相关的状态信息。

3. 中断处理程序:当中断事件发生后,CPU会根据中断向量表中的中断向量找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并开始执行该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是为了处理特定的中断事件而设计的,它负责完成特定的任务,如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处理错误或异常等。

4. 中断处理程序执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时,CPU会根据中断处理程序的指令逐条执行,完成特定的任务。

中断处理程序可能需要访问内存、进行计算、修改寄存器的值等操作,以完成特定的中断处理任务。

5. 中断处理完成:当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后,CPU会恢复之前保存的现场信息,将控制权返回给被打断的程序,使其继续执行。

同时,CPU会清除中断标志位,以便接受其他中断事件的发生。

中断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保证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及时响应,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断处理的步骤包括中断发生、保存现场、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和中断处理完成等。

通过合理的中断处理,可以保证系统对各种中断事件的及时响应,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简述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

简述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

简述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
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中断发生:当外部设备发生故障或者需要响应处理器的请求时,会触发一个中断信号,将处理器从当前执行的指令转移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2. 保存现场:处理器会将当前执行任务的寄存器及其他必要的状态信息保存到中断栈或堆栈中,以便在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成后能够恢复到中断发生时的现场。

3. 中断处理:处理器会根据中断类型确定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是为了响应特定中断事件而编写的一段程序代码,用于处理中断事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当键盘按键被按下时,中断处理程序负责获取键盘输入并将其传递给操作系统进行处理。

4. 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处理器会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开始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会根据具体的中断事件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完成所需的操作。

5. 恢复现场: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成后,处理器会从中断栈或堆栈中恢复之前保存的现场,包括恢复寄存器的值,以及其他必要的状态信息。

6. 返回到中断发生时的位置:处理器会根据保存的中断返回地址,将控制权返回给中断发生时的位置,继续执行中断发生之
前被暂停的任务。

总的来说,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就是在中断发生时,保存现场,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完成相应的操作后,恢复现场并返回到中断发生时的位置继续执行原任务。

中断处理和函数调用

中断处理和函数调用

中断处理和函数调用中断处理和函数调用是计算机编程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详细介绍中断处理和函数调用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中断处理中断处理是指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发生某些特定事件时,会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可以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两种类型。

硬件中断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出的信号,用于通知CPU某种事件的发生,如键盘输入、鼠标移动等。

当发生硬件中断时,CPU会立即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保存当前执行环境的状态,然后转而执行与中断相关的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后,CPU 会回到中断发生的地方,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软件中断是由程序中的特定指令触发的中断。

在程序中通过软件中断指令,可以主动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并转而执行与中断相关的中断处理程序。

软件中断通常用于实现一些特定功能,如系统调用、异常处理等。

中断处理在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中断处理,计算机可以及时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二、函数调用函数调用是指在程序中通过函数名和参数列表来调用特定的函数。

函数是一段封装了特定功能的代码块,通过函数调用可以在程序中多次使用同一段代码,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在函数调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函数的参数传递给函数,然后执行函数体中的代码。

函数执行完毕后,会返回一个返回值,并将控制权交还给调用函数的位置。

函数调用可以嵌套,即在一个函数内部调用另一个函数。

函数调用可以分为有返回值和无返回值两种类型。

有返回值的函数可以将计算结果返回给调用者,无返回值的函数则仅执行一些操作而不返回结果。

函数调用是程序结构化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函数调用可以使程序结构清晰、模块化,便于理解和维护。

函数调用也是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定义类和方法,可以将函数调用封装成对象的方法调用。

三、中断处理与函数调用的关系中断处理和函数调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断处理的基本过程

中断处理的基本过程

中断处理的基本过程中断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当发生某个特定事件时,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的目的是处理中断事件,并在处理完毕后返回到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

中断处理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中断触发、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三个阶段。

一、中断触发阶段:中断是由硬件或软件触发的,当某个特定的事件发生时,会触发相应的中断信号。

这些事件可以是硬件设备的状态变化,如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或是由于出现了某种异常或错误引起的。

当触发中断信号时,计算机首先会保存当前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地址和程序状态到中断栈或系统堆栈中,以备后续的中断处理使用。

二、中断处理阶段:1.中断类型识别:在中断触发后,处理器会通过中断向量表或中断描述符表来确定中断类型。

这些表中存储着中断类型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2.中断处理程序的保存:当中断类型确定后,处理器会将当前的程序状态(包括寄存器状态、程序计数器等)压入中断栈或系统堆栈中,以便在中断处理完毕后能够恢复到中断发生前的状态。

3.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处理器会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开始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根据中断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例如读取外设的数据,更新相关状态等。

4.中断处理程序的数据传递:在处理中断时,通常需要向中断处理程序传递特定的数据或参数,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操作。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寄存器或内存传递给中断处理程序。

5.中断处理程序的完成:当中断处理程序完成后,处理器会恢复原来的程序状态,包括恢复寄存器的值、恢复程序计数器的值等。

这样可以保证在中断处理完毕后,能够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三、中断返回阶段:1.中断返回指令的执行:在中断处理程序完成后,处理器会执行中断返回指令,将栈顶的值加载到程序计数器中,恢复到中断发生前的下一条指令地址。

2.中断状态的恢复:在中断返回后,处理器会恢复中断状态,包括恢复标志寄存器的值、恢复中断使能状态等。

业务中断处理方案

业务中断处理方案

业务中断处理方案一、业务中断时的紧急应对。

1. 发现中断,先别慌。

当业务中断的消息传来,就像突然听到家里的电器“罢工”了一样,第一个反应可能是“咋回事呢?”但别着急抓狂。

不管是你正在忙着处理订单,还是给客户做服务,先停下手中的活儿,冷静个三秒钟。

这三秒钟用来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问题不大,能解决”。

2. 快速定位问题源头。

这就像是找一个调皮捣蛋藏起来的小宠物一样。

看看是不是自己手头的设备出故障了。

比如电脑突然死机,是不是程序开太多了,或者是网络线松了?要是网络断了,看看周围同事是不是也上不了网,如果都上不了,那可能是公司网络设备的问题,像是路由器“抽风”了。

如果是某个软件系统不能用了,检查下是不是有什么更新提示没处理,或者登录账号是不是被锁定了之类的。

3. 通知相关人员。

一旦发现问题有点超出自己能搞定的范围,就得赶紧喊人帮忙。

就像在一个团队里,你发现前面有个大石头自己搬不动,就得赶紧叫伙伴们来。

如果是内部系统的业务中断,马上告诉自己的小团队成员,让大家都知道情况。

要是涉及到外部客户,也得赶紧通知客服团队或者直接跟重要客户打个招呼,说“亲,我们业务有点小故障,正在抢修呢,很快就好”。

可别让客户蒙在鼓里,等他们自己发现了来发火,那就不好收拾了。

二、问题排查与修复过程。

1. 组建临时抢修小队。

把相关的技术大神、业务骨干都召集起来,就像超级英雄组队一样。

技术人员负责检查系统、网络、硬件这些底层的东西,业务人员就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看是不是哪里操作不当或者有逻辑漏洞。

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一起朝着让业务重新跑起来的目标前进。

2. 分类解决问题。

如果是硬件故障,比如服务器坏了,那就像给生病的人看病一样,能当场修的就当场修,要是修不好就得赶紧找备用设备顶上。

要是软件的问题,可能是代码里有个小bug,开发人员就得赶紧查代码,找问题。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到导致业务中断的那行代码,然后把它修正过来。

单片机 中断处理

单片机 中断处理

单片机中断处理是指当单片机正在执行正常任务时,由于外部事件(例如按钮按下、定时器溢出等)触发,暂时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ISR),处理完中断后再回到原来的任务继续执行。

中断处理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中断请求:外部事件触发中断请求,向单片机发送中断信号。

2. 中断识别:单片机接收到中断信号后,根据中断标志位(IF)识别出相应的中断源。

3. 保护现场:为了防止中断处理过程中当前数据被修改,需要将相关寄存器和堆栈等现场信息保存起
来。

4. 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根据中断源的优先级和中断向量表,跳转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ISR)执行。

5.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ISR中执行与中断源相关的处理任务,例如读取输入、控制输出等。

6. 恢复现场:ISR执行完毕后,将之前保存的现场信息恢复,以便回到原来的任务继续执行。

7. 返回:返回到原来被中断的任务,继续执行。

在单片机中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中断优先级:根据不同中断源的优先级,合理安排中断处理顺序。

2. 中断嵌套:当一个中断正在处理时,如果有更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需要先处理高优先级的中断。

3. 中断标志位:在中断识别阶段,需要根据中断标志位判断是否允许该中断源的中断。

4. 中断向量表:在跳转到ISR阶段,需要根据中断向量表跳转到相应的ISR执行。

5. 现场保护和恢复:为了防止中断处理过程中当前数据被修改,需要在进入ISR前保存现场信息,并在
ISR执行完毕后恢复现场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断处理
一、实习内容
模拟中断事件的处理。

二、实习目的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都设有中断机构,它是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基础。

中断机构能发现中断事件,且当发现中断事件后迫使正在处理器上执行的进程暂时停止执行,而让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占有处理器去处理出现的中断事件。

对不同的中断事件,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所以操作系统应采用不同的处理。

通过实习了解中断及中断处理程序的作用。

本实习模拟“时钟中断事件”的处理,对其它中断事件的模拟处理,可根据各中断事件的性质确定处理原则,制定算法,然后依照本实习,自行设计。

三、实习题目
模拟时钟中断的产生及设计一个对时钟中断事件进行处理的模拟程序。

[提示]:
(1) 计算机系统工作过程中,若出现中断事件,硬件就把它记录在中断寄存器中。

中断寄存器的每一位可与一个中断事件对应,当出现某中断事件后,对应的中断;寄存器的某一位就被置成“1”。

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后,必须查中断寄存器,当中断寄存器内容不为“0”时,说明有中断事件发生。

硬件把中断寄存器内容以及现行程序的断点存在主存的固定单元,且让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占用处理器来处理出现的中断事件。

操作系统分析保存在主存固定单元中的中断寄存器内容就可知道出现的中断事件的性质,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理。

本实习中,用从键盘读入信息来模拟中断寄存器的作用,用计数器加1来模拟处理器执行了一条指令。

每模拟一条指令执行后,从键盘读入信息且分析,当读入信息=0时,表示无中断事件发生,继续执行指令;当读入信息=1时,表示发生了时钟中断事件,转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2) 假定计算机系统有一时钟,它按电源频率(50Hz)产生中断请求信号,即每隔20毫秒产生一次中断请求信号,称时钟中断信号,时钟中断的间隔时间(20毫秒)称时钟单位。

学生可按自己确定的频率在键盘上键入“0”或“1”来模拟按电源频率产生的时钟中断信号。

(3) 中断处理程序应首先保护被中断的现行进程的现场(通用寄存器内容、断点等),现场信息可保存在进程控制块中;然后处理出现的中断事件,根据处理结果修改被中断进程的状态;最后转向处理器调度,由处理器调度选择可运行的进程,恢复现场使其运行。

本实习主要模拟中断事件的处理,为简单起见可省去保护现场和处理器调度的工作。

(4) 为模拟时钟中断的处理,先分析一下时钟中断的作用。

利用时钟中断可计算日历时钟,也可作定时闹钟等。

计算日历时钟——把开机时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存放在指定的称为“日历时钟”的工作单元中,用一计时器累计时钟中断次数。

显然,根据时钟中断的次数和时钟单位(20毫秒)以及开机时的日历时钟可计算出当前的精确的日历时钟(年、月、日、时、分、秒)。

因此,可按需要计算出一个作业装入时的时间,一个作业撤离时的时间,终端用户使用终端的时间,以及其它场合需要确定的时间。

定时闹钟——对需要定时的场合,例如,处理器调度采用“时间片轮转”策略调度时,可把轮到运行的进程的时间片值(以时钟单位计算)送到称为“定时闹钟”的工作单元中,每产生一次时钟中断就把定时闹钟值减1,当该值为“0”时,表示确定的时间已到,起到定时的作用。

(5) 本实习的模拟程序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模拟硬件产生时钟中断,另一部分模
拟操作系统的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模拟程序的算法如图3-1。

其中,保护现场和处理器调度的工作在编程序时可省去。

约定处理器调度总是选择被中断进程继续执行。

(6) 按模拟算法设计程序,要求显示或打印开机时间、定时闹钟初值、定时闹钟为“0”时的日历时钟。

确定三个不同的定时闹钟初值,运行设计的程序,观察得到的结果。

四、实习报告
(1) 实习题目。

(2) 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3) 打印一份源程序并附上注释。

(4) 打印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格式如下:
开机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定时闹钟(时钟单位)闹钟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5) 按思考题要求实习时,打印结构应能反映出您的设计思想。

五、实习代码
1,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onio.h>
#include<time.h>
void main()
{
printf("对时钟中断事件进行处理的模拟程序\n\n");
time_t tval1;
struct tm * star;
tval1 = time(NULL);
star = localtime(& tval1);
int Syear = star ->tm_year + 1900;
int Smonth = star ->tm_mon + 1;
int Sday = star ->tm_mday;
int Shour = star ->tm_hour;
int Smin = star ->tm_min;
int Ssec = star ->tm_sec;
int Fyear,Fmonth,Fday,Fhour,Fmin,Fsec;
int Timer;
int Alarm_Clock,AClock;
int Counter = 0;
int Random;
int i;
system("color F");
printf("起始时间:");
printf("%4d年%d月%02d日",Syear,Smonth,Sday);
printf("%d:%02d:%02d\n",Shour,Smin,Ssec);
printf("计时器置零\n");
Timer = 0;
printf("设置定时闹钟:");
scanf("%d",& Alarm_Clock);
AClock = Alarm_Clock;
system("CLS");
while(1)
{int k;
printf("模拟一条指令的进行\n");
Counter++;
srand(time(NULL));
Random = rand() % 2;
printf("读取一个随机数:%d\n",Random);
printf("0表示无中断事件发生,1表示发生了时钟中断事件\n\n");
if(Random == 1)
{
printf("保护现场,计时器加1,定是闹钟减1\n\n");
Timer++;
AClock--;
}
if(AClock == 0)
break;
for(i = 0;i <= 200000;i++)
{}
system("CLS");
}
system("CLS");
printf("开机时间:%4d年%d月%02d 日%d:%02d:%02d\n",Syear,Smonth,Sday,Shour,Smin,Ssec);
printf("定时闹钟初值:%d\n",Alarm_Clock);
time_t tval2;
struct tm * finall;
tval2 = time(NULL);
finall = localtime(& tval2);
Fyear = finall ->tm_year + 1900;
Fmonth = finall ->tm_mon + 1;
Fday = finall ->tm_mday;
Fhour = finall ->tm_hour;
Fmin = finall ->tm_min;
Fsec = finall ->tm_sec;
printf("闹钟结束时间:%4d年%d月%02d 日%d:%02d:%02d\n",Fyear,Fmonth,Fday,Fhour,Fmin,Fsec);
}
2.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time_t tval1; 时间变量
struct tm * star; 时间指针
localtime(& tval1); 定时函数
六、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