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

合集下载

南亚地理知识点

南亚地理知识点

南亚地理知识点(1)悠久的历史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居民为白色人种(2)自然条件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

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

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

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

南亚知识点汇总

南亚知识点汇总

第二节南亚一.位置与范围(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南邻印度洋。

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3)国家①印度②巴基斯坦③孟加拉国④尼泊尔⑤不丹⑥斯里兰卡⑦马尔代夫⑧克什米尔地区(4)南亚次大陆:南亚因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

山脉以南的大陆部分成为南亚次大陆。

二.地形与河流①地形共分为3部分。

北部:A喜马拉雅山脉中部:B恒河平原还有印度河平原南部:C德干高原②河流:名称发源地主要流经国家注入海洋A恒河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印度、孟加拉国孟加拉湾B印度河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海依据河流流向,判定德干高原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3.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最显着特征: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

雨季, 6-10月,西南季风,高温多雨,雨极:乞拉朋齐主要原因西南季风和地形影响凉季, 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凉爽宜人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4.农业粮食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

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少雨的地区经济作物:黄麻以恒河中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5.宗教与社会: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斯里兰卡与不丹信仰佛教印度与尼泊尔信仰印度教印度有世界称为七大建筑奇迹的泰姬陵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信奉伊斯兰教6.人口与经济: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居世界第 2,南亚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印度,近年来,该国软件产业在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地理——南 亚

区域地理——南  亚

南 亚一. 人口与宗教文化1、人口:南亚人口有12亿多,超过1亿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个国家。

其中, 印度(国家)人口仅次于中国,位于世界人口第二位。

2、宗教(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除斯里兰卡信奉佛教之外,其他国家信奉佛教的人已不多;印度、尼泊尔等国大多数居民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二. 南亚位置和范围1、 亚洲南部,印度洋的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2、 南亚的范围:①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②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③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南亚的地形与河流1、南亚的地形特征: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与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四.南亚的气候1、以热带季风为主的气候2、冬季风向:东北季风;夏季风向:西南季风3、冬季,南亚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分析其原因答:受北面高大山地的阻挡,冬季风对南亚地区影响较小。

4、思考:南亚东北部降水较多,而西北部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导致两区域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南亚东北部,位于喜马拉雅山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受非洲大陆的影响,西南季风作用小,降水稀少。

历史时期因过度砍伐,原始森林遭到破坏5、受季风影响,一年分旱季 和雨季旱季:(10~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雨季:(6~9月)盛行西南风6、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西南季风来得晚,或去得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_旱_灾。

②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为抗御水旱灾害南亚人民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印度一、印度农业的发展印度作为世界主要的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呢?①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广大(耕地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水热充足;②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不利条件有哪些呢?①自然条件:南亚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旱涝灾害频发②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该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均产量不足二、发展中的印度民族工业1、资源丰富①印度的资源丰富,拥有发展轻重工业的多种原料。

知识要点7.2-《南亚》

知识要点7.2-《南亚》

第二节《南亚》【知识要点】①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②三大地区: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③一年分三季:南亚热带季风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分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④宗教与社会: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伊斯兰教。

斯里兰卡、不丹——佛教。

⑤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接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

二、地形和河流1.三大地形区:①北部:喜马拉雅山(绵延高耸、狭长崎岖、逐级下降);②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印度河冲积而成的);③南部: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和平原一样有广阔的耕地)。

三、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气温较高,一年可分三季:热季、雨季和干季(凉季)2.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五、宗教与人口、经济1.南亚人民信仰佛教、印度教、伊期兰教。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2.人口:南亚人口数量多而分布密集。

全世界人口上亿的国家10个,南亚就有3个。

3.南亚各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他们传统的工业部门是纺织和食品;印度的煤、铁资源丰富,传统工业有钢铁、纺织等,新兴工业有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等。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归纳

南亚一、 位置、范围1、 亚州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2、南临印度洋,绝大部分位于10°N-30°N ,绝大部分位于70°E-90°E二、地形特点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平直特别:多地震三、 气候1、 类型① 高山气候② 热带沙漠(1)成因:③ 热带季风(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西南风(2)特点: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3)影响:水旱灾害频繁→降水季节与年较差变化大(4)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①总:由东向西(西北)递减→成因:东北部,西南季风,处于迎风坡,降水多,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受海洋性气流逐渐减少,降水逐渐减少。

②两级:乞拉朋齐→成因:位于东北部山区,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西南季风受山地强烈抬升,产生降水。

④ 干高原:东西两侧向高原中部递减,西部降水多于东侧。

恒河流域降水线自东向西突出原因 南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利于海洋性气流,恒河平原深入内陆,受地形抬升,产生降水。

夏季西高止山阻挡了暖湿气流处在西南风背风坡。

冬季东高止山阻挡了越过孟加拉湾的背风坡,降水少,处于东北风背风坡,降水少。

处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

(5)热带季风气候向北纬至30°N 附近(同纬度气温高) 冬季:北部高原,高山阻挡南下的冷空气 地处平原,海拔低(6)冬季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1、15°C ,20°C 等温线大致东西走向,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纬度位置)2、南部等温线稀疏,北纬等温线密集(地形)3、25°等温线在陆地向南凸出(海陆热力差异,地形)4、西北山地等温线弯曲,河谷向北凸,山地向南凸四、河流西部:印度河(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东部:恒河(冰雪补给,途经热带季风气候,大量降水补给,流量大,从上游→下游逐渐增大,水位变化大)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积雪、地下河(调节)、湖泊水(调节)五、植被 ☆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热带荒漠:西北地区,印度河流域(冬季副热带气压带夏季西南风难以到达,历史不合理垦殖,荒漠扩大)热带雨林:东北部,半岛,东西两侧沿岸热带草原(南亚绝大部分)印度1、 人口大国—人口问题:①人口总量大,环境压力大②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负担重③就业困难2、 经济农业:(1) 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2) 分布(与地形、气候密切相关)(3) 农业条件: 工业:三大工业区:东北工业区、西部工业区、电子工业中心-班加罗尔(软件业)孟加拉图造成洪涝灾害原因①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地带,背靠山地③孟加拉湾呈喇叭地形,有利于西南风伸入,受地形抬升④河流众多,汇水量大 ⑤地势地平,排水不畅⑥孟加拉湾呈喇叭地形,易形成大流风,加剧洪灾导致冬季气温高 有利 不利 气候:光热水充足 水旱灾害频繁地形: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土壤肥沃水源:市场:广大交通:政策:“绿色革命”劳力:劳力丰富廉价科技:历史悠久 科技落后。

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三

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三

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三南亚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人口稠密、文化多元的地区,学习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对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亚。

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地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和阿富汗等国家。

2.地形特点:南亚地区的地形多样,有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理特征。

3.气候条件:南亚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以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为主。

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古代文明:南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例如印度的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莫亚文化等。

2.殖民统治:南亚地区曾经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影响深远。

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并实施国际贸易和殖民统治。

3.独立运动:20世纪初,南亚地区发起了独立运动,印度在甘地的领导下成功实现独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相继成立。

三、文化知识点总结1.宗教多元:南亚地区宗教多元,主要有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

其中印度教对南亚地区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语言特点:南亚地区有众多语言,主要有印度-雅利安语系和德拉维达语系。

其中,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

3.文化传统:南亚文化源远流长,例如印度的古典舞蹈、音乐、瑜伽和印度传统服饰等,都表达了南亚地区的独特魅力。

四、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1.农业经济:南亚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和茶叶等农产品。

2.工业发展:南亚地区的工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有些国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工业发展较快,涉及纺织、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

3.旅游业:南亚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宗教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旅游业发展迅速。

综上所述,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知识点涉及广泛且内容丰富。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南亚地区,深入了解其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总结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化最复杂、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制度最为多元化的地区之一。

南亚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水利资源,也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十分复杂,由高山、平原、热带雨林等地形组成。

南亚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如下:1. 高山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最高的山脉之一,山峰海拔超过8000米。

还有印度半岛西部的怒江山脉和阿拉伯海沿岸的Ghats山脉等。

2. 平原地区南亚地区有大片河流平原,如恒河-雅鲁藏布江平原、印度-孟加拉国平原和森巴河-黄河平原等。

这些平原是南亚地区的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带。

3. 热带雨林南亚地区有着壮观的热带雨林,包括斯里兰卡南部和印度半岛西海岸的西高止山脉等地区。

这些森林景色优美,也是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

4. 沿海地区南亚地区的沿海地区也十分重要。

印度半岛东南部的孟加拉湾海岸是南亚地区的海运中心,也是印度的重要海港之一。

二、人文地理南亚地区的人文地理也非常丰富,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南亚地区的人文地理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性。

1. 孟加拉湾地区孟加拉湾地区最为显著的人文地理特征是众多的各种民族及文化的交汇。

这里不仅有印度教汉族印度人的聚居地,还有众多的穆斯林和佛教徒的聚居地。

2. 非洲南部地区非洲南部地区的重要人文地理特征是原住民,他们是南亚地区最原始的人口,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很特别。

3.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南亚地区的一个群岛国家,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

印度尼西亚的人文地理上有多种语言和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其岛屿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是南亚地区重要的中心,文化和风俗习惯也非常多样化。

这些地区传统上是以农业为主,但近年来也有一些技术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兴起。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南亚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南亚
南部: 德干高原
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
德 干 高 原
2、河流
印 度 河 恒 阿 拉
孟加拉湾
西藏自治区 喜马拉雅山 河
印度河: 源地--西藏自治区 流经--巴基斯坦 注入--阿拉伯海 恒河: 源地--喜马拉雅山 流经--印度、 巴基斯坦 注入--孟加拉湾


3、气候
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10月--次年5月:雨
南亚

南亚的位置
南亚位于: 喜马拉雅山脉 和印度洋之间



巴基斯坦
南亚的范围:
尼泊尔 不丹 印 度 孟加拉国
马 尔 代 夫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尼泊尔 不丹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斯里兰卡
二、自然特征
喜马拉雅山
1、地形 北部: 喜马拉雅山 中部: 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
6--9月:
为——季。


为——季。 旱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 来得晚、退得早 造成 旱灾
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 来得早、退得晚 造成 水灾
读图回答:
1.全年气温均在 20 度以 上,说明全年气温 较高, 地处 热 带(五带)。
2. 降水量超过 200毫米的 月份有 6 、 7 、8 、9 。 原因是受 西南 季风影 响,为 雨 季;而其它月 份降水较少,为 旱 季。 3. 孟买的气候类型是 : 热带季风 气候。
二、社会经济特征
1. 悠久的历史,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
2. 曾经绝大部分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大量矿产品、棉花、黄麻被掠夺
3、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 ---- 佛教 印度 尼泊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
【篇一: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
南亚地理知识点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
10 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
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居民
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西
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理知识点:地形地貌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
称为南亚次大陆。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
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
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

北部为狭长崎岖的
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
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
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

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
而成。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南亚地理知识点: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南部的德
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

白垩纪末,在德
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

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
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
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
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

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
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

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
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
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
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
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

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
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
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猜你感兴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