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长水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
学生相互提示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诵课文,掌控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知道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水果”吗?(板书:长水果)吃了长水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示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赠送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摸索:“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水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爱好书。
)(2)指导朗诵相干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
知道“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知道。
4.作者为何说书是“我”的“长水果”?(书像长水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何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水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产生的事情,书就像“长水果”一样不老。
)四、积存语言,交换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换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心意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珍珠鸟吗?想看看吗?(出示图片)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一卷猜到拨开柜顶相撞淘气扭动伏案信赖幽深愈发蓬松指名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拨、案”仔细观察,和同桌说说这两个字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边范写边指导,“拨”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犮”的区别。
“案”上下对正中间“女”的横要写的长,下面的“木竖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同桌互评生字。
3.检查句子朗读句子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理解“神气十足”)句子2: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理解“不由自主”)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自由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
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
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
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
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
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
节选时有改动。
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课题只有一个字“绿”。
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
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1) 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 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 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
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
(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
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分成两部分来学。
(1)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 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18页)

1 草原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欣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稳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回忆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送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1.第一单元:《朱自清》
–课时安排:第1课至第5课
–教学目标: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背影》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重点:《背影》文本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
2.第二单元:《写人》
–课时安排:第6课至第10课
–教学目标:学习写人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教学重点:描写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写人作文练习、小组互评、展示分享
3.第三单元:《记叙文》
–课时安排:第11课至第15课
–教学目标: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
–教学重点:讲故事的技巧、时间顺序的掌握
–教学方法:故事阅读、故事复述、故事演绎
4.第四单元:《诗歌欣赏》
–课时安排:第16课至第20课
–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的形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创作
5.第五单元:《寓言》
–课时安排:第21课至第25课
–教学目标:学习寓言的特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分析寓言的寓言语言
–教学方法:寓言阅读、寓言解读、寓言创作
总结
本教案以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为指导,设计了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不同文体和题材的文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教学提供帮助,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进一步的进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设计特色: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引题质疑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揭题,读题。
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相关知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质疑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2、讨论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结合学生的问题,老师适时在事情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下面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逐步释疑(一)解读“梅花魂”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1、简单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读了这几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能引导学生说出古人描写梅花的诗句更好。
3、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原来外公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学到这里,你认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出示句子)2、看梅花凌寒独自开了——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告诉学生: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_,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自己再好好读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4、原来外公赞颂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具有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层次三,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是啊,外公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质的人。
引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
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板书:爱国心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展开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整个过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三个层面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二)剖析“爱国心”1、外公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念,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能明白吗?请你细细读文体会,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并擦去相应的问号。
(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黯然泪下。
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外祖父在异国他乡每逢佳节更加思念的是——)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句的意思;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句的意思。
问:外祖父夜里梦到的是什么啊?他心里千缕万缕的愁又是什么呢?。
是啊,外公教我读诗,不仅仅是想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引读)所以,每当我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sāi)边、手背。
(B)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
(出示句子)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玷污的还是什么?(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外公不允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不允许我们的祖国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引读: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我妈——训罢,便用……外公做这些事时是那样的——小心翼翼!你能读出这份小心这份珍惜吗?外公小心翼翼珍惜的是——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教师小结:是啊,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外公还一直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他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寄托在这梅花图上,这梅花魂还包含着一个久居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
(C)外公因自己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是因为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因为他实在是想念自己的祖国。
是啊,这里包含着外祖父多么深切的思念祖国的情感啊!这是一颗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啊。
(D)外公之所以临别前要将他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是因为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是时时萦绕于外祖父心头的爱国情啊!是啊,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让学生在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在阅读比较中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从而很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四、升华主题1、想象写话,延伸“爱国心”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的,显得越发衰老的、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交流2、倾听歌曲,升华“爱国心”是啊,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里深深牵挂着的依然是祖国,不仅仅是外公,多少漂泊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心中割舍不去的就是这颗爱国之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深情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感受海外游子的那颗真挚的中国心吧!最后这一步的教学,意在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在更加深入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体会到激荡在任何一位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爱国情,从而唤起自己的那份爱国心,民族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一)入题展想象作画导入1、教师板书流水,你想到了什么? 你能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吗?2、再写小桥、人家,你又想到了什么?也请你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意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训练学生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按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2、理解词语;3、读通课文;4、你知道了什么;5、你还哪些疑问。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
注意要会用我们阅读的方法:如:用笔圈画、找出重点语句、朗读等。
1、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难忘的景,如课文的第一段。
难忘的事,如捉鱼虾蟹、丢花、采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练习朗读。
2、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
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C、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
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
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2)自读课文,写一写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
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拓展:1、积累词句,进一步体会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学习古诗:《净天沙·秋思》板书设计:小溪景垂柳小桥流水水鸟人家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