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新旧的区别
住宅设计规范新旧版本比较

住宅设计规范新旧版本比较住宅设计规范是对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建设进行规范指导的文件,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功能、设备等方面。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住宅设计规范也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
下面是对住宅设计规范新旧版本进行比较的详细说明。
住宅设计规范目前有多个版本,其中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这是一个时代背景大不相同的时期,住宅设计规范主要关注于解决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问题。
建筑结构的设计指导相对简单,主要以满足基本安全需求为主,如承重结构的设计、基础的选择等。
另外,规范中还包括了基本的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设计规范也开始逐步完善。
新的版本更加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在空间布局方面,新的版本更加注重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关注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连接,以满足居住者的不同需求。
此外,新的版本还加强了对于住宅的隔音、保温、采光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除了室内舒适性外,新的设计规范还增加了对建筑可持续性的要求。
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
此外,新的版本还提出了住宅的智能化设计和应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新的住宅设计规范相对于旧版本来说,更加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新的版本对于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环境舒适性、建筑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
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密切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住宅设计规范的更新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新的版本往往是在经过大量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且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因此,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议根据最新的设计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

《民⽤建筑设计统⼀标准》最新解读来源⽹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新《标准》是由《民⽤建筑设计通则》(2005年版)基础上修订⽽来,总体看有进步、有遗憾、有困惑……四个遗憾01建筑⾼度问题新规范:4.5.2 -2 ⾮本标准第4.5.1 条第3款、第4款控制区内建筑,平屋顶建筑⾼度应按平屋顶建筑⾼度应按新规范建筑物主⼊⼝场地室外设计地⾯⾄建筑⼥⼉墙顶点的⾼度计算,⽆⼥⼉墙的建筑物应建筑物主⼊⼝场地室外设计地⾯⾄建筑⼥⼉墙顶点的⾼度计算计算⾄其屋⾯檐⼝;坡屋顶建筑⾼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屋檐和屋脊的平均⾼度计算;当同⼀座建筑物有多种屋⾯形式时,建筑⾼度应按上述⽅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值;附录《建筑设计防⽕规范》附录A建筑⾼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法:A.0.1 建筑⾼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其建筑屋⾯为平屋⾯(包括有⼥⼉墙的平屋⾯)时,建筑⾼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其屋⾯⾯层的⾼度;解读:⾮常令⼈失望的⼀条!!!原本希望此次消防与规划关于建筑⾼度的说法能够统⼀。
但是很遗憾,建筑师仍然要在24m⾼度上被规划和消防部门反复蹂躏!02转弯半径问题消防车道应满⾜消防车最⼩转弯半径转弯半径不应⼩于3.0m,消防车道应满⾜消防车最⼩转弯半径新规范新规范:5.2.2 -4 道路转弯半径不应⼩于要求;解读:⼀个转弯半径15年都没有搞定? 2005年的《民⽤建筑设计通则》就极笼统,新标准仍然是这么不负责任的⼀句话!能不能明确地告诉⼤家:普通消防车道最⼩转弯半径为6.0m重型消防车道最⼩转弯半径为9.0m特种消防车道最⼩转弯半径为18.0m03楼梯平台宽度问题6.8.4 当梯段改变⽅向时,扶⼿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宽度不应⼩于梯段净宽,并不得⼩于1.2m。
当有搬运⼤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于0.9m。
解读:条⽂说明中这张配图⾮常令⼈失望,净宽度需考虑墙体⾯层的厚度是很好的进步。
解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

解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在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过程中,各种消防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考生经常需要用到的规范,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熟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今天店铺整理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
|避难走道|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对避难走道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最近直地面出口的距离≤60m。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避难走道的长度限制。
可能会使得购物中心一层出现大量避难走道占用商业面积。
|特殊场所的设置要求|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儿童用房、活动场所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电影院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儿童活动场所、电影院等特殊场所的加强要求。
独用楼梯增加了楼梯的数量。
|救援场地|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
对于建筑高度不小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5m;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救援场地的尺寸和间距要求。
对景观和场地设计有了很大的限制。
|救援窗口|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窗口的净高度和宽均不应小于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救援窗口的尺寸和间距要求。
会对立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防火分区|旧规范:一类高层:2000㎡营业厅:4000㎡(地上)2000㎡(地下)地下室:1000㎡新规范:一类高层:3000㎡营业厅:4000㎡(地上)2000㎡(地下)地下室:1000㎡地下设备用房:2000㎡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放宽。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是建筑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文件,它们分别规定了建筑设计中标注的统一格式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虽然它们都是建筑设计领域的文件,但是它们的性质、内容和应用范围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对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它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在性质上的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是一种技术性的文件,它规定了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所应遵循的标注格式、内容和标准。
这些标注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各种建筑部件的尺寸、材质、数量等。
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是一种规范性的文件,它更多地是要求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例如,通则规定了建筑的环境适应性、结构安全性、施工经济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因此,可以说,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更侧重于技术细节,而通则更侧重于设计原则。
其次,我们来看看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在内容上的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主要包括建筑图纸的标注格式、建筑材料的标注要求、建筑构件的标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确保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制定的。
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更多地是规定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建筑的功能布局应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律,建筑的结构应符合力学原理和安全规范等。
因此,可以说,统一标注更多地是围绕建筑图纸和标注规范展开,通则更多地是围绕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规范展开。
最后,我们来看看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和通则在应用范围上的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注主要适用于建筑设计、施工与验收等实际工作中,它是开展建筑设计与施工工作的具体依据。
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更多地是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起作用,它在设计方案的确定与初步设计阶段起到了指导作用。
因此,可以说,统一标注更多地是在建筑设计与施工实际操作阶段起作用,通则更多地是在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确定阶段起作用。
最新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最新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民用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实用和美观的需求。
为了规范民用建筑设计行业,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最新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一、设计原则1.功能原则:建筑的功能要与建筑的形式和结构相适应,满足人们的需求。
2.安全原则:建筑的设计应考虑火灾、地震、风险等因素,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经济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投资和运营成本。
4.环境保护原则: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提供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二、建筑布局1.空间规划:建筑的功能分区应合理布局,便于使用和管理。
2.通风采光:建筑的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应充分考虑,提高空气质量和室内照明。
三、建筑结构1.结构安全:建筑的主体结构应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外部荷载。
2.材料选择: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防火性和耐久性,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四、建筑外观1.形式美观:建筑的外观应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美化城市景观。
2.色彩搭配:建筑的色彩应搭配协调,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五、室内设计1.空间利用:室内空间利用率要高,合理规划功能区域,满足使用需求。
2.舒适性:室内环境宜舒适,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方面。
3.人性化:室内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考虑人体行为和活动的便利性。
六、节能环保1.节能措施:建筑的设计应包括节能措施,如建筑隔热、能源利用等。
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水资源利用:建筑应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七、无障碍设计1.无障碍通道:建筑应设立无障碍通道,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2.设施设备:建筑内部的设施和设备应便于残障人士的使用。
总之,最新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着重强调了功能、安全、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舒适性,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新旧的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新旧的区别(一)关于栏杆:(旧版)第4、2、4条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二、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四、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新版)6、6、3 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24m,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24m(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注:栏杆高度从楼地面及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0、22m,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5、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的场所,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间距也不应>0、11m。
(二)关于使用年限(旧版)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新版)表3、2、1 民用建筑使用年限类别设计使用年限适用范围1 :5年临时性建筑2:25 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 :50年普通建筑和构筑物4 :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三)热工分区(新版)Ⅰ ⅠA ⅠB、ⅠC、ⅠD 严寒地区Ⅱ、ⅡA、ⅡB 寒冷地区Ⅲ、ⅢA、ⅢB、ⅢC 夏热冬冷地区Ⅳ 、ⅣA、ⅣB 夏热冬暖地区Ⅴ、ⅤA、ⅤB 温和地区Ⅵ、ⅥA、ⅥB 严寒地区ⅥC 寒冷地区Ⅶ、ⅦA、ⅦB、ⅦC 严寒地区、ⅦD 寒冷地区(旧版)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

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生活中,若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这启发了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
生活中,若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既然如此,就我个人来说,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这启发了我,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既然如何,经过上述讨论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美华纳曾经说过,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
这启发了我,总结的来说,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
要想清楚,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老子曾经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
那么,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
这启发了我,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拉罗什福科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了解清楚民用建筑统一标注和通则的区别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国标的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国标的区别摘要:一、引言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国标的定义与关系三、国标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主要区别1.适用范围2.设计原则3.设计要求4.建筑形式与结构5.节能与环保四、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用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规范民用建筑设计,我国制定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国标。
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将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国标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国标的定义与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是我国针对民用建筑的设计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建筑形式、结构、设施、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国标,即国际标准,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技术规范,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实用性。
三、国标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主要区别1.适用范围国标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民用建筑设计,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主要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民用建筑设计。
因此,在适用范围上,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2.设计原则国标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在设计原则方面基本一致,都强调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环保等原则。
但在具体细节上,国标可能更注重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性,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3.设计要求在设计要求方面,国标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建筑物的功能、空间组织、结构体系等方面。
然而,在某些细节上,两者存在差异。
例如,国标对建筑物的防火、疏散、无障碍设计等方面要求较为详细,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我国特有的设计要求。
4.建筑形式与结构在建筑形式与结构方面,国标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均要求建筑物应具有合理的体型、结构和材料。
但国标更注重建筑形式的美学价值和结构的稳定性,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建筑形式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5.节能与环保国标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都重视建筑节能与环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新旧的区别
(一)关于栏杆:(旧版)
第4、2、4条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二、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
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四、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新版)6、6、3 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24m,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24m(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注:栏杆高度从楼地面及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0、22m,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5、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园林
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的场所,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
其间距也不应>0、11m。
(二)关于使用年限(旧版)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以
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
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新版)表3、2、1 民用建筑使用年限类别设计使用年限适用范围1 :5年临
时性建筑2:25 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 :50年普通建筑和构筑物4 :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三)热工分区(新版)Ⅰ ⅠA Ⅰ
B、Ⅰ
C、ⅠD 严寒地区Ⅱ、Ⅱ
A、ⅡB 寒冷地区Ⅲ、Ⅲ
A、Ⅲ
B、ⅢC 夏热冬冷地区Ⅳ 、Ⅳ
A、ⅣB 夏热冬暖地区Ⅴ、Ⅴ
A、ⅤB 温和地区Ⅵ、Ⅵ
A、ⅥB 严寒地区ⅥC 寒冷地区Ⅶ、Ⅶ
A、Ⅶ
B、ⅦC 严寒地区、ⅦD 寒冷地区(旧版)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寒冷地区(Ⅱ
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四)建筑基地部分新版建筑基地部分增加: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
基地内建筑面积<=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和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和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五)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新版)4、1、6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
5m;3、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5、当基地通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旧版)第2、1、5条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六、与立体交*口的距离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六)关于建筑突出物(新版)4、2、4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通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0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旧版)
一、在人行道上空:
1、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
4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50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
二、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
2、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
(七)道路(旧版)中的一些要求取消,如: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
15m15m。
(八)屋面的排水坡度:(新版)增加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