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考题
一、选择题
1.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是( D )
A.尧B.舜C.禹D.周公
2.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C )
A.张载B.程颐C.朱熹D.王阳明3.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 )
A.老子B.庄子C.张陵D.尹喜
4.佛教三藏典籍分为(ACD )
A.经藏B.集藏C.律藏D.论藏
5.佛教传入我国的朝代为( B )
A.秦代B.汉代C.南北朝D.隋代
6.墨子的基本思想包括(BD )
A.仁爱B.兼爱C.无为D.非攻
7.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B )
A.商鞅B.韩非子C.慎到D.申不害8.儒家的理想人格是( C )
A.英雄人格B.隐士人格C.君子人格D.随缘人格9.在经济价值观上采取重义轻利立场的是( C )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10.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在人我关系方面表现为( B )A.天人合一B.贵和持中C.人本主义D.忧患意识
1.以纪念人物为主题的节日:端午节
2.“天理”:纲常伦理,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3.孟子恻隐之心:性善论
4.儒家长存的原因: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5.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6.法家:韩非子
7.儒家追求:君子人格
8.重义轻利:儒家价值取向
9.处理人际关系:贵和持中
10.封建社会最高准则:三纲
11.中庸:孔子
12.中外第一次大交流:佛教传入
13.对天下中心观提出挑战:利玛窦
14.五斗米道创始人:张凌
15.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一、选择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A笙 B笛 C萧 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中国传统文化知识320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26题)(一)民风民俗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4.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C)A.纪念屈原B.纪念伍子胥C.纪念范蠡D.纪念秋瑾5.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D)A.浴兰节B.女儿节C.地腊D.中天节6.三冥节指的是(B)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7.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A.恒景B.后羿C.王维D.张衡8.我国传统图案里以石榴象征(A)A.多子B.多福C.多寿 D.多财9.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A)的风俗。

A.菊花酒B.雄黄酒C.葡萄酒D.黄酒10.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在(D)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下列哪一项不是“年初一,不吃稀”的意思(A)A.为了过好年B.为转变贫穷命运C.为避免下一年犯糊涂D.祈求来年新气象12.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清明扫墓在(A)已成习俗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3.新娘出嫁时蒙上红盖头,最早的原因是(A)A.碍于兄妹身份B.红色彰显喜庆C.用于比魔驱邪D.遮挡新娘羞涩14.妈祖是中国海洋的保护神,对她的崇拜始于(C)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二)民间艺术15.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16.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17.全部是浙江省的瓷窑是(A)A.瓯窑余杭窑婺州窑龙泉窑B.武义窑龙泉窑余杭窑临汝窑C.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德化窑D.余杭窑龙泉窑临汝窑德清窑(三)中华地理18.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19.“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21.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22.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2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B甘肃C陕西D山东24.在中国名山中,五岳位置显著,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5.我国古代元明时期的地图是(A)A.朱思本的《舆地图》B.《五岳真形图》与等高线的运用C.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D.贾耽及其《海内华夷图》26.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B)A.山南水北B.山北水南C.山南水南D.山北水北(四)汉子汉语27.“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28.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9.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3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60--70岁B.70—80岁C.80---100岁D.100岁以上31、“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32.“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3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34.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C)A.摘下B.收起C.放倒D.转移3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A)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36.“三折肱而成良医”,其中的“三”并非是实际数目,下列何种不是此用法?(D)A.三思而行B.九死一生C.百炼成钢D.二八佳人37.下列成语中,哪个不适应用来形容“美女”?(B)A.闭月羞花B.春花秋月C.沉鱼落雁D.国色天香38.“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是哪位人物的名言?(A)A.陈廷焯B.苏轼C.葛洪D.杜甫39.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部著作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介子推答案:A解析: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介子推与寒食节有关。

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针灸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属于四大发明。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答案:B5. 京剧的主要唱腔有()A.西皮和二黄B.高腔和昆腔C.吹腔和拨子D.南梆子和四平调答案:A解析:京剧的主要唱腔为西皮和二黄。

西皮的曲调比较明快亮丽,二黄的曲调则较为深沉舒缓。

高腔是弋阳腔等戏曲的唱腔,昆腔是昆曲的唱腔,吹腔和拨子是徽剧等的唱腔,南梆子和四平调是京剧的辅助唱腔。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解析:“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 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吃年夜饭、______等。

答案:守岁(或拜年等合理答案)解析:春节有很多习俗,守岁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拜年是春节期间走访亲友互相祝贺新年等。

4.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是______结构。

答案:木构架解析:木构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5. 书法中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

《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17、道教的出现是在(两汉之际)18、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19、“道生一”语出(老子)。

F20、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2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2、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3、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A. 《论语》B. 《西游记》C. 《红楼梦》D. 《水浒传》解析:B. 《西游记》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A. 个人主义B. 社会集体主义C. 平衡与和谐D. 发展与进步解析:C. 平衡与和谐3. 以下哪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A. 道家思想B. 佛教思想C. 共产主义思想D. 资本主义思想解析:A. 道家思想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A. 公平正义B. 忠诚孝顺C. 爱国主义D. 文学艺术解析:B. 忠诚孝顺5. “仁者爱人,智者爱自己”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惠施解析:B. 孟子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亲情关系。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僵化守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发展,提倡人与自然的平衡。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平衡与和谐。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中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美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

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多元元素。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化要素,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320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26题)(一)民风民俗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4.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C)A.纪念屈原B.纪念伍子胥C.纪念范蠡D.纪念秋瑾5.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D)A.浴兰节B.女儿节C.地腊D.中天节6.三冥节指的是(B)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7.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A.恒景B.后羿C.王维D.张衡8.我国传统图案里以石榴象征(A)A.多子B.多福C.多寿 D.多财9.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A)的风俗。

A.菊花酒B.雄黄酒C.葡萄酒D.黄酒10.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在(D)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下列哪一项不是“年初一,不吃稀”的意思(A)A.为了过好年B.为转变贫穷命运C.为避免下一年犯糊涂D.祈求来年新气象12.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清明扫墓在(A)已成习俗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3.新娘出嫁时蒙上红盖头,最早的原因是(A)A.碍于兄妹身份B.红色彰显喜庆C.用于比魔驱邪D.遮挡新娘羞涩14.妈祖是中国海洋的保护神,对她的崇拜始于(C)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二)民间艺术15.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16.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17.全部是浙江省的瓷窑是(A)A.瓯窑余杭窑婺州窑龙泉窑B.武义窑龙泉窑余杭窑临汝窑C.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德化窑D.余杭窑龙泉窑临汝窑德清窑(三)中华地理18.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19.“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21.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22.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2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B甘肃C陕西D山东24.在中国名山中,五岳位置显著,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5.我国古代元明时期的地图是(A)A.朱思本的《舆地图》B.《五岳真形图》与等高线的运用C.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D.贾耽及其《海内华夷图》26.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B)A.山南水北B.山北水南C.山南水南D.山北水北(四)汉子汉语27.“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28.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9.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3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60--70岁B.70—80岁C.80---100岁D.100岁以上31、“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32.“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3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34.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C)A.摘下B.收起C.放倒D.转移3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A)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36.“三折肱而成良医”,其中的“三”并非是实际数目,下列何种不是此用法?(D)A.三思而行B.九死一生C.百炼成钢D.二八佳人37.下列成语中,哪个不适应用来形容“美女”?(B)A.闭月羞花B.春花秋月C.沉鱼落雁D.国色天香38.“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是哪位人物的名言?(A)A.陈廷焯B.苏轼C.葛洪D.杜甫39.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B)。

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1. “四书五经”不包括下面哪一本经典?
a) 《论语》
b) 《大学》
c) 《三字经》
d) 《道德经》
答案:d) 《道德经》
2. 下面哪个字是由“田”和“力”组成的?
a) 力
b) 男
c) 花
d) 米
答案:b) 男
3. 下面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a) 圣诞节
b) 愚人节
c) 元宵节
d) 感恩节
答案:c) 元宵节
4. 以下哪种文学体裁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
a) 小说
b) 诗歌
c) 戏剧
d) 杂文
答案:a) 小说
5. 下面哪个典故与草船借箭有关?
a) 李广射虎
b) 韩信点兵
c) 孙膑献计
d) 周瑜打黄盖
答案:d) 周瑜打黄盖
6. 下面哪个民间艺术形式是源自四川的?
a) 蒙古族马头琴
b) 秦腔
c) 川剧变脸
d) 评剧
答案:c) 川剧变脸
7.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a) 孟子
b) 蔡伦
c) 鲁迅
d) 贾谊
答案:a) 孟子
8. 以下哪个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
a) 故宫
b) 颐和园
c) 长城
d) 明陵
答案:a) 故宫
9. 以下哪个字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代表?
a) 月
b) 花
c) 绸
d) 音
答案:a) 月
10. 下面哪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医学家?
a) 李时中
b) 董氏针灸
c) 华佗
d) 黄帝内经答案:c) 华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导论》资料
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
A
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
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
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
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17、道教的出现是在(两汉之际)
18、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19、“道生一”语出(老子)。

F
20、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2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2、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3、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
体)。

24、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士大夫的僧侣化和僧侣的士大夫化,其中,士大夫的僧侣化被称为(居士)。

G
25、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六大区系)。

26、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27、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28、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有理由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从铁器的出现
可以看出)。

29、“观风”的意思是指(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

30、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河图》所处的形状)。

H
32、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龙)。

33、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百家争鸣)。

34、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林逋)。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