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 (2)

合集下载

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精选5篇)

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精选5篇)

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精选5篇)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精选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

你知道什么样的主题班会才是好的主题班会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试卷讲评课的教案内容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篇1)一、命题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是八年级下册一、二、五单元和26课的内容。

本试卷以注重双基,突出表达,侧重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

二、试题分析1.试题结构本套试题共四大部分25小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8分),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18分),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34分),第四部分写作(70分),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2.题型分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1、2小题侧重对字的音、形、义的考查。

6小题主要是对古诗词背诵默写的考查,这两道基础知识题得分较高。

4.5小题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得分很少。

说明学生提取表格信息时抓不住出题意图,拟宣传语不扣题意。

仿句不知所云。

能力欠佳。

7题名著得一半分,说明学生读和老师训练还不够全面,彻底。

第二部分平均分在13分左右,第一语段是课内阅读,本语段得分不错,主要失分在于学生概括的不够具体凝练,主要还是表达方面的问题。

第二语段是课外文段,是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答题缺乏整体感,不能全面的回答问题。

结果不尽人意,主要是学生学的不够扎实,教师教的不够到位。

另外,审题不清,读题不认真也导致部分失分。

二大题总体来说得分率比上一次有进步,但教师、学生还必须加强阅读的训练,这部分内容应该有很大提升。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要求用四个成语连起来写一段话,因为平常缺乏针对性练习,所以得分率较低。

第四部分,写作,以我想让-----更-----为话题作文。

由于以往的话题作文没有设置提示,同时又没审题障碍,而这次就限制了一个条件咏物抒怀,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并寄寓自己的感情。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篇1)这节课讲的是自行车里的数学,齐老师的引入简洁明了,直接告诉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然后紧接着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非常简洁,这正好符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可能有的课题需要激起学生兴趣的情景设置,可就这节课来说,学生的兴趣已经很高了,而且教师也准备了实物教具,所以我认为直接引入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不过后来高老师说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小情境,先让学生开放性的找找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然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样可能对于本届的重难点并没有多少帮助,甚至会占用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是这样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特质。

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他们教育孩子每天都要质疑,父母每天必须问孩子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你提问了吗?所以,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提问,这远比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要珍贵的多。

齐老师对于“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放在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这是很不错的。

学生回答也很好,教师直接板书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链条——后齿轮(个人认为应该在最后加上一个“后车轮”,根据初中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抽象性还是有些欠缺的,可能由后齿轮转动直接联系到自行车的滚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开始的模糊就会给学生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

下课后,听见后面几个孩子在议论说听了一节课也没听懂,大概原因就在这里),也就是说,可能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学生还了解的不够。

可能是由于有个孩子思维稍微灵活一些,把问题直接引入到了前后齿轮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学生可能还不明白自行车走多远跟齿轮比有什么关系,齐老师已经带领大家在研究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了。

其实我觉得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这样一个思路:首先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一圈,带动前齿轮转动一圈。

试卷讲评教案(五篇范文)

试卷讲评教案(五篇范文)

试卷讲评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试卷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典型错误剖析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形成经验、达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顿悟、提炼与升华;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能力目标: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通过变式拓展,强化思维训练,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培养学生会想、会说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典型错误剖析,提高学生解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策略,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找准出错的原因,关注建模过程中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这张卷子的难易程度适中,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全,多角度考察了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大部分同学知识掌握情况非常好,当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掌握不扎实,几何图形的从属关系不明确,小数计算取近似数等芳名的问题;从卷子上也发现咱们在某些知识点上的欠缺,以上是我们班这次考试的一个整体情况,下面请同学们反思自己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小组中进行讨论。

(二)、个人分析,组内研究出示活动要求:哪些题出错,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改正。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错因。

(三)、全班交流,组间研究哪些题小组内解决不了或仍有困惑?举手示意。

其他小组给予解决。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红笔改正的错题。

(四)、综合练习,巩固提高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相差12.5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补充: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和是12.5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105。

的角。

补充: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度的角。

试卷讲评教案(精选11篇)

试卷讲评教案(精选11篇)

试卷讲评教案试卷讲评教案(精选11篇)试卷讲评教案篇1一、试卷分析(一)在基础知识方面:1、看拼音写词语中,平时都有接触过的词语,但是由于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一些简单的拼写出现错误,比如:“解冻”一词,是从课文中来的,但是错误率较高,如“名胜古迹”一词,平时强调了许多遍,还是出现较多的失误。

2、比一比组词中,出现了形近字的比较,虽然平时也是强调,但一些差生失误还是较多,特别是“蜜”与“密”的比较。

3、辨别词语正确与否,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类型,所以很多同学不知该怎么做,错误率很高,每个班级90%以上都有错误,导致整体分数不高的原因。

(二)在知识运用方面1、词语练习上,ABB、AABB类的词语我们的学生已经练得很熟了,90%的学生在这两个词语样式上没扣分,但写错字较多,特别是“红润润”与“黑压压”,这几个字写错教多。

2、圈反义词中,除差生不理解题目外,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

3、量词运用中,错的较多的是“五()尺子”、“一()心意”、“更上一()楼”4、标点符号运用,在加标点这一题中,因为是补充标点,并将对话补充完整,大部分学生将标点补充题目做丢了,所以失分率较多。

(三)在写作方面本次期中试卷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因为以前没有碰到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的题形,所以很多同学就按照题目原样抄回去,自己也不知道在写什么。

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将题目补充完整了,但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大家的题目都围绕在“假如我是一滴水”、“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一朵花”之类的题目,而且思路不够广阔。

二、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一)缺乏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总体上,造成本次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认真程度不够,平时练习到的题目,有些学生较粗心做错了。

如看拼音写字,每个词语都是复习过的,而就是有学生因为字迹不端正而失分。

还有就是对新题形缺乏分析,不善于思考。

(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看图写话能力比较薄弱。

从这张试卷中,看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每周利用固定的时间展开写话训练,高度重视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的培养。

试卷讲评教学教案二

试卷讲评教学教案二

试卷讲评教学教案二试卷讲评教学教案4半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已经落下了帷幕,我们也迎来了期中考试,但无论考得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出一个总结。

1、这次语文考试考得还不错,古诗默写和课内文言文没有扣分,这与平时认真扎实地学习是分不开的。

课外文言文总体来说做得还不错,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都没有出错,但是最后一题,写出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扣了一分,失分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少了一点,也让我意识到,在将来的学习中,还要多看课外书,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

总体来说,我对这次语文考试还是很满意的,但考好了也不能说明什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是会和以前一样扎扎实实地学习,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多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会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2、又一次期中考试告一段落,几门课的'试卷也已经发下来了,我先就语文考试做一个总结。

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我将诗所描写的意境写错了,只写了一个似像非像的答案。

我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中就一定要注意这种题目,要全篇通读再下结论。

课内现代文阅读考了第一单元的内容,我没有复习到,但在考试时也没仔细读课文,而是凭记忆做题,死记硬背的结果是扣了三分。

我仔细分析了这几道错题,其实只要我把文章多读几遍就可以找出答案。

这也暴露出了我学习语文吃力的结症所在——死记硬背。

这使我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下降,再做其他题就总出错。

所以以后我在上课时要仔细听老师怎样分析课文,并学习阅读答题格式。

将讲学稿理解透彻,并保证预习质量高。

这样才能巩固学习。

课外现代文阅读中,我扣了四分,都是应为没将题意和文章理解透彻。

所以要更加注意对文章的理解。

说到作文,他为我整整扣了八分,我也发现自己写作文总是抓不到主要的内容,“形散神散”,所以每次都得不了高分。

我的文章语言也过于空洞无彩。

所以我要在平时多积累多阅读,将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调理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

这样才能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

纵览我的试卷,还是有有待提高的地方,所以我会尽力做到以上要求,以求语文成绩的提高。

英语试卷讲评课教案 (2)

英语试卷讲评课教案 (2)

英语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在试卷中普遍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试卷讲评2.错题讲解3.改正作业教学步骤第一步:试卷讲评(10分钟)1.学生交出试卷;2.教师快速浏览试卷,做一些整体评价;3.教师列举一些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如:动词时态的误用、名词单复数的错误、冠词的使用等;4.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纠正错误。

第二步:错题讲解(30分钟)1.教师根据试卷,选择一些学生普遍错的题目进行讲解;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析;3.学生记录讲解的重点内容。

第三步:改正作业(20分钟)1.学生拿出最近一次作业;2.教师逐一让学生上台将自己的错题进行讲解;3.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

第四步: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内容,复习重点知识;2.学生发表个人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3.教师布置下一次作业。

教学资源•学生试卷•错题解析材料•黑板/白板•讲义•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可选)教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学生对错题和讲解内容进行了记录和总结;•学生在下一次作业中能够纠正之前犯过的错误。

参考资料•《英语学习指导手册》•《英语语法详解》•《英语写作范文集》这个教案是一堂关于英语试卷讲评的课程计划。

通过分析学生在试卷中的错误,并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纠正,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应试技巧。

同时,通过这个课程,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试卷讲评,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从而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普遍错的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语文试卷讲评优质教案(精选7篇)

语文试卷讲评优质教案(精选7篇)

语文试卷讲评优质教案(精选7篇)语文试卷讲评优质教案(篇1)本次期中考试六年级一共有31人参加考试,全班总分2631.8分,平均84.90分,合格率100%。

其中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19.4%,良好人数23人,良好率为74.2%,合格人数2人。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这次考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在字词方面,个别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掌握不准,对形近字的运用掌握不准确,以致在选音、找错字时出现错误。

另外在方面,学生书写音序查字法时大写字母写得不规范。

2、在修改病句方面错误较高,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3、在阅读方面,概括能力虽有所提高,但概括段意时还是不能抓全要点,多数同学概括的要点不全。

4、在写作方面,学生基本能明确题意,但作文的中心不突出,病句、错字较多,个别学生书写潦草。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力度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采取如下的教学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生字音、形、义的教学。

特别是在学生预习中要让学生规范音序的书写,加入形近字的区分与应用这项联系,使学生能完全辨析形近字。

2、在修改病句的练习中,要教会学生寻找病因的方法,病句联系的形式要多样化,并在读句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3、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并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多读、多思,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4、作文能力方面,还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提高。

对作文的几种写作类别要让学生能清晰的辨题,指导学生写作的中心要突出,要合理安排好材料为*中心服务。

另外对个别学困生重视作文的书写,强化学生少写错字、病句。

语文试卷讲评优质教案(篇2)上周,我们班进行了语文期中考试。

就同学们的答卷情况来分析一下考试试卷:一、考试情况概况:全班51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共6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

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详细(精选7篇)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详细(精选7篇)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详细(精选7篇)语文试卷讲评教案详细(精选篇1)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2155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①“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浪费呀!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别的许许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②在这个荧光屏上,所有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

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

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

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教师对话了。

3.玛吉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

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三、合作交流,展开想象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未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2.学生交流。

(学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交流可以用代码,或使用脑电波直接交流......)3.把你想象的未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详细(精选篇2)【教学目标】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 明代
官办 15.28 57.21
民办 70.69 29.84
其他 0 0.24
不明 14.03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17. 1786—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入超数量统计表 (单位:海关两) 1786-1788年 贸易年度 贸易出超(+) +40,480,479 /入超(-) 1809-1811年 +22,245,459 1826-1828年 1831-1833年 -9,943,622 -17,016,593 变化趋势?
1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 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史实 结论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 徽商重视买田置 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 地,扩大再生产 解 对 有材 十九在外 除 却 穿 衣 吃 饭 , 无 伦 物 矣 ( 指 人 伦 物 作者强调天理与 误 料 理 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 人欲是对立关系 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 58 座, 民营手工业占据 替 以 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 全社会手工业生 整 个 体案 烧制由民窑完成 产的主导地位 代 16 世纪中期至 17 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 中国商品拥有广 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 阔的海外市场 的白银7000或10000吨。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顺差)
4.适度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对时序性、阶段特 征的掌握情况
知识结构
先秦 时期 秦汉魏 旧民主 旧民主主 隋唐两 元明清 晋南北 主义革 义革命后 综合 宋时期 时期 朝时期 命前期 期 14, 32, 34⑵, 35⑴ 16
21,22, 17,18, 6, 7, 23,24, 1,2, 11,12, 19,20, 4 , 5 , 33 8 , 9 , 25,26, 题 3,34 13,15, 27,34 10,33 28,29, 号 ⑴ 16 ⑶,35 ⑴ 30,31, ⑵ ⑵ 33⑶ 分 值 9.5 9 13.5 7.5 22.5 22
①政府有一名公使长久驻节北京
②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③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④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领事裁判权 五口通商
条对 约应 ?不 平 等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19世纪40年代,中国遭到破坏的主权包括 ①司法主权 ②立法主权
③关税主权
A.①③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坊市制度
7.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
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
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 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 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
A. ①② C. ①②④
B. ③④
D. ②③④
9.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 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 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 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 。”空白处应
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 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 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 钱 保甲法 市易法
C.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 D.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三长制
6.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磬万物 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遂以四 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设立三长、打击豪强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④用法宽简、制定唐律
用具体史实说 明这一观点
4.西汉初年,“豪强大家, 得管山海之利, 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 一家聚众, 或至千余 人” 。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

铁、盐→盐铁专卖
A.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B.官营专卖 D.劝课农桑
5.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
B.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
1.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 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 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 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能够体现这一 历史特征的制度是 A.宗法制 C.郡县制 B.井田制 D.三公九卿制
2.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 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 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 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 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 名。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准确的是 ①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②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③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 ④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阅读上表,分析其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 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
18.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
“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
切利益。”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8.下列选项对图2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诗人数量众多
B.经济开发推动文化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新兴商业城市文化繁荣
图2 唐朝诗人分布情况
A
B C
8.下列选项对图2解读正确的是
①政治中心诗人数量众多
②经济开发推动文化发展
③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④新兴商业城市文化繁荣
图2 唐朝诗人分布情况
④领事裁判权
B.②④ D.①③④
19. 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
年代 1871-1873年 1891-1893年
茶叶 1,022,159 1,055,064
蚕丝 37,529 59,46
大豆 57,506 760,522
棉花 8,486 290,417
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②③ C.①④ B.③④ D.①②
23.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
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 “超越”的表现是 A.学习先进科技 C.增强海军实力 B.涉及体制改革 D.开办近代教育
24.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
“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与外国争权,
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
C.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 智,三曰兴民德 严复《原强》 D.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欲独立, 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商务之战,既应借官力为护持,而工艺之兴, 尤必借官权为振作。
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
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律准民间开设,
无所禁止,或集
再认再现 获取解读 调动运用 描述和阐 论证和探 知识 信息 知识 释 讨 题 1,3,4, 2,4,7, 3,5,6, 33⑴,33 33⑶,34 ⑶ 号 5,6,10, 8,9,12, 7,8,9, ⑵, 11,12, 13,15, 10,11, 34⑴,34 35⑵ 14,15, 16,17, 13,14, ⑵,34⑶, 18,20, 19,20, 22,27, 35⑴,35 23,25, 21,24, 31,32, ⑵ 26,28, 25,28, 29,30, 29,31, 33⑵ 33⑶,35 ⑴,35⑵ 33 48 21 45 22 分 值
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郑观应《盛世危言》
22.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 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 “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 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10.右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 白处应填写为
本体论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认识论
11.清代前期官制大致沿袭明代,但内阁的职权远
不及明代。对其原因表述准确的是
①明中后期内阁日益位高权重,影响皇权
②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定夺军国机要
③雍正设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相关文书
1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
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
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15.据《明史· 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历 史
2014.11
命题意图概述
1.检测、诊断和激励 检测高三第一阶段的教学成果,诊断高三历史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前一段复习中的经验,发现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优势以利保持,反思教学中 存在的不足以利改进,从而使下一阶段的教学更加 高效的展开并能进而探究高三历史教学的规律。 2.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的考查 3.注重阅读提取材料能力的考查
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
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教材知识点:明朝中期以后,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