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及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 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是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 质根底;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 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 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 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 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
三、关于神的概念:
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
种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
的化生和相互转化。
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 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
饮食物
食物残渣 水谷精微
糟粕 气血津液
气化
津液

尿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 动所 产生的变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那么能 出矣〞。
〔四〕 固摄作用
1.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 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 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 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
2.作用表现:
〔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 行,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 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 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 故流失。
〔三〕 防御作用
1. 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 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 2 . 作用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病理表现: 〔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
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 之聚也〞。

精气神

精气神

(2)生理功能:
行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 行血气: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行。 资先天: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 的资助作用。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3.营气
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的气。
(1)生成与分布: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其中的精华部 分。行于脉中,运行全身。
通畅无阻的正常状态称为气机调畅。
3.气运动的意义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脏腑气机升降对立统一协调平衡。
维持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
完成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
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气机是气化的前提,气化是气机的结果。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分之为二,合之
为一,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三)防御作用:
排出及无故流失;
③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五)中介作用
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三个层次:
(一)人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原动力。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气血津液神讲稿

精气血津液神讲稿

精气血津液‎神第二节1、哲学之气与‎医学之气的‎关系共性:首先它们都‎承认气是物‎质的,而且都认为‎气有运动性‎和时空弥漫‎性。

哲学之气的‎目的:探讨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发展‎变化。

医学之气的‎目的:探讨人体生‎命活动(像卫气、营气各有什‎么功能)、疾病的病机‎变化(比如说气虚‎、气滞、气陷、气逆等)、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的‎感应交融,所以医学之‎气更具体。

哲学之气的‎物质与功能‎:其实哲学之‎气与物质之‎气都认为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但是哲学之‎气更着重物‎质性,因为哲学之‎气要说明世‎界的本原,而世界的本‎原肯定是物‎质性的。

医学之气的‎物质与功能‎:医学之气是‎无形的,不像血、津液那样看‎得见,它主要是通‎过功能来体‎现,所以医学之‎气非常重视‎功能性。

但是有一点‎要强调,支撑功能的‎是物质之气‎,比如说一个‎气虚的病人‎,那他除了有‎气的功能减‎退外,物质之气肯‎定也减少了‎。

哲学之气的‎运动:多论聚散,偶论升降。

医学之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气的概念包‎括两个含义‎: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由于中医学‎认为人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所以称气为‎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2)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比如说营气‎、卫气。

3、气的存在形‎式弥漫而流动‎不息: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是以它们的‎功能体现它‎们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的机体能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就是卫气温‎煦作用的体‎现。

人体之气不‎断地运动,不断地聚散‎,不断地转换‎。

也正是由于‎气的不停运‎动,我们的生命‎活动才能持‎续。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之源:可由父母给‎予的先天之‎精所化生,化生的气称‎之为先天之‎精,又称元气,是人身之气‎的根本。

另外,还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所‎化生。

这两者合称‎为后天之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第15页
●气升降出入是经过各脏腑不一样功效活动表 现出来,详细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升与降,出与入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制约、相互
为用——以到达脏腑之间协调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16页
五、气分类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气,是人体生
汗 排泄废物
冬:尿多汗少 阴阳平衡 尿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35页
四、津与液区分 津液虽统称,但有一定区分


性 状 清轻稀薄,流动性大 重浊粘稠,流动性小
分 布 ❖ 散于皮肤、肌肉、 ❖ 孔窍,并渗透于脉
作 用 滋润肌肉、充养皮肤
属性 属 阳
灌注于关节、 孔窍和脑髓等处 滑利关节、濡养孔窍、 补益脑髓
气逆
血病 气病 气 脱
气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41页
二、气和津液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与输布 物质基础和动力 水化于气
气对津液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控制津液排泄,使体内 津液维持一定量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
富有营养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21页
●主要功效
功效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组成成份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含有营

精气血津液ppt课件

精气血津液ppt课件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或 “气”,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 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 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 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 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24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
营卫二气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 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 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 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营气与卫气分 之为二,合二为一。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18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19
人身之气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13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心肺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14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
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气血津液津液及其相互关系课件精美版

气血津液津液及其相互关系课件精美版
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当血液不足时,可导致津液的枯少。
脾气主为升 血清之,帅将,血胃血肠在为吸脉气收中的流之谷行气,守与时津时,液赖上于气输气于之必心率须肺领,和依而推后动附输。布于全身血。方静谧,否则,血不载气,气将 由津气液虚 和、血气液滞赖漂而心导阳浮致之不的动津力定液,停方,滞能,正无称常作运所气行不,归行环附水周;不,休。散而不收。所以在临床上,每见大出血 气行则血行,之气滞时则,血瘀气。 亦随之涣散,形成气随血脱之侯,治用峻补固气法, 元气气一亏 方损面,可肾以以失直封接达藏推力,动每血挽见行失,气精如之宗脱害气。;、固摄止血之目的。
此外,津液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否则将涣散不定而无所归,这种情况,称为津能载气。 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
气行则血• 行,血气滞对则气血瘀的。 作用:
其二,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
故脾气主之 升正清• 常,运将血动胃,肠为对吸气保收证的之血谷液气母的与运津,行液有上是着输重于指要心气意肺义,在。而后生输布成全身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其一,血 气在为肾血 阳之的帅蒸,动能血下在,养脉化气中而流为。行气,,气时升时腾存赖敷于布血气于之脏中率腑,领,和发血推挥动其不。滋养断作用地,以为保气证脏的腑组生织的成正常和生理功功能能。活动提供水谷 其二,血能载精气,微气,存于水血中谷,赖精血之微运载是而全达全身身。之气的生成和维持其生理功能的物质基
津液的生成
•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津液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 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其具体过程是:胃为 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赖游溢精气而吸收水谷中部分精微。 脾主升清,将胃肠吸收的谷气与津液上输于心肺,而后输布 全身。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饮食物中大部分的营养物 质和水分,上输于脾,而布散全身,并将水液代谢产物输入 膀胱,把糟粕下输于大肠。大肠主津,接受小肠下注的饮食 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后,将其中部分水液重新吸收,使残渣形 成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通过其主津功能参与人体内津液的 形成。津液的生成是在五脏系统整体调节下,以脾为主导, 由胃、小肠、大肠共同完成的。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填空题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A. 先天之精B. 后天之精C. 肾精D. 水谷之精E. 生殖之精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A. 肾阳推动B. 肾阴滋润C. 天癸促发D. 脾胃运化E. 肝气疏泄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A. 精B. 气C. 血D. 津E. 液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 心肝脾B. 心肺肾C. 脾肺肾D. 肝脾肾E. 心脾肾30. 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气机B. 气化C. 升降出入D. 气机调畅E. 阴阳转化31. 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温煦C. 凉润D. 防御E. 中介32. 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 凉润B. 中介C. 推动D. 防御E. 固摄33. 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凉润C. 温煦D. 防御E. 以上都不是34.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调控B. 防御( )C. 温煦D. 中介E. 固摄35.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36. 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 )A. 心气B. 宗气C. 脾气D. 卫气E. 营气37.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A. 谷气B. 清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38. 逸出脉外的血称为( )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39. 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功能的是( )A. 脾B. 心C. 脉D. 气E. 三焦40. 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脾肺B. 脾胃C. 脾肾D. 肠胃E. 肺肾41. 《素问·厥论》中称“为胃行其津液者”,是指( )A. 肝B. 肺C. 肾D. 脾E. 三焦42. 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腑是( )A. 胃B. 小肠C. 膀胱D. 大肠E. 三焦43. 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 )A. 气H. 水C. 精D. 津E. 液44.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A. 心肝肾B. 心脾肾C. 脾肝肾D. 脾肺肾E. 脾胃肾45. 称为“神之宅”的是( )A. 精B. 脏C. 腑D. 气E. 形46. 称为“形之主”的是( )A. 精B. 神C. 气D. 血E. 脏47. 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了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养气4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 )A. 气血两虚B. 气随血脱C. 气不化水D. 气不摄血E. 气随津脱49.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A. 气与津液B. 气与血C. 血液与精D. 血液与津液E. 以上都不是50. 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 C. 气为血帅D. 血能养气E. 血能载气51. “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 )A. 精血同源B. 气血同源C. 肝肾同源D. 津血同源E. 血汗问源52. 人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勺主宰是( )A. 气B. 血C. 肾D. 神E. 心( 二)A2 型题53. 患者,年老体弱,少气声低,小便清长,尿次频数,甚至有余沥不尽,夜间尤,证属( )A. 气失凉润B. 气失防卫C. 气失固摄D. 气失温煦E. 气失感传54. 患者,半月前下肢创伤大出血,经手术治疗后,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证属( )A. 血不养气B. 血不化神C. 血不濡筋D. 血不载气E. 以上都不是55. 患者,下肢浮肿两月余。

3精气血津液神(1)

3精气血津液神(1)

• genuine qi真气
• source qi原气; 元气
• 中气middle qi
• 卫气defense qi
• visceral qi脏气
• stirring qi of the kidney region肾间气 动
– Stir = to move one's hand or an implement continuously or repeatedly through (a liquid or other substance)
• source qi 元气、原气 • genuine qi,真气 • ancestral qi宗气(pectoral qi ) • nutrient qi营气 • defense qi 卫气
Source Qi and Genuine Qi 元气和真气
• Formation
– They are both formed from innate qi and acquired qi
Concept
• Qi is the basic element that constitutes the cosmos and, through its movements,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s, produces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human body and life activities.
gate
•门
– 命门life gate – life gate fire命门之火 – qi gate气门
• another name for sweat pore也叫汗孔
fire
•火
– 虚火deficience fi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Fra bibliotek编号: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三章神及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统编7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2.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关系。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简述神的基本概念(约10分钟)
2.介绍神的生成(约20分钟)
3.简介神的作用(约10分钟)
4.重点讲解气与血的关系(约20分钟)
5.介绍其它之间的关系(约20分钟)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神的三个作用。
2.气与血的关系。
二、难点:
1.神的临床意义。
2.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多媒体等)
幻灯、多媒体、可播放录像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关于精概念的现代研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精的实质?
2.如何理解肝肾同源;津血同源?。
课外参考文献或目录
《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
备注
教研室中基教研室教师宋述财2005年5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