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习题集第四章精气血津液一、选择题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肺气答案:C。
选择题中的问题都是关于精气血津液的基本知识点。
本题中询问的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哪一种,正确答案是营气。
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
肝 B。
心 C。
肺 D。
脾 E。
肾答案:A。
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正确答案是肝。
3.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
防御作用B。
温煦作用C。
气化作用D。
推动作用E。
固摄作用答案:B。
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正确答案是温煦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A。
汗 B。
尿 C。
呼气 D。
呕吐物 E。
粪答案:E。
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正确答案是粪。
5.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A。
心气 B。
肾气 C。
卫气 D。
宗气 E。
肺气答案:E。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肺气。
6.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A。
气 B。
血 C。
津 D。
液 E。
精答案:B。
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血。
7.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A。
防御作用B。
固摄作用C。
温煦作用D。
推动作用E。
气化作用答案:D。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正确答案是推动作用。
8.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生气答案:B。
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气能行血。
9.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气化作用E。
固摄作用答案:C。
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正确答案是防御作用。
10.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A。
精 B。
血 C。
津 D。
液 E。
气答案:C。
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津。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一节精、神[含义](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
维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
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是指繁衍人类、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当男女两性之精相结合后,在母体内孕育构成身形,所以又叫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是指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脾胃化生而成,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原料,所以又称后天之精。
两精均贮藏于肾。
(二)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了整个人体的形象、神态、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气息、姿态和动作等。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它与人的脏腑气血盛衰有关:凡神气充旺,一般反映脏精充足、机能协调;若脏精将竭、气机衰败,则神气涣散。
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作用](一)精的作用有三:①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灵柩·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指出入的胚胎由父母的生殖之精所生成,其后脑、髓、骨、脉、筋、肉、皮毛等脏腑身形都在胚胎基础上孕育形成。
②精是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出生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母体精血的供养。
胎儿出生后从出生至终身,全赖饮食的水谷精微和呼吸的自然清气,即所谓后天之精的不断供给和补充,才能够进行生长、发育和维持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③人体发育到青春期,生殖之精成熟,并产生一种具有生殖功能叫“天癸”的精微物质(现代医学的性激素)。
至此,男子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
生殖之精为繁衍生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之精气血津液神课件

精能生血 血可化精 精血同源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津血同源
化源相同:
津液是血液化生的组成部分 由水谷精
津 血
微化生
互
功能相同:
脉中津液可渗出脉外化为津液, 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
化
滋润濡养
病理: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
思考
❖ 血的生成和运行与哪几脏有关?各起何作 用?
❖ 气和血在生理方面的关系如何? ❖ 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二者在生理上的联
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化
➢ 含义: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 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 形式:
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 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汗化尿、气的 生成与代谢等
气的功能
➢ 分 布:进入脉中,循行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 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气的分类
卫 气
➢ 含 义: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 阳”。
➢ 生 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之悍 气)
➢ 分 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 胸腹,内至胸腹脏腑,外而皮肤肌腠,布散全身。
系如何? ❖ 何谓气机?其基本形式是什么?在生理方
面如何体现出来?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功能
温煦作用
使人体维持相对恒 定的体温
温
有助于各脏腑经络、
煦 作 用
形体官窍进行正常 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的 正常施泄、循行和 输布
病理表现: 畏寒喜暖、 四肢不温、体温低下、 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 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 迟缓等。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津液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第一节精一、精的基本概念(一)精的哲学含义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
《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
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
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精的医学含义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1.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
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
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
2.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
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
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
3.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
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
4.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实为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概称。
5.精指人体正气。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类经·疾病类》)。
总之,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
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第15页
●气升降出入是经过各脏腑不一样功效活动表 现出来,详细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升与降,出与入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制约、相互
为用——以到达脏腑之间协调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16页
五、气分类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气,是人体生
汗 排泄废物
冬:尿多汗少 阴阳平衡 尿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35页
四、津与液区分 津液虽统称,但有一定区分
津
液
性 状 清轻稀薄,流动性大 重浊粘稠,流动性小
分 布 ❖ 散于皮肤、肌肉、 ❖ 孔窍,并渗透于脉
作 用 滋润肌肉、充养皮肤
属性 属 阳
灌注于关节、 孔窍和脑髓等处 滑利关节、濡养孔窍、 补益脑髓
气逆
血病 气病 气 脱
气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41页
二、气和津液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与输布 物质基础和动力 水化于气
气对津液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控制津液排泄,使体内 津液维持一定量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
富有营养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21页
●主要功效
功效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组成成份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含有营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单选题]1.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江南博哥)A.天地精气化生为人B.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及维持C.人体的功能活动依靠气的推动和调控D.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E.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参考答案:E[单选题]2.具有推动呼吸和行血气等作用的气是A.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参考答案:B[单选题]3.元气和津液的运行通道是A.胃B.小肠C.大肠D.膀胱E.三焦参考答案:E[单选题]4.“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是A.精血同源B.津血同源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单选题]5.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参考答案:E[单选题]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参考答案:B[单选题]7.七情太过首先伤及A.肾精B.心神C.肺气D.脾阳E.肝气参考答案:B[单选题]8.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参考答案:B[单选题]9.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B[单选题]10.元气运行的道路是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参考答案:E[单选题]11.营气的循行分布是A.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D.下注气街E.布于肌肉参考答案:C[单选题]12.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肺B.肝C.脾D.心E.肾参考答案:E[单选题]13.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肝B.肝肾C.脾肾D.心脾E.脾肺参考答案:D[单选题]14.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参考答案:B[单选题]15.胸中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参考答案:B[单选题]16.行于脉中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经气参考答案:C[单选题]17.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参考答案:A[单选题]18.呼吸运动中的气之根是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E[单选题]19.“身之本”是指A.心B.气C.脾D.肾E.精参考答案:E[单选题]20.先天之精是指A.生殖之精B.脏腑之精C.精血的统称D.水谷精微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单选题]21.后天之精来源于A.与生俱来B.禀受于父母C.饮食物D.从母体获得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单选题]22.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参考答案:C[单选题]23.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关系C.宗气的贯通和运行D.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单选题]24.津液输布的通道是A.经络B.三焦C.脉管D.腠理E.分肉参考答案:B[单选题]25.治疗血虚证时,补血药同时加入益气药是由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生气E.血能载气参考答案:A[单选题]26.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参考答案:C[单选题]27.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血气参考答案:A[单选题]28.宗气的分布是A.行于脉外B.散于胸腹C.熏于肓膜D.贯注心肺E.布散肌表参考答案:D[单选题]29.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参考答案:C[单选题]30.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参考答案:D[单选题]31.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A.精气B.血C.阴阳D.神E.津液参考答案:A[单选题]32.气的根本属性是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参考答案:D[单选题]33.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参考答案:C[单选题]34.下列属于液的功能的是A.濡润肌肤B.濡润孔窍C.滑利血脉D.滑利关节E.入脉化血参考答案:D[单选题]35.在五神中,肝所藏为A.神B.魂C.魄D.意E.志参考答案:B[单选题]36.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A.失血伤津B.失血伤气C.失血伤营D.失血伤精E.失血伤脉参考答案:A[单选题]37.具有主决断功能的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参考答案:A[单选题]38.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参考答案:D[单选题]39.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参考答案:A[单选题]40.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参考答案:B[单选题]41.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心、肺B.心、肝C.肺、脾D.肺、肝E.肺、肾参考答案:E[单选题]42.津的作用重在A.润泽肌肤B.营养周身C.温煦内脏D.补益脑髓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单选题]43.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E.经气参考答案:A[单选题]44.“气之根”是指B.胃C.肾D.肝E.肺参考答案:C[单选题]45.卫气的分布是A.上荣于目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D.通于三焦,流行全身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参考答案:C[单选题]46.液的作用重在A.润泽肌肤B.营养周身C.温煦内脏D.补益脑髓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D[单选题]47.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心、肺B.心、肝C.肺、脾D.肺、肝E.肺、肾参考答案:C[单选题]48.元气的分布是A.上荣于目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D.通于三焦,流行全身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参考答案:D[单选题]49.对津液输布排泄起主宰作用的是A.心B.肺C.脾胃E.肾参考答案:E[单选题]50.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参考答案:A[单选题]51.“气之主”是指A.脾B.胃C.肾D.肝E.肺参考答案:E[单选题]52.贯心肺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E.经气参考答案:B[单选题]53.与津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心B.肺C.脾胃D.肝E.肾参考答案:C。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涵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
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 功能性和运动性.
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 质.用最表达.
血能载气 津液能载气
三气运动的意义:
1、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运行 精、血、津液濡养全身.
2、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 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3、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 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津液 的新陈代谢等.
四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脏腑之气运动趋势: 心肺在上,上者宜降.
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以降为顺,宜降.
六腑: 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
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 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 3、气机调畅: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 之气机调畅.
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 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
2、生理表现: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 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
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血行迟缓—-血瘀. 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
二温养作用:
1.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 暖机体,营养全身.
2、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 的生殖之精.
• 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看, 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 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酸是携带 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促进胎儿生 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激素则是人 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类似中医学中 的天癸.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思维导图)历代名医学医心得1 、华佗:“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汉《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2 、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汉《伤寒论·序》)3、王叔和:“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晋《脉经序》)4、褚澄:“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南齐《褚氏遗书》)5、孙思邈:“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唐《千金翼方·总疗万病》)“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唐《千金翼方序》)6、李东垣:“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金《珍珠囊补遗药性赋》)7 、张介宾:“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明《景岳全书论治篇》)8 、孙一奎:“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明《赤水玄珠序》)9、王肯堂:“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明《肯堂医论卷中杂记》)10、程国彭:”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
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清《医学心悟》)11、陆九芝:“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清《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12、叶天士:“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清《临证指南医案》)13、张景岳:“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明《类经论治类四失》)14、陈梦雷:“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5 、吴瑭:“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
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清《医医病书》)16 、李中梓:“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气
22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机有枢机、关键之义。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3.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生理活动、人与自然的联系都离不开气的运动
《灵枢· 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 之行……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第二节 气 12
精的功能:濡养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之精化生障碍 肾精亏虚 五脏之精也衰 脏腑组织官窍得不到精的濡养 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第二节 气 13
精的功能:化血
精足则血旺
精可转化为血, 是血液生成的Fra bibliotek来源之一精亏则血虚
《张氏医通· 诸血门》:“经言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 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 未厘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 ,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血不泻 ,归精于心,得离火之化,而为真血。以养脾脏,以司运 动,以奉生身,莫贵乎此。”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节 气
1
【目的要求】
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
其分类
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气
2
脏腑功能活动
物质基础 化生
7
二、精的代谢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 先天之精 主藏于肾 后天之精
贮藏于肾
经脾气的转运输送 至各脏腑组织
脏腑之精
剩 余 部 分
第二节 气
8
二、精的代谢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精的施泄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 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 依赖于 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生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表现
生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第二节 气
3
第一节 精
精的基本概念 精的代谢
精的功能
精的分类
第二节 气 4
一、精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体之精
精是一种精华物质 狭义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人体生命 的本原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 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和生殖能力下降
第二节 气 16
精的功能:化神
积精才能全神 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精亏则神疲 精亡则神散
第二节 气
17
精的分类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生殖之精,是 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的本原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重要物质
脏腑之精
含义: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 功能:滋润濡养各脏腑,化生脏腑之气,推动 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第二节 气 25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气 机 失 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机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第二节 气
26
第二节 气
升中 寓降 降中 寓升 升已 而降 降已 而升
24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心火
肝木
脾胃
肺金
肾水 在气机升降中,作为气机升降枢纽的脾胃尤显重要: <四圣心源>: “中气,阴阳升降之枢轴” “脾升则肾肝 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中气者 ,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 因此”医家之药 , 首在中气” “却病延年之法 , 莫如于此 .”
第二节 气
14
精的功能: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
一身之气—推动和调控人 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 活动
水谷之精化生谷气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第二节 气 15
精的功能:化气
脏腑之精充盈 肾精充盛 化气充足 脏腑之精亏虚 肾精衰少 化气不足 机体生命旺盛、身体健康、 生殖功能正常、祛病延年
机体正气虚衰、抗病
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生成——繁衍后代
第二节 气 18
第二节
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的功能 气的分类
第二节 气 19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物质性------基本元素、细小颗粒、极细微----散则为无形之气 运动性------以不同形式组合、凝聚、变化----聚而成有形之体
第二节 气
23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①脏与腑而言 五脏宜升, 六腑宜降 化生和贮藏精气,受盛和传化水谷 ②五脏而言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脾升胃降为升降之枢纽 肝从左升,肺自右降,左右为升降 的道路 脏与脏-----肝气升发,肺气肃降 ③脏腑之间 脏与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腑与腑-----胃主通降,小肠升清降 ④某一脏腑 心主血脉,上荣头面,下降营运周身 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相反相成 肝主疏泄,肝气主升主动,又分泌胆 汁向下
第二节 气
5
一、精的基本概念
2、精与气的区别
气无形而精有质,气属阳而精属阴; 精贵在藏而不泻,蕴涵勃勃生机,
气贵在运行不息,激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
第二节 气
6
二、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使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 活动的精微物质
第二节 气
第二节 气
20
二、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先天之气:源于先天之精——先天禀赋 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化 生——营养状况 呼吸之清气:来源于自然 界——自然环境
后天之气
人体之气
第二节 气
21
二、气的生成
(二)相关脏腑功能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之气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人体之气
脾胃为生气之源
后天之气 肺为生气之主
天癸促发 肾气封藏 肝气疏泄 脾气运化
9
第二节 气
精的功能
繁衍生命 濡养 化血
化气
化神
第二节 气 10
精的功能:繁衍生命
先天之精
肾精
后天之精
合化生成 生殖之精
化生肾 气以促 进生殖
第二节 气
11
精的功能:濡养
先天之精充盛
后天之精充盛 肾精充盛 脏腑之精充盈
脏腑组织官窍得到精的充养 生理机能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