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7 认识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的“认识时间”这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的概念、钟面和时钟的认识、时间的单位(小时、分钟、秒钟)以及时间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钟面和时钟,掌握时间的单位,学会计算时间,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概念、钟面和时钟的认识、时间的单位以及时间的计算。
难点: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面模型、时钟、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手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表或时钟,并回答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如现在几点了?今天几号?等。
2.讲解钟面和时钟:教学生认识钟面和时钟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小时刻度、分钟刻度等。
3.讲解时间的单位:讲解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例题讲解:用计时器展示一些时间计算的例子,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某个时间是多少小时多少分钟等。
5.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表或计时器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
6.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
7.作业设计:布置一些关于时间计算的题目,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某个时间是多少小时多少分钟等。
六、作业设计1.请写出一个小时是多少分钟。
(答案:60分钟)2.请写出一个分钟是多少秒钟。
(答案:60秒钟)3.如果现在是3点15分,请问10分钟后是几点几分?(答案:3点25分)4.如果现在是2点,请问3小时后是几点?(答案:5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打算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知识。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讲解时间的相关知识,如日历的认识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认识时间》公开课导学案_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90页例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的知识。
知道1时=60分。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
难点: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概念。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教学法。
学法:游戏、操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3个)、学生钟面模型(23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
(课件出示)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
它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这是什么?师:我把你们的老朋友带来了,看看是谁? (钟表)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进一步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2)认识钟面。
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
(1)仔细的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课件出示钟表1时)生: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师:你们真是爱观察的孩子。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认读整时,老师想考考大家,你能读出下面这个钟表上的时间吗?(课件显示8时,再显示例1上课的时间)。
师:课件显示8时这个钟表的时间你们会读吗?同学们真棒!师:显示例1上课的时间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生:8时多一点,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齐读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2、认识钟面。
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新知。
学习指导:1、认识时间: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演示分针走1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
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2)看钟面写时间。
(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2、连一连3、完成练习二十三1、2教后反思:认识时间(2)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认识时间(2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认识时间(2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认识时间的基本知识,能够准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他们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钟表2. 认识时间3. 时间单位及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能够准确读取时间。
2. 教学难点:理解时间单位及换算,培养时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钟表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钟表和时间。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性的时间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认识时间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认识钟表(1)展示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构成,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的运行规律,让学生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关系。
3. 认识时间(1)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秒的定义。
(2)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4. 时间单位及换算(1)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5. 实践环节设计趣味性的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认识时间的能力。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时间,并学会读取。
3. 家长协助,让孩子尝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3.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认识钟面:钟面的数字、刻度、指针;4. 学习看时间:整时、半时、几时几分;5. 练习计算时间:推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时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理解时间换算关系,认识钟面,学会看时间,能够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换算关系,认识钟面,看时间的技巧。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
学具:时间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钟面模型,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钟面,它有什么特点?你们能认识它吗?”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时间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认识钟面:钟面的数字、刻度、指针;(4)学习看时间:整时、半时、几时几分;(5)练习计算时间:推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时间。
3. 例题讲解:我拿出时间卡片,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来出示时间卡片,你们要尽快告诉我这个时间表示的是什么。
”然后,我出示一张时间卡片,上面写着“3:15”,引导学生回答。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1小时等于____分钟,1分钟等于____秒。
(2)选择题:下面哪个时间是半时?(A. 12:00 B. 12:30 C. 13:00)5. 巩固知识:我拿出计时器,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比赛,看看谁算得快。
”然后,我出示一个计算题,比如:“开始时间是2:30,经过了15分钟,请问现在是什么时间?”引导学生计算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换算关系、认识钟面、看时间的技巧、计算时间的公式等。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第7单元 认识时间-第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
第7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几时几分的概念。
2.能够将当前时间用几时几分的形式表示出来。
3.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几时几分的读法。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几时几分的含义。
2.掌握几时几分的读法。
三、学习难点
1.几时几分的读法。
四、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认识时间中的几时几分,并掌握其读法。
五、教学准备
1.时间表。
2.时钟模型。
3.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表和时钟模型,询问学生如何表达当前时间。
2. 认识几时几分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几时几分的表达方式,例如:3点20分,读作“三点二十分”。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时钟模型和时间表来回答几时几分的问题。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自行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时间,并用几时几分的形式描述出来。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认识几时几分,通过练习掌握了几时几分的表达方式和读法。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观察并记录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并用几时几分表示出来。
九、板书设计
•几时几分的表示:时钟模型和时间表结合。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认识时间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时几分的概念。
7认识时间(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7 认识时间(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一、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七单元的“认识时间”。
这部分内容包括时间的概念、时钟的读法、时间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时间的概念,学会正确读写时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法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的连续性和不可逆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时钟模型和时间卡片,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假设现在是3点钟,你需要在3点30分到达学校,你应该什么时候离开家里?”让学生们思考时间的问题。
然后,我会讲解时间的概念,解释时钟的读法,比如:“3点钟就是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的时候”。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做一些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有时间的概念、时钟的读法以及时间计算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如果现在是3点钟,过去了30分钟,现在是几点钟?答案:3点3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时间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我在课后会加强对于时间的练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们思考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你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假设现在是3点钟,你需要在3点30分到达学校,你应该什么时候离开家里?”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的情境,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时间的计算和规划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教案新人教版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的认识时间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1.学生层次:
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正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在学习时间知识时,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进行思考和理解。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时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而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时间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层次差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学生使用的教材、练习册、计时器、钟表模型等。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智慧树等,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布置作业和进行线上交流。
3.信息化资源:教师自制的PPT、教学视频、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认识时间”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认识时间”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读写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读写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时,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让学生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
2.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
3.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1)认识时间1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练习课1课时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时间课。
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2.课件出示小红的午饭时间:12∶35,你知道这是多少吗?3.导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怎样才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3.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导入,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时钟走1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2.照样子认一认,写一写。
3:453时45分6:056时5分7:307时半3.看钟表想一想,写一写。
过20分钟是7时25分过35分钟是8时50分4.写出相应的时间并在钟面上画出缺少的分针。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认识钟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互相记一次,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认识几分。
(1)出示问题:时针用来记时,分针用来记分,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2)合作学习: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为什么?(3)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1.(1)小组观察交流,然后小组代表记报交流结果,小组间互评,并互相补充。
(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一共有60个小格,有12个数。
2.(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分针的一大格是5分。
因为一大格是5小格。
(3)学生小组互学,将教材第90页的空白填写完整,点名汇报、展示,全班讲解、纠正。
3.(1)学生观察汇报,分针走一圈时分?3.认识1时=60分。
(1)课件显示,学生观察汇报: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2)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4.认读时间。
(1)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2)读写时刻。
课件展示例2,说说你是怎样认时间的。
针走了一大格。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汇报:①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刚好60分;②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③1时=60分。
4.(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方法,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2)小组观察、交流、讨论、汇报:生1: 4时5分记作:4:05;生2: 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生3:4:30分可以读作4时30分或4时半。
(1)7:007:05(2)2:252:455.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9,走了(45)分。
(2)时针从12走到4,走了(4)时。
(3)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等于(1)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全班讲解纠正。
2.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时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第2课时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新授课设计精巧、联系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紧接着通过4时5分和4时45分两个时间的引出,引导学生在认读中感受对比,从而突破认读几时几分的难点。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
从写时间到拨钟面再到画分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
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认读时间,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正确地推断时间。
2.经历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推断答案。
3.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推断时间。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钟表学具准备:钟表答题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这个周末你是怎样安排的,把你的计划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明明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看时间画出下面钟面上的分针。
2.圈出刘阿姨下班的时间。
二、自主探索,认读时间。
课件展示例3。
(1)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1)学生自由观察,获取信息,回答老师的提问。
(2)指导学生回答。
7:459:1510:50体验新知。
什么信息?(2)图中钟表上的时间是多少?你能读出来吗?(3)质疑:明明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4)你能把明明这天踢足球,做作业,看木偶剧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一下吗?(3)学生小组内交流,点名汇报,全班讲解,给出明明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踢球的时间不会是7:45,而10:30明明要去看木偶剧,所以明明踢球的时间也不会是10:50,所以他应该是9:15去踢球。
(4)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9:00-----------9:15-----10:30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3.停电通知8:20~9:00锦川小区停电9:05~9:45西山小区停电10:05~11:00华庭小区停电李明9:25回家,家里没电。
他住在(西山)小区。
4.圈出他们去踢球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小牛今天到谁家里做客?请把它的房子涂成喜欢的颜色。
2.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时间。
3.找规律接着画。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集体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
展示后点评。
3.先引导学生找钟表的排列规律,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4.小组内看图讲故事,故事中的时间要准备。
4.看图讲故事。
(课件展示教材第96页第11题)。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练习课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时和分的关系,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学前准备相应的课件钟表答题卡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理清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可能的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小红可能在什么时间去摘西红柿?圈一圈。
分析:先要将已知时间的事件和时间对应好,再去看四个钟面图,一个一个去排除就行了。
从题中得知小红8:30开始大扫除,之后去摘西红柿,12:30要去小文家玩,那么,摘西红柿的时间应该在两个时间段之间,不可能是12:30。
答案:小红可能在10:05的时间去摘西红柿,圈第三个钟表。
1.圈出小红打羽毛球的时间。
知识点2:根据所给的时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分析:要准确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先要正确认出三个钟表的时间,第一个钟表是3:35,第二个钟表是2.小红的半天。
间段选择相应的活动所对应的时间。
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5:00,第三个钟表是4:20;再看表格中各种活动所对应的时间,以此来判断四种活动的时间所对应的钟表的时间,发现读书的时间题中没有提供相应的钟表。
答案:第一个钟和练琴相连,第二个钟和玩相连,第三个钟和做作业相连。
知识点3:根据时针和分针所走的格数判断所走的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
拿出钟表拨一拨,想一想,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
(2)时针从12走到6,走了()时。
(3)分针从3走到10,走了()分。
(4)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时。
分析:要根据时针和分针所走的格数判断所走的时间,先要看清是什么针在走,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再看从几走到几,以此来判断走了几大格,然后才能知道走了几个5分或是几个1时。
答案:(1)30(2)6(3)35(4)123.想一想,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8,走了(40)分。
(2)时针从12走到8,走了(8)时。
(3)分针从4走到9,走了(25)分。
(4)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多,走到1,走了(13时)。
知识点4:认钟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画出最后一分析:先根据提供的钟表认出相应的时间,再看相邻时间之间的间隔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最后一个时针和分针。
表的时间,找出时间排列的规律,根据所给时间画出分针。
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找出时间排列的规律,以此确定最后一个钟表的时间,再根据最后一个钟表的时间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答案:2:15 2:302:45 3:00知识点5:看钟表和将要走过的时间,判断横线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第10题。
你能根据现有的钟表时间和将要走过的时间,填出横线上的时间吗?分析:先认出每一个钟表上现有的时间,再用现有的时间加将要走过的时间(理解一刻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就是要填出的时间。
答案:6:35 7:306:00 3:305.填出横线上的时间。
布置完成教材第95页的第7、8、10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时和分的关系,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学前准备相应的课件钟表答题卡教学环节1:重点单元知识归纳知识点具体内容认读几时几分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1小时=60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结合生活情境推测时间先要将已知时间的事件和时间对应好,再去看几个钟面图,一个一个去排除就行了。
教学环节2: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1没有掌握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的正确写法。
【例题1】选择:下面钟面上时间写的正确的是()A.10:5B.10:05错误答案:A正确答案:B错点警示:这一题错在没有掌握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的正确写法,如果分钟数在10以下,要先在分钟数前写0,再写分钟数。
规避策略: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时,如果分钟数不到10,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