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微专题-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性(考点详解)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微专题-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性(考点详解)

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素养】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考情分析】1.以区域图、地理事物分布图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

2.考查频度较高。

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考查。

【考点整合】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水热状况地形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注意: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三、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带,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带。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典型例题1: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①尼罗河绿色走廊 ②—山有四季 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 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A .①②B .④C .③⑤D .②④ 答案:D解析:“—山有四季”的原因在于随海拔的上升,水热条件发生相应的改变,属于垂直地域分异;“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是在湿热条件下发育的酸性土壤,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非地带性规律 受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自然带分布规律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热状况随海拔而变化分异,都属于地带性现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规律要点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规律要点

拓展1 地域分异规律默写要点1.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4.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5.自然带名称: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更替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山麓到山顶形成原因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表现亚欧大陆东部及沿海湿润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为: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冰原带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自然带的带谱越复杂。

7.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8.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

是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9.影响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降水: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融化慢)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雪线高;温度:温度高,雪线高度高,反之亦然。

①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下降,夏季上升。

②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地形:缓坡易积雪,雪线低;陡坡不易积雪,雪线高。

10.非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地壳物质组成、海陆分布、地形、局部环流和洋流、地壳运动、局部水分变化11.非地带性的表现:约束、改变、缺失、块状1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13.三大自然分区比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清单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清单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清单一、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类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也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随纬度变化而发生更替。

比如,在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而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多为苔原和冰原。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引起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植被、土壤等要素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3、垂直地带分异规律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内增多而后减少,导致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垂直更替。

例如,在喜马拉雅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等景观。

4、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比如,在河谷地区,由于谷底和谷坡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不同,植被和土壤也会有所差异。

三、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能量基础。

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热量差异,从而形成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海陆位置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湿润;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

这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要点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要点

拓展1 地域分异规律默写要点
1.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差异性
2.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4.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
6.三大地带性规律对比
7.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8.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

是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9.影响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融化慢)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雪线高;
温度:温度高,雪线高度高,反之亦然。

①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下降,夏季上升。

②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地形:缓坡易积雪,雪线低;陡坡不易积雪,雪线高。

10.非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地壳物质组成、海陆分布、地形、局部环流和洋流、地壳运动、局部水分变化
11.非地带性的表现:约束、改变、缺失、块状
1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13.三大自然分区比较:。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1.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

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01表现1:植被变化02土壤土壤性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01表现1:植被变化年降水量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02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 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就像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法师”施展的魔法,让地球表面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而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导演,指挥着不同的景观、气候、生物等元素在这个舞台上有序登场。

比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就像是给地球穿上了一件有着渐变色彩的衣服。

赤道附近,阳光炽热,雨水丰沛,大自然仿佛是个热情奔放的画家,挥洒出大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动植物们欢快地享受着温暖湿润的环境。

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气候变得没那么炎热潮湿,大自然的画笔也开始改变风格,温带地区出现了阔叶林,再往北,到了寒带,就成了针叶林,最后到了极地,只有耐寒的苔原和冰原景观,仿佛大自然的颜料在逐渐干涸。

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呢,则像是一场关于水的“旅行”。

沿海地区,海洋这个巨大的“水仓库”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水汽,气候湿润,形成了繁茂的森林和丰富的农田。

而越往内陆走,海洋水汽就像个胆小的孩子,不敢再深入,导致降水逐渐减少。

大自然的“巧手”也跟着改变了作品,草原开始登场,再往深处走,就是大片的荒漠,就好像水的缺失让大自然的创造力也逐渐枯竭。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更是有趣,一座高山就像是一个立体的“景观塔”。

山脚下可能是炎热的热带风光,随着你不断向上攀登,气温逐渐降低,就像坐电梯一样,经过不同的“楼层”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可能先看到阔叶林,再往上是针叶林,然后是高山草甸,最后到了山顶,可能就是冰雪的世界。

咱们来举个例子,喜马拉雅山就是一个典型的“景观塔”。

山脚下的尼泊尔,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

而到了高处,气温骤降,环境变得恶劣,只有适应寒冷的植物和动物才能生存。

据研究,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都有明显的差异。

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去旅游,从南方到北方,能感受到气候和景观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在起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的总和,其中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

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变化。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非常复杂,而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基于这些联系和影响的表现。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等原因,地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差异。

例如,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平坦的地形,而位于地球板块交界处的地区则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比如高山和深谷。

气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与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有关,包括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因素。

由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而极地地区则气温极低,干燥寒冷,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也非常独特。

水文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冰川、湿地等,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岩石孔隙和地下水层中。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例如,沙漠地区常常缺乏水源,而雨林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生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方面之一。

它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系和各种生态系统。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温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热带地区的雨林生态系统则非常脆弱,受到破坏的风险很大。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复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地球自身运动、大气、水文、生态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这也为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阳江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9题;共66分)1. (2分) (2019高二上·海南期末) 博格达峰(88.3°E,43.8°N)海拔为5445m,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

下图示意我国天山博格达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北坡是()①背风坡②迎风坡③阴坡④阳坡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②D . ③④(2)该山地甲自然带是()A .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 山地雨林带C . 山地常绿硬叶林带D . 山地针叶林带(3)图中甲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 降水较多B . 红壤肥沃C . 全年高温D . 光照充足2. (2分) (2018高一下·应县期末) 粤语歌曲《上海滩》中有歌词“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湾转千滩”,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滩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河流“湾”和“滩”处主要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 “湾”处主要是流水侵蚀B . “湾”处主要是流水沉积C . “滩,处主要是流水侵蚀D . “滩”处主要是流水搬运(2)河流“湾”和“滩”的地貌分离,属于下列哪种分异规律()A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 垂直分异规律D . 地方性分异规律3. (2分) (2017高三上·黄冈月考)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A . 热带雨林B . 常绿阔叶林C . 常绿硬叶林D . 温带草原(2)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 . 地形B . 水分C . 土壤D . 热量4. (2分)下图为环球第一人郭川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其中青岛(36°04´,N,120°21´E)、合恩角(55°59´S,67°16´W)、好望角(34°21'S,18°30´E)是他此次航海中登陆的地方。

合恩角与好望角植被景观差异所体现的是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A . 从低纬向高纬分异现象B . 从沿海向内陆分异现象C . 垂直分异现象D . 非地带性现象5. (2分) (2013高一上·济宁月考) 图①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②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③为“塔克拉马干沙漠”,读图完成下题.(1)从图①到图③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 垂直地域分异D . 非地带性现象(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A . 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 .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C .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D . 南半球低纬度地区6.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末)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A . 热带雨林B . 热带草原C . 天然橡胶林D . 黄色人种(2)图中①②③④地的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3)图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生命线,目前,由于海底多沙滩,东南峡口许多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航道己淤浅严重,妨碍航行。

下列关于甲海峡航道淤浅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两岸径流携带大t泥沙进入海峡B . 位于赤道无风带,海水流速很慢C . 海域水浅、狭小,影响水流速度D . 地壳运动使海峡抬升,海水变浅7.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A . 热带草原B . 常绿硬叶林C . 落叶阔叶林D . 高山苔原(2)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A . 纬度位置B . 海陆位置C . 地形地势D . 人类活动8.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和当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判断,C自然带是()A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 . 雨林带(2)导致山地E坡和F侧自然带垂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A . F坡为向阳坡B . F坡降水少于E坡C . E坡缺少C带的原因是E坡降水少D . 同海拔E坡热量更充足9. (2分) (2016高三上·望城模拟) 读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A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 温带草原带C . 温带荒漠带D . 针阔混交林带10. (2分)(2018·浙江会考)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完成小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 . 山东半岛温带森林B . 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 .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D . 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 垂直分异规律D . 地方性分异规律11. (2分) (2017高二上·漳州期末) 如图示意某地理事物的世界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阴影区域最可能是()A . 石油主产区B . 高山冰川区C . 人口密集区D . 森林分布区(2)给甲地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是()A . 赤道低气压带B . 西南季风C . 东北信风带D . 东南信风带12. (2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题。

(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 . 甲—乙—丙B . 乙—丙—甲C . 丙—甲—乙D . 甲—丙—乙(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 热量B . 水分C . 坡向D . 地形(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 . 纬度低B . 海拔高度低C . 处于阴坡D . 处于背风坡13. (2分)(2020·南京模拟) 下图为四川贡嘎山东坡甲、乙、丙、丁四地(由低到高)不同自然带某月总生物量及其乔木、灌木及草本所占比例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 . 常绿阔叶林带B . 落叶阔叶林带C . 针叶林带D . 灌木林带(2)造成甲自然带生物量低于乙的主要原因是()A . 热量少B . 光照弱C . 降水少D . 土层薄14. (2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 . 低纬地区B . 中纬地区C . 赤道地区D . 高纬地区15. (2分)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A . 水力资源B . 森林资源C . 煤炭资源D . 铁矿资源16. (2分) (2017高二下·长春期末)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B .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 .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D .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 .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C . 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 . 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17. (2分) (2018高一下·阳高开学考)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

据统计,全世界 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泥炭主要分布在()A . 亚寒带针叶林带B . 常绿硬叶林带C . 常绿阔叶林带D . 冰原带(2)低纬度地区泥炭分布少的原因是()A . 植物生长量低B . 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C . 缺少堆积条件D . 气候干旱18. (2分) (2018高一上·宁夏期末) 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由东向西海拔增加B . 由东向西降水减少C . 由东向西气温升高D . 由东向西降水增多19. (2分) (2019高三上·石嘴山期中) 位于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

流石滩植物生长紧贴地面、枝叶繁密。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白马雪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 . 冰川搬运高山物质堆积在山坡上B . 高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物质堆积C . 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D . 海拔高,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2)白马雪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东坡明显低于西坡,主要原因是()A . 东坡降水多B . 西坡光照强C . 东坡蒸发强D . 西坡坡度陡(3)流石滩植物具有紧贴地面、枝叶繁密的特点,反映的环境特征是()A . 寒冷,多强风B . 日照弱,空气稀薄C . 雪融水充足D . 土壤肥力低20. (2分)读表,回答下题。

中美洲97°W,18°N附近某山的东坡平均气温、自然带垂直分布下列选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A . ①——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水稻B . ②——高山针叶林带——玉米C . ③——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棉花D . ④——高山草地带——茶叶21. (2分)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分析,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主要有两种森林类型,只占了全球不到10%的陆地。

其中49%分布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太地区,另外44%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原始森林广泛分布,其植被类型主要属于()A . 热带雨林B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 温带落叶阔叶林D . 亚寒带针叶林(2)上述两种原始森林未受到严重侵扰,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内()A . 地形崎岖,高山阻隔B . 土壤肥沃,植物茂盛C . 气候恶劣,人烟稀少D . 降水丰富,河网密布(3)上述两种森林系统的生产力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 光热条件的差异B . 土壤肥力的差异C . 海拔高度的差异D . 距海远近的差异22. (2分) (2017高一下·承德月考)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