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例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 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 声音重现出来。
2. 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 光信号记录下来。例如 在电影胶卷的边上有一 条透明程度不同的带, 叫做声道,就是记录声 音的地方。
3. 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 磁信号记录下来,例如电 脑里面存储的MP3歌曲就 是利用这个方法记录声音 的。
水中的声音是通过水传入空气, 又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说明 水也能传声
探究四:真空能否传声 演示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 变化。 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 意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小,最后几乎听不见声音,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 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 结论:实验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固体,液体,气 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真空铃实验中实验推理法的应用
在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 铃声越来越小,于是,我们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推 测出:如果能把罩内抽成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铃 声了,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 出规律的研究,叫做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声速
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 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观察表格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的数据,你有什么 发现?
物质
速度(m/s) 物质 速度(m/s)
空气(0℃)
331 水(常温) 1500
空气(15℃)
340

5200

声学基础

声学基础

噪声测试讲义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首先我们看几个例子: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观察实践人们发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因此,人们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二、声源及噪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

产生噪声的发声体叫噪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体的,传声的物体也叫介质,因此,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大气为例)是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因此也叫声波。

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

四、声速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传播的快慢我们用声速来表示。

声速定义:每秒声音传播的距离,单位:M/s。

在空气中声速是340 m/s,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可见,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另外,声速还和温度有关。

第二节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人耳的构造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共同来完成人的听觉。

耳朵三部分组成结构见彩图。

外耳,包括耳壳和外耳道,它只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部分。

由耳壳经过外耳道可通到鼓膜,这里便进人中耳了。

鼓膜俗称耳膜,呈椭圆形,只有它才是接受声音信号的,它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振动,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的器官。

鼓室位于鼓膜的后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气腔。

有一个管道使鼓室和口腔相通,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咽鼓管的作用是让空气从口腔进人中耳的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的空气压力相等,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

鼓室里最重要的器官是听小骨。

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锤骨直接与鼓膜相依附,砧骨居中,镫骨在最里面,它们的构造和分布就象一具极尽天工的杠杆,杠杆的前头连着鼓膜,后头连着内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1]、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固>v液>v气。

[2]、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3]、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创新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创新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量筒,纸杯,音叉,音箱,真空压缩袋,手机,蓝牙音箱,水,塑料桶,密封袋,塑料罩,土电话,蜡烛,火柴,泡沫,乒乓球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探究液体传声实验中,用密封袋装手机,浸没在水中,问学生能否听到声音,同时用盐或者糖等倒入量筒中,此操作意在改变液体种类,渗透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探究思维的培养。

改进真空铃实验,用轻便的真空压缩袋取代了噪音大,携带不便的抽气机,取材简单,操作方便。

既能让学生亲身动手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到空气多少的变化,现象更直观,便于学生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更好的认识声音依靠介质传播这一教学难点。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有两个环节,其一是探究声音产生环节;其二是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环节;教师演示实验由三个环节,其一是引课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探究声音在液体中传声实验中,将手机放入密封袋中浸没于水中。

并不断向水中加盐,糖等液体,换用多种液体来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培养学生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探究思维。

教师通过演示真空铃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现象。

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好的理解了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了解声音是具有能量的。

声速以相关知识。

人耳结构及听声和发声能力。

3、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课资料(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课资料(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以下三点如图所示,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随着音乐完成各种动作,表明液体能够传声。

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靠介质传播。

2.真空不能传声如图所示,将一只电铃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

停止抽气,打开阀门,让空气慢慢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本实验中,抽气机是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尽的,玻璃罩内不可能形成真空,但我们可以在刚才实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没有了空气,声音也就无法传出,即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声音的传播跟水波的传播相似,以击鼓为例(如图所示):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其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我们把声音的这种传播形式叫声波。

【例】太空中的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太吵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答案:B点拨: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有人造空气环境,所以可以直接对话。

知识点3: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在同种介质中,声速随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回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如果回声传入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不够0.1 s,人耳就无法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在一起,使声音更响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什么 ,同时会看到什
么?怎样证明这种现象呢?停止敲击后,还 能听到吗?
实验探究:
敲击音钗,接通喇叭电路 我们会听到什么?同时看 到什么?怎样来证明呢? 停止敲击后,断开电路后 还能听到什么吗?
自然界中发声的物体各种各样,举不胜举, 我们不能一一来研究,但我们也可以根据以 上的现象得出有关的结论,这是物理中的什 么方法?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传递能量
三、探究声音的产生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 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当汹涌的海水发出波涛声时,海水的状态怎样?风 平浪静的时候,我们还能听到波涛声吗?
用手拨动张紧的琴弦,就会发出优美的声音, 同时琴弦的状态怎样?当琴弦不动的时候 ,还 能发声吗?
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然后说话,有什么 感觉?不说话的时候,还有这种感觉吗?
②弦乐器:如二胡、吉它、大、小提 B、乐器 琴、琵琶、古筝等——— 琴弦的振动
③簧乐器:如钢琴、口琴、手风 琴等—— 金属弹片的振动
④其它:如锣、鼓、铙、钹、梆子、 快板等——物体的振动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雷声是怎样 产生的吗?
你知道气球的爆裂 声是怎样产生的吗?
练习
1.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 2.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 消失了,这是因为( B )。
A. 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 锣面停止振动 C. 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 锣面振动变小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__动__,这
样的物体叫声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我们能听到喇叭声,是因为_喇__叭_发声
时在_振__动_;唱歌时,歌唱者的声带在振__动__;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 振动 ;敲鼓时,
第四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自然界里的各种声音 声音的作用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常见的声源 练习
来,探究一下
一、自然界里处处有声音
流水声
冲击钻的嘈杂声
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小提琴乐器的演奏声
想一想:下列文字中包含有哪些声音?
1、古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1、这种方法叫归纳法。
2、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四、常见的声源 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2、常见的声源:
①高等动物 —— 声带振动
A、动物发声: ②鸟类 ——气管与支气管处 的鸣膜振动
③蜜蜂、蟋蟀等———翅膀振动
①管乐器:如圆号、笛、笙、箫 等—— 空气柱的振动
2、《保卫黄河》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 咆哮
想一想:身边的声音还有那些?
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各 样的声音…………
二、声音的作用:
听课获得各种知识; 听电视广播可知天下事; 听音乐得到艺术享受; 地震时被埋人员敲击物品求救; 相互交谈,得到各种信息……
1、传递信息
发声的音钗弹起泡沫块,激起水花; 巨大的声响震破人的鼓膜,震碎玻璃; 超声可以碎石; 发声的喇叭前的蜡烛火焰摇动……
鼓面在 振动 。 5.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是__C__振动引起
的:
A.人嘴
B.笛子
C.笛子中的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