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冶金总结

合集下载

有色冶金原理第七章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

有色冶金原理第七章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0 G298 RT Me 0 即: ( ln ) Me ZF ZF Me
Z
RT Me ln / Me ZF Me
Z
② 计算步骤: 0 a:计算或查表求标准电极电位 Me / Me b:将R、T、Z、F、 Me 值代入上式求ε R=8.314 F=96500 Zn 0.1mol / l 时的平 例:求 Zn Z 2e Zn 反应在298K。 衡电极电位,并说明要做Zn2+以Zn的形式沉将析出,需 要电极电位多少? 0 14176( J ) 解:① 求反应 G298
§2. 浸出过程
一、浸出的实质及溶剂 浸出的实质是利用适当的溶剂,在一定条件下使矿石中 的一种或集中有价成分溶出,而与其中的脉石和杂质分离。 溶剂应具有以下特性 ⑴ 能选择性的迅速溶解原料中的有价成分; ⑵ 价格低廉并能大量获得; ⑶ 不与原料中的杂质或脉石发生作用; ⑷ 没有危险,便于使用; ⑸ 能够再生使用。 (6 )对设备没有腐蚀作用 。 工业中一般溶剂有:水、酸(硫酸、盐酸等)、氨溶液和碱 溶液、盐溶液(金银浸出时用氰化物)。
③ 将Z、F、n、T代入
0.42 Zn 2.303 8.314 298 2.303 8.314 298 lg PH 2 96500 Zn OH 2 2 96500
0.42 0.0591 PH
§1.4. 水的热力学稳定区分析
一、水的稳定区对生产的意义 1.判断参与过程的各种物质与溶剂(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 能性。 2.它是金属-H2O系的ε -PH图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水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及ε -PH关系式 1.在给定条件下,溶液中有电极电位比氢更负的还原剂存 在,对于下二反应,其都属于有电子得失,也有H+参加 的氧化还原反应。 2H+ + 2e = H2 (酸性) 2H2O + 2e = H2 + 2OH(碱性)

湿法冶金总结

湿法冶金总结

湿法冶金总结湿法冶金总结1、当电解液电解时,电极上必然有电流通过,此时电极上进行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极电势偏离了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电极极化。

电极极化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温度、压力、介质等,还与通过电极密度大小有关。

电流密度大小与电极上的反应速率紧密相关。

2、加入动物胶后,在电解液中形成一种胶状薄膜,带正电荷,飘到阴极附着在阴极表面电力线集中凸起的粒子上,增加尖端处电阻,减少了铜离子在粒子上放电的机会,待阴极表面平整后,胶膜随着电解液循环又飘到别的凸起处,因此获得表面平整的阴极铜。

用量每吨铜25—50g。

3、镍电解方法:电解精炼法,羰基法、高压浸出萃取法4、镍电解精炼特点:A电解液需要高度净化。

B阴极与阳极严格隔开,采用隔膜电解。

C低酸电解,电解液PH值在2—5.5之间。

5、氢在锌电极上有很高的过电位,改变了氢的析出电位,使其变得比锌的电位更负,也就使锌优先于氢在阴极析出。

氢的过电位才能够使用电沉积法从锌电解液中提取出纯度高的电锌来。

措施:A提高电流密度,低温电解,适当增加添加剂的用量B严格净液,保持电解液洁净。

不使中性盐杂志如铜、铁、镉等在电解液中超标,因为这些杂质都会使氢的过电位降低。

6、水解沉淀法:金属盐类和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碱式盐)沉淀。

是湿法冶金的分离方法之一,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常用于提取有价金属和除去杂质元素。

A制备纳米SiO2 B制备纳米α-Fe2O3粉体。

7、湿法冶金: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

现代的湿法冶金几乎涵盖了除钢铁以外的所有金属提炼,有的金属其全部冶炼工艺属于湿法冶金,但大多数是矿物分解、提取和除杂采用湿法工艺,最后还原成金属采用火法冶炼或粉末冶金完成。

湿法冶金的优点:是原料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程度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生产过程较易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

现代:三废处理。

传统:先污染、后治理。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概论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概论
到溶液中,或者将无用的组分溶解掉,从沉淀或不 溶物中回收有用金属;
第二步,从溶液中分离、富集或提纯各种有用 物质;
第三步,将有用成分以纯物质析出。
湿法冶金生产工艺过程
五、湿法冶金的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了解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物相(结 构),以便提出合理的浸出方法;
(2)研究各种浸出化学反应过程是否可以发生,朝什 么方向进行,能达到什么极限(平衡)状态,这是热力学研 究问题。
关于铁自硫酸铜溶液中置换铜的电化学作用,我 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发现,我国西汉时代就已知 道从硫酸铜溶液中用铁置换铜,称为胆铜法,汉代 《淮南万毕术》书中已有记载。根据历史记载,这种 自硫酸铜溶液中用铁置换提铜的方法,在北宋时期已 大规模使用,有十一处矿场进行生产、最高年产量达 一百多万市斤,占当时全国铜总产量的15—20%。宋 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里有这样一段话:“信州鈆 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 胆矾制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三、湿法冶金的优点 (1)有利于处理成分复杂的矿石,达到资 源综合利用; (2)有利于处理品位比较低的贫矿石; (3)有利于环境保护; (4)有利于提高金属产品的纯度; (5)湿法冶金技术应用于溶浸采矿。
四、湿法冶金的主要生产过程 包括浸出、分离、净化、沉积和电解等。 第一步,将矿石矿物中有用金属组分溶解转移
有关湿法提铜的具体工艺过程及有关技术指 标,《宋史·食货记》中有所记载戟。书中记载着 绍兴十三年(1143年)曾经以“胆水”用“浸铜” 的方法。增加铜的产量来铸新铜钱;中间有这样 一段文字:“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 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 煤,取括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 两,得铜一斤,……,所谓胆铜也”。这些记载 表明,我国早在十世纪(北宋时期)就已采用湿法

湿法冶金原理复习内容

湿法冶金原理复习内容

湿法冶金原理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湿法冶金概念湿法冶金是指利用一些化学溶剂的化学作用,在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进行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水解和配合等反应,对原料、中间产物或二次再生资源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分离的冶金过程.还包括水溶液中制取某些无机材料及处理某些三废的过程。

2、湿法冶金的主要阶段原料的预处理;浸出;溶液的净化和相似元素的分离;析出化合物。

3、用湿法冶金方法制取金属的流程简介工艺流程的正确书写。

4、用湿法冶金方法制取无机材料简介金属粉末,无机材料粉末,电镀,化学镀。

第二章浸出1浸出的定义,分类,浸出方法的分类。

2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反应的平衡常数和表观平衡常数的定义及关系,电位-pH值图在浸出过程热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绘制步骤:①写出体系可能存在的反应;②计算各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③根据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电位之间的关系计算电位-pH关系式;④绘制电位-pH图。

3浸出过程的动力学基础:浸出过程的历程(步骤),反应速率的定义,活化能的计算,浸出过程动力学积分式的推导及其应用(转化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控制步骤方程式的推导,控制步骤的特征及其判断:改变温度法;改变搅拌强度法;尝试法。

浸出过程在冶金中的应用:酸浸,碱浸等。

浸出过程如何进行热力学研究[(1)在固定温度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的浓度,计算出同一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2)变换温度,重复(1),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得出E。

(3)通过活化能判断是化学反应控制还是扩散控制,如果是扩散控制,改变搅拌速度,判断是内扩散还是外扩散控制。

(4)确定繁衍控制后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反应速率。

]。

浸出的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沉淀与结晶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相互之间的计算。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过饱和溶液的定义,均相成核及异相成核的定义,溶质分子结晶过程经历的步骤,共沉淀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减少共沉淀的措施。

主要沉淀方法的原理及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

湿法冶炼复习资料

湿法冶炼复习资料

湿法冶炼复习资料湿法冶金原理部分1. 金属的基本特性包括: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化学性能。

2. 金属的分类可以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可以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半金属和稀有金属五类。

3. 矿物是指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

4. 矿床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上矿石大量积聚具有开采价值的区域。

5. 矿石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一般以重量百分比表示。

矿石品位没有上限,越富越好,其下限是由技术和经济因素决定。

6. 精矿由于低品位矿石制取金属成本较高,可以通过选矿的手段处理而获得高品位的矿石。

7. 冶金方法包括三类: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

电冶金又可以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冶金 (可分为水溶液电化冶金和熔盐电化冶金) 。

8. 湿法冶金就是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

9. 电冶金是利用电能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回收和精炼金属的冶金过程。

10. 电解一般是采用所需提纯含杂质的金属作为阳极板,采用纯净的金属或者不锈钢板作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应的过程;11. 电积是阳极采用不溶金属或者非金属,阴极采用纯净的金属或者不锈钢板(也可能是铝板等)作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应的过程。

12. 浸出 (有的也叫溶出) 就是将固体物料 (例如矿石、精矿等) 加到液体溶剂中,使固体物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有价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脉石和某些非主体金属入渣,使提取金属与脉石和某些杂质分离。

13. 净化是用于处理浸出溶液或其它含有杂质超标的溶液,以除去溶液中杂质至合标的过程。

14. 水溶液电解是在水溶液电解质中,插入两个电极——阴极与阳极,通入直流电,使水溶液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水溶液电解。

有色金属冶金常用方法总结

有色金属冶金常用方法总结

有色金属冶金常用方法总结有色金属冶金常用方法总结00制取有色金属的方法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

一、火法冶金火法冶金就是在利用燃料燃烧或电能产生的热或某些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的高温条件下,将矿石或精矿经受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使其中的金属与脉石或其他杂质分离,而得到金属的冶金方法。

简言之,所有在高温下进行的冶金过程都属于火法冶金。

它包括矿石准备、冶炼、精炼三个步骤。

(一)矿石准备矿石准备一般包括选矿、烧结或焙烧。

选矿是对采出的矿石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矿物和无用矿物或有害矿物分开,或将多种有用矿物分离开的工艺过程。

选出的精矿作为加工或冶炼的原料。

选矿方法又有重选、浮选、磁选、电选、拣选、化学选等。

烧结是将粉矿同燃料或熔剂均匀混合,经过布料器铺到带式烧结机的台车或盘式烧结机的烧结盘上,然后在1250~1300℃的温度下进行点火烧成块矿。

生产烧结矿的烧结方法主要分抽风烧结和鼓风烧结两种。

焙烧是将矿石、精矿或金属化合物在空气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如炭粉、氯化剂等),加热到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过程。

焙烧方法有氧化焙烧、硫酸化焙烧、挥发焙烧、氯化焙烧、氯化离析焙烧、还原焙烧、氧化钠化焙烧、煅烧。

上述各种焙烧以所用设备的不同又有流态化焙烧、固定床焙烧、移动床焙烧和旋风焙烧等。

(二)冶炼冶炼实际上是采用熔炼、还原和蒸馏等方法进行金属提取或富集的过程。

火法冶炼过程中一般形成两种熔体:一种是由脉石、熔剂及燃料灰分融合而成的炉渣;另一种是熔锍或含有少量杂质的金属液。

冶炼一般分为还原冶炼、造锍冶炼、氧化吹炼。

还原冶炼是在高温熔炼炉内的还原气氛下进行。

加入此炉料有富矿或烧结块或球团矿,造渣用的熔剂石灰石或石英石,发热剂焦炭产生高温,也作还原剂,还原氧化铜为粗铜,或还原氧化铅为粗铅。

造锍冶炼是主要用于处理硫化铜或硫化镍矿,一般在反射炉、矿热电炉或鼓风炉内进行。

加人酸性石英石熔剂与氧生成的氧化亚铁和脉石造渣,熔渣之下形成一层含主金属的熔锍,使被制取的金属在熔锍中得到富集。

湿法工艺相关知识点总结

湿法工艺相关知识点总结

湿法工艺相关知识点总结湿法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态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提取金属。

在湿法工艺中,通常采用酸、碱、盐等溶液来溶解矿石中的金属成分,然后通过沉淀、萃取等方法将目标金属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湿法工艺的步骤包括颗粒破碎、浸出、溶解、沉淀、萃取、结晶、干燥等。

不同的金属提取过程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基本的原理是相似的。

湿法工艺在金属提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传统的金属冶炼方法如锻炼、煅烧等都是湿法工艺的一种形式。

同时,湿法工艺也在化工生产中用于制备化工产品,例如有机合成、染料合成、药物制备等。

此外,在环境治理中,湿法工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都可以采用湿法工艺来净化。

湿法工艺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湿法工艺可以处理矿石中的低品位金属,例如浸出法可以从含铜低于0.5%的矿石中提取出铜。

其次,湿法工艺可以控制反应的条件,例如溶液的酸碱度、温度等,使得金属的提取比较容易控制。

此外,湿法工艺可以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例如通过浸出法可以处理含金低于1克/吨的金矿渣。

然而,湿法工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湿法工艺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压力。

其次,湿法工艺中产生的废液通常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湿法工艺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金属能够被高效提取。

在湿法工艺中,常见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溶解、沉淀、萃取等。

溶解是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成分溶解到溶液中,通常采用酸、碱等溶液来进行。

沉淀是将目标金属从溶液中沉淀出来,通常采用加入化学药剂,使得金属产生沉淀。

萃取是通过将目标金属从溶液中“萃取”到另一种溶液中,以实现金属的提取。

湿法工艺应用于不同的金属提取过程中。

例如,在铜的湿法冶炼中,通常采用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浸出法将铜离子溶解到溶液中,然后通过沉淀法将铜沉淀出来。

在铝的湿法冶炼中,通常采用矾土或明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溶解-结晶法将铝离子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湿法冶金工艺技术研究

湿法冶金工艺技术研究

湿法冶金工艺技术研究一、引言湿法冶金是指利用液相介质进行冶金反应的一类工艺技术。

目前,湿法冶金已经广泛应用于锌、铜、铅、钨、钼等金属的提取工艺中。

在湿法冶金工艺技术研究方面,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讨论湿法冶金工艺技术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进展。

二、锌的湿法冶金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湿法冶金工艺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锌的湿法冶金通常使用的是氧化铁(Fe3O4)矿作为原料。

早期的锌冶炼使用的是热硫酸法,该方法在提取锌方面效果较好,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严重的污染物,因此现在主要采用雾化反应法和压滤法提取锌。

雾化反应法是一种利用氮气气体产生的气体雾化机械作用将细小的氧化铁粉末喷入浸取池中,然后加入酸来进行反应。

该方法具有高的反应效率和比较低的能耗。

压滤法则是利用高压沉淀机械设备将氧化铁粉末与硫酸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压入沉淀机器中进行反应。

在过程中,压力会驱动产生的液体通过滤纸流到另一个容器中,此时锌离子被捕捉并混合在溶剂中。

三、铜的湿法冶金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为久远的一种金属,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制造导线、制冷器、水暖管和其它电气设备等方面。

在湿法冶金工艺技术研究中,提高锍液中铜的浓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电解法和溶液萃取法等方面。

在电解法中,使用自己制造的电场将铜离子从锍液中迅速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地分离铜离子,并且通过调整电场来控制分离效率,因此非常有效。

但是,它会对环境造成一些污染。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溶液萃取法等更加环保的提取技术。

在溶液萃取法中,使用机械设备来将某些特定的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比电解法更加环保,并且可以针对性地提取某些物质。

但是,萃取物的回收率较低,这仍然是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铅的湿法冶金铅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汽车电池、计算机屏幕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铅的湿法冶金通常使用的是硫酸铅作为原料,而熔炼法和湿法氧化法是铅的提取主要的两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法冶金总结1、当电解液电解时,电极上必然有电流通过,此时电极上进行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极电势偏离了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电极极化。

电极极化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温度、压力、介质等,还与通过电极密度大小有关。

电流密度大小与电极上的反应速率紧密相关。

2、加入动物胶后,在电解液中形成一种胶状薄膜,带正电荷,飘到阴极附着在阴极表面电力线集中凸起的粒子上,增加尖端处电阻,减少了铜离子在粒子上放电的机会,待阴极表面平整后,胶膜随着电解液循环又飘到别的凸起处,因此获得表面平整的阴极铜。

用量每吨铜25—50g。

3、镍电解方法:电解精炼法,羰基法、高压浸出萃取法4、镍电解精炼特点:A电解液需要高度净化。

B阴极与阳极严格隔开,采用隔膜电解。

C低酸电解,电解液PH值在2—5.5之间。

5、氢在锌电极上有很高的过电位,改变了氢的析出电位,使其变得比锌的电位更负,也就使锌优先于氢在阴极析出。

氢的过电位才能够使用电沉积法从锌电解液中提取出纯度高的电锌来。

措施:A提高电流密度,低温电解,适当增加添加剂的用量B严格净液,保持电解液洁净。

不使中性盐杂志如铜、铁、镉等在电解液中超标,因为这些杂质都会使氢的过电位降低。

6、水解沉淀法:金属盐类和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碱式盐)沉淀。

是湿法冶金的分离方法之一,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常用于提取有价金属和除去杂质元素。

A制备纳米SiO2 B制备纳米α-Fe2O3粉体。

7、湿法冶金: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

现代的湿法冶金几乎涵盖了除钢铁以外的所有金属提炼,有的金属其全部冶炼工艺属于湿法冶金,但大多数是矿物分解、提取和除杂采用湿法工艺,最后还原成金属采用火法冶炼或粉末冶金完成。

湿法冶金的优点:是原料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程度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生产过程较易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

现代:三废处理。

传统:先污染、后治理。

8、湿法冶金优点:a适合于处理低品位矿物原料b能处理复杂矿物原料c容易满足矿物原料综合利用的要求。

d劳动条件好,容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9、沉淀转化法制取Ni(OH)2反应方程式,其条件控制:a转化剂浓度b表面活性剂添加量c转化温度。

其优点具有试验参数易于控制。

10、超电势是电极实际电极电势与平衡电极电势偏离程度的一种度量,与浓茶极化、电化学极化、电阻极化等造成。

11、还原与沉淀是湿法冶金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还原过程包括电化学还原和化学还原。

化学还原包括铜、铅、锌、镍、钴、金银等重金属、贵金属的电解精炼和电沉积过程。

电化学还原法用于制备各种金属粉体、非晶材料、纳米材料和合金材料。

化学还原主要论述气体还原、有机物还原、金属置换还原用于湿法冶金过程中的净化、提纯。

产品回收。

12、沉淀过程用于湿法冶金的分离过程,同时也用于材料制备,其特点: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通过控制条件分为:均相沉淀、络合沉淀、非水溶液沉淀、电解沉淀。

13、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表示,κ=1/ρ。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称为西门子/米(S/m)电导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

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摩尔电导率Λm(molar conductivity)是指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电导池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这时所具有的电导。

Λm==k/c,摩尔电导率用处: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14、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离子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沉淀剂、络合剂。

15、离子行为:阳极过程、阴极过程、液相传质过程(电迁移、对流和扩散)16、在电解冶金和电解精炼中,如果金属阳极出现钝化现象,会使槽电压增高,电耗增大,严重时将影响正常的生产。

但是有利面是在制作不溶阳极时,有时还需要利用钝化形成不溶性氧化膜。

钝化作用机理: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

P5117、电沉积制备金属材料包括泡沫材料、粉体材料、膜材料。

18、化学还原种类:置换还原、气体还原、有机物还原。

19、还原:得到电子的过程,通常由化合物转变为金属的过程,还原包括电化学还原和化学还原。

20、沉淀:采取适当措施使溶液中的某组分达到过饱和并以固体形态析出后进行分离的方法。

21、通常把产生在金属和电解质溶液双电层间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的电极电势,并以此来衡量电极得失电子能力的性对强弱。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本性,并受温度、介质、离子浓度等影响。

22、当电流在电解池中流动,在I>0时,电极电势向比可逆电极电势正的方向移动,移动后的电极电势与可逆电极电势的电势差η称为极化过电位,也称超电势。

23、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

24、在一定温度下难溶饱和溶液中的各溶解组分以化学计量系数为幂次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位溶度积,用Ksp表示。

它是反映难溶化合物的溶解性能,计算难溶化合物溶解度和判断在水中沉淀条件的重要参数。

25、在沉淀反应中有与难溶物质具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存在,使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降低的现象就称为沉淀反应的同离子效应。

26、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他某种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比同温度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27、若溶液中存在络合剂,它能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络合物。

一般络合物是不直接发生沉淀反应的,因此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络合效应。

28、微乳液法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均匀的乳液,从乳液中析出固相,这样可使成核、生长、聚结和团聚等过程局限在一个微小的球形液滴内,从而可保证形成球形颗粒,还可以避免颗粒之间的团聚。

29、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双电层理论解释。

当金属放入电解质溶液中,一种情况是金属晶体中的金属在极化作用下,离开金属表面以金属离子状态进入溶液,将电子留在金属表面,金属性质越活波,这种趋势越大;另一种情况就是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受到金属表面电子吸引在金属表面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越大,金属离子与金属组成的电对的电极电势越正,这种趋势也越大。

达到平衡后,在金属和溶液界面上形成了一个带相反电荷的双电层,这样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就产生了电势差。

界面双电层结构有很多模型,目前有GCS模型,其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构成。

30、沉淀是冶金行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分离净化方法,实际上,几乎所有湿法冶金流程中都有沉淀工序,它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投资少等优点。

沉淀是采取适当措施使溶液中的溶质达到过饱和并以固体形态析出后进行分离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分离方式:1从溶液中除去杂质,将杂质与溶液分离,主要金属保留在溶液中;2从溶液中析出主要金属的纯化合物,使杂质保留在溶液中。

31、影响溶液电导率的因素:(1)电解液中电解质的浓度;(2)电解液中电解质的性质:电离度、离子体积、电荷数、水化程度等对溶液的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电解液的温度(压力的影响不大)、溶剂的介电常数和离子的强度等对溶液的电导率影响也较大。

32、金属电沉积过程:金属离子向电极表面移动;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去水化、吸附等;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得电子还原成金属;金属原子结晶形成金属晶体;金属原子向金属体内扩散;复杂的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还可能进行分解、复合、歧化、脱附等后续转化过程。

33、金属的水溶液电沉积的主要应用:(1)电解冶炼:从浸出并经净化的溶液中提取金属;(2)电解精炼:从粗金属、合金或其他冶炼中间产物提取高纯度金属;(3)合金制备: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特殊合金或功能合金。

34、电结晶过程:(1)还原的金属原子在电极表面扩散到有缺陷、扭曲或错位的地方;(2)还原的金属原子在缺陷、扭曲或错位的地方聚集并形成新相的核;(3)还原的金属原子结合到晶格中生长;(4)结晶的进一步成长和金属沉积层的成长。

35、加入动物胶后在电解液中形成一种胶状薄膜,带正电荷,飘到阴极附着在阴极表面电力线集中凸起的粒子上,增加了尖端处电阻,减少了铜离子在粒子上放电的机会,待阴极表面平整后,胶膜随电解液循环又飘到别的凸起处,因此获得表面平整的阴极铜。

胶的用量是每吨铜25~50g.36、硫脲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常常与动物胶配合使用,单独使用效果不明显。

硫脲能促进电铜表面结晶致密平整、光滑,表面无非边毛刺。

每吨铜20~50g.37、下进液上出液的优点是有利于电解液充分搅拌、减轻浓差极化效果,但不利于阳极泥下沉;上进液下出液有利于阳极泥下沉,但电解液在槽中分布不均匀,槽上下浓度变化大。

38、置换反应的影响因素:搅拌速度;置换剂的粒度;置换产物的形貌;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温度和反应时间。

39、正离子在阴极的放电步骤:(1)反应物离子向电极表面传递,即液相中的传递步骤;(2)反应物离子在界面层进行反应前的转化步骤,即前置表面转化步骤,例如反应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3)在电极表面上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生成反应产物,即电化学步骤;(4)反应产物在界面层进行反应后的转化步骤,即表面转化步骤,例如自表面上脱附,反应产物的复合等;(5)反应的产物生成新相或反应的产物向溶液中传递,即液相中的传质步骤。

40、计算P136页例题41、自我总结,仅供参考,请自行添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