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ppt课件24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高二语文 论语周而不比(教学课件) ppt

周而不比 以德报怨
成 语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原始儒家的交 往观,共十四章。在所有的交往中,大 家可能最关心的是怎样交朋友的问题。
说说同学当中存在的各种交友观!
请找出文中有关交朋友的章句。 明确:4、7、8、11、12、13、14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 ——《说苑· 杂言篇》
管鲍之交是厚责己,薄责人
厚责己,薄责人,其意是不能太 以自我为中心,“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只要“以仁治人,以义治 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 己之心恕人”,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就会让自己更有容人之量, 朋友也会更喜欢你,怨恨自然也 就远离了。
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 “勿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 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 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 态度。你认为呢?
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 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 生活方式。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争鸣:
“君子矜而不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儒家传统思想历来为中国人所认同,在国 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宽容和包容 吃过亏,它如何使用?范围是什么?度是 什么?重新考虑。
作业:
针对原始儒家的这种交友 观,反思我们自己的交友观,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文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
知人——从他人的行为,经 历,习惯兴趣去考察一个 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启示: 1、从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去了解他、评价他。
2、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类别去了解他、评价他。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24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PPT24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 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又 是如何看出来的?
观其行: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
例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①4·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2·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③15· 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④15· 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 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⑤4·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 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是什么?(1分)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 子?(3分)
(4.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 小惠,难矣哉!”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 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 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 成就。
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有什么区别?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周而不比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 友
便辟 (谄媚逢迎) 善柔 (假装和善) 便佞 (巧言善辨)
直 (正直)
谅 (信,诚信) 多闻(博学多闻)
益 友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周而不比 精品课件

周而不比 精品课件
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探究问题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最终目的、意义何在?
为了辅仁
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切磋琢磨以共进于道。在 仁道的修养上同进步,而不是自进己德。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
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
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探究问题 读了第12-13章,有人认为这是孔子一
种很不负责任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 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 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 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论·语·选·读
【第11章】子曰:“宴平仲善与人交,久 而敬之。”
久而敬之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 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 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 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 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人与人之间相
处,彼此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要想友谊长久,再好的
朋友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论·语·选·读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 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 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 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 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因此在现代 生活里,我们要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分寸。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 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它显 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 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 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你觉得这个读书人应不应该接受富人的建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你用孔子的观点来回答。
读书人很想修补,但囊中羞涩,只能说不急不急、 没事没事。而富邻居不明就里,一个劲地无休无止地 劝谏,惹得读书人烦躁得发火:“我的事不用你管。”
这个富邻居诚意劝说却惹来不悦,他是犯了什么错 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劝诫他。
豪猪取暖 一群豪猪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 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 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 到了最合适的位置。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读书人明知道富邻居是善意提醒,自己不 应该朝他发火,也很想和他交朋友,但是又不 知道他的品性究竟如何?一时也不知道该从哪 些方面去观察他,陷入了苦恼思索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周 而 不 比
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成见 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南怀瑾《论语别裁》: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 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 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 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 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 对他不好,就是“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PPT

周而不比PPT


类别
察人方法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 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 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 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评析」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原 壤大概就是他那时候的粗鄙朋友。这个原壤,大概不 读书不学习,不成体统,不上台面。但是,孔子无论 是做了大官,还是成了国老圣人大思想家,始终和他 保持友谊,保持交往。把“无友不如己”理解为“不 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既不现实也悖于孔子的实际 行为。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 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 歌曰……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 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 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 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 故也。"
动宾结构,宾语前置

厚躬自,厚责自己;躬自,自己
相处之道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私,多要求自己而 少要求别人,宽以待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埋怨,就会远离怨恨 了。
✓ 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处友之道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总说“仁者爱人”,那么他为 什么不“以德报怨”呢?“以直报怨 ”与“以怨报怨”、“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的思想是否一致?

相处之道 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以何,用什么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PPT59张共61页

《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PPT59张共61页
《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PPT59张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55、 为 中 华 之 崛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周而不比——论语之修身篇ppt

周而不比——论语之修身篇ppt
刺猬原则
以德抱怨, 以怨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 哀。
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
读《论语》, 未读时是此等人, 读了后又是此等人, 便是不曾读。
——程颐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小人。
——于丹《论语》心得
“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 自辱焉。”(4.26)(12.23)
——真心劝告,善意引导
天冷了,一群刺猬想要相拥取暖, 它们该怎么办?
益友:直、谅、多闻 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第二种叫
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
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第三种,
所谓友便妄,这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
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

周而不比(转载) ppt

周而不比(转载) ppt

提示:1、朱熹《〈论语〉集注》:“庄以持己曰矜,然 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2、南怀瑾《论语别裁》:“矜”是内心的傲,(骄傲是 两回事,没有真本事,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 视很高,是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 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
即君子有进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
-
5
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朋友的分类的章节,说说孔子把
朋友分为哪几类?
(第7则)
世界上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
友谅、友多闻。Βιβλιοθήκη ▪ 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 友谅,说文解字:“谅,信也”。信就是诚实。
▪ 友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
世界上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 这三者“损矣”。
3、和气翔安之时并不能很深刻的了解一个 人,只有当人犯了错在急躁在迷茫的时候, 我们才能如实观照这人的性格特征。翔安之 时,你好我也好,只有当面目撕破之时,素 质高低,行为高劣,境界层次才能一一尽显。
-
12
《论语义疏》中说:“三人以上为群居。”
《论语集解》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也。”
《论语集解》:“难有所成矣哉,言终无成也。”
(钱穆《论语新解》)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
10
《论语新译评述》(王滋源) 视、观、察——一般看看叫视,深入地看叫
观,察是更进一步地审察,三字前身次第之别。 以、由、安——“以”和“由”注疏家看法比较一 致。“以”指的是行为,即“日所行用之事”, “由”当作“经”字讲。经又训从,据皇侃《论 语义疏》:“以为从来所经历之事,则大戴所云 以其前占其后者也。”用今天的话说,从他的过 去,看他的现在。“廋”,隐藏,故译为掩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 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 一个人都是一样,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 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 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 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 样,爱人是不能根据利益分彼此的。
孔子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作朋友? (择友的标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 便辟 (谄媚逢迎) 友 善柔 (假装和善)
便佞 (巧言善辨)
直 (正直)
益 谅 (信,诚信) 友
多闻 (博学多闻)
孔子择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篇》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 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金缨
什么人可以正确地选择朋友呢?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 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南怀瑾《论语别裁》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 知仁矣。”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 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 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 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 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 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 《圣经》——上帝说,如果别人打了你的左脸, 善良的人啊,请把你的右脸也伸过去!
• “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 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 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当然可以以 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 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 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 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 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4.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 小惠,难矣哉!”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 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 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 成就。
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有什么区别?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你认为的“益友”和“损友”是怎么样的, 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
益友: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见闻广博,有一 种明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可以在你怯懦的 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 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我们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 我们的精神能得到净化、升华。
损友: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邪恶,没有是非原 则,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两面三刀,极尽 恭维、奉承、挑拨、生事之能事,善于花言巧语、言 不符实,喜欢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 择友标准:

选益友:直、谅、多闻

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 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

能好人、能恶人
• 择友方法:
• 察人:视行为

观经历

察习惯兴趣
• 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

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
• 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

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小人:比而不周
与朋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孔子认 为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 以人废言。”
要客观公正地待人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 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交往要适当、适中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过分亲密反而伤害了双 方感情的吗?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 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 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 机想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 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又 是如何看出来的?
观其行: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 2、读书受轩冕诱惑。
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有仁 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 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 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是实 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顾鸿安 《论语解读》
那么怎样分别损友与益友呢?
察 2.10

4.7 15.17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 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5.15 4.26
14.34 15.23 12.23
(15-15)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私,多 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埋怨,就会远 离怨恨了。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 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 人作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另外, 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 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呢?安于平淡的人,今 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 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 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
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
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
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
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
非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
• 唐朝娄师德告诉他弟弟要唾面自干的故事
• 诸葛亮的南征。孟获:“丞相天威,南人不复 反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