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课件
第四张 中世纪的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章应在了解西欧中世纪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中世纪早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的基本特点;中世纪后期大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以及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概况等。
教学时数:6学时考研大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西欧中世纪的时间界定:公元前800年,罗慕路斯兄弟在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逐渐形成了罗马国家。
经历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两个阶段。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障碍,大批奴隶逃亡、怠工,出现大规模奴隶起义。
与此同时,外部又有日尔曼“蛮族”的入侵。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拜占庭)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被日尔曼所灭,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西欧封建社会从西罗马灭亡起,到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持续了1200年,(中国从公元前475到1840年鸦片战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11—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在世界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5世纪末—11世纪)的教育西欧的封建统治是在分封土地基础上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的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
国王在形式上是封建国家的首脑,也是全体封建主的最高“封主”。
国王把大部分土地通过“采邑”形式分封给宗教的和世俗的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土地分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他们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庄园;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再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土。
外国教育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 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 2.世俗生活的需要(如疾病防治等的需要); 3.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方文化的影响; 二、早期的大学 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医科)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十一世纪中期)。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 巴黎大学(神学) (12世纪) 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 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 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 (重点) (一)修道院学校:
创始人:圣.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 (重点) 教师:教士 学生:修道院学校学生分为“内学”、和“外学” 教育内容: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 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12世纪英国牛津大学世纪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贸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第一节 基督教的教育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敬畏和信仰上帝。 人具有原罪 对儿童应该约束和体罚 神学是最高的学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二节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8世纪后)
一、宫廷学校:(起于查里曼大帝)以“七艺”为主 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二、骑士教育: (重点) (一)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盛行于11-12世纪。 (二)教育目的是培养骑士精神和能力。 (三)教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①家庭教育(出生到 7、8岁)②礼文教育(7至14、15岁,教育重点在 礼仪和文艺)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 岁,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第讲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主要学习内容为圣经。包括: 一、信条:恪信上帝三位一体,基督降世、救赎 和末日审判等。 二、十诫:崇拜唯一上帝;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 不妄称上帝的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孝敬父 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人; 不贪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 三、圣事(圣礼)。 四、祈祷(
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起初仅是大学学生取得 教师身份资格的凭证。
硕士(Master)、博士(Doctor)学位的获得。 学士(Bachelor)起初不是一种学位,后来才
成为一种独立的学位。 学位制度由大学内部制度逐渐过渡为社会普遍
承认的制度。
中世纪大学·辩论
(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有萨莱诺大学(1231)、 波隆那大学(1158)和巴黎大学(1180)。
11世纪形成的萨莱诺医学中心
波隆那大学
巴黎大学
(二)大学的特权
1.迁校和罢教的权利 2.设立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权 3.免除赋税及服兵役的义务 4.大学教师的参政权和大学颁发特许证的权利 (思考与讨论:如何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权力?)
中世纪大学·讲课
欧洲大学的校徽
中世纪教师的教学活动
中世纪教学图
中世纪教学图
中世纪行会的职业训练
对学生管教严格。
如何看待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 与教学管理方式?
中世纪西欧的教堂及其文法学校
back
二、经院哲学与中世纪教育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派的 总称。
经院哲学的由来。 本质上是神学。 研究的问题违反理智。 唯实论与唯名论。
back
中世纪修士在阅读和整理经典著作
三、西欧中世纪的大学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二)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一、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英格兰学者阿尔琴在法兰克王宫创办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与当时的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希腊语和拉丁语等。
教学方法也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由于中世纪早期欧洲社会生活的特点,教俗封建主往往两者合一,世俗官吏教育自然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骁勇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实施三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出生-7、8岁)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2、礼文教育阶段/侍童教育阶段(7、8-14岁)七八岁以后,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一高一级贵族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包括简单知识内容,如识字,拉丁文法等,但更多的是吟诗、弈棋、唱歌、奏乐等。
在此阶段,贵族子弟也开始学习赛跑、角力、骑马、游泳和击剑,以便成长为身体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士。
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从14岁至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
贵族子弟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年满21岁时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评价:骑士教育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中世纪备受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例如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等对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解析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曾经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 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
1054年
1453年
天主教
东正教 东罗马帝国灭亡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统治下的东地中海地区。 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当时在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 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罗马统治者的残酷奴役,又无法争 脱苦难,于是在城市贫民中滋生了一种悲观情绪,期 望出现一位救世主,基督教便应运而生了。 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 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 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31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阪依基督教。 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宣布“赐予基督 徒和所有的人以选择祈祷形式的自由,归还教会财产” 。从此,基督教便成为合法的宗教。
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敕令,禁止基督教 以外的所有宗教,基督教也自此上升到精神统治的特 权地位。 1054年经过色路拉里乌斯分裂,基督教分裂为公教 (中国称之为天主教)和正教(中国称之为东正教)。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 • 产生背景
• 大学的形成
• 特点:国际性、自治 • 领导体制:学生大学、先生大学 • 学位制度:硕士、博士 • 分科:文、法、神、医
大学的形成
萨莱诺大学:医学(1231年)
波隆那大学:法律(1158年)
巴黎大学:神学 牛津大学:1168年 剑桥大学:1209年 海德堡大学:1358年 科隆大学:1388年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神学控制着这一时代的教育,因此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体体现为神学世界观、人生观、知识观、目的论等。
世界观:上帝是唯一的真理,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仰与敬畏上帝,各种教育虽然各自有目标,但是一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对上帝的感情。基督教对教育对象的看法,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教会学校有三种:
修道院学校,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修道院。所有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读书、写字,这使得他们在获得基督教信仰的同时,也获得了文化知识。修道院分为外学和内学两种,内学的学生毕业后将终生从事圣职;外学的学生入修道院只是学习知识。一般10岁入学,学习8年。早期修道院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信仰教育,知识学习就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深。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就是教士,教学方法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因人而异。纪律严明、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设于主教的驻地,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高,拥有地产或接受捐赠,但是数量较少。
堂区学校,主要是在农村,比较简陋,牧师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自己的家中,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教学内容很简单。
讨论:通过“针尖上有几个天使的命题”看出基督教教育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形式是一类事物的原则,是使一类事物成为一类事物的东西;而质料在与形式结合之前什么也不是,因为与形式结合才有了区分,才能形成个体事物。
宫廷教育目的,培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
教育机构,设置在国王和贵族的宫廷中,培养王宫贵族后代教育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一位英格兰教士,学者阿尔琴,他担任法兰克王宫宫廷学校校长14年,使这所学校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宫廷学校。
第二讲 中世纪西欧教育PPT课件

8
古典的理性文化 & 基督教的信仰文化
本性上,二者相互对立; 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院哲学家将理
性文化作为服务于信仰文化的工具和手段。
9
三、基督教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产生 (二)基督教文化的形成 (三)修道制度与学校教育
第二讲 信仰与理性的此消彼长: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
古罗马简史
古罗马三个历史阶段:王政、共和、帝国 BC30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AD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1453年灭亡)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欧洲奴隶制终结) 5-17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中 世 纪(5 -14世纪) 文艺复兴(14-17世纪)
22
贵族子弟的三个出路
继承爵位 接受修道院教育,出任神职 接受骑士教育,出任骑士
23
骑士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教育目的——勇猛豪侠、忠君敬主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武士教育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角力 吟诗、音乐、下棋
24
骑士教育的基本阶段
家庭教育阶段:0-7岁 礼文教育阶段:7-14岁 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 骑士称号授予仪式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2
奥古斯丁的主张
上帝即永恒真理 知识和理性从属于信仰 否定感性认识的价值,轻视自然科学 原罪论、救赎说、禁欲主义
《忏悔录》
13
托马斯·阿奎那的主张
论证上帝存在的不可置疑性 基督教信仰和哲学理性是知识的两大来源 神学居于知识等级体系的最高端
2
一、中世纪的文化性质
中世纪(the Middle Ages) 中间的时代=黑暗的时代?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基督教的神学教育
神学世界观 人生观(原罪说) 知识观(理性与信仰) 目的论
传播教义、争夺和培养信
徒
中世纪的修道院
早期的教会学校
2.主教学校 设在主教所在地 招收贵族或高级神职人员的子弟 培养教会骨干 3.教区学校(堂区学校) 教堂所在的城市或村落 面向世俗群众 读写算、基督教的初步知 识
文化 知识
中世纪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阶段
3)14、15岁—21岁 侍从教育阶段
侍卫 侍候男主人(平时照料,战时从征)
忠于女主人(殷勤侍奉,谄媚崇拜)
骑士文学:《斯朗诺与小车骑士》
4)21岁 正式授予骑士称号 从骑士教育的过程可以看出,只是训练勇猛作战的本 领,培养服从、效忠封建主的武夫,却轻视文化知 识的学习。
2.骑士教育 1)骑士 骑士:封建主的侍卫、武夫 骑士制度:形成于11世纪,兴盛于12世纪 骑士精神:战争、宗教、侠义 2)骑士教育(特殊的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中世纪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阶段
1)出生—7、8岁 家庭教育 母亲教育 内容:初步宗教知识、道德教育、身体锻炼 2)7、8岁—14、15岁 礼文教育阶段(侍童) 义务:服侍男女主人 出入上层社会,学习社交礼节、行为规范、待人处事 之道。 体育 训练 学习基本知识、技艺(骑士七技?) 骑士七技: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 角力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500-1500)
一、西欧封建社会概况 封建社会内部等级森严 世俗封建主 国王 封建贵族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骑士 教会封建主 教皇 大主教 主教 修道院长 神甫 修士(修女)
世俗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背景: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学习内容、
政治空间、哲学基础
早期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1137)、波隆
那大学(1158)、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
(1209)、巴黎大学(1108)等。
早期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 其一,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
办的,不是教会和市政当局设立的。 ➢ 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 其三,流动教学。 ➢ 其四,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 其五,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
渐从俗世王国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教育的最高目的
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
人。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宫廷学校: 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
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查理曼大帝与阿尔琴
二、骑士教育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培养目标: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
教育阶段: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公元476年,北方蛮族入侵,西罗马帝 国灭亡,西欧进入延续一千多年的中世纪。 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人遗忘,“其结 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 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 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修道院:为主效力的学校
➢ 修道制的鼻祖:圣·本尼狄克
➢ 学生分内学、外学
➢ 学习内容:七艺
➢ 教师由教士担任,实行个别教学,纪律 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
堂区学校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神学世界观
神学是最高学问,一切世俗学问都服从之。
人(包括儿童)生而有罪,人生就是赎罪、追
求信仰的过程。
对人的教育过程就是使人摆脱尘世的困扰,逐
➢
0-7、8岁:在家庭中由母亲来进行教育
➢
7、8岁-14、15岁:侍童阶段,在上一级的领
主家进行,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处世之道,学习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
吟诗。
➢
14、15岁-21岁:侍从阶段,随主人行动,行
侍卫之职。
➢ 女孩在宫邸中学习成为贤妻良母的礼仪和技能。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
以培养实际需要的人才为目的。
的风气。
中世纪后期大学特点: 其一,教会向大学渗透并控制大学。 其二,经院哲学盛行。
第四节 城市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仍是为新兴市
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
前身是手工业行会开办的行会学校和商人联合
会设立的基尔特学校 。
领导权最初属行会,后归市政当局。
学校内容强调世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