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祖逖北伐》原文注释和译文
祖逖原文及翻译赏析

祖逖原文及翻译赏析祖逖原文及翻译赏析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③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④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簿籍。
②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
③郡国:指全国各地。
郡,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
④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组成。
【文言知识】词的本义及引申义“济”的本义是“过河”或“渡”,成语有“同舟共济”。
上文中的“复济”指再一次渡江。
由“渡”引申为“救助”、“救济”,此类行动是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如“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山狼传》)中的“济”就是此意。
再引申为抽象的“完成”、“成就”,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中的“济”即是“完成”之意。
【译文】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
”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资治通鉴》《祖逖》原文、注释及译文

《资治通鉴》《祖逖》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祖逖》《资治通鉴》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②俱为司州主簿③,同寝,中夜闻鸡鸣,蹴④琨觉,曰:“此非恶声⑤也!”因起舞。
及渡江⑥,左丞相睿⑦以为军谘祭酒⑧。
逖居京口⑨,纠合骁健⑩,言于睿曰:“晋室之乱(11),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12) 乘隙,毒(13)流中土。
今遗民(14)既遭残贼(15),人思自奋,大王诚(16)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17),郡国(18) 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19)、豫州刺史(20),给千人廪(21),布三千匹,不给铠仗(22),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23)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24)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25)者,有如大江(26)!”遂屯淮阴(27),起冶铸兵(28),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卷八八。
祖逖(tì)(266年—321年),东晋名将。
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
曾率部渡江北伐,得到各地人民响应,收复黄河以南地区。
后得不到朝廷支持,忧愤病死。
②〔刘琨〕(271年—318年)晋代将领,著名诗人。
字越石,中山魏昌 (今河北无极)人。
曾长期坚守并州,招抚流亡,与刘渊、石勒相对抗。
与鲜卑贵族段匹䃅共抗石勒,后匹䃅叛变,将他杀害。
③〔司州主簿〕司州,原指首都一带地区,当时的司州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④〔蹴(cù)〕踢。
⑤〔恶声〕雄鸡报晓属于常规,而半夜啼鸣被认为不吉利,属于一种怪异邪恶的声音,因而称为“恶声”。
⑥〔渡江〕西晋八王之乱以后,接着五胡乱华,晋王室和大批官员、知识分子、百姓逃往江南,后来建立了东晋王朝。
⑦〔左丞相睿(ruì)〕左丞相,两晋特为权臣专设的名号,并非处理实际政务的宰相。
睿,司马睿,后来建立了东晋政权。
⑧〔军谘祭酒〕一种在战乱时期临时委任的高级军事顾问官。
祖逖北伐文言文翻译

时值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中原板荡,胡骑横行。
祖逖闻而悲愤,遂率所部,誓师北伐。
时年二十有九,志气昂扬,矢志不渝。
祖逖曰:“吾闻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今中原沦陷,生灵涂炭,吾辈岂可坐视?”遂以义举为号召,号召天下豪杰,共赴国难。
祖逖北伐,首战于黄墟。
时值严冬,祖逖将士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然士气高昂,无惧风雪。
祖逖亲率精兵,夜袭敌营,敌军不备,遂大败。
祖逖乘胜追击,势如破竹,中原之地,渐次光复。
其后,祖逖又率军北伐,与石勒、刘曜等胡人交战。
祖逖英勇善战,屡破强敌,威震四方。
时人赞曰:“祖逖奋起,胡骑丧胆。
”然战事艰难,祖逖屡次受挫,北伐之路,步履维艰。
时有谗言,言祖逖拥兵自重,欲谋反。
朝廷疑虑,遂下令罢免祖逖兵权。
祖逖闻之,悲愤交加,遂上疏请罪,愿以死谢罪。
然朝廷不从,祖逖悲愤之余,遂以绝食抗议。
未几,祖逖病逝,时年四十六岁。
祖逖虽未完成北伐大业,然其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后人称颂祖逖:“忠义之臣,千古流芳。
”祖逖北伐,虽未能恢复中原,然其精神,鼓舞了后世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复兴,奋斗不息。
翻译如下:祖逖北伐,事起于晋室南渡之后,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祖逖,字士稚,东晋初期名将,少年时即有豪气,志在恢复中原。
当时,祖逖在淮阴起兵,以讨伐叛逆,恢复汉室为己任,于是有了北伐之举。
当时正值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中原动荡,胡骑横行。
祖逖闻而悲愤,于是率领自己的部队,誓师北伐。
当时年仅二十九岁,志气昂扬,矢志不渝。
祖逖说:“我听说国家危难之时,匹夫有责。
如今中原沦陷,生灵涂炭,我们怎能坐视不管?”于是以正义之举为号召,号召天下豪杰,共同投身国难。
祖逖北伐,首战于黄墟。
当时正值严冬,祖逖的将士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士气高昂,不畏风雪。
祖逖亲自率领精兵,夜袭敌营,敌军不备,大败。
祖逖乘胜追击,势如破竹,中原之地,逐渐光复。
此后,祖逖又率军北伐,与石勒、刘曜等胡人交战。
祖逖。
八年级语文祖逖北伐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祖逖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属文。
弱冠之年,便以文才名噪一时。
后仕魏,历官侍中、征东将军。
魏帝崩,司马昭篡位,逖遂归晋,累官至征东大将军、兖州牧。
时值晋室南迁,中原丧乱,逖遂领兵北伐,志在恢复汉室。
时敌强我弱,逖临危受命,以弱胜强,屡建奇功。
尝率精兵五千,横渡黄河,直捣敌营,所向披靡,威震敌国。
然逖性刚直,不事权贵,故虽功高震主,而不为时所重。
及晋室东迁,逖亦随迁,遂家于江左。
虽居南方,心系中原,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每有战事,必请缨北伐,以报国恩。
然逖年事已高,屡请北伐,而朝廷以老病为由,屡屡不许。
逖忧心如焚,遂发病卒。
临终,遗命其子祖约,曰:“吾生为晋室之臣,死当为晋室之鬼。
吾死后,汝宜继吾志,北伐中原,勿忘先帝之托。
”祖约遵命,遂继父志,北伐中原,虽未能成功,然其忠义之心,足以垂名后世。
译文:祖逖,字士稚,是范阳的遒地人。
他年轻时就热爱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写作。
在他二十岁时,就因为文才而名声大噪。
后来在魏国做官,历任侍中、征东将军。
魏帝去世后,司马昭篡位,祖逖于是归附晋朝,官至征东大将军、兖州牧。
当时晋朝南迁,中原地区陷入混乱,祖逖于是领兵北伐,立志恢复汉室。
当时敌强我弱,祖逖在危难时刻受命,以弱胜强,屡次建立奇功。
曾经率领五千精兵,横渡黄河,直捣敌营,势不可挡,威震敌国。
然而祖逖性格刚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虽然功高震主,却不被当时的人所重视。
等到晋朝东迁,祖逖也随着迁都,于是定居在江左。
尽管住在南方,但他心系中原,常常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每当有战事,他必定请求北伐,以报答国家的恩情。
然而祖逖年纪已高,多次请求北伐,但朝廷以他年老多病为由,屡次不允许。
祖逖忧心如焚,最终因病去世。
临终前,他留下遗命给儿子祖约,说:“我生前是晋朝的臣子,死后应当成为晋朝的鬼魂。
我死后,你应该继承我的志向,北伐中原,不要忘记先帝的嘱托。
”祖约遵从父亲的遗命,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忠义之心,足以流传后世。
祖逖译文

《祖逖》译文
范阳郡的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
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寝室,半夜听到鸡叫,就用脚蹬醒刘琨,说:“这不是不祥之声!”于是二人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人士,向司马睿进言说:“晋朝室内乱,由于皇族争权,自相残害,这样就使得匈奴等外族趁机进犯,毒害遍及中原。
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然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
大王如果确实能任命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这样的人统领军队去收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决心,他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饷,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去招募士兵。
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渡过长江,船到江心,祖逖拍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在淮阴驻扎下来,修筑起冶炉铸造兵器,招募到二千多人,然后向北进发。
八年级语文祖逖北伐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唐·李白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 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 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 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 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 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逖将其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百余家 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肃 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 冶铸兵(兵器),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 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勇猛强健的壮 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 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 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 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今遗民既遭残贼(残害、伤害),人思自奋,大 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 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
伐的成果也化为乌有。
人物形象:祖逖少有大志,闻 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 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 力行的胆识。在不被重用的情 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 进行北伐。
击楫中 流
身体力 行
忧国忧民
力主北 伐
闻鸡起 舞
大胆进 言
成语学习与运用:
闻鸡起舞: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自相鱼肉:比喻内部自相吞并残杀。
----司马光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 因起 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 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 而下怨叛也,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 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 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 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 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 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 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祖逖北伐文言文翻译简

祖逖,字士稚,辽东人。
幼有壮志,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以豪杰自居。
及长,更以天下为己任,矢志北伐,光复汉室。
永嘉之乱,中原板荡,胡虏肆虐,生灵涂炭。
祖逖闻之,痛心疾首,遂率部曲,北伐中原。
时值东晋初立,国力凋敝,然祖逖不畏艰险,誓要重振汉室。
初,祖逖至洛阳,见城池残破,百姓流离失所,痛心不已。
遂招募流民,修城池,立学校,安抚百姓。
一时之间,洛阳城内,颇有恢复之象。
然祖逖之北伐,非易事也。
胡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且有匈奴、鲜卑、羌、羯等族,各据一方,势力错综复杂。
祖逖初战,虽有小胜,然终究未能突破敌军防线。
时,祖逖部下,有名将刘琨。
刘琨勇猛异常,屡立战功。
然刘琨性刚烈,与祖逖意见不合,时常发生争执。
然祖逖以国家大义为重,始终团结刘琨,共赴国难。
祖逖与刘琨,共商北伐大计。
先取辽东,再取并州,最后攻占洛阳,直捣黄龙。
两人齐心协力,终于取得辽东、并州两地的胜利。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祖逖在攻占并州后,因与刘琨意见不合,导致内部分裂。
刘琨趁祖逖不备,发动政变,夺取了并州。
祖逖败退洛阳,元气大伤。
然祖逖并未气馁,他深知,中原光复,非一日之功。
于是,他整顿军队,继续北伐。
然而,此时东晋朝廷,对祖逖已生猜忌之心。
朝廷派使者至洛阳,要求祖逖交出兵权,返回江南。
祖逖深知,此时若交出兵权,北伐事业必将中断。
于是,他毅然拒绝朝廷的要求,继续坚持北伐。
然而,此时祖逖部下,已有不少人心生异志。
在内外夹击之下,祖逖最终败退,返回江南。
祖逖北伐,虽未能成功,然其英勇事迹,流传千古。
他矢志北伐,光复汉室的精神,令人敬佩。
后世评述祖逖,无不称颂其忠诚、勇敢、坚毅的品质。
祖逖北伐,虽未成功,然其精神,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在我国历史上,祖逖北伐,已成为一段传奇,永远镌刻在我国民族复兴的史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祖逖北伐》原文注释和译文
原文:
初,范阳祖逖(1),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2),同寝(3),中夜(4)闻鸡鸣,蹴琨觉(5),曰:“此非恶(6)声也!”因起舞(7)。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8)。
逖居京口(9),纠合骁健(10),言于睿曰:“晋室(11)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12)也,由宗室(13)争权,自相鱼肉(14),遂使戎狄(15)乘隙,毒流中土(16),今遗民既遭残贼(17),人思自奋(18),大王诚能命将出师(19),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20),群国(21)豪杰,必有望风响应(22)者矣。
”睿素(23)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24),给千人廪(25),布三千匹,不给铠仗(26),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27)百余家渡江,中流(28)击楫(29)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30)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31),起冶铸兵(32),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33)。
注释
(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
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
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
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
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3)寝:睡。
(4)中夜:半夜。
(5)蹴琨觉:踢醒刘琨。
蹴(cù),踢,蹬。
(6)恶(è):不好。
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
因,于是。
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
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
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纠合,集合。
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晋王朝。
(12)怨叛:怨恨反叛。
(13)宗室:皇帝的宗族。
(14)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15)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大王,指司马睿。
诚,假如。
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
复,收复。
中原,当
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群国: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
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平素,向来。
(24)豫州刺史:豫州长官。
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
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铠甲武器。
铠(kǎi),铠甲。
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
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28)中流:江心。
(29)击楫:敲打船桨。
(30)济:渡。
(31)屯淮阴:驻扎在淮阴。
屯,军队驻扎。
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进发。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
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
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
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
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
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
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
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
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