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阅读中感到北京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
2、在媒体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热爱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整齐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
”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谁去过北京?你们愿意把你了解到的北京介绍给我们吗?(教师相机表扬学生,肯定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去转一转、看一看,你们高兴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相机鼓励学生读的积极性)指名读课文,注意思考,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反馈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三、分析课文:通过课文的介绍,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自然段:点明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1、了解广场的建筑物的特点,布局整齐。
2、小组讨论,画出广场布局示意图。
3、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
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1、了解路和桥的特点。
2、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北京大都市的繁华。
3、通过读表示出对北京的热爱。
第四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第五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课外阅读方法教学设计三篇

课外阅读方法教学设计三篇课外阅读方法教学设计三篇课外阅读方法教学设计三篇篇一: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教学过程:一、由名言谈话导入: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 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
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
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
”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 讲解: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同学们,明白吗?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板书上:粗读法:书名,内容,作者目录,浏览全书(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
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板书:精读法: 正常较慢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面前的文章,(语文课本后的选读文)按着精读法的要求,根据文章下面的提示,边读边想,边勾划。
阅读教案案例分享

阅读教案案例分享教案案例一:《小王的菜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王的菜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王的菜园》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遍故事。
借助图画和语言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问题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王为什么想种菜?- 小王在菜园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王是如何解决菜园问题的?-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小王一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4. 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故事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案案例二:《发明家的故事》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发明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发明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发明家的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鼓励学生猜测和预测故事内容。
2. 阅读:学生们独立阅读《发明家的故事》,并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或有趣的地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们与同伴讨论自己标记的部分,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创新思维: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你认为发明家在故事中面临了什么问题?- 你有没有类似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 你有没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想法?5. 小组展示:学生们分组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想法,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设计思路。
6.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结果,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以上两个教案案例的分享,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创新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16篇(精彩6篇)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16篇(精彩6篇)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十篇一小学常用词语分类一、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死而后已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二、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五、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才华斗志呆若出口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七、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八、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九、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狐假虎威坐井观天鹬蚌相争惊弓之鸟杯弓蛇影十、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十一、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十二、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十三、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十四、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烟波浩渺十五、描写花草树木: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十六、描写日月风云:大雨如注滂沱大雨银装素裹皓月千里晨光熹微迷蒙风清月朗春风化雨暴风骤雨风驰电掣十七、带有近义词的成语:高朋美妙重峦百花云雾兴国安邦翻山越岭百依百顺背井离乡长吁短叹道听途说丢盔弃甲调兵遣将甜言蜜语眼疾手快十八、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东倒西歪南辕北辙前赴后继前俯后继左推右挡承前启后舍近求远扬长避短弃旧图新优胜劣汰十九、abb式:红艳艳红通通金灿灿金亮亮黄澄澄绿茵茵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黑漆漆黑洞洞轻盈盈灰蒙蒙红通通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皱巴巴笑眯眯笑嘻嘻笑呵呵光秃秃二十、aabb式:鬼鬼祟祟熙熙攘攘整整齐齐兢兢业业沸沸扬扬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浩浩荡荡形形色色口口声声朝朝暮暮日日夜夜勤勤恳恳踉踉跄跄原原本本风风雨雨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偷偷摸摸轰轰烈烈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迷迷糊糊挨挨挤挤干干净净二十一、aabc式:芸芸众生咄咄逼人头头是道津津有味津津乐道奄奄一息念念不忘源源不绝姗姗来迟莘莘学子面面相觑面面俱到振振有辞窃窃私语息息相关循循善诱郁郁寡欢彬彬有礼亭亭玉立井井有条铮铮铁骨夸夸其谈孜孜不倦跃跃欲试绰绰有余面面相觑面面俱到振振有辞窃窃私语息息相关循循善诱郁郁寡欢彬彬有礼亭亭玉立井井有条铮铮铁骨夸夸其谈孜孜不倦跃跃欲试绰绰有余二十二、十二生肖成语:胆小如鼠对牛弹琴杀鸡吓猴如狼似虎守株待兔狗急跳墙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呆若木鸡人仰马翻顺手牵羊人怕出名猪怕壮二十三、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二十四、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二十五、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二十六、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二十七、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二十八、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由此及彼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以少胜多东奔西跑二十九、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十万火急火烧眉毛燃眉之急三十、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嬉皮笑脸三十一、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三十二、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雨如油生机勃勃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百花齐放和风细雨三十四、“想”的成语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三十五、“多”的成语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三十六、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望而生畏察言观色一视同仁一览无余高瞻远瞩坐井观天举世瞩目管中窥豹左顾右盼三十七、带有“龙”字的成语生龙活虎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画龙点睛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三十八、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防不胜防忍无可忍闻所未闻三十九、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欢呼雀跃鸦雀无声鹏程万里一箭双雕风声鹤唳鹤发鸡皮鹤发童颜鹤立鸡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十、成语接龙不耻下问问道于盲盲人瞎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人之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命中注定定时炸弹弹尽粮绝绝无仅有有机可乘乘机而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安理得得意洋洋四十一、成语之最(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五个精选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

五个精选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案例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策略背景:这是一堂初中英语阅读课,涉及到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
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学会运用策略来解决阅读中的难题。
解析:老师在引入文章时,先进行整体预测,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文章,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背景:这是一堂小学语文课,教授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解析:老师在引入故事时,采用故事导读的方式,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然后,老师逐段朗读故事,并让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融入故事情境。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情节。
最后,老师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案例三: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背景:这是一堂高中历史课,教授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文章。
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并学会运用结构分析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解析:老师在开始时,给学生展示文章的结构图,并简要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找出每个部分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结构图,强化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最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的深度。
案例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背景:这是一堂小学语文课,教授一篇有关动物保护的文章。
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并提高他们解决阅读难题的能力。
解析:老师在引入文章时,先进行整体预测,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和图片推测文章内容。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找出关键信息。
然后,老师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例如查词典、理解上下文等。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20篇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20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二、选材和指导原则•选材要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指导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阅读三、教师指导的作用•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给予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四、阅读指导教案的基本内容1. 书目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的介绍•给出一段适当的摘录或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 阅读目标•标明教师希望学生达到的阅读目标•例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词汇量、加深对某个主题的理解等3. 阅读前准备•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或期待4. 阅读过程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细读、扫读等•鼓励学生标记重要信息、生词、疑惑等5. 阅读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6. 拓展活动•基于阅读内容的延伸活动,如写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五、评价和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反思和改进六、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七、总结•课外阅读指导教案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和学术能力八、示范教案:《西游记》1. 书目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这本书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角的西行取经之旅,以及他们与妖魔鬼怪的斗争。
•下面是书中的一段经典片段:> “大闹天宫,众神束手无策,观音菩萨念动紧箍咒,将孙悟空封在了五指山下。
”2. 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培养学生对主题如忠诚、勇敢和友情等的思考。
3. 阅读前准备•学生可以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以及故事的大致情节。
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

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前置作业: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三、小组讨论1、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2、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四、交流展示:生汇报讨论所得。
五、拓展延伸: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六、课堂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设计理念】人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节课的设计我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从传统文化中选取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围绕着“春节”这一主题,重组教材,挖掘民间文化,引入民间传说,拓宽阅读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五篇范文]
![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b71e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b.png)
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五篇范文]第一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一、家教学设想《家》是《国标本(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二、想像入境,情感熏陶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样如此。
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这样的一些提问“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里的白云怎么样?”“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
其间播放一段与教学情境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表演。
音乐的渲染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鲜明丰满,表演时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三、句式迁移,刨编诗歌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鲁滨孙自信、自立、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勇于创业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缩写文。
三、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午间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一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
机作简短的点评。
名著欣赏记录卡
学生姓名班级
阅读时间记录时间
1.1读物名称字数
作者读物类别:□中国□外国
2.2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
3.3这部名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是:
4.4欣赏这部名著,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
(课伊始,教师就营造民主氛围。
学生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放松身心,真正地和文本对话。
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俯身倾听,学会欣赏,真正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并要学会鼓励和赞赏,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感受到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才能放下包袱,自主地投入学习。
)
(二)实践阅读
1、师:同学们,“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
现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这句话。
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山人丹尼尔·笛福(1660-1731)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鲁滨孙自信、自立、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勇于创业的精神;告诉我鲁滨逊靠自己的诚实、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
我想我应该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介绍:《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写鲁滨孙遭遇船难而流落荒岛的英国流亡贵族鲁滨逊,在极度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运用水手时代训练而来的地理方位标示,天象人文观测,日移与潮汐变化登计法,与奥妙的自然搏斗,同时记录下自己的荒岛生涯,并随时等待时机与别逃离绝境。
鲁滨逊在自治的日历星期五这一天,从食人族手中救出一个土著小孩,因此为他取名“星期五”作为纪念。
星期五是被食人族作为祭祀的祭品带到荒岛上来的,无法再回到他的部族,随着两个人的朝夕相处,鲁滨逊面对一个与自己不同种族,,及文化的人,慢慢改变了自己,两人发展成亦父亦友情谊。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
(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是对阅读产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催化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地体验,就会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他的整个身心就会对学习充满渴望,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
这样,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
1、生说喜欢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理由。
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5、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6、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如:看着鲁滨孙的经历,让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岛生活的艰辛,使我体验到他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看着鲁滨孙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鲁滨孙是一个永不知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
理智明达的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抛开幸福之家,出海闯天下。
他肯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总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奋斗着,历尽千辛万苦,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财富。
7、互提互答:
﹙1﹚.鲁宾孙是什么时候开始漂流的? 一六五九年九月一日﹙2﹚.在孤岛上有什么与他做伴? 答:一只狗,两只猫,一只鸟,一些书¨
﹙3﹚他找到几本什么书? 祈祷书和圣经
﹙4﹚他的狗是怎样到岛上去的? 自己游泳上岛的.
﹙5﹚.他的鸟会说话么? 会
﹙6﹚.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全名是什么? 丹尼尔·笛福﹙7﹚他刚刚到岛上时思考了哪些问题? ⑴生存问题⑵物质问题⑶精神问题
﹙8﹚他救下了谁?(有两个) "星期五"和船长
﹙9﹚他的衣服是什么做的? 兽皮
﹙10﹚他最先做的事是什么? 调整心态
﹙11﹚.他的主食是什么? 羊肉
﹙12﹚.后来他又自己种了什么?养了什么? 种了小麦水稻,养了羊群
(“学贵有疑”。
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
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创造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有探究的欲望,才能积极地去思考,并从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
(三)阅读总结
鲁滨孙,勇于向世俗挑战:离家出走;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在经过大浪后也没被淹没;勇于行动:在荒岛上看见俘虏快被野人杀后吃掉,舍身去救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
(教师围绕这堂课中涌现出来的用心读书和发言积极的同学来激发学生学习鲁滨孙自信、自立、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勇于创业的精神;懂得靠自己的诚实、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
)
(四)拓展训练
1、继续制作“读书笔记卡”或“名著欣赏记录卡”。
2、读完这部小说后,简要的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作者所走过的路线。
小说中主要人物鲁滨孙的性格是什么?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请你写在“名著欣赏记录卡上”
3、请用自己的话评价鲁滨孙。
如:看着鲁滨孙的经历,让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岛生活的艰辛,使我体验到他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看着鲁滨孙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鲁滨孙是一个永不知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
理智明达的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抛开幸福之家,出海闯天下。
他肯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总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奋斗着,历尽千辛万苦,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财富。
4、读《鲁滨孙漂流记》后有什么感想?
5、扉页上的“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青少年朋友们”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让学生自己感悟:作为学生的也应该这样,要敢勇于向世界挑战,不被打垮,压力越大则能够越坚强,这才是目标,要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这样才能创出一个坚强的自我。
)
(五) 延伸阅读
鲁滨逊是一个铮铮硬汉,对他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
那么,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一个人的力气,凭着自己的智慧,续写这个生命奇迹的呢?欲知详情如何,请大家去阅读小说原著《鲁滨逊漂流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