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学资料

合集下载

玉米栽培学

玉米栽培学

(二)茎
玉米的茎具有输导、支持和贮存功能,由节和节间组成, 结构上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系统构成。
(二)茎
1.茎的形态
粗壮、高大,中部有髓,中实,根据茎的高低可 将玉米分为: 矮杆型:株高低于2m 中杆型:株高2-2.7m 高杆型:株高大于2.7m
玉米茎杆有:
节 16-24个节
1-4节不伸长,1-6节密集地下
节间 节与节之间 下部茎节上的腋芽长成的侧枝叫分蘖,应早除掉。
2.功能
(1)支持作用
(2)输导作用 (3)贮藏作用
支持叶片,均匀分布
茎中的维管束是根与花、叶、 可以贮藏糖分。
果穗之间的运输通道。
3.茎的生长
胚轴
种子成熟
茎杆
拔节前 拔节后
茎节原始体
未伸长的茎节
散粉后
茎节伸长
加粗
茎节停止生长
每个节间从开始伸长到定长大约需要6-14天,伸长 同时也不断增粗。
马齿型玉米
半马齿型玉米
不同籽粒类型玉米果穗形态比较
第二节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 米 生 活 史
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 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出苗时,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0.33%
拔节,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10%
抽雄散粉期达到最大。 散粉后,根重降低,根系衰老。
3.根的分布
玉米根的分布一般在深1m左右,分布范围直径1m左右,主 要集中于茎杆周围15-20cm内。 0-20cm,根重占总根重的60%左右; 0-30cm,根重占总根重的80%左右; 0-50cm,根重占总根重的90%左右;

《玉米栽培》课件

《玉米栽培》课件

04
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玉米的收获时期与方法
收获时期
根据玉米的品种、气候条件和种植地 区,确定最佳的收获时期。一般来说 ,玉米的收获期在完熟期,此时玉米 的籽粒已经饱满,含水量较低,产量 和品质都较好。
收获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两 种方式。机械收获效率高,适合大面 积种植的农户,但需要注意机械损伤 ;人工收获则较为灵活,适用于小面 积种植的农户。
灌溉
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适时进行灌溉。在干旱 季节要及时浇水,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在雨水 充足季节要及时排水,以防积水影响玉米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锈病、叶斑病等。
防治方法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排水 等;在生长期间要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生 物防治等。
03
玉米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 强的地块,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 产量的提高。
整地
在种植前进行深耕细作,将土壤 中的杂质、根茬等清除干净,同 时将土壤耕耘细碎,保持土壤的 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播种与密植
播种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在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播种 深度一般为3-5厘米,播种时要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播后覆土镇压。
05
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能 够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 农民的生活水平。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玉米栽培不仅涉及种植环节,还涉及 到种子、化肥、农机等多个领域,能 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1、玉米的营养器官: 根:玉米的跟属于须跟系,由胚根和节
根构成。可分为初生根、次生根和气生 根三种。 茎:玉米的茎由节和节间组成。 叶:玉米的叶着生在茎的节上,是互生 排列。全叶可分为叶鞘、叶片、叶舌三 部分。
2、玉米的生殖器官
雄花序:又称雄穗或天花。属于圆锥花序。 雌花序:又称雌穗或玉米棒子。属肉穗状花序。
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
3、做好苗床 常用的有地槽苗床和地面苗床两种。高海拔地区
宜采用地槽苗床,用80宽的地膜,挖坑道深25㎝(8 寸左右),底宽45㎝,口宽50厘米。在低海拔地区地 面苗床,用2米宽的农膜,做苗床120厘米苗床四周做 埂,埂高10——15厘米,宽20——25厘米。一个苗床 的长度以不超过10米为宜。苗床面积按栽一亩大田, 育苗14——16平方米计算。
玉米果穗的穗轴由侧茎顶芽发育而成。肥大的 穗轴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成对的 小穗为两个无柄小穗。每个小穗内有两朵小花, 其中上花结实,下花退化,故果穗上籽粒行数 呈偶行数。 玉米属雌雌同株异化,是异化授粉作物。 种 子:玉米的种子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 分组成。
3、玉米的分类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通常有下列分类。 按籽粒形状一般分为硬粒性、马齿形和
二是物理防治:及人工捕捉。玉米幼苗期,早晚在田间发 现有地老虎为害时,可在被害株根际扒土捕捉幼虫,或在 被咬植株附近灌水,幼虫很快会爬出土面,即可捕捉。利 用黑光灯诱杀。
三是化学防治: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用5%杀虫双颗粒 剂1-1.5公斤加细土15-25公斤,或50%辛硫磷乳剂100毫 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在耕地前撒在地面,耙入地中, 可 杀 死 蛴 螬 和 金 针 虫 ; 喷 药 灭 杀 。 用 2.5 % 敌 杀 死 乳 油 30~40毫升加水75公斤于日落后作常规喷洒,茎叶要喷 湿,喷施1~2次,可有效杀死地老虎。毒饵诱杀。用0.5 公斤敌百虫+0.5公斤辛硫磷+少量红糖+20公斤米糠制 成毒饵,撒施在玉米苗周围,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玉米在工业、医药等领域也 有广泛应用,如淀粉、酒精、
医药等
玉米栽培的意义
提高产量:通过科学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保障粮食安全: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 促进农业发展:推广玉米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病虫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玉米病虫害, 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玉米品种优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 玉米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无土栽培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无土栽培技术简介:不使用土壤,而是使用营养液或其他介质来栽培作物 优点:提高产量、品质,减少病虫害,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应用前景:在玉米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汇报人:PPT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
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技术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重要地位
玉米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 对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 物之一,产量高,适应性强
玉米是生物能源的重要原料, 对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确 定收获时间
机械收获:采用机械设备进行 收获,提高效率
晾晒与干燥:晾晒玉米,降低 水分含量,保证贮藏质量
贮藏条件:选择干燥、通风、 阴凉的贮藏环境,避免霉变和 虫蛀
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 适时适量施肥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 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播种密 度
追肥方法:采用撒施、沟施、穴施等方 法进行追肥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育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耐旱、耐寒、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适时育苗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适时育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育苗时间。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种植以4月下旬-5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地区则以3月下旬-4月初为适宜育苗期。

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温床或地面育苗,育苗床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以1.2米为宜,育苗箱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植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密植的玉米产量较稀植的玉米高出10%左右。

但密植玉米也容易引起秆薄、穗小和穗数少等问题。

因此,密植的玉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及时调整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玉米高产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阶段、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玉米需要进行基础施肥,秋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进行后补肥。

基础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和抗寒能力;后补肥以氮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包括及时修剪根系、保持土壤水分、适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修剪根系可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保持土壤水分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减少玉米的干旱和缺水情况;适时除草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时除虫可以防止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作物栽培学玉米

作物栽培学玉米
2
密度与品种
3
密度与肥水
4
玉米栽培技术
0机质和速效养分高
03
土壤pH适宜—最适的pH为6.5—7.0。
玉米高产的土壤条件
春玉米的整地技术 :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早秋耕。耕地深度一般为16—20cm,耕后立即耙耱。
01
夏玉米的整地技术 :小麦收前灌水,收后采取全套耕、耙、耢作业,边耕边播种;或局部整地,麦收后按玉米的计划行距用犁开沟,深耕10一12cm,沟内撤施基肥,顺垄播种;采取旋耕机旋耕或圆盘耙浅耕灭茬而后播种;麦收后不整地,顺麦垄带茬条播,种后浇蒙头水,节省农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03
穗肥 玉米雌穗生长锥伸长后至雄稳抽出前施用的追肥称穗肥,一般多在大喇叭口期追施。。
02
苗肥
04
粒肥 玉米抽雄至开花期追肥为粒肥。延长绿叶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高产。
玉米的需水量 玉米一生总需水量,公顷产籽粒7500㎏,需水量在3750一4500m3。
玉米的灌溉
苗期管理
中期管理
花粒期管理
八、玉米的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苗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根系生长为中心。据测定,玉米三叶期到拔节期,地下部相当于地上部干物质增重速度的1.1—1.5倍,根系重量约占植株总重量的50%—60%。
玉米苗期主要特性是耐旱怕涝怕草害。因此,苗期适当干旱,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根系生长受阻,养分转化和吸收受到影响,幼苗瘦弱,严重者将影响穗分化,植株后期生长不良。植株过密,间苗不及时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造成幼苗细弱。
01
等行距种植 一般行距60一70cm、,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在田间分布均匀,便于机械化操作。在高肥水和密度加大的条件下,行间部郁蔽,光照条件差。

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栽培技术

2. 及时放苗出膜,当幼苗第一叶开展时,即用小刀 破膜放苗出膜,然后用湿土把膜口盖严,以便保 湿保温。育苗移栽的可先移栽,后覆膜。
3. 地膜玉米,发根多,但根系分布浅,中期要注意 高培土,以防倒伏。追肥的重点是穗肥,不揭膜 的可以在植株基部破膜追肥。
24
六、玉米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苗期生长的特点:苗期是以根系建成为中心,茎、叶 等营养器官分化、生长为主的时期,三叶前依靠种子 内养分生活,三叶后则以根吸收水分、养分和叶的光 合作用供给养分独立生活。
作物栽培学各论
玉米栽培
37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 玉米的种植制度、播 种、施 肥、种植密度、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玉米田间管理
第四节 特用玉米及栽培技术
➢ 特用玉米的种类、特用玉米栽培技术
36
本次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
➢ 玉米的种植制度。 ➢ 玉米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 特用玉米的种类与栽培技术。
19
(二)穗期管理
➢ 穗期的生长特点:
穗期是茎、叶的营养生长与雄、雌穗分化发育的 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时期。此期玉米开始拔节, 同时生长锥开始进入雄穗分化。体内营养物质迅 速向茎、叶和雄穗、雌穗输送。所以,穗分化前 期光合产物供给茎叶为主,后期逐渐转向雄穗和 雌穗。此期是吸收肥水量最多的时期。
18
7
(二)高油玉米
高油玉米是指籽粒中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1 倍或1倍以上的一种特殊的高附加值玉米类 型。
普 通 玉 米 含 油 量 为4%~ 5%, 而 目 前 生 产 上 推广的高油玉米含油量在7%~9%。
6
(三)爆裂玉米 (四)甜玉米 (五)糯玉米 (六)笋玉米 (七)青饲玉米

《玉米栽培学电子书籍》

《玉米栽培学电子书籍》

玉米栽培玉米又名玉蜀黍,俗名很多,如苞米、苞谷、玉茭、玉麦、棒子及珍珠米等;学名:Zea mays L.;英名maize、corn;俄文名:кукуруза;日文名:トウモロコシ。

第一节概述一、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

1.玉米的起源玉米栽培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了。

玉米也叫苞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多亿亩,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主产国有: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等国。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发现了玉米,并将其带回西班牙,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玉米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2.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现代的遗传学理论改良玉米改进栽培技术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3.玉米生产的现状(1)世界玉米生产概况玉米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通过热带到达南纬35°—4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杂交种的培育、新技术的应用和花肥用量的增加,世界玉米发展迅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980年至1995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亿亩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从每亩206kg增加到287kg,提高39.3%;总产量从3940.5亿kg增加到5708.7亿kg,增加44.9%。

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上保持在4.2—4.4亿亩,单产从381kg增至579kg,提高52.0%。

据1994年农业统计资料显示(表4—1):玉米总产量最高的前5个国家依次为:美国2542.7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4.5%),中国1043.5亿kg (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8.3%),巴西321.4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5.6%),墨西哥166.0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7%),法国129.0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3%)。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的前5个国家依次是:意大利581 kg,美国579 kg,加拿大442 kg,中国329 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栽培学
(Maize, Corn, Zea mays)
第一章 概 论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 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仅次于水稻居 第二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之首。
2.玉米是高产作物(高产作物之王)
高产记录:春玉米(美国,2002年)1849.5公斤/亩 夏玉米(山东莱州,1992,1096公斤/亩) 河南浚县2005年夏玉米 15亩连片平均亩产 达1006公斤/亩。2007年15亩连片平均亩产 1064公斤/亩
(二)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与其它作物相 比栽培历史最短,发展速度最快。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 总产量均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单产水平为 4703kg/hm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296kg/hm2 )。
玉米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是我国重 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大玉米产品:淀粉,糖(成本低),油(保健油) 由玉米可生产降解地膜,可降解塑料,液体燃料等
二、玉米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分布在南纬40 度和北纬50度之间。主要集中在北半球7月等温线在2027℃,无霜期140-180天的温暖地区。
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玉米四大区域为: 美国中北部玉米带; 中国东北和华北平原 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区。
国家
种植面积 (khm2)
1
2
3
4
5
美国 中国 巴西 墨西哥 印度
29041 23862 11808 8235 6400
总产量(kt) 美国 中国 巴西 墨西哥 阿根廷
245999 117057 34158 18219 15596
高产纪录
27742.5kg/hm2( 1849.5kg/亩,美国,材欧德, 2002年)
玉米高产的原因
玉米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 杂优利用最早、最好的作物;
株型合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和运输
3.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叶都是优质饲 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和高粱,
1公斤玉米=1.3公斤大麦=1.35公斤燕麦=1.5公斤稻谷。
在畜禽饲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作为发展畜 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年份 1914 1949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4
种植面积(万hm2) 3.26 92.9 95.3 112.9 168.0 217.7 220.1 230.5
单产(kg/ hm2) 495.0 716.0 977.0 1928.0 3172.0 4410.0 4883.0
3. 结合农业区域综合治理,进行玉米高产开发和综合 栽培技术的研究阶段(90年代);
4. 围绕玉米高产光合机理、源库关系、籽粒建成 以及 集成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对传统的群体结构观念和理 论有所突破,并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及绿色无公害栽培, 形成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体系的阶段(现阶段)。
其它, 42.95%
美国, 20%
中国, 17.16% 巴西, 8.49%
世界玉米主产国总产量比例(1997-2001)
中国, 19.49%
美国, 40.96%
其它, 28.23% 阿根廷, 2.60%
巴西, 5.69% 墨西哥, 3.03%
世界玉米主产国种植面积、总产、高产纪录(1997-2001)
世界各洲玉米种植比例(1997-2001)
南美洲, 9.63% 欧洲, 12.60%
亚洲, 30.59%
非洲, 18.24%
北美洲, 28.89%
世界各洲玉米总产量比例(1997-2001)
南美洲, 9.35% 欧洲, 11.63% 非洲, 6.87%
亚洲, 26.28%
北美洲, 45.87%
世界玉米主产国种植面积比例(1997-2001)
玉米与肉、奶、蛋的关系非同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玉米占60%,有人 说菜蓝子里有一半是玉米。 对玉米的态度一般分三部曲: 生活水平低时重视玉米-做口粮; 生活水平提高丢掉玉米-吃细粮; 生活再提高又重视玉米-做饲料。
4.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是人类加工利用最多的谷 类作物,其深加工产品已超过3000种。玉米籽粒、秸秆、 穗轴、苞叶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近20年,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 玉米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了18.5%,单产水平提 高了33.5%,总产量增加58.3%。
我国玉米主产省区种植面积、总产、单产 (据90年代统计资料)
省区 种植面积 (khm2)
总产量 (kt)
单产 (kg/hm2)
1
2
3
4
5
山东 黑龙江 吉林 河北 河南
总产量(万t) 1.645 67 92 217.5 533.0 960.5 1075.0
三、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玉米栽培科研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 以总结农民丰产经验、推广实用技术为主的阶段; 2. 开展玉米栽培理论研究,探索玉米高产规律及农业
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 点的阶段(80年代);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各地玉米间、套、复种等种植制度的特点;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及发展前景。
6个产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西南山地玉米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
青藏高原玉米区
(三)通辽市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在通辽市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通辽市处在 北纬40°-45°之间,气候和自然条件都适于玉米的生产, 是我国玉米种植的最适区域之一(玉米黄金带,通辽市两 黄产业)。建国以来,玉米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种植 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2574 2306 2294 2280 2046
吉林 山东 黑龙江 河北 河南
15398 13792 11651 10236 9374
吉林 辽宁 新疆 内蒙 江苏
6711.0 5785.4 5683.0 5556.4 5425.7
我国玉米种植产区划分
分区依据:
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热量、光照、水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