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模拟题精编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作业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墙上的小岛夏花我家后面的高楼刚完工,对面又出现了一块工地。
父亲就是这时候变了,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
一天他要我帮他把颜料全部搬到那堵墙边。
他开始在墙上作画。
父亲画得很投入,后来吃饭也让我送过去。
父亲是个画家,一直都与众不同,母亲也没说什么。
父亲画了一座岛,小岛被树林环绕,野花遍地,画中的海蓝,天也蓝,天上飘了几朵白云。
没过多久,父亲弄来一只小船放在院子里。
母亲这次唠叨不停,满腹牢骚,难道他这是去航海旅行吗?无奈父亲什么也不说。
我永远忘不了那夜,父亲叫醒我,我好奇又兴奋地帮他把船拖出去,很奇怪,我们一到那堵墙跟前,画上的海水便哗哗地荡漾着蔓延开来,很快漫过我和父亲的双脚,父亲把船推到海里示意我上去,我害怕极了,后退着拼命地摇头,挥动手臂叫他回来。
父亲最后看我一眼上了船,毫不犹豫地划远了。
海水不知不觉地减退,收回。
浆声渐微,父亲变成一个黑点沿着小岛转了弯,船尾的航迹消失在空旷的海面上。
一切恢复了原样,我的裤腿也干了。
唯有地面上的低洼处还有几滩水在灯下闪着光。
父亲消失了,母亲几乎疯了。
我不敢说出真相,害怕她以为我也疯了而受到更大的刺激。
有好多次我站在那幅画前悄悄呼喊父亲,但他始终没有出现。
对面的高楼竣工了。
拆墙的那一天,我哭闹着阻拦,有人把我拉开了,小岛轰然倒塌的一瞬间,一群鸟冲了出去,它们扑棱翅膀的声音甚至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
我想它们里面一定有我的父亲。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6月15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围墙上的小岛”为题,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串联情节的线索,又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围墙给了身为画家的父亲作画的机会,所以“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构思画一个小岛,装点美丽家院。
C.小说两次写到“我”的“害怕”,表现了“我”对变故的恐惧,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对至亲的深沉之爱。
专题6 小说阅读(测)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三年级一轮复习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l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唐晓敏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小说阅读题解析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小说阅读题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
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
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
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
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
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
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
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
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
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
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8)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无须多言[美]鲍勃·佩克斯“你们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为你们对我的话不感兴趣。
”老人这样对他们说。
这是我离开餐厅的时候听见的。
餐厅里济济一堂。
坐在我周围的要么是家庭聚餐,要么是朋友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的新闻、商务会议,也有像我这样只是来放松一下的。
当然,大家都热烈地交谈着。
不过我对面的那张桌子上有点不一样,那张桌子上的人总是沉默不语。
我刚坐下来时,看见两个男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其中一个看上去30多岁,穿着旧工作服,头上仍然戴着棒球帽。
另外一个我猜有80岁左右,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皱纹,呈现着岁月的痕迹。
身上穿着一件建筑工人常穿的红格子衬衫夹克,比较厚,外出时穿着应该很暖和,但是也不会厚到会限制你的行动。
不过看起来他没有什么地方要去,就像他们之间的谈话一样,没什么要说的。
“噢,我今天实在是饿坏了,爸爸。
铲雪、扫雪的工作就是这样。
”年轻人说。
“嗯,是啊。
”老人答道。
接下来又是很长时间的沉默。
突然,我听到年轻人说:“他们来了。
”手指着门口。
年轻人看上去轻松了很多。
终于有人要加入到他们中间,把谈话继续下去了。
新来的两个人,看起来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十来岁的孩子。
女人坐在年轻人的旁边,老人起身给孙女让出一个位子。
女人边坐边说:“爸,真高兴见到您。
”“我也一样。
”老人说。
接下来又是沉默,甚至比之前沉默的时间还要长。
服务员走过来,他们点了早餐。
老人起身,嘴里念叨着:“我要去一下洗手间,人上了年纪,总是这样。
”老人离开后,年轻人说:“天啊,我真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
我们就坐在这里到处看,他总是不说话。
”“我明白,可是该对他说什么?”女人说。
“他这么个老人,对一个老人该说些什么呢?”孩子插了一句。
哦,不。
我开始坐不住了,我简直无法坐在那里再听他们说下去。
我要说上几句,话到嘴边我咽不下去了,哪怕他们可能会说这不关我的事。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了,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
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
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
一顿,又一顿。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
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
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
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
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
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
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
我倾耳听。
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
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
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020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23 小说阅读(一)

训练小说阅读(一)(时间:45分钟分值:42分)(对应学生用书P42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七里茶坊(节选)汪曾祺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一定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我们该睡了。
正在这时,屋门开处,掌柜的领进三个人来。
这三个人都反穿着白茬老羊皮袄,齐膝的毡疙瘩。
为头是一个大高个儿,五十来岁,长方脸,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
一个四十来岁,是个矮胖子,脸上有几颗很大的痘疤。
戴一顶狗皮帽子。
另一个是和小王岁数仿佛的后生,雪白的山羊头的帽子遮齐了眼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女孩子。
——他脸色红润,眼睛太好看了!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长的短棍。
虽然刚才在门外已经拍打了半天,帽子上、身上,还粘着不少雪花。
老刘小声跟我说:“是坝上来的…。
是赶牲口的,——赶牛的。
你看他们拿的六道木的棍子。
”随即,他和这三个坝上人搭起话来:“今天一早从张北动的身?”“是。
——这天气!”“就你们仨?”“还有仨……。
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
他们仨在往上弄。
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没法子。
快过年了。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头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
“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好!”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
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痘疤脸和后生都噗嗤一声笑了。
“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过了!那还不过!”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也是假的?”“不假。
搞了‘标准田’。
”‘啥叫‘标准田’?”“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其余的地?”“不算产量。
”“坝上过‘黄河’?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老乔向我解释:“老刘说的是对的。
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
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牲畜不错?”“不错!也经不起胡糟践。
2020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疯狂的苇荡张西祥刘木犁怎么就疯了呢?我问邻居,问村长。
这个走路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的人,居然掂起猎枪去追他亲孙子,疯得分不清前头跑的是兔子还是孙子。
村长说:“这事恐怕还要从苇荡说起。
”苇荡我知道,就是村北那片大水洼子,方圆上千亩。
村长嘱咐说:“苇荡那地方你可别去了,木犁一直都掂着土铳躲在苇棵里,说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枪,集镇上几个打渔打鸟的,都被他撵得像孙子,胆小的跑到家还大病一场。
”我似信非信说:“这家伙年轻时以打猎为生我知道,怎么如今疯得连人和野物一起打了?”村长说:“怪就怪在如今他不打野物,只打人,不管是谁走近苇荡,他冷不丁就给你一枪。
”“那他藏在苇棵里吃什么,喝什么?成仙了?”村长说:“他儿子每隔三五天背去半蛇皮袋冷馒头,像喂狗,朝滩涂上一撂,调头就跑。
”从村长的嘴里我知道,木犁疯的原因很简单,木犁是想做一回真正的爷爷。
这辈子拖着一躯残身子,木犁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女人丢下他和儿子回黄土垄了,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
乡长那回在镇头上的大鸿宴应酬,说要给苇荡找个专门守护员保护野生动物。
没想到这话爬进木犁的耳朵。
木犁志在必得,揣上干粮赶到乡政府准备背水一战加上软磨硬磨。
乡长说:“此人可以考虑。
一,形象不好的人知耻而后勇,优点在于敬业,好使;二,便宜,要是雇个像样的,好赖也得七八百,这样的人给他个二百文就打发了,先试着用两个月再说。
”木犁守苇荡头一个月,果然拿到二百元,孙子也果然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和走进校门的新衣服。
那是木犁浑身脱了一层皮换来的——就在做看守的第四个晚上,木犁拼死命抓住几个张网偷水鸟的贼,几个贼也轻而易举抓住了木犁。
直到木犁被乱拳轰击得鼻青脸肿,木犁的两只手依然像铁钩,紧紧钩住人家要去见乡长,人家随即提起腿把他的头杵进湖里喂水。
村长说木犁就是这样受刺激的,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一头扎进深不可测的苇荡再也不露面。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训练:小说阅读附答案解析(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迷路》汪曾祺我不善于认路。
有时到一个朋友家去,或者是朋友自己带了我去,或者是随了别人一同去,第二次我一个人去,常常找不着。
在城市里好办,手里捏着地址,顶多是多问问人,走一些冤枉路,最后总还是会找到的。
一敲门,朋友第一句话常常是:“啊呀!你怎么才来!”在乡下可麻烦。
我住在一个村子里,比如说是王庄吧,到城里去办一点事,再回来,我记得清清楚楚是怎么走的,回来时走进一个样子也有点像王庄的村子,一问,却是李庄!还得李庄派一个人把我送到王庄。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不善于认路的人,大都是意志薄弱的人。
唉,有什么办法呢!1951年,我参加土改,地点在江西进贤。
这是最后一批土改,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土改。
参加的人数很多,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有干部、民主人士、大学教授、宗教界的信徒、诗人、画家、作家……相当一部分是统战对像。
让这些人参加,一方面是工作需要,一方面是让这些人参加一次阶级斗争,在实际工作中锻炼锻炼,改造世界观。
工作队的队部设在夏家庄,我们小组的工作点在王家梁。
小组的成员除了我,还有一个从美国回来不久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一个法师。
工作队指定,由我负责。
王家梁来了一个小伙子接我们。
进贤是丘陵地带,处处是小山包。
土质是红壤土,紫红紫红的。
有的山是茶山,种的都是油茶,在潮湿多雨的冬天开着一朵一朵白花。
有的山是柴山,长满了马尾松。
当地人都烧松柴。
还有一种树,长得很高大,是梓树。
我第一次认识“桑梓之乡”的梓。
梓树籽榨成的油叫梓油,虽是植物油,却是凝结的,颜色雪白,看起来很像猪油。
梓油炒菜极香,比茶油好吃。
田里有油菜花,有紫云英。
我们随着小伙子走着。
这小伙子常常行不由径,抄近从油茶和马尾松丛中钻过去。
但是我还是暗暗地记住了从夏家庄走过来的一条小路。
南方的路不像北方的大车路那样平直而清楚,大都是弯弯曲曲的,有时简直似有若无。
我们一路走着,对这片陌生的土地觉得很新鲜,为我们将要开展的斗争觉得很兴奋,又有点觉得茫茫然,--我们都没有搞过土改,有一点像是在做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巩固练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城非鱼浓雾锁城。
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
雾太大了。
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
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
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
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他什么也看不到。
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
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
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
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
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
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
总会走出去吧。
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
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
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
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蹿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
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
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
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
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
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
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
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
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
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儿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
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
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
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吗?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标题类题)“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
答:解析:题干指向很明确,“标题”“意蕴丰富”,因此属于“标题意蕴”理解题。
①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孤城”既指道路被封锁形成的“孤城”,也指主人公内心的“孤城”,一语双关。
②分析标题的表层义: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③挖掘标题的深层义: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要忙于工作,没有人交流。
答案:标题“孤城”,一语双关。
①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②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2.(主旨意蕴类题)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路历程。
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
答:解析:本题的切入点很小,情节方面已经明确,就是分析主人公为什么雾天想“回家”,又为什么雾散之后“返城”即可。
答案:①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
②当李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家。
③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有他对事业的追求。
④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
⑤现实中,许多人常常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
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使人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羊的冬季纪东方大风刮了七天,大雪下了七夜。
战备公路边三四米深的大沟平了,不但平了,连公路上也积了半米厚的雪。
暴风雪把路封了,阿拉嘠哨所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军”前沿。
大清早一起床,王平均连长召集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长开会,讨论一连人的吃饭问题。
司务长愁眉苦脸抖搂所有的家底:米够吃一天,菜窖里还有三个大萝卜,一棵瘦白菜。
全连已经吃了五天的盐水煮饭,今天山下再送不上来给养,战士们就要饿肚子了。
山对面,不足200米直线距离就是另一个国家的哨所。
边境,前沿,战备紧张,难道真的要让我们的战士饿着肚子去站岗吗?王连长急得满脑门子汗,在屋里转了三个圈,忽地甩脱披着的皮大衣,下决心地扔掉手里的烟,说:“不行,我带一班下山。
背也得背给养上来。
”司务长红了眼圈:“这事责任在我,没有在暴风雪来之前安排好,我去。
”一班长腾地站起来:“这条路我最熟,还是我带人去。
连长你要指挥战备,不能离开。
”门忽地开了,寒风追逐着雪花,低吼着扑向地面,打了个旋。
一个小战士闯进来,报告都没有打,结结巴巴地说:“连长,连……长,后院,后院。
”“有情况!”连长顺手掏出了手枪,一班长伸手去摸墙架上的冲锋枪。
小战士更急了,“不是,不是……敌人,是……”转眼工夫,刚才愁眉苦脸的一屋子人迅速集合,成战斗队形把后院包围得水泄不通。
一只羊躺在后院的栅栏门前,可能是冻的,也可能有伤,已经奄奄一息,无助的大眼睛睁开又闭上,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
营房后面就是山,山上经常有老百姓放羊,国境那边的这边的都有。
羊是吃草的,羊吃草不分国境,哪边的草都可以吃饱肚子。
昨天晚上的风太大了,估计是风雪中羊跑迷糊了,从山上摔下来。
连长松了口气,摇摇头,把手枪插回枪套:“嗨,一只羊。
”一班长如释重负地关上枪机:“嗨,一只羊。
”司务长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嗨,一只羊。
”对呀,一只羊!大家的眼刷地都亮了,亮得红彤彤的,好像把山上的雪都照亮了。
一只羊啊。
一只无主的羊。
看看门前奄奄一息的羊,大伙看看司务长,司务长看看一班长,一班长又看看连长。
连长说:“先把它弄到炊事班,其余人回连部。
”连部继续开会。
战士们也在开会。
话题自然离不开羊。
有的说,当然是杀了炖一锅,全连美美地吃一顿,留着羊头和骨头,熬成老汤,吃上三天五天没有问题。
有的说,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
不能违反群众纪律,尤其是边境,闹不好会引起国际纠纷。
对方马上反驳,现在牧民有的是羊,不在乎少一只两只。
再说,咱们自己不说,吃到肚子里谁知道?不要假积极。
双方争得气呼呼,但又谁也不能说服谁。
想吃肉的似乎已经闻到了伙房里羊肉的香味。
怕犯纪律的把脸贴在窗户上,悄悄把玻璃上的冻雪画出一只羊的样子。
晚上开饭的时候,还是米饭盐水萝卜。
那只羊没有成为晚饭,而是在灶房里溜达,嘴里叼着连里仅存的细菜——半棵瘦白菜,没有菜心只有菜帮的当地产的小白菜。
据说,连长派通讯员卫生员给羊当“保镖”,挡住了炊事班长举起的菜刀。
半棵白菜也是连长特批的。
司务长心疼得差点和连长吵起来,那是他给连长留的最后的一点特殊“伙食”。
王连长的胃病犯了,吃萝卜吃得直吐酸水儿。
据通讯员说,连长一夜没睡,打了十几个电话。
最后一个电话没有说完就断了,大雪结成的冰凌把电话线压断了。
第二天,雪停了,一班长集合队伍准备下山背粮。
临出发的时候,一幅场景让他目瞪口呆:最少有两三百只的羊群争先恐后地涌来,密密麻麻的羊蹄印在雪地里踩出了一条瓷瓷实实的“天路”,后面是旗里拥军模范乌日格愣大叔赶着爬犁,爬犁上是粮食、冻羊肉。
麻袋最下面,还有一口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过年都难得的细菜——真真正正的内地大白菜。
那只羊一直养在连队,乌日格愣大叔说不是他家的羊,一冬天也没有人来认领。
一只羊温暖了我们整整一个冬天。
直到我复员下山,那只羊还在山上。
(有删改)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了阿拉嘎哨所的军人在大雪封山、给养缺乏时发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工作认真负责、思想坚定、纪律性强的连长形象。
B.“寒风追逐着雪花,低吼着扑向地面,打了个旋”一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渲染了气氛。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在发现是一只羊误入后院的情节中,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连长等人的心理。
D.战士们就“杀羊饱吃一顿”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情节展现了战士们不同的性格,也表达了对想杀羊吃肉战士的批判。
解析:选D。
“……也表达了对想杀羊吃肉战士的批判”说法不正确,“战士们就‘杀羊饱吃一顿’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没有表达对想杀羊吃肉战士的批判的意思。
4.小说围绕“一只羊”展开情节,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解析:首先弄清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揣摩概括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阿拉嘠哨所军人在大雪封山、给养缺乏的情况下最终善待了那只无主羊的小事,表达了对阿拉嘠哨所军人纪律严明、精神高尚的赞颂,同时也蕴含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大主题。
答案:①作者借哨所军人在大雪封山、给养缺乏的情况下最终善待了那只无主羊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对身处困境但纪律严明、精神高尚的边防军人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