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前指导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解析版】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特训(8)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八: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一.实验目的(1)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学生低压直流电源(或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
三.实验步骤(1)按图1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变阻器滑片靠近图中所示A端.(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读出十几组U.I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3)建立U一I坐标系,将所得几组U.I值在坐标上描出所对应点.(4)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U一I图线.四.数据处理实验中,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改变灯泡两端电压时,尽量使灯泡电压变换有规律,然后再对应地读电流值.然后在根据所取电压.电流最大值,选取适当横纵坐标分度,描点画图,这样可以使所取点在坐标平面内分布尽量大而且点子分布疏密程度均匀一些.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灯丝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本实验要作出U一I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电流.电压值,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3)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位于图中A端.(4)加在灯泡两端电压不要超过灯泡额定电压.(5)连图线时曲线要平滑,不在图线上数据点应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绝对不要画成折线。
六.误差分析本实验所描绘小灯泡U一I特性曲线本身就包含了一定定性特征,所以误差分析不是本实验主要实验目。
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电路存在系统误差,即未考虑电压表分流,测得电流值比真实值大;其次还在着读数误差和作图时描点误差.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为探究小灯泡电功率P和电压U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电压U 和电流I,利用P=UI得到电功率。
实验所使用小灯泡规格为“3.0 V 1.8 W”,电源为12 V电池,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
(1)准备使用实物电路如图实81所示。
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正确位置。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图实81(2)现有10 Ω.20 Ω和50 Ω定值电阻,电路中电阻R1应选________Ω定值电阻。
高考物理重点难点知识专题讲解:实验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5 Ω,额定电流 为 0.6 A) G.直流电源(电动势 E=3 V,内阻不计) H.开关、导线若干 该同学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得到 如下数据 (I 和 U 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 压).
I/A 0 0.12 0.21 0.29 0.34 0.38 0.42 0.45 0.47 0.49 0.50 U/V 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G.电流表(0~0.6 A,内阻约 0.4 Ω) H.电流表(0~3 A,内阻约 0.6 Ω) I.滑动变阻器(20 Ω,2 A) J.滑动变阻器(200 Ω,1 A) (1) 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__( 用字母 序号表示); (2)在下面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对应实验电路图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解析】(1)因为灯泡的最大电流为 0.55 A,故 电流表选 C;灯泡的电压不超过 2.5 V,则电压表选 A;滑动变阻器选阻值较小的 F;(2)电路如图;
(3)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4)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的情况为:小 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1)C A F (2)实验电路图见解析 (3)伏安特性曲线见解析 (4)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考点一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设计
例 1 一学习小组要用伏安法尽量准确地描绘一个标 有“6 V 1.5 W”的小灯泡的 I-U 图线,现有下列器材 供选用: A.学生电源(直流 9 V) B.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C.电压表(0~3 V,内阻约 10 kΩ) D.电压表(0~6 V,内阻约 10 kΩ) E.电压表(0~10 V,内阻约 30 kΩ) F.电流表(0~0.3 A,内阻约 0.1 Ω)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七 实验八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准备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曲线的变
化规律.
实验原理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___增__大____,从而使得金属
导体的电阻随___温__度_____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灯泡,不 正常发光和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可能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并不是一条___直__线_____,即灯丝的电阻是非 ___线__性___的.本实验通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方法来研究钨丝 灯泡在某一电压变化范围内其阻值的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导电
(3)该同学将本实验中的电阻器 Rx 以及给定的定值电阻 R0 二者串联起来,接在本实验提供的电源两端,则电阻器的实际
功率是________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要使电阻器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 应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如图 S8-10 甲所示.
滑动变阻器 R,阻值范围 0~10 Ω; 学生电源 E,电动势 6 V,内阻不计; 开关 S 及导线若干.
甲
乙
丙
丁
图 S8-5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 S8-5 甲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当通 过 L 的电流为 0.46 A 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V,此时 L 的电阻为________Ω.
(2)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电压表 指针指在最大刻度时,加在 L 上的电压值是________V.
(3)学习小组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描绘出 L 完整的伏安特性曲 线,需要重新设计电路.请你在乙同学的基础上利用所供器材, 在图丁所示的虚线框内补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 器材代号.
答案:(1)连线如图 D32 所示.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连接。 的位置。
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小灯泡的伏安特性 曲线I—U图线应为斜率 曲线。 画U—I曲线时不要画成折线,而应当画成平滑的曲线,对误差较大 的点应当舍弃为。
下图是某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请你根据这条曲
线说出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电流表(0~0.6A、3A)
滑动变阻器(20Ω)
电池组
开关
导线若干,坐标纸一张,铅笔一支等。
(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在连接电路时接线的顺序为“先串后并”
:
①先连好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所组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上(一上一下) ③最后将伏特表并接在小灯泡的两端。
0.1
1.0
2.0
3.0 U/V
1.由于电压表、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 会带来误差. 2.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带来误差,要严格按照读数规则读数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操作误差.
为使小灯泡上的电压能零开始连续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 本实验中,开关S闭合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 2 )分析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用电流表测出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用电压表测
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多组( I 、 U )值,
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用一条
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小
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小灯泡(3.8V 0.3A) 电压表(0~3V、15V)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A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在小灯泡额定电压范围内测出数组不同的 电压值U和电流值I,断开开关,并将测量填入表格。
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发光情况
不亮
微亮
逐渐变亮
正常发光
(1)在下图中画出I—U图线. (2)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小 灯泡的电功率逐渐增大时,灯丝 电阻的变化情况 是 逐渐增大 。
(3)这表明导体的电阻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 增大 。
hysics
例2、请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
hysics
例3、某同学研究三种导电元件的伏安特性,他根据实 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分别绘制了I-U图线,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元件可以作为标准电阻使用 B.图(2)的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C.图(3)的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D.只有图(2)才是可能的
⑴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 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A2 (填“A1”或“A2”),应该 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R1 (填“R1”或“R2”)。
⑵应选用下图所示的哪个电路进行实验? hysics
A
⑶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下图的实物图
hysics ⑷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I和U分别表示小灯 泡上的电流和电压),在上图中画出小灯泡的I一 U曲线 .
U/V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4) 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hysics
误差分析
1.由于电压表、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 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 2.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带来误差,要 严格按照读数规则读数.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操作误 差.
图3
hysics
(3)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U/V 0.40 0.80 1.20 1.60 I/A 0.10 0.16 0.20 0.23
2.00 0.25
高二物理高效课堂资料2.3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为使小灯泡上的电压能从0开始连续变化,滑动变阻器
应采分用 压式 连接.
3.实验器材 小灯泡(3.8V,0.3A)一只, 电压表(0~3V~15V)一只, 电流表(0~0. 6A~3A)一只, 滑动变阻器(20Ω)一只, 学生低压直流电源(或电池组)、 开关一只、 导线若干、 坐标纸、 铅笔.
(5)整理实验器材.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某同学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法特性曲 线”实验,实验室提供了下表中的器材.
小灯泡L(额定电压2.5V,额定 直 流 电 源 E ( 电 动 势
电流250mA)
3V,内阻不计)
电 流 表 A1( 量 程 300mA , 内 阻 电流表A2(量程500mA,
约0.5Ω)
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趋势
逐渐平缓等.
变式训练1:标有“12V,24W”的灯泡一个, 为了测定不同电压下该灯泡的消耗功率(电压 2V~12V),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15V(内阻不计);
B.直流电流表0~0.6A~3A(内阻约为1Ω);
C.直流电流表0~60mA~300mA(内阻约5Ω);
D.直流电压表0~3V~15V(内阻15kΩ); E.直流电压表0~25V~100V(内阻约200kΩ); F.滑动变阻器10Ω、5A; G.滑动变阻器1kΩ、3A.
I
(2)在图(c)电路中,电源电动势恒为9V,电流 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 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 电阻R2的阻值为 Ω.
(1)由图8-6-5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 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且加在热敏电 阻的电压从零开始增大,图8-6-6(a)电路电压 可从0V调到所需电压,调节范围较大.
高中物理--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目的】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1.用电流表测出流过小电珠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小电珠两端的电压,测出多组(U,I)值,在UI坐标系中描出各对应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起来。
2.电流表外接:因为小电珠电阻很小,如果电流表内接,误差明显较大;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使电压能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实验器材】小电珠(“3.8 V,0.3 A”或“2.5 V,0.6 A”)、4~6 V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按如图所示的原理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图中最左端,接线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3.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测出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UU(V) 0 0.2 0.4 0.8 1.0 1.2 1.6 2.0 2.4 2.8 3.2 3.6 3.8I(A)应的点,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5.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目的是为了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能从0开始连续变化.3.U-I图线在U0=1.0 V左右将发生明显弯曲,故在U=1.0 V左右绘点要密,以防出现很大误差.4.建立坐标系时,纵轴表示电压,横轴表示电流,两坐标轴选取的标度要合理,使得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尽量占满坐标纸。
【误差分析】1.由于电压表不是理想电表,内阻并非无穷大,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电流表外接,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测得的电流值大于真实值.2.测量时读数带来误差.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误差.【典型例题】一、实验原理和器材的选择例题:有一小灯泡上标有“4 V,2 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5 V,内阻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20 kΩC.电流表(0~3 A,内阻1 Ω)D.电流表(0~0.6 A,内阻0.4 Ω)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允许最大电流为2 A)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0 Ω,允许最大电流为1 A)G.学生电源(直流6 V)、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时,选用图甲而不选用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电压表选、电流表选、滑动变阻器选。
【解析版】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特训(8)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八: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一.实验目的(1)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学生低压直流电源(或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
三.实验步骤(1)按图1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变阻器滑片靠近图中所示A端.(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读出十几组U.I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3)建立U一I坐标系,将所得几组U.I值在坐标上描出所对应点.(4)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U一I图线.四.数据处理实验中,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改变灯泡两端电压时,尽量使灯泡电压变换有规律,然后再对应地读电流值.然后在根据所取电压.电流最大值,选取适当横纵坐标分度,描点画图,这样可以使所取点在坐标平面内分布尽量大而且点子分布疏密程度均匀一些.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灯丝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本实验要作出U一I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电流.电压值,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3)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位于图中A端.(4)加在灯泡两端电压不要超过灯泡额定电压.(5)连图线时曲线要平滑,不在图线上数据点应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绝对不要画成折线。
六.误差分析本实验所描绘小灯泡U一I特性曲线本身就包含了一定定性特征,所以误差分析不是本实验主要实验目。
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电路存在系统误差,即未考虑电压表分流,测得电流值比真实值大;其次还在着读数误差和作图时描点误差.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为探究小灯泡电功率P和电压U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电压U 和电流I,利用P=UI得到电功率。
实验所使用小灯泡规格为“3.0 V 1.8 W”,电源为12 V电池,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
(1)准备使用实物电路如图实81所示。
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正确位置。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图实81(2)现有10 Ω.20 Ω和50 Ω定值电阻,电路中电阻R1应选________Ω定值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一、实验目的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二、实验原理
用平面导电纸上的恒定电流场模拟真空中的等量异种电荷的静电场,当电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表中电流为零,从而可以通过探针找出电流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出等势线.
三、实验器材
平整的塑料板(木板)、图钉、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圆柱形的铜电极、导线、学生低压直流电源(或电池组)、探针两根、灵敏电流表.
四、实验操作
1.器材安装
(1)铺“三纸”:在平整的塑料板(或木板)上依次使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将导电面朝上)穿过螺杆铺放,并用图钉固定.
(2)固电极:将两个圆柱形铜电极A、B分别套在螺杆上,并用螺母拧紧(保证与导电纸接触良好),AB相距约10 cm.
(3)接线路:如图实-1所示.
①将电极A、B分别与6 V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
②将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电流计的“+”“-”接线柱上.
2.基淮点选取
在导电纸上画两个电极的连线AB,在连线上取等距的五个点作基准点a、b、c、d、e,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3.等势点探测
(1)接通电源,将探针接触电极A,另一探针接触导电纸(注意跨度要小,保证电流表示数不要太大),判断出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将左手探针跟AB连线上某一基准点相接触,然后在导电纸平面AB连线旁距此基准点约1 cm处轻轻移动右手探针,直到电流表指针不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
印在白纸上.
(3)按步骤(2)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探测得到4~8个等势点.
(4)按同样的方法,找出其余四个基准点的4~8个等势点,断开电源.
4.等势点描绘
取出白纸,根据五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如图实-2所示.
五、注意事项
1.对导电纸
(1)导电纸不得折叠、划伤,且要保持清洁.否则导电物质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断路,影响等势点的分布.
(2)安装时,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上.
(3)实验过程中“三纸”不要移动.
2.对两电极
(1)两电极必须完全相同,且为圆柱形.
(2)与导电纸必须充分接触好(压紧).
(3)不可太靠近导电纸边缘.
3.对电流表
(1)必须选零刻度在中央的.
(2)若双量程表应选较小的量程(灵敏度要高).
4.对电源
(1)直流6 V:电压过低效果差,过高会引起电阻率变化.
(2)电压稳定:用直流稳压电源,或内阻极小的4节新干电池,否则会引起等势线畸变.
5.对探测过程
(1)先判明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
(2)牢记AB两电极的电势高低关系(正最高,负最低).
(3)寻找等势点时,要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贸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电流过大现象.
(4)探测等势点不要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因为实验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导电纸边缘的电流方向与边界平行,并不与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相似.
(5)要充分利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关系,迅速寻找等势点.
(6)导电纸上的导电物质很薄,寻找等势点时,不要用探针在导电纸上划动,用点接触法.
(7)两探针不可长时间接在电路上,且不可直接触及两电极.
6.对等势线描绘
描绘等势线时要用平滑曲线将各等势点连接起来,不能画成折线.
六、误差分析
1.所使用的电流表的精度是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使用精度较高的电流表;
2.电极与导电纸是否接触良好也是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安装电极时要加以注意,可以在木板上垫3张~5张白纸;
3.导电纸是否符合要求也是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导电纸的电阻率应远大于金属电极的电阻率才能使电极本身成为等势体;导电涂层要均匀,纸上导电性才能一致,否则会使测绘出的等势线产生畸变;
4.圆柱形电极的大小也会给本实验带来误差,圆柱形电极应选一样大的直径为 1 cm的磨平铜柱.
【2013高考突破】
1.(9分)在实验中,发现等势线发生了畸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电流表的灵敏度不高
B.电极与导电纸接触不良
C.导电纸涂层不够均匀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9分)图为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装置示意图,所用的灵敏电流表是电流从哪一接线柱流入,
其指针就向哪一侧偏转.在寻找基准点O的另一等势点时,探针Ⅰ与O点接触,另一探针Ⅱ与导电纸上的c点接触,电流计的指针向负接线柱偏转,为了尽快探测到新等势点,探针Ⅱ应由c点逐渐( )
A.向上移B.向下移C.向左移D.向右移
3.(9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所用的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流入电流的关系是:当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表时,指针偏向正接线柱一侧.一位学生用这个电表探测基准点2两侧的等势点时,把接电表正接线柱的探针E1接触基准点2,把接电表负接线柱的探针E2接触纸上的某一点,发现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为了探测到等势点,则 ( )
A.若电表指针偏向正接线柱一侧,E2应右移
B.若电表指针偏向正接线柱一侧,E2应左移
C.若电表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E2应右移
D.若电表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E2应左移
【答案】BC
4.(9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应相应选取不同的测量电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若用“等电势差”描绘等势线,用电压表
B.若用“等电势”描绘等势线,用灵敏电流计
C.用灵敏电流计描绘等势线时,两探针可分别与电极接触
D.用电压表描绘等势线时探针可与电极接触
5.(9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先在导电纸上画出电极a、b(模拟点电荷)的连线,在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c、d、e、f、g,如图所示,G 为灵敏电流表,甲、乙为两探针,则实验中 ( )
A.探针甲不动,移动乙
B.探针乙不动,移动甲
C.电流表示数为零时说明电流表断路
D.图中虚线表示电场线
6.(9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若将电源电压降低一些,则
( )
A.描绘出的等势线形状与原来相同
B.描绘出的等势线形状与原来不同
C.基准点之间的电势差比原来小一些
D.基准点之间的电势差比原来大一些
7.(9分)下列哪些措施不会影响所描绘的等势线的形状( )
A.把直流电源的电压变为原来的两倍
B.把直流电源改为交流电源
C.把圆柱形电极改为长方体电极
D.把灵敏电流表换成内阻很大的电压表,利用电压表探测基准点的等势点
8.(12分)如图所示,两个金属条制成的电极A、B平行放置并用螺栓紧紧地压在导电纸上,与导电纸接触良好,接通电源后用描迹法画出金属板间电场在平面上的等势线,在此实验中:(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流入电流的关系是:当电流从正(负)接线柱通入电流计时,指针偏向正(负)接线柱一侧.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这个电流计探测基准点“1”两侧的等势点时,把接电流计负接线柱的探针P1压紧基准点“1”,把接电流计正接线柱的探针P2接触导电纸上某一点,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则探针P2与导电纸的接触点应向________移(填“左”或“右”).
(2)在此实验中,为使所测定等势点的位置更精确,两极间的电压应适当__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答案】(1)左(2)大
9.(12分)均匀导电纸上放置两平行的长方形银条,如图甲所示,两银条上的A0和B0点
连接电动势为6V的电池,一理想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接A0,正接线柱接一探针P.
(1)当P接于B1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将P沿B1B2移动会观察到什么?
(2)若将探针沿A0B0移动,并将所记录的电压表读数U对探针与A0的距离x绘成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说出在A0B0上U的变化.
②求点X的电场强度,并说明其方向.
③忽略边际效应,在图甲的两银条间粗略描绘电势递增为1V的等势线.
10.(13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中,用在导电纸上形成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描绘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吴利同学想模拟带负电的点电荷附近电场在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他在木板上依次铺上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并用图钉固定,然后在导电纸中央固定一个小圆柱形电极A,如图甲所示.
(1)还需要一个什么形状的电极?答:__________.在图甲中画出示意图,并完成电路连接;
(2)通电后,要描绘出过C点的等势线,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3)描绘出的等势线应是正圆形,而实验中实际得到的图样却出现明显变形,如图乙所
示.右边明显偏离圆形而向外凸起,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