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834传热学大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合集下载

初试传热学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传热学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传热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按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为沈阳建筑大学招收建筑设备与环境、供暖通风与空调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

其中,传热学是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

它的考查目标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传热理论知识并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传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求解基本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 准确地把握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2.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3.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传热问题;4. 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准确完成传热问题的定量计算。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传热学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传热学各部分内容分数百分比约为:绪论 5%,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5%第二章稳态导热 10%第三章非稳态导热 10%第五章对流换热分析 10%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15%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10%第八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10%第九章辐射换热计算 15%第十章传热和换热器 5%第十一章质交换 5%(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各部分分数百分比约为:基本概念题15%,基本理论分析题20%,分析证明题20%,应用计算题45%.三、考查内容及要求应考范围包括:传热学所包含的热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与换热器、质交换等五大部分。

具体如下:1.绪论传热的基本方式(包括热导热、热对流、热辐射),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计算2.稳态导热基本概念(包括温度场、付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定解条件),一维稳态导热(包括平壁导热、圆筒壁导热、内热源问题、肋片导热)。

3.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过程,集总参数法,查表法,半无限大物体的工程计算查表法,瞬态和周期性非稳态导热的概念。

东北大学834传热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东北大学834传热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东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4;科目名称:传热学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传热学是冶金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00)、能源动力专业(专业代码:08580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冶金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专业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三) 考试题型及比例:简答题(约占40%),推导分析(约占10%),计算题(约占50%)。

(四) 参考书目:杨世铭,陶文铨编著. 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或陶文铨编著. 传热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三、考查要点(一)传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对常见的导热、对流、辐射传热及传热过程,掌握传递机理,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

(三)对典型的传热现象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四、计算器使用要求本科目需使用计算器、三角板附件1:大纲导语参考1、简答题(共60分,10小题,每题6分)2、推导分析题(共15分,1小题,每题15分)3、计算题(共75分,4小题)附件2:参考书目信息(参考书目的封面)附件3:考试大纲第1章绪论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以及由这些基本方式组合而成的传热过程。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机理、基本表达式和各物理量的意义、单位;热阻、传热系数等基本概念;传热方式的链接或叠加及其分析和简单计算等。

第2章稳态热传导传导传热的基本定律及数学表达式和定解条件(如稳态导热问题的三类边界条件)、各物理量意义和单位,三种典型几何物体(平板、圆柱体、球体)及变截面物体(如肋片)的热阻、热流量和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一维稳态导热的计算方法,了解多维或含内热源稳态热传导问题的求解。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形状因子、接触热阻、肋效率等。

东北大学843结构力学与土力学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东北大学843结构力学与土力学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东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843 ;科目名称:结构力学与土力学综合一、考试性质结构力学和土力学综合是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400)和土木水利专业(专业代码:085900)建筑与土木工程方向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课之一。

考试对象为参加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和土木水利专业建筑与木工工程方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概念解释(15%)、简答题(35%)、计算及应用题(50%)(四)参考书目1.李廉锟,《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版2. 陈希哲、叶青编著,《土力学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第5版,2013年(5)比例结构力学﹕土力学=3﹕2三、考查要点(一)《结构力学》一绪论1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荷载的分类3 结构的计算简图4 支座和结点的类型5 结构的分类二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1 概述2 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3 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则4 瞬变体系5 机动分析示例6 几何构造与静定性的关系三静定梁与静定刚架1 单跨静定梁2 多跨静定梁3 静定平面刚架4 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5 静定结构的特性四静定拱1 概述2 三铰拱的数解法3 三铰拱的图解法4 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五静定平面桁架1 概述(平面桁架的计算简图)2 结点法3 截面法4 截面法和结点法的联合应用5 各式桁架比较6 组合结构的计算六影响线1 概述(影响线的概念)2 用静力法作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3 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4 用机动法作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5 多跨静定梁的影响线6 桁架的影响线7 利用影响线求量值8 最不利荷载位置9 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和包络图七结构位移计算1 概述2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3 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4 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5 图乘法6 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7 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时的位移计算8 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八力法1 力法基本概念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3 力法的典型方程4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5 对称性的利用6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7 最后内力图的校核8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9 支座位移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10 连续梁的均布活载最不利位置及包络图11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九位移法1 概述2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3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计算步骤5 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6 对称性的利用十渐进法1 概述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4 无剪力分配法十一结构的极限荷载1 概述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及破坏机构3 静定梁极限荷载计算4单跨超静定梁极限荷载计算5 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6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7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计算8 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计算(二)《土力学》0 绪论1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岩土工程学科发展一工程地质1 概述2 矿物与岩石3 第四纪沉积层4 不良地质条件5 地下水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1 土的生成和特性2土的三相组成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4.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三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1 土的变形特性2 有效应力原理3 侧限条件下土的压缩性4 土的压缩性原位测试5 地基土的应力分布6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7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8 地基回弹和再压缩变形的计算9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四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1 概述2土的极限平衡条件3 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4.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因素5.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6 地基的极限荷载五土压力与土坡稳定1 概述2静止土压力3 朗肯土压力理论4.库伦土压力理论5.几种常见情况的土压力6 挡土墙设计7 土坡稳定分析六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1 概述2各阶段勘察的内容与要求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4.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5.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6 验槽七软弱地基处理1 概述2 机械压实法3 强夯法4.换填垫层法5.预压固结法6.挤密法7 振冲法8 化学加固法9 托换技术10 几种常见问题的处理附件:参考书目信息(参考书目的封面)。

839传热学复习大纲

839传热学复习大纲

839传热学复习大纲839《传热学》复习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1.了解传热学的工程应用背景,熟练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导热基本定律及导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对简单几何形状的常物性、无内热源稳态与非稳态导热问题能进行熟练的分析及计算;掌握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温度场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方法。

3.较深刻地了解对流传热的各种影响因素,熟悉对流传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相应准则的物理含义;对受迫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能定性做出正确判断,并能熟练运用准则关联式进行对流传热问题的计算。

4.掌握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熟悉角系数及利用辐射传热网络进行黑体与灰体表面间的辐射传热计算;初步了解气体辐射传热的特性。

5.掌握传热过程及复合传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了解强化传热及削弱传热的基本途径;掌握换热器的两种基本计算方法:平均温压法和传热单元数法。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1.章熙民、任泽霈等编著:《传热学》(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82.杨世铭、陶文铨编著:《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四、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计算填空题、计算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分值分布:基本概念题与基本理论分析题50%,应用计算题50%。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1.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3.传热过程及热阻要求:掌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传热过程、热阻等基本概念,了解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定义和机理。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1.基本概念------温度场、温度梯度、导热系数2.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3.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要求:掌握温度场、温度梯度、导热系数、导热基本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等,了解导热系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以及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推导和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表达形式。

834传热学考试大纲.doc

834传热学考试大纲.doc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834传热学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一、考试要求:深刻理解传热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分析方法,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工程传热问题计算的基本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计算能力二、考试内容:(1):传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应用a: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b: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2):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a: 导热微分方程式b: 通过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c: 通过肋片的导热d:接触热阻,形状因子e:具有内热源的导热(3):非稳态导热a: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b: 一维非稳态导热的求解及诺谟图c: 二维及三维非稳态导热的求解,对分析解的讨论d: 集总参数法e: 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热状况(4):对流传热a: 对流换热概说b: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分析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c: 边界层积分方程组及求解示例d: 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比拟理论e: 相似原理f: 强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g: 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5):沸腾和凝结传热a: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b: 影响膜状凝结因素的分析c: 沸腾换热现象d: 沸腾换热计算式(6):热辐射及辐射传热a: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b: 黑体辐射c: 实际固体与液体的辐射,灰体d: 黑体间的辐射换热及角系数e: 灰体间的辐射换热f: 气体辐射(7):传热过程与换热器a: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b: 换热器的型式及平均温压c: 换热器的热计算d: 传热的强化和隔热保温技术三、参考书目: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大连大学2020年848传热学

大连大学2020年848传热学

《传热学》考试大纲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选择,填空(或简答),计算题四、适用学科土木工程五、考核内容一、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0 绪论0.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0.2传热过程要求:掌握热传递的基本方式;掌握传热过程概念及计算。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1.1基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1.2导热系数1.3导热微分方程式1.4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要求:掌握温度梯度等基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表达式;理解导热系数定义、性质;理解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推导;掌握导热过程的四种单值性条件。

第二章稳态导热2.1通过平壁的导热2.2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2.3通过圆筒壁的导热2.4通过肋壁的导热2.5通过接触面的导热2.6二维稳态导热要求:掌握通过平壁、圆筒壁、肋壁的导热计算;理解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计算方法;了解通过接触热阻;理解形状因子和处理稳态导热的解题思路。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3.1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3.2无限大平壁的瞬态导热3.3其他形状物体的瞬态导热3.4周期性非稳态导热要求:了解非稳态导热现象;掌握瞬态导热计算线图方法和集总参数方法;掌握周期性非稳态导热计算。

第五章对流换热分析5.1对流换热概述5.2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5.3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的解5.4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5.5相似理论基础要求:掌握对流换热基本概念;理解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掌握边界层概念,理解数量级分析,掌握外掠平板层流换热计算;了解紊流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规律,掌握外掠平板紊流换热计算;理解相似的基本概念、相似原理以及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

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6.1管内受迫流动换热6.2外掠圆管流动换热6.3自然对流换热要求:理解管内换热一般分析,掌握管内受迫流动换热;掌握外掠单管和外掠管束两种流动换热;掌握自然对流换热。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7.1凝结换热7.2沸腾换热要求:掌握膜状凝结换热计算及影响换热因素及增强措施;掌握大空间沸腾换热。

东北大学831普通化学大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东北大学831普通化学大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东北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普通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普通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判断题:30%;简答题:20%;计算题:50%。

(四)参考书目普通化学(第二版),马家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5。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波函数与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系,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核外电子分布,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化学键的类型和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配位共价键与配位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相,理想气体,道尔顿分压定律,液体的蒸气压和沸点,晶体与非晶体,离子键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初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等容热效应和等压热效应的基本概念,焓的基本概念,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计算,自发过程的特点,焓变与自发过程,吉布斯函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四章水溶液与离子平衡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和沸点上升、溶液的渗透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水溶液中pH的计算,多相离子平衡,溶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传热学考研复习纲要

传热学考研复习纲要

传热学考研复习纲要第一章1、傅里叶导热定律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2、导热、对流、辐射的概念;3、传热学的分析方法;4、传热方式的相关分析;5、传热过程以及引入传热过程这一概念的目的;第二章1、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导热图中斜率)、计算公式、影响因素、比较;2、平壁、圆柱、球的导热热阻公式;平壁和圆柱的导热量计算公式;3、导热微分方程的两大定律、各种情况下的公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4、等截面直肋的导热量等系列计算(重点)、测量气体温度的误差及降低方式;5、肋效率的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影响因素(提高肋效率的方法)、是不是肋效率越高越好、肋面总效率的公式及各符号的意义、什么形状的肋效率最高;6、保温材料的概念、利用空气导热系数小这一特点制造保温材料的工程实例及原理;7、导热模型及导热机理;8、定解条件可分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三类边界条件的公式及意义;9、热扩散率的公式、物理意义、影响因素、与导热系数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章1、集中参数法的概念、物理意义、使用条件(使用这个判据的理由)、两种可以使用集中参数法的特殊情况(无限大平板、表面换热系数趋于零);2、毕渥数的公式、物理意义、毕渥数不同的平壁温度分布图及特点;3、傅里叶数的公式、物理意义;4、集中参数法的计算:时间常数、变温所需时间、特征长度、判断依据、无限大平板(Bi趋于无穷)的计算方法;5、时间常数的公式、影响因素、物理意义,与时间常数大小相关的分析题;第四章1、泰勒公式展开;2、向前差分、向后差分、中心差分;3、公式第五章1、对流换热的概念、影响因素(……四个流体物性)、强制对流以及自然对流的概念;2、对流换热的分析方法(四个);3、流动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概念、厚度、特点(四个)、引入边界层的目的;4、边界层流动状态的判据(为什么用这个判据);5、雷诺数的公式、物理意义、临界值;6、边界层根据雷诺数可分为三个区域;7、雷诺比拟、j因子;8、努赛尔数的公式、物理意义、与毕渥数的区别;9、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区别;10、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动量微分方程、能量微分方程的公式及利用边界层的条件进行量纲分析后的简化公式、各项的物理意义;11、边界层内对流控制方程的三大定律;12、普朗特数的公式、物理意义、边界层厚度的比较(图)(什么物质大什么小)13、流体强制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第六章1、同类现象;2、特征长度、定性温度、特征流速的概念;3、各相似准则数的推导来源(雷诺数、格拉晓夫数、努赛尔数、贝克莱数、普朗特数)4、管内流动与管外流动的区别;5、入口段效应的概念、作用、充分发展段的概念、两个段的换热系数比较(图)6、管内流动层流湍流的临界值;7、管内强制对流的准则方程;8、温差效应修正(温度对流速的影响)、螺旋管效应修正、为什么螺旋管效应修正系数和入口段效应修正系数都大于1而温差效应修正系数小于1?;9、提高对流换热换热系数的方法;10、外掠管束中管子的两种排列方式、叉排与顺排的特点比较、管排修正系数;11、大空间自然对流边界层的温度和速度分布特点(图);12、大空间自然对流与有限空间自然对流的特点;13、温度越低密度越高而自然对流依靠重力实现;14、圆柱和竖壁自然对流的特征长度与横放竖放的区别;15、圆柱和竖壁自然对流准则方程:Nu=C(GrPr)n,n的取值与层湍流的关系;16、瑞利数的公式、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的层流湍流的判据的区别;17、有关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小于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分析题;18、横掠单管和纵掠单管的比较、绕流脱体的形成机理(图);第七章1、凝结换热的概念、膜状凝结与珠状凝结的概念、形成机理;2、提高凝结换热换热系数的原则、凝结换热中的主要热阻;3、现代工程中常采用哪种凝结模式?(原因);4、膜状凝结过程管子横放与竖放的区别;5、膜状凝结的换热准则方程(记住公式中的因子含义和正反比关系即可,尤其是与凝结动力(过冷度)的几次方成正比);6、伽利略数的公式;7、凝结换热中的汽化潜热的相关计算、膜状凝结的层湍流判据;8、影响凝结换热的因素(六个),其中不凝结气体的影响机理;9、沸腾换热、大容器沸腾(池沸腾)、管内沸腾、饱和沸腾、过冷沸腾的概念;10、大容器沸腾各个区域的换热特点(图)、核态沸腾比膜态沸腾换热系数大的相关分析题;11、临界热流密度(CHF)(沸腾危机)的概念、工程中引入临界热流密度的意义(控制热流与控制壁温)、控制壁温条件下不会引起设备烧毁的相关分析题;12、大容器沸腾换热的准则方程各物理量的意义;13、沸腾换热主要受哪两个因素的影响、汽化核心的形成、凹坑处已形成汽化核心的原因相关分析题、汽化核心相关推导(最小半径);14、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四个)(其中不凝结气体反而会促进换热);15、提高沸腾换热换热系数的原则;第八章1、黑体概念、性质、小孔形成黑体的原因;2、可见光、太阳光、工业温度下、红外线的波长范围;3、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公式)、普朗克定律、兰贝特定律(公式及推导)的概念;4、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的概念;5、维恩位移定律的公式、概念(图);6、立体角、纬度角、辐射量的概念及计算;7、发射率(黑度)、光谱发射率、定向辐射率的概念公式(图);8、物体表面发射率的影响因素;9、灰体的概念、漫射体的概念、漫灰体的概念以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原因;10、气体辐射的特点、气体辐射分为两种气体的辐射;11、贝尔定律公式、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12、光谱吸收比的概念;13、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各类相关分析题;14、吸收比与波长有关的相关分析题;15、实际物体的吸收比的影响因素;16、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导过程、两种表述、适用于灰体的情况、可得出黑体的一种性质;17、吸收比、反射比、穿透比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什么物体的反射比为0、什么物体的穿透比为0;第九章1、角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三个特性(公式);2、有效辐射、投入辐射的概念及物理意义;3、封闭腔内两灰体的辐射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及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4、空间辐射热阻、表面辐射热阻的概念及计算;5、封闭腔内三灰体的辐射换热量的计算及网络图、重辐射面的概念、网络法的概念、引入网络图的理由;6、遮热板的概念及降低辐射换热量的原理、材料选择、工程应用;7、抽气遮热罩式测量高温气体温度可降低测温误差的原因及相关分析题;8、通过控制表面辐射热阻和空间辐射热阻来提高或降低辐射换热量的工程应用及相关分析题;第十章1、通过平壁的传热、通过圆管的传热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圆管的传热的传热系数、加肋后的传热系数、肋化系数的概念;2、临界热绝缘直径的概念、引入该概念的原因、为什么平壁传热不需要引入、临界热绝缘直径的计算公式、各物理量的意义;3、对数平均温差的概念、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引入对数平均温差的原因、其它流动型式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公式;4、换热器顺流布置和逆流布置的概念、各自的特点、各自优缺点、如何获得最大平均温差、一侧发生相变换热时的情况分析、顺流逆流布置的温度变化图;5、换热器的效能的概念、公式及物理意义;6、换热器的热计算的两种方法、两种类型、传热单元数的概念;7、强化传热的原则、措施、隔热保温技术、保温效率;8、污垢热阻的公式、有污垢热阻时的传热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东北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传热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传热学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动力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需考生自备计算器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 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25%
理论分析与推导15%
计算题60%
( 包括简单传热学问题计算和工程应用计算)
(四) 满分分值:150分
(五) 参考书目
杨世铭,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
第1章绪论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以及由这些基本方式组合而成的传热过程。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机理、基本表达式和各物理量的意义、单位;热阻、传热系数等基本概念;传热方式的链接或叠加及其分析和简单计算等。

1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