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考研大纲
东北大学834传热学大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东北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传热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传热学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动力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需考生自备计算器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 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25%
理论分析与推导15%
计算题60%
( 包括简单传热学问题计算和工程应用计算)
(四) 满分分值:150分
(五) 参考书目
杨世铭,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
第1章绪论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以及由这些基本方式组合而成的传热过程。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机理、基本表达式和各物理量的意义、单位;热阻、传热系数等基本概念;传热方式的链接或叠加及其分析和简单计算等。
1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南京理工大考研传热大纲

南京理工大学《传热学》课程考试大纲主要参考书:《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世铭考试内容:(Δ表示重点)第一章绪论§1.1热量传送的三种基本方式①导热;②对流;③热辐射。
§1.2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①传热过程;②传热系数。
Δ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2.1导热基本定律①导热基本定律;②导热系数;③温度场。
§2.2导热微分方程式①导热微分方程式;②热扩散率;③定解条件。
§2.3通过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①通过平壁的导热;②热阻;③多层平壁导热;④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Δ§3.1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①非稳态导热的特点;②非稳态导热过程的两个阶段。
§3.2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及诺谟图(了解方法)§3.3二维及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3.4对分析解的几点讨论①傅里叶准则、毕渥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②集总参数法。
§3.5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原理方法)§3.6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热状况(基本概念)第四章对流换热Δ§4.1对流换热概论①对流换热问题分类;②换热微分方程;③影响换热系数的因素。
§4.2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方程组建立方法)Δ§4.3边界层分析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①流动边界层;②热边界层;③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4.4边界层积分方程组及求解示例§4.5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比拟理论Δ§4.6相似原理①物理量的相似;②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③相似准则间的关系;④判别相似的条件;⑤实验数据的实用整理方法。
§4.7强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关联式的使用)§4.8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关联式的使用)第五章凝结与沸腾换热Δ§5.1凝结换热现象①膜状凝结;②珠状凝结。
§5.2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基本概念、关联式的使用)Δ§5.3影响膜状凝结因素的讨论Δ§5.4沸腾换热现象①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②汽化核心。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811传热学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 811传热学考查要点:1.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导热的基本概念,热导率,热扩散率,傅立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求解导热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
三类边界条件。
要求掌握温度场、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热流和热量等基本概念。
掌握傅立叶定律的基本条件、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热导率的主要因素。
能以导热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描述导热过程。
2. 稳态导热平壁的导热,单层平壁、多层平壁及复合平壁导热;圆筒壁的导热,单层圆壁、多层圆壁的导热;球壳的导热,单层球壳、多层球壳的导热。
肋壁的导热(等截面直肋的导热)、肋片效率,其它肋片的导热。
具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一维平板的导热、一维圆柱体的导热)、接触热阻。
热阻网络图、临界绝热半径。
要求能通过求解导热微分方程或应用热阻概念对常物性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进行温度场及导热量的计算。
能应用公式或图表计算肋片导热问题了解接触导热。
3. 不稳态导热不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恒温介质中无限薄材加热(集总参数法)。
无限大平板、无限长圆柱体、球体和半无限大物体不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
二维、三维不稳态导热的计算。
要求了解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能以集总参数法计算无限薄材的加热(冷却)问题,能以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描述不稳态导热过程,了解几类典型的不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能根据公式或图表求解不稳态导热过程的温度分布。
能对简单物体的二维、三维导热问题用乘积法求解。
4. 导热的数值解法稳态和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法(有限差分原理和节点方程的求解)。
要求掌握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步骤。
能对导热问题建立有限差分方程,并能用迭代法求解。
对不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还需掌握显式、隐式两种差分格式及稳定性条件。
5. 强制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概述,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换热微分方程、能量微分方程、动量微分方程、连续性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动量微分方程、边界层能量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传热学考研复习纲要

传热学考研复习纲要第一章1、傅里叶导热定律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2、导热、对流、辐射的概念;3、传热学的分析方法;4、传热方式的相关分析;5、传热过程以及引入传热过程这一概念的目的;第二章1、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导热图中斜率)、计算公式、影响因素、比较;2、平壁、圆柱、球的导热热阻公式;平壁和圆柱的导热量计算公式;3、导热微分方程的两大定律、各种情况下的公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4、等截面直肋的导热量等系列计算(重点)、测量气体温度的误差及降低方式;5、肋效率的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影响因素(提高肋效率的方法)、是不是肋效率越高越好、肋面总效率的公式及各符号的意义、什么形状的肋效率最高;6、保温材料的概念、利用空气导热系数小这一特点制造保温材料的工程实例及原理;7、导热模型及导热机理;8、定解条件可分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三类边界条件的公式及意义;9、热扩散率的公式、物理意义、影响因素、与导热系数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章1、集中参数法的概念、物理意义、使用条件(使用这个判据的理由)、两种可以使用集中参数法的特殊情况(无限大平板、表面换热系数趋于零);2、毕渥数的公式、物理意义、毕渥数不同的平壁温度分布图及特点;3、傅里叶数的公式、物理意义;4、集中参数法的计算:时间常数、变温所需时间、特征长度、判断依据、无限大平板(Bi趋于无穷)的计算方法;5、时间常数的公式、影响因素、物理意义,与时间常数大小相关的分析题;第四章1、泰勒公式展开;2、向前差分、向后差分、中心差分;3、公式第五章1、对流换热的概念、影响因素(……四个流体物性)、强制对流以及自然对流的概念;2、对流换热的分析方法(四个);3、流动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概念、厚度、特点(四个)、引入边界层的目的;4、边界层流动状态的判据(为什么用这个判据);5、雷诺数的公式、物理意义、临界值;6、边界层根据雷诺数可分为三个区域;7、雷诺比拟、j因子;8、努赛尔数的公式、物理意义、与毕渥数的区别;9、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区别;10、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动量微分方程、能量微分方程的公式及利用边界层的条件进行量纲分析后的简化公式、各项的物理意义;11、边界层内对流控制方程的三大定律;12、普朗特数的公式、物理意义、边界层厚度的比较(图)(什么物质大什么小)13、流体强制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第六章1、同类现象;2、特征长度、定性温度、特征流速的概念;3、各相似准则数的推导来源(雷诺数、格拉晓夫数、努赛尔数、贝克莱数、普朗特数)4、管内流动与管外流动的区别;5、入口段效应的概念、作用、充分发展段的概念、两个段的换热系数比较(图)6、管内流动层流湍流的临界值;7、管内强制对流的准则方程;8、温差效应修正(温度对流速的影响)、螺旋管效应修正、为什么螺旋管效应修正系数和入口段效应修正系数都大于1而温差效应修正系数小于1?;9、提高对流换热换热系数的方法;10、外掠管束中管子的两种排列方式、叉排与顺排的特点比较、管排修正系数;11、大空间自然对流边界层的温度和速度分布特点(图);12、大空间自然对流与有限空间自然对流的特点;13、温度越低密度越高而自然对流依靠重力实现;14、圆柱和竖壁自然对流的特征长度与横放竖放的区别;15、圆柱和竖壁自然对流准则方程:Nu=C(GrPr)n,n的取值与层湍流的关系;16、瑞利数的公式、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的层流湍流的判据的区别;17、有关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小于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分析题;18、横掠单管和纵掠单管的比较、绕流脱体的形成机理(图);第七章1、凝结换热的概念、膜状凝结与珠状凝结的概念、形成机理;2、提高凝结换热换热系数的原则、凝结换热中的主要热阻;3、现代工程中常采用哪种凝结模式?(原因);4、膜状凝结过程管子横放与竖放的区别;5、膜状凝结的换热准则方程(记住公式中的因子含义和正反比关系即可,尤其是与凝结动力(过冷度)的几次方成正比);6、伽利略数的公式;7、凝结换热中的汽化潜热的相关计算、膜状凝结的层湍流判据;8、影响凝结换热的因素(六个),其中不凝结气体的影响机理;9、沸腾换热、大容器沸腾(池沸腾)、管内沸腾、饱和沸腾、过冷沸腾的概念;10、大容器沸腾各个区域的换热特点(图)、核态沸腾比膜态沸腾换热系数大的相关分析题;11、临界热流密度(CHF)(沸腾危机)的概念、工程中引入临界热流密度的意义(控制热流与控制壁温)、控制壁温条件下不会引起设备烧毁的相关分析题;12、大容器沸腾换热的准则方程各物理量的意义;13、沸腾换热主要受哪两个因素的影响、汽化核心的形成、凹坑处已形成汽化核心的原因相关分析题、汽化核心相关推导(最小半径);14、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四个)(其中不凝结气体反而会促进换热);15、提高沸腾换热换热系数的原则;第八章1、黑体概念、性质、小孔形成黑体的原因;2、可见光、太阳光、工业温度下、红外线的波长范围;3、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公式)、普朗克定律、兰贝特定律(公式及推导)的概念;4、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的概念;5、维恩位移定律的公式、概念(图);6、立体角、纬度角、辐射量的概念及计算;7、发射率(黑度)、光谱发射率、定向辐射率的概念公式(图);8、物体表面发射率的影响因素;9、灰体的概念、漫射体的概念、漫灰体的概念以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原因;10、气体辐射的特点、气体辐射分为两种气体的辐射;11、贝尔定律公式、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12、光谱吸收比的概念;13、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各类相关分析题;14、吸收比与波长有关的相关分析题;15、实际物体的吸收比的影响因素;16、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导过程、两种表述、适用于灰体的情况、可得出黑体的一种性质;17、吸收比、反射比、穿透比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什么物体的反射比为0、什么物体的穿透比为0;第九章1、角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三个特性(公式);2、有效辐射、投入辐射的概念及物理意义;3、封闭腔内两灰体的辐射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及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4、空间辐射热阻、表面辐射热阻的概念及计算;5、封闭腔内三灰体的辐射换热量的计算及网络图、重辐射面的概念、网络法的概念、引入网络图的理由;6、遮热板的概念及降低辐射换热量的原理、材料选择、工程应用;7、抽气遮热罩式测量高温气体温度可降低测温误差的原因及相关分析题;8、通过控制表面辐射热阻和空间辐射热阻来提高或降低辐射换热量的工程应用及相关分析题;第十章1、通过平壁的传热、通过圆管的传热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圆管的传热的传热系数、加肋后的传热系数、肋化系数的概念;2、临界热绝缘直径的概念、引入该概念的原因、为什么平壁传热不需要引入、临界热绝缘直径的计算公式、各物理量的意义;3、对数平均温差的概念、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引入对数平均温差的原因、其它流动型式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公式;4、换热器顺流布置和逆流布置的概念、各自的特点、各自优缺点、如何获得最大平均温差、一侧发生相变换热时的情况分析、顺流逆流布置的温度变化图;5、换热器的效能的概念、公式及物理意义;6、换热器的热计算的两种方法、两种类型、传热单元数的概念;7、强化传热的原则、措施、隔热保温技术、保温效率;8、污垢热阻的公式、有污垢热阻时的传热系数;。
江西理工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 824 《传热学》 考试大纲

《传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考试内容涉及传热学相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计算等方面。
要求考生对相关概念及定理有较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各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0.绪论(1)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区别;(2)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应用;(3)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及其热量计算公式;1.导热理论基础(1)傅里叶定律和导热微分方程;(2)推导各向同性材料、具有内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3)影响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及数量级;(4)定解条件,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2.稳态导热(1)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求解;(2)变导热系数的处理方法;(3)肋片在工程中的应用场合;(4)应用肋效率的曲线来计算直肋和环肋问题;3.非稳态导热(1)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及热扩散率;(2)集总参数法的分析求解方法;(3)应用诺谟图及近似计算公式进行工程计算;(4)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4.导热数值解法基础(1)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步骤、思路;(2)二维稳态导热问题离散方程的建立;(3)用迭代法和热平衡方法求解离散方程的方法;5.对流换热分析(1)流动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概念,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2)描写常物性流体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组;(3)积分方程求解外掠等壁温平板层流换热问题的方法;(4)相似原理或量纲分析;6.单相流体对流换热(1)各种典型对流换热过程的流动图象;(2)管内换热入口段与充分发展段的概念,实验关联式计算;(3)圆管及非圆形通道内强制对流换热;(4)外掠单管及管束强制对流换热;(5)自然对流换热的概念与计算;7.凝结与沸腾换热(1)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的概念及计算;(2)影响凝结换热的主要因素及强化途径;(3)大容器饱和沸腾的概念;(4)大容器的饱和核态沸腾换热、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5)沸腾换热的主要因素及强化途径;8.热辐射的基本定律(1)热辐射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定律;(2)影响实际物体表面辐射特性的因素;(3)漫射表面、黑体和灰体的概念;9.辐射换热计算(1)角系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2)封闭腔的意义;(3)有效辐射概念或网络图法;(4)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的途径;(5)气体辐射特点,影响气体辐射发射率的因素;10.传热与换热器热(1)污垢热阻,复合换热过程的、总传热系数计算方法;(2)辐射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传热过程的概念,传热过程的概念;(3)对数平均温差的推导和计算;(4)平均温差法或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进行换热器的热计算。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857 传热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热学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测试学生对传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传热问题的计算方法、重要热工参数的测量方法、强化或削弱传热的基本方法等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工程实际传热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填空题(8-10个,约30分)分析简答题(5-6小题,约60分)综合计算题(3-4小题,约60分)假如每题分数有变化,变化范围亦不大,难度与历年试题相当,全部均在考试大纲以内。
III 考查内容一、稳态导热温度分布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典型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通过肋片的导热;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
二、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中参数法;典型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
三、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建立;节点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导热问题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判据。
四、对流换热的理论基础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对流换热的分类;边界层理论;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五、对流换热的计算管道内强制对流的特点;管道内强制对流的计算;外掠物体强制对流的特点;外掠物体强制对流的计算;自然对流。
六、相变换热凝结换热的模式及特点;膜状凝结换热的简化和求解;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大空间沸腾曲线;汽化核心;沸腾换热的强化方法;热管工作原理及特点。
七、热辐射基本理论热辐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基本定律;实际物体辐射和吸收的特点;基尔霍夫定律。
八、辐射换热的计算角系数的性质和计算;黑体辐射的计算;组成封闭空腔的灰体间的辐射换热计算;辐射换热的强化和削弱。
九、传热过程和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分析;换热器的分类方法;换热器的热计算;换热器的强化。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3分,共36分)1.采用平板导热仪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时,通常要使在上(填“热面”或者“冷面”),其目的是。
传热学考试大纲

传热学考试大纲第0章绪论1.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传热机理. 2.一维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单位. 3.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单位. 4.黑体辐射换热的四次方定律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单位. 5.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6.热阻的概念. 对流热阻, 导热热阻的定义及基本表达式. 7.接触热阻,污垢热阻的概念. 8.使用串连热阻叠加的原则和在换热计算中的应用. 9.对流换热和传热过程的区别. 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区别. 10.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第1章导热理论基础1.矢量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单位. 2.温度场, 等温面, 等温线的概念. 3.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推导导热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 4.导热系数概念,导热系数为什么和物体温度有关? 而在实际工程中为什么经常将导热系数作为常数. 5、导热问题的单值性条件,导热问题三类边界条件的数学描述. 第2章稳态导热1、使用热阻概念, 对通过单层和多层平板, 圆筒和球壳壁面的一维导热问题的计算方法. 2、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推导等截面和变截面肋片的导热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 3、导热系数为温度的线性函数时, 一维平板内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及判断方法. 4、肋效率的定义. 5、肋片内温度分布及肋片表面散热量的计算. 6、放置在环境空气中的有内热源物体一维导热问题的计算方法. 7、两维物体内等温线的物理意义. 从等温线分布上可以看出那些热物理特征. 8、什么是形状因子? 如何应用形状因子进行多维导热问题的计算? 第3章非稳态导热1.非稳态导热的分类及各类型的特点. 2.Bi 准则数, Fo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3.Bi®0 和Bi ®¥各代表什么样的换热条件? 4.集总参数法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 5.使用集总参数法, 物体内部温度变化及换热量的计算方法. 6.时间常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7.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况阶段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计算上的特点. 8.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况阶段的判断条件. 9.无限大平板和半无限大平板的物理概念. 半无限大平板的概念如何应用在实际工程问题中. 10.如何用查图法计算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正规状况阶段的换热问题? 11.如何用近似拟合公式法计算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问题? 12.半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的计算方法. 第4章导热数值解法基础1.节点的概念. 2.向前差分, 先后差分, 中心差分的概念. 3.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 推导内点和边界点离散方程的基本方法. 4.两个导热系数不同的物体紧紧贴在一起, 不计接触热阻, 如何推导接触面上节点离散方程. 5.显式差分方程及稳定性判据. 6.显式差分方程和隐式差分方程在求解时的差别. 第5章对流换热分析1.对流换热是如何分类的? 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物理因素. 2.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中包括那些方程? 3.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在数学方程的描述上有何本质区别? 4.从流体的温度场分布可以求出对流换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 其物理机理和数学方法是什么? 5.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定义. 6.管外流和管内流的速度边界层有何区别? 7.为什么说层流对流换热系数基本取决与速度边界层的厚度? 从边界层积分方程的应用结果来说明. 8.为什么温度边界层厚度取决与速度边界层的厚度? 9.对十分长的管路, 为什么在定性上可以判断管路内层流对流换热系数是常数? 10.如何使用边界层理论简化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11.如何将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转化为无量纲形式? 12.为什么说对强制对流换热问题, 总可以有: Nu=f(Re,Pr) 的数学方程形式? 13.什么是特性长度和定性温度? 选取特性长度的原则是什么? Re准则数中的特性长度的取法是不一样的. 说明其物理14.对管内流和管外流, , Re原因. 15.当量水利直径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6.湍流动量扩散率, 湍流热扩散率, 湍流普朗特数是如何定义的? 它们是物性17.什么是雷诺比拟? 它怎样推导出摩擦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间的比拟关系式? 18.什么是相似原理? 判断物理相似的条件? 相似原理在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19.比拟和相似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0.使用相似分析法推导准则关系式的基本方法. 21.使用p定理推导准则关系式的基本方法. 22.Nu, Re, Pr, Gr准则数的物理意义准则数的物理意义. 23.在有壁面换热条件时, 管内流体速度分布的变化特点. 第6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1、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量的计算方法. 如何确定特性长度和定性温度? 2、流体横琼单管和管束时对流换热的计算方法. 3、竖壁附近自然对流的温度分布, 速度分布的特点? 换热系数的特点? 4、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方法. 如何确定横管和竖管的特性长度? 5、如何区分自然对流是属于大空间自然对流还是受限空间自然对流? 6、如何计算物体表面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同时需要考虑的换热问题? 7、如何使用实验数据整理对流换热准则数实验方程式? 8、对自然对流换热, 自模化的物理意义及工程应用意义. 9、混合对流的概念. 第7章凝结与沸腾换热1.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概念. 2.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分析解的基本推导方法. 在这个推导方法中在这个推导方法中 最基本的假设是什么? 3.对于单根管子, 有那些因素影响层流膜状凝结换热? 它们起什么作用? 4.对于实际凝结换热器, 有那些方法可以提高膜状凝结换热系数? 5.池内饱和沸腾曲线可以分成几个区域? 有那些特性点? 各个区域在换热原理上有何特点? 6.气化核心的概念. 沸腾气泡产生的物理条件. 7.画出水的池内饱和沸腾曲线. 掌握特性点的基本数值范围. 8.什么是临界热流密度? 什么是烧毁点? 如果是定壁温加热条件, 还会有烧毁现象出现吗? 9.为什么对于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核态沸腾换热系数有很大的不同? 10.那些因素影响核态沸腾换热? 11.沸腾换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8章热辐射基本定律1.什么是黑体, 灰体? 实际物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看成是灰体? 2.光谱辐射力,辐射力和定向辐射强度的物理意义.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物体的发射率, 吸收率, 反射率, 穿透率是怎样定义的? 发射率和反射率有何4.工业上有实际意义的热辐射波长范围. 近红外, 远红外辐射概念. 5.漫射表面的概念. 6.物体的发射率取决于物体本身, 而不涉及外部条件. 因此, 发射率可看成是物性. 但是吸收率与外界条件有关. 为什么对于灰体,吸收率也可看成是物性, 并等于发射率? 7.维恩位移定律的表达式. 试考虑一下它在自然科学及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8.3个黑体辐射基本定律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应用. 第9章辐射换热计算1.角系数的定义及性质. 2.两维表面间角系数的计算方法两维表面间角系数的计算方法 (代数分析法, 图表法). 3.多层无限大灰体平板间的辐射换热计算方法. 4.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如何应用在灰体辐射计算中. 5.一个灰体和大空间之间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同时被考虑时的计算方法. 6.高温气体内, 使用遮热板的热电偶测温精度分析. 能量平衡定律在此类问题中的应用. 7.表面辐射热阻和空间辐射热阻的定义及表达式. 8.重辐射面的概念. 9.采用网络法求解三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10.辐射换热的强化和削弱方法. 11.气体辐射有什么特点? 12.什么是温室效应? 从传热学的角度做出评述. 举出一些实际例子. 第10章传热与换热器1.通过平板与园管的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2.肋化系数和肋面总效率的定义. 肋效率, 肋化系数和肋面总效率之间的区别. 3.已知肋化系数后, 通过肋面的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4.临界热绝缘直径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5.换热器有那些主要形式? 6.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方法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方法7.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8.什么是换热器的效能和传热单元数. 9.在换热器热计算中, 平均温差法和传热单元法各有什么特点? 10.什么是污垢热阻? 工程实际中,怎样减小管路中的污垢热阻? 举几个例子. 11.强化传热系数的原则是什么? 12.什么是有源强化换热(主动式强化换热)和无源强化换热(被动式强化换热)? 13.怎样使用试验数据, 用威尔逊图解法求解传热过程分热阻? 14.有那些隔热保温技术. 什么是保温效率? 第11章质交换1、质扩散及其基本定律、质扩散及其基本定律2、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的类比,对流质交换的相似准则数Sh、Sc、Le、St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3、对流质交换的准则关联式的应用、对流质交换的准则关联式的应用4、液体蒸发时的热质交换计算应用、液体蒸发时的热质交换计算应用。
《传热学》考试大纲

《传热学》考试大纲张岩-能动学院-2013考试题型(1)选择题(2)简答题(3)计算题复习要点第1章绪论(1)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特点,并能用传热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与传热有关的现象。
(2)熟练掌握傅立叶导热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Stefan-Boltzmann定律的公式及其中每个符号的单位和意义(参阅表1-3)。
(3)能够正确分析实际热量传递过程的各个串联环节。
(4)理解热阻的概念并掌握传热过程的热阻分析方法。
第2章稳态热传导(1)理解稳态导热及稳态温度场的特点;导热基本定律一般形式的物理意义;等温线(面)的定义及其与热流线的关系;(2)熟练掌握导热系数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常见固体、液体及气体导热系数值的相对大小;变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线性近似计算方法。
(3)了解导热微分方程推导的理论基础、推导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熟练掌握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下典型一维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分析解,包括温度分布、热流量计算、及热阻表达式(参阅表2-3);(5)熟悉、理解复杂导热问题的简化处理方法(如肋片问题物理模型简化的依据、内热源的处理等);肋片的作用及选用的基本原则;接触热阻对传热的影响及改善措施第3章非稳态热传导(1)理解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瞬态非稳态导热过程的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2)了解第三类边界条件下Bi数对平板中温度分布的影响。
(3)熟练掌握集总参数法的基本思想、适用范围、两个不同毕渥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4)熟练掌握时间常数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5)掌握傅里叶数及热扩散率(导温系数)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的关联与区别。
第4章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1)理解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思想及其基本步骤(2)熟练掌握利用热平衡法建立内部和边界节点离散方程的方法(3)掌握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构造迭代方程的方法以及迭代过程能否收敛的判据第5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1)了解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流传热现象的分类;建立运动流体能量方程的方法及理论依据(2)掌握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的含义及其对解决对流传热问题的作用;流动边界层在壁面上的发展过程;(3)了解利用数量级分析法简化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思路和步骤(4)掌握雷诺数、努赛尔数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利用雷诺数判断流体外掠等温平板时流态的变化;(5)了解比拟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流体外掠等温平板传热的层流分析解(6)掌握流体外掠等温平板时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相对大小及关联式;确定特征数方程中流体物性的定性温度及计算Re数特征流速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学》考研复习大纲
(考试时间:180 分钟,成绩:150 分)
传热学》(第五版),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一、复习要求∶
1.了解传热学的工程应用背景,熟练掌握传热传质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导热基本定律及导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对简单几何形状的常物性、无内热
源稳态与非稳态导热问题能进行熟练的分析及计算;较深刻地了解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温度场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导热问题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
3.较深刻地了解对流换热的各种影响因素,熟悉对流换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相应准则的
物理含义;对强迫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能定性做出正确判断,并能熟练运用准则方程式进行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
4.掌握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熟悉角系数及利用辐射换热网络进行黑体与灰体表面间的辐射
换热计算;初步了解吸收性介质的热辐射特点及计算。
5.掌握传热过程及复合换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了解强化传热及削弱传热的基本途径;掌
握换热器的两种基本计算方法:平均温压法和传热单元数法。
6.初步掌握温度、热量及流量等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了解用实验方法测定导热系数和对
流换热系数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3.传热过程及热阻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1.基本概念------温度场、温度梯度、导热系数
2.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3.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
第二章稳态导热
1.通过无限大平壁、无限长圆筒壁、复合壁及肋壁的导热
2.热阻分析及接触热阻
3.二维稳态导热及复杂情况的稳态导热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
1.基本概念------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及温度分布
2.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诺谟图与集总参数法
3.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半无限大物体(一维)的分析解
4.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半无限大物体(一维)的分析解
第四章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
1.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的基本原理、求解区域及控制方程的离散
2.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节点方程的建立、节点方程组的求解
3.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节点方程的建立和稳定性、节点方程组的求解
第五章对流换热原理
1.对流换热概述------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分析、理论求解思路
2.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3.边界层分析------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
4.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
5.边界层积分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
6.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
7.相似理论基础------基本概念、物理现象相似条件及相似原理、对流换热的几个主要准则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实验关联式
1.强迫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管内强迫流动换热、外掠单管及管束强迫流动换热
2.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大空间及有限空间自由流动换热
3.强迫流动与自由流动换热并存时的综合流动换热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1.凝结换热现象概述
2.膜状凝结换热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沸腾换热现象概述------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分析、泡态沸腾换热机理简介
4.大空间泡态沸腾计算
第八章辐射换热
1.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角系数及其确定
3.黑体间及灰体间的辐射换热计算------空间热阻、表面热阻、辐射换热的网络求解
4.气体辐射------特点、气体吸收定律、气体的黑度和吸收率、气体与外壳间的辐射换热
第九章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1.复合换热及传热的强化与削弱
2.换热器的型式与构造
3.换热器的计算------平均温差法,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实验内容:
1、颗粒状物质导热系数的测定(球体法)
2、空气横掠单管时平均换热系数的测定
3、空气沿横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时换热系数的测定
三、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四、参考教材:
1.章熙民、任泽霈编著:《传热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
2.杨世铭、陶文铨编著:《传热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