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忆读书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案 (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忆读书》的内容和意境。
–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用简单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读书的美好场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诗歌朗读和理解,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结合生字词学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分享,促进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培养。
2.方法目标–诗歌朗读与赏析。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结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忆读书》的内容和意境。
2.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1.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读书的美好场景。
2.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忆读书》诗歌全文及相关学习资料。
2.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的认读和默写。
3.课堂布置:确保课堂环境安静整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与读书相关的诗句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引入诗歌《忆读书》的主题。
第二步:诗歌朗读和赏析(15分钟)请学生自读诗歌《忆读书》,教师进行朗读示范,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第三步:生字词学习(10分钟)介绍生字词,组织学生进行认读、默写和造句等活动,巩固词汇。
第四步:诗歌理解与表达(2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美好场景,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展示各组成果。
第五步:情感与体验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读书相关的故事或感受,引导学生情感共鸣与思考。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激励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并写出拼音和释义。
2.仿照诗歌《忆读书》写一篇感想或读后感。
3.准备主题为“我的阅读角”,展示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对诗歌《忆读书》的浓厚兴趣,通过运用合作学习与个人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话题下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章的语言叙述质朴、简洁,冰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自己读书的历程和感受。
这是五年级的学生一次使用部编版教材,孩子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这个语文要素的提出是孩子们一次接触,但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也经常用,教学中主要结合课后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以这样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作者读《三国演义》的读书经历,使学生明白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信息梳理,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词语,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
3、能说出作者童年时对“好书”的看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单2、教师准备:(1)细读文本,筛选教学要点(2)课文《忆读书》(3)了解作者(4)设计教学环节3、教具准备:(1)ppt课件(2)翻页笔(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0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书中人物图片,指名生说2、总结并揭示课题《忆读书》(板书课题)02检查预习,了解文章顺序1、检查预习单中的读词情况(生开火车读词语)2、说说自己预习单中时间顺序的梳理(师相机板书)03初步梳理读书经历,把握文章脉络1、生快读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所读书目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所读书目3、把握作者读书经历分为童年老年两个时期04研读童年读书经历,品味《三国演义》1、师:小组合作:先读课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讨论:“我”是怎样爱上读三国的?2、生小组讨论3、汇报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读三国的经历5、总结6、那你觉得在她七岁时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05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梳理信息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读书经历2、汇报06总结梳理方法,布置作业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圈画和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如果我们想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个她从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读书经历,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师的板书其实已经初具表格的样子,回去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列出一个表格,把作者读书经历进行梳理,看谁的表格设计的合理、清晰。
《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

[《忆读书》公开课教案]《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打一事物)2、学生猜谜语或者说关于读书的名言,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二、介绍作者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四、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参考问题:“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自由抢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问题设计如下: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案 (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5)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忆读书》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其运用。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书籍时的感受和体验。
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能够表达自己对阅读书籍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2.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板书、课件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阅读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阅读对他们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短语,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理解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情感解读。
第四步:课文习题1.完成课本上关于课文的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提高课文的理解能力,包括细节理解和归纳总结。
第五步:拓展延伸1.给学生提供其他与阅读相关的材料,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六、课堂小结1.温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2.鼓励学生表达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和体会。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忆读书》教案的第五部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收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
“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
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
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忆读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忆读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的第25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学会用自己的话阐述读书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读书的热爱。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表达读书的好处。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领会读书的内在意义。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读书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通过简短的谈话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忆读书》,并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理解到的内容。
3. 教师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要观点,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
4. 学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读书的好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或背诵《忆读书》,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关于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够领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读书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促使他们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理解和热爱。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
1.课文《26.忆读书》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通过一段简短的读书故事或者相关视频来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读书的益处,并选择一个代表发表意见。
4.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读书的看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写读书笔记、朗读课文或者分享读书心得。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对读书的认识有所提升,但在表达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下一堂课可以增加口语练习或演讲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读物,拓展对读书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26.忆读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第【1】篇〗课文赏析《忆读书》是冰心20 世纪80年代末写的一篇散文。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讲述了作者的读书经历,述说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整篇文章完全是作者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读者的心中,让人终生难忘。
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言“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
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文章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文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可围绕它设计活动任务,作为学生练习梳理信息、整体感知文本的一个支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难写的生字。
2.借助支架梳理文本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字里行间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及读书带给“我”的快乐。
3.感悟作者的语言,学习写一段自己的读书经历。
教学重难点借助支架梳理文本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字里行间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及读书带给“我”的快乐。
教学过程01展示导入这些名言都与读书有关。
是的,从古至今凡有作为之人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前一课我们还学习了朱熹的读书观(齐读)。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也与读书有关。
板书课题。
“忆”,回忆,它是文章的文眼。
02走进冰心关于作者冰心,我们四年级学过她的《繁星》里的几首短诗,对她已经有所了解。
著名作家巴金曾经深情的评价过她:“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你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灯塔”般的“世纪老人”,我们来看一下她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
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介绍】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
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
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A斩首凯旋水浒 B传记煞气敌冠 C派遣报利呻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fán suǒ()。
2.他们家非常háo huá(),漂亮极了。
3.他的身体日渐shuāi ruò()。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 我听得津津有味
....。
()
2.(他们)都有极其生动
..的性格。
()
3.看来人物栩栩如生
....的《水浒站》,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思考-----()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经常读书吗?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繁琐 2.豪华 3.衰弱
三、1.索然无味 2.呆板 3.死气沉沉
四、时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1.观赏 2.思索
2.A
3.总结读书的好处。
六、示例:我经常读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
在读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书还让我静下来,由一个假小子变成一个真正的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