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精品课件
山居秋暝课件(共16张PPT)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 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 崎呕见王侯。
——王维
★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本诗写雨后空山图。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抒情)
“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了,既然是空旷的山野, 为什么诗人却如此神往,甚至无暇顾及那春 花、春草的凋谢而执意久留此处呢?这空旷 的山野之中究竟隐藏了那些美丽的景致呢?
★颔联和颈联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空山 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 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 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 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 语言优美。 。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 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
《山居秋暝》ppt课件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言律诗
走进古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节奏
走进生字
kōnɡ 空气
山居秋暝
走进诗人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 (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 名诗人、画家。也通佛学,有“诗佛”之称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 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钢川别业时,此时 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 期了。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时期最后 一 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 价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 度。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 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洗衣女子欢笑归来,动态描写。 渔舟顺流而下,动态描写。
颈联展现了一幅山村男女劳作一天后,结伴晚归的充满 生气的欢乐的生活画面。
赏析古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抒发诗人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及归隐山林的愿望。
赏析古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写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抒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思考
的感情?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调子来朗读?
诗的首联写的是清秋傍晚时分小乡村的 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应当用轻快的调子来读。
2024《山居秋暝》PPT课件

《山居秋暝》PPT课件•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目录CONTENTS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子,河东(今山西运城)人。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成就: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01020304王维生平及成就创作背景及时代特点《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时代特点: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反映了王维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态。
诗歌风格与题材分类诗歌风格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灵飘逸、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题材分类王维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送别、咏史等。
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成就也最高。
《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标准的全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02指导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重点词汇解释与典故引用详细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如“空山”、“新雨”、“松间”、“竹喧”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引入相关的典故和背景知识,如“王维的隐居生活”、“山水田园诗派”等,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空山新雨后”的清新自然、“明月松间照”的幽静明净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审美价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意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审美体验。
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绘画美:色彩运用与构图技巧色彩运用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空山新雨后”的翠绿色调,“天气晚来秋”的黄昏色调,以及“明月松间照”的皎洁月光,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山居秋景图。
《山居秋暝》ppt课件完美版

空山新雨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 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意象画面 特点意境
空山新雨 晚天秋气
空幽宁静 秋 山
气清神爽 图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 的名句。作者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
“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 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 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 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
二读悟“境”
竹喧归浣女
意象画面 特点意境
竹林浣女 勤劳淳朴 山 居
莲塘渔舟 平和安乐 图
莲动下渔舟
2、对淳朴幸福的社会美的憧憬
三读悟“意”
颔联 、颈联对仗工整,分别从那些角度 写景?
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 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 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
“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 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 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 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 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 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 外。
❖ 读诗“五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看景语,看情语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 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赏析: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
平 仄 对
五绝
仗
词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 调、中调、小令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曲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
《山居秋暝》ppt课件

意象美
意境 清新 宁静 深远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 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 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 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 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 与 “平起”两式,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王维 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
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 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 了现实。后期因为ZJ黑暗,只 好渐退出GC,隐居山林,诗作 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 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静闲适的 乐趣,以及做人处事的禅机, 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 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 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 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 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 诗歌的独特风格。
(上图相传为王维的长江积雪)
上边的古画叫<雪溪图>, 相传是王维的画作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 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 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 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 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 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 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 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 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颔联
写幽清明净之景
(视觉 / 听觉)
颈联
写人,只闻其声,侧面写
尾联
用典
颔联 :「明月 」对 「清泉」, 「松間」对 「石上」, 「照 」对 「 流 」。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31张PPT)

课文探究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 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
乡村生活图景。
伍 课文鉴赏
诗歌赏析
1.“山居秋暝”中的“暝”的意思是__傍__晚___与“迷花倚石忽已暝”中的“暝”意思是否相 同?__相__同___ 2.含联、颈联对仗工整,分别从_色___、__静__、___动_、_____声四个角度进行了描写。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诗__中__有__画__ (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 4.在诗里诗人勾画出了一幅雨后晚景图, 从画中可以看出这里山村的风景是如此之_清___幽__, 民风是如此之_淳__厚__,(分别用两个字概括)犹如世外桃源。这就给__结__ 句中的__王__孙__自___可__留__ 作了有力铺垫。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七言
旧诗(古典诗歌) 近体诗(格律诗) 排律
诗
歌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律诗
五言 七言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首联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 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 是五言律诗。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PPT课件

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 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 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 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 展开想象,描述这几幅图画。
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 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 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颔联画面再现
景物:明月、青松、清泉、山石。 画面:山间月夜图 皎洁的月光斜照在茂密的松林里,投下斑驳的疏影,清澈 的泉水流泻在山石上,宛如一条洁白的素练。 教师应到学生体会感悟: 在那举头望明月,低头观流水的一瞬间,诗人便从高到低, 由近及远的勾勒出一幅立体感极强的画面,在这其中又点 缀着青松,山石。于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 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便清晰的浮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我们才知道在这翠竹青莲之中还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 人们。于是一幅纯洁美好的欢乐而归的生活图像便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 的泉 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 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颈联画面再现
景物:翠竹、浣女、青莲、渔舟
画面:欢乐而归图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一下:“正在我们欣赏山间优美的景色还没来 得及感叹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时,耳边传来了少女们的欢声笑语,循 声望去,原来是浣衣女嬉笑打闹着会叫了。忽然莲叶又不停的摇摆起 来,凝神观望才知道是满载而归的渔舟顺流而下,轻盈的穿过荷花丛, 弄乱了那幽静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课件(共17张PPT)

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
竹喧归浣女② ,莲动下渔舟。
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
随意春芳歇③ ,王孙④自可留。
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
地。
4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首 联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
来,山中兮不可留”,表达了“我”
还是愿意留在这里的想法。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古诗原文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诗作业
作
模仿书写素材,将古诗工工整
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随意春芳歇③ ,王孙④自可留。
古诗译文
山居秋暝 ①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
原 文
【唐】秋意。皎洁的 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
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后随其父迁 居蒲州。唐代诗人、画家。又因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 的悠闲生活。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 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3 注释及译文
古诗原文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画四
浣洗晚归图
竹喧归浣女
❖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 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 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 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 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图画五
月夜采莲图
莲动下渔舟
❖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 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 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 破了大山的宁静。
近 句成一联,八句律诗
体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
知 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地点、事件、季节、时间。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试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 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把握线索,抓住意象,分析诗歌主要 内容,找出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拓展:其他表达清静的诗句还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美在哪里?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 特点:幽清、明净。
上
★深入鉴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 民风淳厚。
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 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 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 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 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 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 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图画一
雨后初晴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 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 静,宛若世外桃源。
图画二
明月松林图
明月松间照
❖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 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图画三
清泉印月图
清泉石上流
❖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 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 么幽美的意境啊!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 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
★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 思诗?题中四个字,分别点出
对偶;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用“喧”和“动”衬托 “静”) 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以 动衬静”的诗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景是和谐的,那么人加入又如何 呢?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 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 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 和平安乐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
崎岖见王侯。
——王维
了解背景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统治阶级提倡佛老,既 为王维等一批诗人提供了悠闲生活的物质条件,又 为他们隐逸思想的形成创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 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意境
❖ 何谓“意境”? ❖ 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 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 ❖ 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 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 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王维本人仕途坎坷,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 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 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 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 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 活的一个篇章。
1.近体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抒情)
苏轼云: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发挥想象,联想意境,再 现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 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 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 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 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 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前期 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 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 右丞集》。
近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体
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知 识
其句数、字数、 平仄、对仗、用韵等都 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律诗和绝句。
近 体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 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诗
七律)。
知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
识
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
画面总合
❖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 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 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 生活图景。
★深入鉴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一词如何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山居秋暝
王维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 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盛于 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诗人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等思想感情。
★走近王维——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