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有可能引起颅内胶质瘤的病因

合集下载

颅内肿瘤概述

颅内肿瘤概述

提倡 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不提倡 提倡 Page 21
颅内肿瘤的治疗(一)
手术治疗 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完全切 除或大部切除。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 压和捷径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 切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 较好结果。
Page 9
四、病因学(四)
致瘤病毒
致瘤病毒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细胞核 内合成DNA的细胞增殖S期 内被固定于染色体内,改变 了基因特性,促使增殖失控 。
Page 10
五、颅内肿瘤发病部位
颅内肿瘤中以大脑半球肿瘤最多见,其
后依次为蝶鞍区、小脑、桥脑小脑角、
脑室内、脑干。 幕上肿瘤:发生于颅前窝、中窝、大脑
光动力学治疗(PDT)
用醋酸或硫酸处理过的血卟啉衍生物(HPD),能通过血脑屏障,容易被瘤细胞吸收。 瘤细胞HPD的积贮可较正常组织细胞大5~20倍,停留在细胞内的时间可达48h。
在此期间如用氩激光照射瘤床,则含有光敏物质的瘤细胞因发生光理化反应而失去活力或死亡。
热能治疗
肿瘤细胞对热能较正常细胞敏感。当将瘤区温度升高至42℃~43℃时,肿瘤细胞可被杀 死而正常细胞可不受影响。 加温可用微波或射频电流,温度控制在43℃,时间为20~30分钟。热能治疗可增强放疗 的效果,与放疗合用似更合理。
Page 15
八、颅内肿瘤的临床检查(一)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摄片、放射性核 素脑造影、脑室和脑池造影、 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过去 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 方法,不仅具有病变定位的意

脑胶质瘤的几个问题

脑胶质瘤的几个问题

防癌治癌1.家族遗传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亲属似乎比其他人更易患此病。

早年瑞典北方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的一级亲属患此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其他类型脑肿瘤的发病率并未有明显异常。

5%的脑胶质瘤患者出现了家族聚集性,这可能与共同的生活环境因素或遗传基因有关。

2.饮食、吸烟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种烈性神经致癌物,在腌制食品中已有发现。

因而,过多的摄入腊肉、熟火腿、油炸咸肉等,都会增加脑胶质瘤患病的风险。

经常摄入水果、新鲜蔬菜和维生素C 则正好相反。

如果母亲在妊娠期间摄入过多腊肉或其他腌制食品,其子女罹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也会增大。

烟草中含有一些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致癌物,包括亚硝基化合物。

所以,吸烟已经被认为是脑胶质瘤的潜在危险因素,会增加脑肿瘤的发病概率。

3.职业暴露和环境致癌物某些职业如医生、消防员、农民,工作中长期接触塑料、橡胶制品,暴露于砷、汞以及石油产品职业者,都是脑胶质瘤的高发人群。

农村地区脑胶质瘤的发病可能与大量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有关。

4.电离辐射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电磁场之下。

电离辐射会增加脑肿瘤的发生概率,也早已达成共识。

放射治疗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17%的脑胶质瘤患者接受过放疗。

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儿童,常需要接受预防性神经系统放疗,他们罹患脑胶质瘤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2倍。

大多数研究认为,使用手机和脑瘤的发病之间并无关联。

但也有一些学者称,如果手机使用者总习惯用一侧接听电话,那么在长期的射频辐射下,其发生脑肿瘤的风险会高1倍。

5.疾病因素从生物学角度讲,脑外伤后常会引起受伤部位明显的胶质增生,从而也相应增加了该部位发生肿瘤的概率,所以颅脑损伤被认为是脑胶质瘤的潜在危险因素。

但另一些学者认为,颅脑损伤本身并不会增加脑胶质瘤的发生风险,只不过是由于脑外伤而增加了常规头部CT 或MRI 检查,从而提高了脑胶质瘤的检出率。

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不容忽视。

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脊髓灰质炎疫苗受到“猴病毒40”污染,造成了大范围人群的医源性感染。

揭开胶质瘤的神秘面纱——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路长宇 博士

揭开胶质瘤的神秘面纱——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路长宇 博士

揭开胶质瘤的神秘面纱——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路长宇博士作者:暂无来源:《健康之友》 2021年第4期文/本刊记者程石江萱萱是家中的独生女,差4个月就满13岁。

那年她还在读小学六年级,她5岁时的愿望,是做公交售票员;12岁时的愿望,是做一名挽救生命的医生。

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她13岁那年的暑假,突然被病魔缠上了。

从此一家人就踏上了寻医问药之路,杭州、上海、北京的专家意见基本一致:脑胶质瘤,鹌鹑蛋大小。

虽然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疗,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萱萱的生命。

胶质瘤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胶质瘤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了解它吗?我们又该如何去降低罹患胶质瘤地风险呢?此次《健康之友》采访到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路长宇博士,路长宇博士多年来致力于脑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下面由他给我们解答一些疑问。

希望广大读者能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一个科学地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路长宇博士告诉我们,胶质瘤又叫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

引发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起源、遗传因素、生化环境、电离辐射、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的空气、不良的生活习惯、感染等因素有关。

据文献报道,中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人/10万人,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

胶质瘤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发生率逐年递增,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

替莫唑胺成为胶质瘤术后的主要药物尽管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但胶质瘤大部分为恶性肿瘤,容易发生病变,优先建议手术治疗。

但由于近年来脑胶质瘤在病理学方面有了很大进展,用分子病理检查结果来指导化疗,推动了脑胶质瘤化疗的迅速发展。

替莫唑胺是脑胶质瘤术后化疗的主要药物,具有抗瘤谱广、活性高、口服吸收好,作为目前胶质瘤化疗的一线药物,已经造福了千万的恶性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可以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的药物浓度是血浆浓度的30%,且在肿瘤细胞的浓度远高于正常细胞中的浓度,故能够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为什么会得脑瘤?可能原因有这些!

为什么会得脑瘤?可能原因有这些!

为什么会得脑瘤?可能原因有这些!脑瘤是一种颅内肿瘤,出现颅内肿瘤会压迫到脑子正常运作,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发生脑瘤没有年龄和性别之分,脑瘤也分为两种,如果是恶性脑瘤会危及到生命危险,如果是良性肿瘤可以通过简单的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

任何一种肿瘤都要占据颅脑内一定的空间,均属颅内占位性病变。

其中常见的有:(1)由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神经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的1/3。

(2)由脑膜细胞形成的脑膜瘤,约占脑肿瘤的1/6。

(3)由颅神经的鞘膜细胞形成的神经鞘瘤,约占脑肿瘤的8%-10%。

(4)由脑下垂体细胞形成的垂体瘤,约占脑肿瘤的8%左右。

脑肿瘤亦有良性与恶性之分,神经胶质瘤属恶性;脑神经鞘瘤和垂体瘤多属良性,但脑膜瘤和垂体瘤可以恶变。

颅内转移瘤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向颅内转移而形成的,其中以肺癌转移最为常见。

脑肿瘤后头痛的出现,是由于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力升高而导致的。

早期发现脑肿瘤的信号,对于患者的康复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1、清晨头痛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是在熟睡中被痛醒的,睡得越熟,痛得越重。

起床活动后至八九点钟头痛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故称之为清晨头痛,为脑肿瘤所特有。

其发生机机制是由于脑肿瘤使正常的脑脊液循环发生梗阻,尤其是在安睡后脑脊液流动更慢,形成短暂性脑积水而出现剧烈头痛甚或痛醒。

起床活动后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快,故可使头痛缓解。

2、喷射状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闷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常可喷出二三尺远。

因为增高的脑压使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到刺激所致。

儿童由于不能表达其他症状,多以无缘无故的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3、视力障碍正常情况下眼球静脉血由眼静脉回流入脑,患脑肿瘤后引起的脑压增高,眼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淤滞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使视力下降。

有的表现为一时性黑朦,并有短暂的视力丧失,随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持续性的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

胶质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胶质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胶质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胶质瘤概述胶质瘤(Glioma)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目前胶质瘤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根据恶性程度不同,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 I-IV 级,I、II 级为低级别胶质瘤,III、IV 级为高级别胶质瘤。

根据细胞种类不同,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室管膜细胞肿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不同类型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不同,但由于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Glioma其它名称:脑胶质瘤、神经胶质细胞瘤相关中医疾病:头痛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材、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遗传性: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头部,颅脑常见症状:头痛、呕吐、癫痫、意识障碍、言语困难、感觉障碍、视力下降、视野改变、肢体无力主要病因: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年龄因素检查项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X 线平片、脑电图检查、头颅 CT 和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组织活检重要提醒:日常生活中远离电离辐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有利于预防胶质瘤。

临床分类:1、基于危险程度及预后的分类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I—IV 级,对 I、II 级星形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统称为低级别胶质瘤,对 III、IV 级星形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统称为高级别胶质瘤,由于很多胶质瘤中都含有并不单一的肿瘤细胞,对混合少突星形细胞肿瘤的胶质瘤成为混合性胶质瘤。

2、基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分类(1)肿瘤边界清楚,较少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2)肿瘤无明显边界,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肿瘤细胞呈间变特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等。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源于神经胶质细胞。

它是成人和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

胶质母细胞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胶质母细胞瘤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并讨论其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

胶质母细胞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与一些遗传因素有关。

一些遗传突变可以导致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此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家族史等也可能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

胶质母细胞瘤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癫痫、认知障碍、视野问题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使得胶质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MRI和CT,可以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进行准确评估。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肿瘤组织标本,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等。

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旨在尽可能完整地去除肿瘤组织。

对于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和化疗可以起到补充治疗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胶质母细胞瘤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肿瘤的位置和功能破坏,患者可能面临多种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受到限制。

此外,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增加也给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压力。

总之,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肿瘤,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加强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对社会的负担做出贡献。

同时,还需要加强大众的健康教育,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的防治意识,以减少其发病率。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Dr Brainnet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十四分。
颅内肿瘤的分类
脑实质内肿瘤
Meningioma脑膜瘤
Pituitary adenoma垂体腺瘤 Neurinoma神经鞘瘤 Craniopharyngioma颅咽管瘤
Ep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 Chordoma脊索瘤 metastasis转移瘤
8. ⑥视野损害。
Dr Brainnet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十四分。
不同部位颅内肿瘤临床表现的特点
鞍区肿瘤
① 视力视野改变;
② 眼底视乳头萎缩;
③ 内分泌功能紊乱。
松果体区肿瘤 颅内高压出现早,双眼上视困难,儿童性早熟。
Dr Brainnet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十四分。
不同部位颅内肿瘤临床表现的特点
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多 见于儿童、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大多位 于鞍上,肿瘤多为囊性,表现为视力障碍, 视野缺损,尿崩、肥胖、发育迟缓。
Dr Brainnet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十四分。
(六)血管网织细胞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1.3—2.4%,多发小脑半 球,偶见脑干,以20—40岁成人为多,男多 于女,有家族遗传倾向。有时颅外视网膜血 管瘤,肝肾血管瘤伴发。肿瘤多为囊性,囊 内有血管丰富的瘤结节。
后颅窝肿瘤
① 小脑半球肿瘤:肢体共济障碍,爆破性语
言,眼球震颤;
② 小脑蚓部肿瘤:步态不稳,行走不能。
③ 桥小脑角肿瘤:眩晕、耳鸣、进行性听力下 降、Ⅴ、Ⅶ颅神经麻痹,后期Ⅸ Ⅺ后组颅神经 麻痹。
Dr Brainnet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十四分。
各类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的特点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

临床表现:
1. 生长部位:肿瘤可以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星形
细胞瘤多发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蚓部;室管膜 瘤发生于脑室系统的室管膜细胞,突入脑室;少突胶质细胞多 见于脑白质。
2. 首发症状:多数病人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起病,特别是
脑室系统附近的肿瘤可以引起脑积水从而引起严重的颅高压症 状。部分大脑半球的肿瘤以癫痫发作,失语或者偏瘫等为首发 症状。
垂体腺瘤的症状
1. 内分泌症状 PRL型为停经、泌乳、不育、性欲减退、阳痿、毛 发稀少等。ACTH型的表现为皮纸醇增多症。GH型的为巨人症 或肢端肥大症。 局部压迫症状 视力视野改变,双颞侧偏盲多见,视神经萎缩。
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必须与引起视野改变的眼科疾病如视神经乳头炎, 视网膜剥离等鉴别;还必须与内分泌系统疾病鉴别;
2. MRI
3. X线检查 颅骨平片了解颅骨侵犯程度,有一定帮助,现已少
用,被CT取代。
4. 其它 EEG、脑电诱发电位、PET等。

颅内肿瘤诊断要点
对于所有的神经系统占位肿瘤疾病都应该详细了解病 史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应该遗漏。最后结合影像学资 料CT或者MRI,尽可能精确地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切 忌仅凭借影像学报告就下诊断,而忽视神经系统基本的病 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5. 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
病例一:16岁女性,反复头痛头晕一年,发作性肢体抽搐6个月,神 经体查(-),MRI显示岛叶长T1,长T2占位,无强化,考虑胶 质瘤。
果为星形细胞瘤I级,病人预后 较好。
病例二: 10岁男性,突发头痛伴呕吐半年,体查:眼球水平眼颤, 快速轮替实验(+),闭目难立实验(+),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 MRI显示小脑蚓部占位压迫四脑室,幕上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病理 结果为:髓母细胞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个可能引发颅内胶质瘤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得颅内胶质瘤?如同其他肿瘤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

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

导致胶质瘤的病因有哪些呢,总的来说,引起胶质瘤有几个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辐射等,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一讲胶质瘤的病因。

一、胶质瘤起源
有理论研究说胶质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细胞的胚胎残留灶生长成为脑肿瘤,这类残留细胞可因炎症条件刺激而导致慢性增殖,产生脑肿瘤。

多发性胶质瘤或称胶质瘤病则很有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胶质瘤发生。

二、遗传因素
在全人类仅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脑肿瘤与遗传相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非常明显家庭病发趋向。

这类脑肿瘤经常在1个家庭中的几辈人产生,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产生的1个至关重要根本原因。

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颅咽管瘤产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源于脊索组织残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源于多种多样胚胎组织的残留。

三、生化环境
胶质瘤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磷酸激酶及ATP均较正常细胞为低,但β葡萄糖醛酸酶较正常脑组织高,LDH因脑肿瘤组织的高代谢而与正常脑组织不同。

四、电离辐射物理因素
现阶段己经明确,电离辐射能增加脑肿瘤发病率,脑肿瘤的产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

长时间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便会增加。

五、亚硝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己经广泛存有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六、不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类因素当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但己经确认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产生相关。

七、污染的空气
己经确认不仅仅长时间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员工产生脑肿瘤(颅内肿瘤)的概率显著增加,就是他的小孩子脑肿瘤发生率也大于别的的小孩子。

这类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相关,主要是空气中存有着大量的的烃类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