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如下:1.数字的认识:-认识0-100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和写。

-数字的顺序关系,如大、小、相等的概念。

-数字零在数字的位置。

2.数的组成与分解:-数字的由十位和个位组成。

-单数中个位数是个位上数字,十位数是十位上数字。

-十位数为0的两位数,只有个位数字组成。

3.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认识不大于10的加法和减法,并且能运算。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4.数的排序:-十以内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包括单个数字和若干个数字。

5.数的分类:-单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概念。

-分类:单位、十位、百位。

6.计数法:-数字在数量上的运用,如一、两、三、四、五等。

-理解以10为基数的单位制度,如十、百、千等。

7.数的运算:-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如2+3、5-2等。

-加法的交换律和减法的不可交换性。

8.长度的认识:-认识直线段、尺寸和单位。

-认识米和厘米,及其换算关系。

9.成百和成十的认识:-认识百、十和个位数的概念。

-理解百位数的范围和意义。

10.图形的认识:-识别直线、曲线、尖角、平角、直角等基本图形。

-识别并称呼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11.连数:-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如5>3,并运用于实际情境。

12.用运算符表示数的关系:-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运算符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写出运算符。

13.数的表示方法:-用公式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3。

-运用加法和减法的公式进行计算。

14.用连加表示数的关系:-运用加法算式计算两个数的和。

-理解加法与数的增加的关系。

15.分数:-认识半、一四分之一和一半的概念。

-理解分数表示小于1的数和单位。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
1. 加减法:
- 使用小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乘法:
- 理解乘法是多个相等数的加法;
- 用乘法表记忆乘法口诀;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除法:
- 理解除法是分为相等的几部分;
- 初步了解整数除法;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4. 单位换算:
- 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 进行简单的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分数:
-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 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运算。

6. 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 认识二位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 进行二位数的比较,包括大小比较和顺序比较。

7. 分组与列竖式:
- 掌握数的分组方法;
- 了解列竖式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8. 图形与排列:
- 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排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数与计算1. 认识100以内的数- 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 学会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2. 加法和减法-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加法。

-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减法。

- 学习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3.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 了解乘法表,掌握1-9的乘法口诀。

-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乘法口诀求解简单的除法问题。

二、量与计量1.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质量单位- 认识克、千克等质量单位,了解其基本概念。

- 学会使用天平进行简单物品的质量测量。

3. 时间单位- 学习小时、分钟等时间单位,掌握时钟的读法。

- 理解时间的长短比较,学会计算简单的时间间隔。

三、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 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空间与方向- 学习基本的方向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

-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

四、数据处理1. 统计与概率- 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

2. 图表的认识与应用- 认识简单的条形图、表格等统计图表。

- 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

五、解决问题1.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学会分析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理解题目要求。

- 掌握解题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逻辑思维与推理- 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题目,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 学会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

六、数学思维与方法1. 数学思维的培养-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 数学方法的学习- 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如分类、排序、归纳等。

-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理解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一、四则运算1. 加法:两个数的和是它们的总数。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3. 乘法: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积。

4. 除法: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得到商。

二、数字与数的认识1. 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

2. 十以内数的认识:认识0到10之间的数字,并能进行排序。

3. 十之内的数的组成:由个位和十位组成。

4. 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两个数之间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2.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四、数的展开与合并1. 数的展开:将一个数按位展开,如将19展开为10+9。

2. 数的合并:把展开的数按位合并,如将10+9合并为19。

五、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六、数的估算1. 数的估算:通过对数的大小、数位的特点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估算出一个适当的结果。

七、数的整体与部分1. 数的整体:认识两位数,并能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表示一个两位数。

2. 数的部分:根据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八、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九、数的相等与比较1. 数的相等:理解相等关系,并能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2.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运算。

十、数的连续与间隔1. 数的连续:理解数的连续关系,能够在一系列连续的数中找出给定的数。

2. 数的间隔:理解数的间隔关系,能够找出一系列数中的间隔数。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 千、百、十、一、万等计数单位的认识及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2. 100以内数的组成。

3. 100以内数的顺序。

4. 100以内数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
1. 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及综合练习。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名题。

4. 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及对运算结果的认识。

第三单元:量与计量的复习
1. 常用的量及单位间的进率。

2. 重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3. 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4. 简单工具的使用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几何初步知识复习
1. 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3.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4. 三角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5. 梯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6. 圆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7. 球、圆柱、圆锥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8.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9. 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第五单元:简单的统计
1. 数据收集的方法。

2. 数据记录的方法。

3. 数据统计的方法。

4.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制作。

5. 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 (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图形的周长
• 四边形:有4个角,有4条直边,封闭的图形。(正方形、 长方形、平行四边行、梯形) • 长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且对边相等(长边 叫长,短边叫宽); • 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且4条边都相等。 • 平行四边形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平行 (典型的:倾斜平行)。(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 四边形) •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封闭图形各条边 长相加)。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2×长+2×宽=(长+宽) ×2 •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边长:(长+宽)=周长÷2
长度的计算: 1、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换算再计算 2、 可以列竖式计算:相同单位对齐,相同单位相加/减, 从后往前(从低位开始)计算,相加满“10”向前进“1”, 相减低位不够减向前借“1”当“10”再进行计算。
质量(重量)的计算: 1、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换算再计算 2、 可以列竖式计算:相同单位对齐,相同单位相加/减, 从后往前(从低位开始)计算,相加满“1000”向前进 “1”,相减低位不够减向前借“1”当“1000”再进行
我们学习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60分=(60×60)3600秒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共60个 小格。 看时间: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最后再看秒针。 时针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多,分针从“12” 开始,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钟,秒针和分针一样数。 画时间:先画秒针,再画分针,最后再画时针 秒针和分针一样:过几秒/几分就把指针指 向从“12”开始数的第几个小格; 时针:几点多指针一定要超过数字几(时 针短,分针长)
• 比大小: •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 这个分数越小,分母越小, 这个分数越大; •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 这个分数就大,分子小,这 个分数就小。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 变,分子相加减。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72的是多少? • 方法1:先求每份(其中的1份) 是多少,再算其中的几份是多 少 72÷9=8 4×8=32 • 方法2:理解意义:把72平均分 成9份,其中的4份是多少? 72÷9×4=32 • 公式:总数÷分母×分子
第6单元
多位数乘1位数
末尾有“0”的乘数,计算时先用乘数中 的“非0”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 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积)后面加几个 “0”。
如:900X3=2700 先算3X9=27 再在27后加2个0 5400X6000=32400000 先算54X6=324 再在324后加5个0 400X500=200000 先算4X5=20 再在20后加4个0
经过时间(用了多长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早上8:30~11:30(11时30分—8时30分=3时) 2、上午9:40~下午4:30 经过多长时间? 下午4时30分=16时30分(4时30分+12时=16时30分 换成24小时制) 16时30分—9时40分=6时50分
第三单元 测 量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 米(dm)、米(m)、千米(km) (它们的进率是10: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10)100厘米=(100×10)1000毫米
我们学过的质量(重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百万克(1000×1000=1000000
克)
长度及质量(重量)的比较: 1、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比数字,要先换算再比较(最好把 大单位换成小单位) 2、相同单位相比较,先比大单位,再比小单位,单位相 同比数字,数字相同比单位。
• 重叠图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只要算 外围边长的和) • 方法1:将每条外围边长直接相加 • 方法2:几个单独图形的周长的和 - 重 叠边长×2 • 方法3:平移成规则图形再计算 • 多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大长方形或长 方形,拼成接近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无数份,其中的每份叫 它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叫累的几 分之几。平均分成7份,每份就是它的(7 是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是 分数线,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读分 数从下往上读,读作七分之一,写分数先 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再写分子), 其中的5份,就是它的。 • “1”可以表示除了“0”以外的任何1个分子 与分母相同的分数1= = =…… • “0”可以做为分子(其结果为“0”),但不 可以做为分母。
第2、4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 列竖式计算的要求: 1、相同单位一定要对齐 2、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开始计算(从后往前算)相加 满“10”向前进“1”,相减低位不够减向前借“1”当 “10”再进行计算。 3、进位“1”和借位 “、”符号一定要打明显,并一定要先 算.
验算的方法:
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 2、和 — 一个加数=另一加数 减法:1、差+减数=被减数;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时间的比较: 1、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比数字,要先换算再比较(最好把大单位 换成小单位) 2、相同单位相比较,先比大单位,再比小单位,单位相同比数字, 数字相同比单位。 时间的计算: 1、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换算再计算 2、 可以列竖式计算:相同单位对齐,相同单位相加/减,从后往 前(从低位开始,按秒、分、时)开始计算,相加满“60”向前进 “1”,相减低位不够减向前借“1”当“60”再进行计算。
第九单元 集合问题
• 应该数(两部分个数之和)-重复数=实际数 • 应该数(两部分个数之和)-实际数=重复数 • 实际数+重复数=应该数(两部分个数之和)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1、求谁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8个5是多少?8×5=40
2、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 :就是求总数里有几个
这么多
72 是9的几倍?就是求72里有几个9?72÷9=8
笔算的要求: 1、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数位多的写在上 面,数位少的写在下面; 2、从个位开始乘,用1位数依次与多位数 的每个数相乘,与谁相乘积就写在谁的下面。 3、相乘满“几十”(56)就向前一位进 “几”(5),前一位一定要先乘再与“进位 几”相加。 4、“0”乘任何数都得“0”,末尾有“0”的乘 数,计算时先用乘数中的“非0”数相乘,再 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