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11111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111小布丁111精品系列资料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 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 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五单元周长公式1.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第六单元除法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第七单元年月日知识要点:1.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2.月: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平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5.公式:1时= 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第八单元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混合运算1.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 认识小括号“()”,知道其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二、观察物体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加与减1.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 10 再减。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乘与除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被除数 0 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商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 0。

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2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 。

六、乘法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七、年、月、日1. 认识年、月、日:一年有 12 个月,其中 1、3、5、7、8、10、12 月是大月,有 31 天;4、6、9、11 月是小月,有 30 天;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 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 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 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4里程表(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

3.5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2、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

第四单元乘与除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乘除法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1小树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丢。

4.2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

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

4.3丰收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

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4.4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小数。

第五单元周长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5.2长方形的周长(一)知识点: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长方形的周长(二)知识点:1、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

3、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

第六单元乘法6.1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知识点: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的积就对齐哪一位。

6.2去游乐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知识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

6.3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知识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1、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

6.4去奶奶家(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借助里程图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里程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计算。

6.5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知识点: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结论:(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6.6 买矿泉水(连乘)知识点:1、连乘的估算方法:尽可能将其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

月日365天366天1、3、5、7、8、10、12月4、6、9、11月28天闰年29天1、一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一个月只有28天时,这个月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一个月有29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一个月有30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一个月有31天时,这个看日历(二)知识点:1、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整百年的,是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整数倍就是闰年,否者就是平年.(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365÷7=52(个)......1(天)366÷7=52(个)......2(天)4、推算几周年的的时间问题,可以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起始年份,所得的差即为所求。

7.2 一天的时间(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1、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3、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进过的时间,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4、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5、普通计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

7.3时间表(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1、时间表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明确的工作任务清晰的记载和表明的表格,用来提醒使用人和相关人按照时间表的进程活动。

2、制作时间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的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守时习惯。

3、判断谁跑得快,只要看谁用的时间短就可以了。

数学好玩知识点:一校园中的测量1、同一段距离,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同,在测量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选简便的方法比较合适。

2、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

二搭配中的学问解决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