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所以,1时=60分;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就是60秒,也就是1分,所以1分=60秒。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60,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60.8.选择恰当的时间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数字的末尾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1B=60分1分=60秒¥B=30分30分=¥Н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 =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四边形知识点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某2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三年级数学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1-3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
(1)通过具体事物或画图形,能够感受到数的意义,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数的意义。
(2)学会运用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会用数来进行简单的交流。
(3)认识数位,知道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数值。
2.数的比较:
(1)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出两个数的多少。
(2)能够正确地读、写大数。
第二单元:加减法
1.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的运算。
2.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2)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
(3)计算加减法时,可利用数的组成、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进行记忆和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或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一大圈,是60秒或1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的认识: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不退位和退位加减法。
2. 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 量的计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克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4. 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了解数的组成,如10可以由5和5组成,8可以由4和4组成。
5. 分数的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读写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6. 时间与货币:认识时间的基本单位,如时、分、秒,以及货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
7. 数据处理:学会通过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8.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上海三年级数学上 知识点总结

上海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千以内数的认识(1)体验数的产生,掌握数数方法,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2)认识1000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正方块表示千以内的数。
(3)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多、少的意思。
(4)知道1000以内数的组成,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认识近似数。
2. 十进制计数法(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十进制的含义和进位规则。
(2)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
3. 人民币的认识(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各面值的大小和颜色。
(2)掌握人民币兑换的计算方法。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和减法(1)掌握百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乘法和除法(1)掌握百以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常见的量1.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
(2)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时间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认识常用的时间单位,包括秒、分、小时和天。
(2)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质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包括克、千克和吨。
(2)掌握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图形的认识和测量1. 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认识角,知道角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2.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在实际生活中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二、认识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写作:10000或1万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四、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五、估算1、加法的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的估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在分别与原来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二、笔算乘法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像先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乘到哪一位是0,0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如果有进位数,进几这一位就写几。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估算先把三、四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近似的结果;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它们个位上的数,在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结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六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章、测量一、长度单位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一本小学生字典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毫米②厘米③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53米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1米○2分米30厘米考点三、计算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总结锯的段数总比锯的次数多一】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时、分、秒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一大格的时间
是5秒)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1时=60分 1分=60秒(时、分、秒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60)
4.计算经过的时间,要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不够减时,借1当做60
用。
(列竖式时,注意相同单位要对齐,即时与时对齐,分与分对齐)
第二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加一位的形式,先
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再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也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再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
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一位数,也可以把减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差,先用被减数减去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加上一位数。
3.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
减时,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第三章测量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有时候也用分米(dm)作单位。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4.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米、
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6.1吨=1000千克(吨、千克、克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7.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
位,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
第四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
就向前一位进1。
2.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
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如果被减数的十位是0,无1可退,就要向百位借1当作10个十退到十位,再从十位借1,当作10个一计算)
3.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五章倍的认识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六章多位数乘一位数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
相乘算出积,再看整十、整百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刚刚算出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再把它
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
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末尾0
前面的数,再看看三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5. 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
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积是0,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进上来的数,就要加进上来的数。
6. 解决问题:
(1)归一问题: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解决所求的问题。
(单一量不变)(2)归总问题:先求出总量,再算出要求的数量问题。
(总量不变)
四边形)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测量其周长)
第八章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 几分之几的含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3.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所取的份数,叫分子。
4.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5.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把1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
母分数减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