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环教学问题节情景直接导入,出示本单元的复习目标:导入主复习课本知识完成《自主学习课程指导》要点回顾部分学习合作交流知识点1金属的物理共性、合金及用途考点一:金属的的物理共性;合金及合金特性;金属材料的用途。
1.金属的物理共性:合金:。
合金属于______ 。
(混合物或纯净物)合金与组成合金的各金属比较:合金硬度_______________纯金属,合金熔点纯金属。
知识点2: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考点二:金属锈蚀的原因;金属资源的状况;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的冶炼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2. (1)金属生锈的条件:(2)防止铁生锈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②涂上一层保护膜。
③制成合金。
3•怎样保护金属资源:活动设计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复习目标学生根据要点回顾,完成基本知识的复习。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分享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讨论,形成脉络。
结合知识,联系生活, 加深理解,增强能力。
【智能应用】例1. (2015?绵阳)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铁锅含有合金单质 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2)铁锅易生锈,其生锈的原因是铁与_____________ 和发生反应。
(3)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5)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知识点3:金属的化学性质考点三:金属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合作交流命题角度:一般先预设情景,根据情景所涉及到的金属性质进行考查。
性质用途的关系;性质所及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等。
试题一般思维性、推理性较强。
自主完成下列表格:引导分析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讨论、交流、归纳。
通过练习,学会金属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命题角度,使学生了解出题方式智能应用(4)铝制品轻便、耐用,也不易生锈其原因是: 分析指导:此题是考查金属基础知识,重视平时多积累。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引言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金属材料》是一篇重要的教学内容。
金属材料作为化学中的一项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进行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反思与问题分析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不够深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没有深入理解其结构、性质和应用。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金属材料的抽象概念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缺乏足够的实践与实验环节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而在《金属材料》这一章节中,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实验环节。
学生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图示来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这样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内容和难度把握不准确教学内容和难度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在教学中,有时候对于《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内容和难度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改进措施及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及建议: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我建议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金属材料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加强实践与实验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和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可以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简单的金属材料实验,如电导实验、金属与非金属的对比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与金属材料相关的例子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4篇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4篇学校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4篇学校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1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洁,贴近生活,同学学起来比较轻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同学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同学自主进行探究,使同学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把握学问。
这样既培育了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又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
学校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2本节课与同学的生活联系紧密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本课题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学问内容中三个部分。
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②合金的初步熟悉;③金属材料的一般用途。
这些内容与后续学问内容构成金属材料的初步学问体系。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起初的备课中,我感到教材内容比较零散。
我想我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同学了。
假如不理顺教学环节的规律挨次,一节课下来会让同学感到内容分散,抓不到重点。
这节课我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同学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端详身边的事物,发觉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同学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同学乐观主动的参加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及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来完成。
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忱。
情境的设计要以同学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具有基础性、真实性、思想性和现代感。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爱好都特别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习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特别的活跃。
同学在沟通中展现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
在此基础上同学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熟悉,从而使同学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熟悉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
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同学的争论沟通,学习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单元复习课的设计着重定位在单元知识梳理,适当结合简单的知识应用并联系了中考信息,注意了知识的前后呼应。
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突出了单元知识重点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复习,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力求让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有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能力。
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每个课题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不够系统,掌握得不够牢固,还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及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及置换反应。
(2)、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保护的方法,知道铁的冶炼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础演练、构建知识网络两个环节,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巩固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2)通过难点突破、变式模仿两个环节,学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体验探究过程,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培养合作、创新、落实认知的能力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交流、反思整合、应用落实。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化学这门课来说才刚刚起步。
学生经过半年多化学的学习, 了解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
知道了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同学们非常熟悉。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每个课题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不够系统,掌握得不够牢固, 还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及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
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悟: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
比如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环节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

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篇一:《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一、指导思想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深感让学生认识身边的金属,了解身边的金属,熟习身边的金属对学好这节课十分重要,为了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中已有的预设方案改为学生自己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设计从学生角*扮演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实验,探究出判断金属活动*的依据和金属活动顺序。
在教学中,注重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有所得。
最后,通过课堂延伸,强化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三、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一是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金属,让他们分析为什么铜比铁更稳定;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实验,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三是灵活处理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和金属的化学*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四、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我所教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自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的依据这一环节时,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成。
因此,在这类班级中可将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提出猜想,便于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和理解。
篇二: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这节课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
《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5篇模版)

《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如何深入思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不懈传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等一系列问题,在专业课程中做实落靠“课程思政”,应该厘清下面三个基本问题。
一、“课程思政”在高校专业课程育人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课程思政”绝不是“思政课程”的简单文字顺序重组,更不是从“思政课程”中发展而来的,不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化,而是要实现其本身的思政育人功能。
这里的课程就是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在尊重原有的专业课本身学术框架和学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用学术推动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
“课程思政”是专业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与任务在整个“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各自承担的角色应予以明确定位,从而保证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中各自应该承担的任务的达成。
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最佳配角”,成为辅助者、支持者和“思政理论”指导者。
在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目的的设定、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思政教育案例的选取过程中专业教师提供思政理论指导,把握价值引领的方向正确。
必要时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编写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参考方案》,以专业课程为单位,帮助专业教师梳理课程及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整理可选择的思政教育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反思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1,本课题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以厨师在炒菜加入调料的目的来比喻制得的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容易接受。
随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
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熟悉,对金属、金属材料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此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故本课题的学习难度不大。
2、教学思路与设计本节课内容比较零散,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
由于教材自身的特点编写以叙述性为主,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使学生一节课下来感到索然无味。
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如:利用小故事引入课题;展示古代及现代金属材料制品的精美图片、实物,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如:调查身边的金属制品;设计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化学观念,并学会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能综合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深感让学生认识身边的金属,了解身边的金属,熟习身边的金属对学好这节课十分重要,为了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中已有的预设方案改为学生自己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学生角色扮演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实验,探究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和金属活动顺序。
在教学中,注重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有所得。
最后,通过课堂延伸,强化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一是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金属,让他们分析为什么铜比铁更稳定;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性实验,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三是灵活处理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我所教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自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这一环节时,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成。
因此,在这类班级中可将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提出猜想,便于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