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二号线运输能力的提高分析共19页文档
上海市地铁发展史

上海市地铁发展史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上海市政府决定建设地铁系统。
1993年,上海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地铁线路。
一号线全长16.1公里,共设14个车站,连接了上海市的西部和南部地区。
这条地铁线路的开通标志着上海地铁的诞生,也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999年,上海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沿着市区的东西主干道敷设,串联了东西两大商业中心,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二号线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地铁的运营能力,也为后续地铁线路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代初,上海地铁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3年,三号线和四号线相继开通,分别连接了上海市的北部和南部地区。
三号线的开通使得上海的地铁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随着地铁的不断发展,上海地铁的线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007年,上海地铁五号线和六号线相继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地铁网络的布局。
五号线贯穿了市区南北,连接了上海的两个主要火车站,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通道。
六号线则连接了浦东新区和嘉定区,方便了两个区域的居民出行。
2010年代,上海地铁的建设进一步加快。
2010年,七号线和八号线相继开通,分别连接了上海市的西南和东北地区。
七号线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八号线则连接了市区和郊区,为郊区居民提供了更方便的通勤方式。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加,上海地铁的运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2年,上海地铁十号线和十一号线相继开通,分别连接了上海市的东部和西部地区。
十号线的开通使得上海地铁的线网更加完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十一号线则连接了浦东新区和闵行区,为两个区域的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选择。
上海地铁二号线路线

上海地铁二号线路线徐泾东虹桥火车站虹桥2号航站楼淞虹路北新泾威宁路娄山关路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陆家嘴东昌路世纪大道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龙阳路张江高科金科路广兰路唐镇创新中路华夏东路川沙凌空路远东大道海天三路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地铁二号线目前全长18.319km,共有13个车站,其中有两个零换乘站,二号线通过静安寺、南京东路、陆家嘴等重要旅游区和商业区,在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承担着东西向客流运输任务,自1999年开通以来,客流量不断剧增,日均客流量从运营初期的5千人增长到目前的50万人,如图1。
二号线高峰小时的发车间隔也在不断减小,从运营初期的10分钟减少到目前的3分12秒。
根据二号线客流增长速度及周边环境发展,至 2006年底二号线预测客流将达到日均客流60万人次左右。
目前二号线的运输能力已经达到饱和,高峰时段内每节列车都已经达到了超饱和状态,还经常出现在高峰时段部分乘客上不了车的现象。
因此,目前二号线的运输能力将无法满足客流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二号线现有设备、列车编组、线路条件、车底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限制二号线运输能力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二号线运输能力的措施。
1 影响地铁运输能力的因素及二号线现有运输能力分析运输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固定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按照现有活动设备的数量和容量,轨道交通线路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一昼夜或一年)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影响线路运输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线路的最小追踪间隔时间主要由列车进站运行时间、列车制动停车时间、列车停站时间以及列车加速出站时间四部分组成。
根据目前二号线的ATC设备条件,区间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可以达到2分30秒左右。
(2)折返站折返能力列车折返能力不仅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全线列车运输能力的基础,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组织的关键,在工程设计阶段,折返能力的计算是确定车站配线,验算信号系统设计能力和确定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的主要依据二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地铁线路通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与线路相适应的折返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全线的通过能力,甚至限制线路能力的有效发挥。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在上世纪末,上海制订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为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目前,前一个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上海作为远东乃至亚洲重要经贸中心之一的地位基本确立。
这其中离不开上海城市对内对外综合运输的巨大贡献。
为了能够在2010年左右借助于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契机,实现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综合交通还需要有进一步大力发展。
回顾上海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过程的艰难和成果的喜人。
上海是一个人口和产业特别密集的特大城市,中心区90多平方公里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4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只有2平方米,只有国内同类城市的1/2到1/3,国外同类城市的1/5到十几分之一,市域交通的捉襟见肘。
城市道路拥堵状况严重困扰了城市进一步发展。
今后人口虽然可以有所疏解,但第三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人多路少的基本情况不会改变,这是考虑上海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市域交通水平稳步提高。
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上海已建成地铁和高架线路65公里,初步形成十字加西半环的网络骨架。
日客流量达65万人次。
为其逐步成为公交出行的重要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区道路总长度5204公里。
中心城已建成“三横三纵”道路骨架和“申”字形高架网络;地面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服务供应水平日益提高,线网覆盖面扩大,布局进一步完善;现有公交运营线路近千条,公交汽、电车18000辆,日客运量724万乘次;出租车已达4.29万辆,日客运量212万乘次;市域轮渡现有客渡19条,车渡5条,日客运量为54万人次;渡江车辆为450万辆次,随着大桥、隧道等越江交通的增加,正在实行结构调整;陆岛交通主要为通往本市崇明和长兴、横沙等岛屿的长江轮渡和跨海通浙江舟山诸岛的海渡,日乘客运输量为2万人次,过江车辆为750万辆次;城市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达1057万乘次/日。
城市轨道交通.ppt

美丽的青藏铁路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 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具有交通、展 示、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于2002年12月31日 启用,由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德国 总理施罗德,主持剪彩仪式。 磁浮示范运营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龙阳 路站,东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站,主要解决连 接浦东机场和市区的大运量高速交通需求。线 路正线全长约30公里,双线上下折返运行,设 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单线运行 时间约8分钟。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第二节 轨道构造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特点及选择 三、国内外铁路的发展 四、磁悬浮交通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
水、交通和环境是城市发展的三大要素。 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于发展城市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优点 运量大、舒适性好、对环境污染小、能 源利用率高等,快速、安全、便捷,誉 模城市用以 更适合低运量场合 补充巴士运输。 补充巴士运输。 (4)大部分线路按右行规则隔离时 , 在混合 大部分线路按右行规则隔离时, 大部分线路按右行规则隔离时 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从而 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 比巴士更具吸引力。 比巴士更具吸引力。 (5)轻轨铁路技术成熟 , 并已有丰富经验 , 轻轨铁路技术成熟, 并已有丰富经验, 轻轨铁路技术成熟 不存在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载问题。 不存在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载问题。
地下铁道
地铁站
2. 轻轨交通 (Light Rail Transit)
是原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而来,采用中等载客 容量的车箱,每小时单向交通流量在1.5→3万 人左右。 轻轨交通车辆轴重较轻, 轻轨交通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 相对于市郊铁路或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 相对于市郊铁路或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故 称轻轨。 称轻轨。是一种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的中 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 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
近年来上海地铁监护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铁结构存在的问题 自1 5 9 年上海地铁 1 线投人运营后, 9 # 我们对 1 , 线地铁进行了监护。5 # 2 # 年来发现下列问题与 地铁结构密切相关: 1 地表沉降与地铁结构沉降的 , 关系 由于上海地下水开采和大规模城市建筑活动导致地表下沉,而 地铁建设和长 期运营又加剧了 地铁沿线 地层的 沉降。 根据地铁长 期沉降分析得知, 凡是地表沉降量大的地方, 地铁的沉降量也较大。由于目 前地 铁沿线尚 未进行地层分层沉降监测, 地表沉降与地铁沉降之间的定量化关系 所以 还不清楚, 这是今后工作 中 要深人开展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地铁沿线设立永久性分层沉降观测点是必要的, 但由于其费用昂贵,
达 10 20 o 5- 0m来自一 29 一 3一
. ̄,卜,,,. 卜 ̄,,,,,
一
_
_
④ 论 ‘术 文 、 集
4 车站与区间隧道的沉降协调关系 , 根据地铁 I 1 线长期监测研究发现,同一地质条件下车站部分与区间隧道部分的总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 是一致的, 显差异, 无明 在有些地方甚至车站沉降量更大一些。 但建成后车站和隧道的差异沉降一般小于 I 由于车站和隧道之间的 %, 联结方式和沉降协调关系避免了 车站与隧道之间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沉降, 从 而保证车站和隧道联结部分不会拉断, 车站与 隧道的这种协调沉降关系对整条地铁都是有利的。
裂、地铁沉降、隧道外观破坏与地面房屋破坏有一定的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人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
系。
二、地铁监护对策与将来的打算 随着上海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 运营有限公司接管的线路也越来越多。由于地铁结构是处于地下, 其 工作状态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机性, 这给地铁结构保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必须采取下列措施建立和完 善地铁监护系统,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 1 建立和完善地铁监护档案 . 应建立长期科学的地铁监侧体系, 发生在地铁上的历史数据及文图资料都是永久性保存的珍贵资料。 地铁建设时期的设计和竣工资料、 隧道内 巡查和施、 工的正常地铁监护历史资料 车站和隧道长期变形资 料 ( 道床长期沉降 隧道位移 管径收敛) 、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活动等, 都必须有对应的做清晰的 记录和分析。当 工程活动结束时, 应将其影响加入长期测量的数据中,以 保证测量数据为最新, 对于隧道 内 业已 发生的 漏水及处理问 题, 要求有清晰记录, 资料齐全, 及时总结分析, 不断提高监护水平。 包括车 站和隧道的前期地质勘探、 设计、 施工、 维修等。 2 建立可靠的永久性地铁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连续性和准确性 . 地铁车站和隧道的长期、 定期监测是地铁结构安全的眼睛, 是判定隧道安全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准 确而及时获得的监 测数据, 其宝贵性不言而喻。 地铁沿线急需建立永久性地层分层沉降监侧点, 恢复已 遭 破坏的水准点。密切掌握地铁的沉降位移及收敛情况, 及时研究和分析。对沉降和变形处于非稳定期的区 间隧道, 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它。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区间隧道持续沉降,使得隧道就像一根 “ 弹性有限的空 心橡皮筋” ,当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 就会突然断裂, 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对车站和区间隧道要坚持长期、 定期监测, 分析历史资料, 及时掌握地铁变化情况, 使地铁处于可控 状态。由于现有的 沉降观测点是在整体道床上布置的 测点, 不能完全反映隧道管片的真实沉降情况, 对于 道床与管片间脱开的区 段或严格监控的区段, 应考虑在管片上设置监测点, 反映管片的真实沉降情况。 3 全线优化地铁监护活动频率和活动范围 , 根据对现有隧道检查和对已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1 2 线的隧道部分要有预期、 才、 井 有重点地进行跟 踪监护分析和研究。 尤其对发生过工程活动并且对地铁结构产生了 影响的区段、 弯道, 或沉降量沉降速率 较大的区段进行重点监护、 经常分析。 作为提高监护水平的标志之一, 要求建立 “ 地面破坏— 隧道破坏 现象— 沉降与收敛— 运营故障”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通过经常性对隧道的 安全分析, 综合各种技 术对隧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建立可靠的 预警系统, 及时采取对策,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 积极开展与地铁保护相关的科研 , 积极开展与地铁安全运营紧密相关的多项科研:分层沉降、 振动、 堵漏、 数字化地铁监护等。 ()地铁长期运营下土体沉降问题的研究。由于上海地铁处于高含水量的淤泥质软粘土地层内, 1 该地 层的 特点 “ 三高三低 ( 高含水量、 高灵敏度、高压缩性、 低密度、 低强度、 低渗透性) 属于中高压塑性 , 土层, 并且具有较大的流变性, 土体经扰动后, 强度明 显降低, 且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固 结和次固 结, 在 此地层内建设地铁并确保其长 期安全运行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积极开展对这一难题的研究, 弄清列车长 期振动下的振陷规律, 及早解决软土地层中的上海地铁究竟能不能长期存在问题,及早采取对策。 () 2 建立上海地铁沿线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上海地铁地理信息系统, 也就是建立数字化地铁监护。 地
地铁施工质量问题汇总分析研讨

地铁施工的重要性
• 地铁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 市交通的发展,还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影 响。因此,保证地铁施工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从设计、 施工、监理、检测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 稳定和持久。
02
地铁施工质量问题汇总
隧道施工问题
结构强度不足
由于材料、施工等原因, 结构实际强度低于设计要 求。
机电施工问题
供电系统故障
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供 电系统出现故障,影响地 铁正常运行。
信号系统问题
信号系统安装过程中,存 在线路错接、设备调试不 当等问题。
通风系统问题
通风系统安装完成后,实 际运行效果不符合设计要 求,影响乘客舒适度。
设计优化
总结词
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质量
详细描述
对地铁线路和站点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和环境保护等 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及时 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和难点,提高设计质量。
施工工艺改进
总结词
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详细描述
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 效率。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铁施工质量问题汇总分 析研讨
目录
• 引言 • 地铁施工质量问题汇总 •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 解决方案和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 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和顺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 的快速发展,地铁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但随之而 来的施工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地铁施工质 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研讨,对于提高地铁工程建设质 量、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 郭玉峰

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郭玉峰发表时间:2019-07-05T10:36:05.7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郭玉峰谢波[导读] 摘要: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日益严重,目前地铁轨道已成为大中城市公共运输的主干,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必须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并且我国地铁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其运输能力的提高还有可挖潜力。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摘要: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日益严重,目前地铁轨道已成为大中城市公共运输的主干,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必须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并且我国地铁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其运输能力的提高还有可挖潜力。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策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发展地铁轨道交通运输便成为了许多城市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地铁轨道运输能力比较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一、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拥堵日益严重,为了有效解决人们的出行,使得各城市都大力兴建地铁轨道工程,提高运输能力。
并且地铁轨道运输因其速度快、载客量大、节省空间以及运行方便等特点,已然成为各大城市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举措,因此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日益变得非常重要。
二、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2.1换乘站点设置不合理某些城市的地铁交通网络类型为n条线路,但换乘点却是n一1个,属于树状结构,这是一种连通性非常差的换乘结构,2条线路之间往往需要换乘2次才能实现互通。
另外,这种结构还会导致线路上的客流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的换乘乘客不得不累积在同一条线路的2个换乘点,导致换乘站人数量过多但其他位置的客流量则比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线路行车组织的难度。
对地铁运营初期客流量的调查分析

高峰 1 :0 1 :( 1 2 人 ・ , 7 0 — 8 0 为 04 6 】 次 休息 日1 : 1 :0 4 O 50
为 1 4 人 ・ 、 5 0 — 1 : 0为 l 7 42 2 次 1 :0 6 O 39 2人 ・ : 日 次 全
工作研究★ 运输 综合
. .
铁运 营
童
DOI 1.9 3jsn1 0—8 42 1 2 :03 6/.s.0 68 6 0 60 7 i 1
骞瀛量 讽查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
i -
l 毒 l 0 。
蕊 ... 。 j 口 季 菇 .. 1. .一 l j 文。
人 ・ 除节假 日外 )选取成都地铁 一号 线 2 1 次( 。 0 0年 1 1月 的实际客流量 为分析对 象 , 其客 运量统 计如下 : 全线 日平 均客运量为 1_ l 3万人 ・ : 线平均 日高峰小时客运量分 次 全
布明显 , 工作 日早高峰 0 :0 0 :0为 90 8人 ・ 晚 8 0— 9 0 0 次、
是影 响地铁 建 设投 资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按 照现 有规 划 , 人 ・ 次。通过 上述 对 比可 以看 到 , 实际运营 中的客流情况
2 1 年 我国建成地铁 4 0公里 , 2 2 00 8 到 0 0年全 国地铁 总里 与设计 数量相差过 大。 程将达 610公里 ,0 0 2 l 0 2 1— 0 5年全国地 铁建设投资规划 额将达 】 5 8 元。 1 6亿 然而 , 对部分城市地铁 亏损运行 的 面 2 广州运营初期情 况 . 广 州地铁 三号线 位于广 州市 新中轴 线上 ,直接连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