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煤矿开采2014年第3期-10-浅埋两硬煤层综放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1)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40)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58)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65)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5)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70)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8)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99)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01)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74)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论述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论述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1 概述12305综采工作面为12煤三盘区第五个工作面,北部靠近紧邻12306工作面,南侧紧靠冲刷变薄带;西侧靠近12煤四盘三条大巷。
12305综采工作面共布置6条巷道,分别为12305运输顺槽、12305回风顺槽、12305切眼1、12305切眼2、12305回撤通道、12305辅撤通道。
该区呈沙丘地貌,地表基本为第四系风积沙所覆,沙丘、沙垅发育。
地表植被丛生。
根据12305面现有地质资料分析,工作面两顺槽在掘进过程中,未发现大中型构造。
根据在12305顺槽揭露情况,煤层表现为宽缓波状起伏,总体为负坡推进。
12305回顺11D~12D揭露一冲刷变薄带,影响推进长度56m,最大切割深度1.1m;12305回顺23D至切眼揭露冲刷变薄带,影响推进长度640m,最大切割深度1.9m,该条冲刷变薄带对回采有较大的影响;12305回顺II15#调车硐揭露F3-19正断层,产状:倾向246°、倾角30°、落差2.6m,预计影响推进140m;12305回顺I和12305回撤通道揭露正断层F3-14,产状:倾向287°、倾角48°、落差2.0~2.3m,对工作面回采及贯通有一定的影响。
2 综采工作面矿压检测2.1 浅埋煤层12305工作面矿压监测的目的在浅埋煤层工作面的主要监测目的为:(1)通过综采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段矿压显现观测,掌握顺槽超前影响范围和程度,对顺槽超前支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通过对顶板压力的来压规律分析,实现顶板来压步距的压力强度的预测,提供合理的顶板控制依据。
(3)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4)对在12305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做必要的技术准备。
“两硬”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中在工作面 中部 3 0 号 一8 0号支架 , 来压次序 上也是工 作面 中部 先来压 , 头尾部滞 后 2 ~ 4 m来 压 , 来压 时工作
面顶板 响动频繁 , 顶板压 力较 大 , 煤壁 片帮深 0 . 5 ~ 1 r n , 支架活柱下缩量大 1 0 0 ~ 3 0 0 m m,安全 阀 8 0%开启 , 尤 其是 6 0 —8 0 号支架 , 支架活柱下缩量 4 0 0 mm左右 。工
工作 面推进方 向分段 区符合传递岩梁矿压理论 , 沿工作 面全长方向符合弹性薄板矿压理论 。
关键词 : 综放 ; 两硬 ; 弹性 薄板矿 压理论 ; 实测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T D 3 2 3 文献标识码 : A
大 同“ 两硬 ” 条件综 放工作 面 , 由于基 本顶坚 硬 、 厚 度大, 造成周期 来压期 间工作 面矿压显现 强烈 , 极 易发
第3 3 卷 第1 0 期 2 0 1 3 年1 O 月
山 西 煤 炭 SHAN Xl MEI T AN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0 5 0 ( 2 0 1 3 ) 1 0 — 0 0 3 5 — 0 3
“ 两硬” 条t '  ̄ - F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板灰色粉砂岩 、 细砂岩互层 , 平均厚 度 2 . 4 5 m。 采用 自然 垮落法管理 顶板 ,顺槽 护巷煤柱 为 2 0 m,工作面 布置 1 0 6 架Z F S 7 5 0 0 — 2 2 / 3 5支撑掩护 低位放 顶煤 液压支架 。 工作面采 用 四巷 布置 , 两条顺槽 沿煤层 底板布 置 , 排 瓦
斯巷 、 工艺巷沿煤层顶板 布置 。顺槽长度 1 0 0 0 m, 切 眼 长度 1 6 0 m,回采 工艺为超前 工作面 2 0 m外在 工艺巷
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数值研究

收 稿 日期 : 0 1—1 21 1—1 2
通讯作 者:白如红 (9 5一) 男 , 16 , 陕西清涧人 , 工程师 , 长期从事煤矿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
第 2期
白如 红 等 : 浅埋煤 层 综采 工作 面矿 压显 现规 律数 值研 究
l5 7
4 号煤 层 由于 煤藏 Fra bibliotek浅 , 板破 坏受 到地 表 山体 的影 响 明显 , 山体下 和 即将 出山的位 置处应 加 )3 顶 在
文章 编 号 :17 9 1 (0 2 0 6 2— 35 2 1 )2—07 0 12— 4
浅 埋 煤 层 综 采 工 作 面 矿 压 显 现 规 律 数 值 研 究
白如红 郝 君 何 龙伟 , , , 王振 华
(. 1 榆林 市杨伙盘煤矿 , 陕西 神木 7 9 1 ;. 1 36 2 西安科技 大学 能源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5 ) 10 4
由于浅埋煤层特殊的赋存条件 , 其矿压显现规律受诸多 因素影响 , 例如地表松散层厚度 、 基岩层厚 度、 覆岩性质等客观地质 因素和采高 、 工作面长度 、 推进速度等主观可控因素 。为了更好的研究各 因
素 对 3 18工作 面矿 压规 律 的影 响程度 , 矿压 现场 观测 工作 的基 础上 采用 数值 模拟 技术 进行 深入 分 析 。 00 在
浅埋煤层综采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摘要:为了分析总结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合神宁集团梅花井煤矿112201工作面情况,设计合理的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监测方案。
通过112201工作面实测数据整理及分析,结果表明:112201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47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0~30m,平均25m。
来压期间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工作面压力呈现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工作面前方6~15m范围为应力峰值区。
浅埋煤层开采期间,顶板来压步距相对较大,相比深埋煤层,来压期间矿山压力增大幅度较大,矿压显现较剧烈。
关键词:浅埋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矿压监测;矿压显现。
1 地质概况112201综采工作面,煤层发育良好,地质构造简单,无夹矸,无大的构造,整个煤层呈一单斜构造。
煤层稳定,煤层厚度为1.9~4.08m,平均为3.4m,煤层倾角2~29°,平均18°,属缓倾斜~倾斜煤层。
21319工作面平均走向长4957m,工作面平均长255.7m,埋深平均为110m,基岩层厚度平均为14m,载荷层厚度平均为76m,基载比为0.18,顶板为典型的单一关键层浅埋煤层结构。
2 工作面监测方案设计2.1 工作面矿压监测的目的在浅埋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实施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监测目的为:1)掌握浅埋煤层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综采液压支架的受力状况与顶板的来压规律,为浅埋煤层工作面的支架选型和设计及支护强度确定提供依据[1~2];2)分析顶板来压规律,实现顶板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预报,为合理的顶板控制提供依据[3~4];3)掌握巷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时围岩变形的基本规律,为确定动压条件下回采巷道支护方法和合理支护参数提供依据[5];4)掌握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和超前支承压力高峰区域,确定工作面巷道的超前加强支护距离及对应支护技术措施。
2.2 矿压监测的流程监测的内容包括综采支架支护阻力、工作面两巷超前单体支柱支护阻力、巷道顶板离层情况、巷道围岩表面变形情况,监测流程如图1所示。
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规律研究

( b )
a —— l 1 9 2下顺槽 工作 面支 护设计 . b —— 1 1 9 2下顺槽 工作
面支护设 计
图1 1 1 9 2 工作面上下顺槽支护设计
巷道设计采用锚杆 、 锚网、 钢带、 锚索联合支护 ,
l 1 9 2 工作面上下顺槽支护设计如 图 1 所示 。 以满足安全及生产需要 , 局部地 区需根据现场情况
构复杂 , 其空间形态比较稳定 , 厚度变化不大 。顶板
为粉 砂 岩 , 致密 , 坚硬 , 具 平 行层 理 。底 板 为 粉砂 岩
或泥岩 , 平均 1 5 . 6 M P a 。工作面两顺槽巷道沿煤层
底 板布 置 , 巷 道设 计长 度 l 2 8 4 m, 工作 面长度 为 1 9 9 m 。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 , 全部垮落法处理 顶板 , 采放 比l : 2 ( 其中采煤机切割高度 2 . 8 m, 放顶 高度为 5 . 6 m) 。1 1 9 2 综放工作面支架及上下顺槽 支护设备及其型号如表 1 所列。
1 7
1 6 . 5
杂 1 6
器 l 5 _ 5
1 5
工作面长度, m ( c )
O
骝1 4
.
5
1 4 5 5 6 5 7 5 8 5 9 5 1 O5 1 1 5 1 2 5 1 3 5 1 4 5
工作面长度, m
也逐渐增多 。由于本模型中区段煤柱为 1 3 m, 故可
( c ) 幽 慨 j 盂
皇
1 7
1 6. 5 1 6 l 5 . 5
工作面长度, m ( d )
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的。
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应 力 计 布 置 示 意
1 3 支承 压 力测试 .
将 各测 点 测试数 据 分析 整理 , 结果 见 图 2 。
1 现 场 试 验 研 究
低, 支承 压力 逐渐 减小 。
板 高度 约 1m。应力 计布 置见 图 1 。
邵 广 印 (9 1 ) 男 , 程 师 , 士 ,32 1安 徽 省 颍 上 县 。 18 一 , 工 硕 26 2
() 2 由图 2还可 以看 出 , 支承 压力 峰 值位 置 位于
1 2 机巷 侧 ( 力 计 C、 5~ 0m, 应 D侧 ) 承压 力 峰值 略 支
1 2 试 验方 案 .
至峰 值 , 后 压 力 逐 渐 降 低 。在 距 工 作 面 煤 壁 约 而
10 m处 , 作 面 煤壁 前 方 支 承 压 力 开 始 受 回采 的 0 工 影 响 ;0~1 0m 煤 层 采 动 对 支 承 压 力 有 一定 的 影 5 0 响 , 影 响较 小 , 力 变 化 不 大 , 阶段 为 压 力 变 化 但 压 此 较小 阶段 ;0~ 0 m 支 承 压 力 受 采 动影 响剧 烈 , 1 4 压
由图 2可 知 :
() 1 随着 工 作 面 的 临近 , 承 压 力 增 加 较 快 直 支
顶 为 细 砂 岩 , 白色 , 部 相 变 为 砂 质 泥 岩 , 度 灰 局 厚 12 2 6 直接 顶 为 泥 岩 , 岩 为浅 灰 ~灰 色 , .5~ . 1m; 泥
局部 含砂 质 ; 直接 底 为 砂 质 泥 岩 , 质 分 布 不 均 匀 , 砂 厚度 2 5— . 4m。 . 8 2
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分布规律研究

1 工 作 面 概 况
平 朔矿 区井 工 一矿 4 0 1 8综放 工 作 面为 太 西
采 区 4煤 第 三个 工 作 面 ,北 部 为 4 0 放 工 作 17综 面, 东部 为 太 西 采 区大 巷煤 柱 , 南部 为开 拓 区 , 西 部 为 物探采 空 区及 小窑 破坏 区 。 18综放 工作 面 40 埋 深 24 2 8m, 0 — 0 回采 走 向 长 度 260m, 作 面 9 工
根 据井 工 一 矿 4 0 放 工 作 面综 合 柱 状 图 1 8综
建立 模 型 , 中相 近的岩 层合 并考 虑 。 其 由于不 考虑 底板 的破 坏状 态 ,本次模 拟 考虑 了 2 的底 板 , 0m 煤 层厚 度 按 7m,所建 立 的模 型各 层 厚 度 如 表 1
所示 。
4
di 03 6Q.s.6 2 9 4 .01.30 2 o: .9 9 i n17 — 9 32 20 .0 1 s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21 第 3 02年 期
浅 埋 煤 层 综 放 工作 面 矿 压 分 布 规 律 研 究
李
[ 摘
涛 -, .徐金 海 赵玉成 一 ,
(. 1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 山西 朔J 0 6 0 ; . , 30 0 2中国矿业大学 矿 业工程 学院 , i 1 江苏 徐J 2 1 6 , 21 1 ) i , I
要 ] 为 了m R 浅埋 煤层 综放 工作 面矿 压显现 规 律, 对平 朔矿 区井 工一矿 4 0 , 针 1 8综放 工
作 面, 分析 了工作面回采时顶板压力分布特征和地表移动特征 , 为浅埋煤层工作面 支 架选型及 正 常开 采提供 了一定 的理论依 据 。 [ 关键 词 ] 浅埋 煤层 ; 综放 工作 面 ; 压规 律 ; 矿 支架 选型 [ 中图分 类号 ]T 2+1 [ D32 . 文献标 识 码 ]A [ 章编 号 ] 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映了受采动扰动稳定后,煤柱上侧向支承压力的分 布特征。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于煤柱内 3m 的位 置。
图 2 测站Ⅰ煤柱内侧向支承压力曲线
综上所述,在煤柱一侧的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在 工作面前方 4m 左右; 采空区支承压力峰值出现在 工作面后方 24. 3m 左右; 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在煤 柱内 2m 处 ( 由巷帮表面向煤柱内垂直深度) ; 工 作面前方煤柱侧巷帮松动圈厚度 1m; 工作面推过 测站 24m 后,煤柱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煤柱破 碎垮落区厚度在 0. 5m 左右,塑性区厚度为 1. 5m,
and side abutment pressure influence range were larger,and distance from advanced abutment pressure summit value to coal-wall,and
a distance from side abutment pressure summit value to coal-wall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common full-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期 c face. Side abutment pressure summit value occurred before mining face. When mining influence became stable,obvious cracked caving a zone,plastic zone and elastic zone would occurred in sides coal-body of roadway beside coal-pillar. 炭 in Keywords: shallow buried depth; two-hard coal-seam; abutment pressure
[收稿日期] 2013-11-08
[DOI] 10. 13532 / j. cnki. cn11-3677 / td. 2014. 03. 0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1274145)
[作者简介] 王 凯 ( 1977-) ,男,山西阳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从事采矿工程及矿山压力与控制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距离 开 切 眼 70m 的 位 置 设 测 站 Ⅲ,距 开 切 眼
图 2 是测站 Ⅰ 进入采空区距离工作面 24. 3m
90m 的位置巷道两帮内设测站Ⅳ和测站Ⅴ。在Ⅱ, 时各测点对应的应力值所绘制曲线,该曲线基本反
Ⅲ和Ⅴ测站内分别打 2 个深度为 5m 的钻孔,孔间 距 200mm; Ⅰ和Ⅳ 测站分别打 6 个钻孔,相邻孔
为观察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共布置
显示为 0,推测该测点所在位置已片帮塌落; 随着 了 3 个测站。在观察过程中,Ⅱ测站和Ⅲ测站均采
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2 号测点、3 号测点和 4 号 集到完整数据,Ⅴ测站应力计电缆遭到损毁而未能
测点在工作面后方 24. 3m 处出现峰值,最大值均 取得数据,Ⅱ测站曲线较为典型,如图 3 所示。
4102 工作面盖山厚度平均 139m,属于浅埋煤 层 ( 厚度小于 150m) ,煤层平均厚度为 7. 02m,采 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煤层直接顶是
煤层的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甚少。回 7. 53 ~ 11. 28m 厚的浅灰色粗砂岩,其单轴抗压强
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与顶板岩性、采 度达 98MPa,属于坚硬岩层; 基本顶为 4. 2 ~ 6. 2m
图 3 Ⅱ测站各测点应力变化曲线
109
总第 118 期
煤矿开采
2014 年第 3 期
图 3 所示,测站Ⅱ距工作面较远时,应力变化 与煤层的埋藏深度 H 及煤体的黏聚力 C 相关。
缓慢,工作面与测站距离 27m 时出现一个小的应
煤层强度一定时,煤层埋藏越浅,则巷道围岩
力峰值,推测由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引起,测站 松动圈厚度越小,煤柱侧方支承压力峰值与煤帮距
接顶来压歩距 34m) 所致; 工作面推至距测站 4m 应力增高区与塑性区分界面位于煤 柱 内 2m 的 位
左右时,1 号、2 号、3 号和 4 号测点均出现峰值, 置,大于 5m 的区域为原岩应力区。
最大应力达 5. 1MPa,这是由基本顶初次断裂扰动 2. 2. 2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引起。工作面推至 1 号测点后方 18m 时,测力计
距离为横坐标、测点钻孔应力计读数为纵坐标,绘
煤 h 出测点应力随工作面推进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通 国 .c 过每一测站不同测点压力变化以及测点之间表现出 中 w 的差异,分析总结出压力变化特征及其规律。
如图 1 所示,1 号、2 号和 3 号测点在距离工
w 作 27m 时出现一个小峰值,这是由直接顶板临近 w 初次垮落时引起工作面前方应力增高 ( 工作面直
在 5. 2MPa 左右,而后 2 号测点和 3 号测点应力呈
现下降趋势,而 4 号测点一直保持髙应力状态,5
号和 6 号测点应力基本无变化。
从图 1 可以看出,1 号测点在距离工作面 4m
处出现峰值后,应力迅速下降,说明这一范围内的
煤体已进入破碎状态; 而 2 号测点在达到峰值之 后,应力仍然高于原岩应力,且在工作面后方又出
[引用格式] 王 凯,杨双锁 . 浅埋两硬煤层综放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J] . 煤矿开采,2014,19 ( 3) : 108-110.
108
王 凯等: 浅埋两硬煤层综放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2014 年第 3 期
厚灰黑色砂质泥岩,含较多植物化石,薄层中含少 量炭质,下部含高岭土质,局部为粉砂岩; 煤层的 单轴抗压强度 34. 6MPa,属于坚硬煤层。底板是灰 褐色砂质泥岩和 4-2 煤层,砂质泥岩含少量炭质和 植物根化 石 ( 局 部 地 段 下 部 有 0. 67m 厚 的 高 岭 岩) ,厚度 0. 65 ~ 2. 10m,平均 1. 42m,4-2 煤层, 黑色,厚度 3. 44 ~ 4. 58m,平均 3. 87m。
2 矿山压力实测
图 1 测站Ⅰ各测点应力变化曲线
现一个峰值,由此可见,该测点位置在工作面前方
2. 1 测点布置
时,煤体进入塑性状态。所以,工作面前方煤柱侧
测站均布于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开切眼 50m 巷帮的松动圈厚度 ( 破碎区厚度与塑性区厚度之
位置的巷道两帮煤体内分别布置测站Ⅰ和测站Ⅱ, 和) 为 1m。
[摘 要] 为研究浅埋两硬煤层综放面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用钻孔应力计对安家岭矿 4102 工
作面回采巷道两侧煤体内的应力进行了实测。研究表明: 浅埋两硬煤层综放面超前支承压力、后方支
承压力及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较大,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到煤壁以及侧方支承压力峰值点到煤
柱侧帮的距离都较小 ( 3 ~ 4m) ,这是与普通煤层综放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点前移及侧方支承压力峰
值远离巷帮的规律不同之处,侧方支承压力峰值出现在工作面后方,在工作面采动影响稳定后,煤柱
侧巷帮煤体内会出现明显的破碎垮落区、塑性区和弹性区。
[关键词] 浅埋深; 两硬煤层; 支承压力
[中图分类号] TD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225 ( 2014) 03-0108-03
Abutment Pressure Distribution Rule of Full-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Face in Shallow Buried and Hard Coal-seam
WANG Kai1 ,YANG Shuang-suo2
t ( 1. Shanx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Yangquan 045000,China; 2. Mining Engineering School,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030024,China) 网 e 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abutment pressure distribution rule of full-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in two-hard coal-seam,borehole 刊 j.n stress meters were installed at two-side of mining roadway of 4102 mining face,Anjialing Colliery. Results showed that advanced,rear
范围为 30m 左右,峰值在煤壁前方 3. 4 ~ 4m 之间, 及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与煤体表面之间的距离
这一点不同于普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超前支承 较小,这与实测所得结果一致。
压力峰值点前移的特征,是浅埋两硬煤层综放面的 特有规律。
4 结论
3 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力学分析
通过对浅埋两硬煤层的矿压实测结果分析,除 了体现出一些与普通放顶煤工作面相似的现象外,
煤 h 在煤岩体内进行人工采掘后,采掘空间围岩内 国 .c 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采掘空间周围煤岩
体侧壁内改变后的切向应力称为支承压力。支承压
中 w 力是导致煤矿各类巷道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而 w 研究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对回采巷道超前支 w 护、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瓦斯运移规律以及各
深、煤层厚度及其强度等因素相关,浅埋两硬煤层 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与一般工作面相比必 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深入研究浅埋两硬煤层综 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对于充分发挥综放开 采工艺的优势和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 以安家岭井工矿 4102 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
种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6]。对采场 场实测的方法分析浅埋两硬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