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检测的各个方面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是保证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它能帮助用户快速识别系统中的故障,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故障检测的原理故障检测是通过监测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分析系统运行状态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其基本原理是将系统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存在差异,则系统可能存在故障。
故障检测通常基于故障模型,即预先定义的故障类型和对应的故障特征。
通过与故障模型进行匹配,可以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类型。
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传感器故障、执行器故障、通信故障等。
二、故障检测的方法1. 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是指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际系统数据进行比较,检测系统中的故障。
这种方法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和实时的系统状态信息,适用于对系统有较好了解的情况。
2.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统计特征,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这种方法不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数据驱动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3. 基于知识的方法:基于知识的故障检测方法是指通过专家知识和规则,利用推理和逻辑推断的方法来判断系统的故障。
这种方法需要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适用于系统问题较为复杂的情况。
三、故障诊断的原理故障诊断是在故障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故障的具体原因和位置。
通过分析故障的特征和系统的结构,可以推断出故障的可能原因,并确定具体的诊断措施。
故障诊断通常基于故障特征库和故障推理算法。
故障特征库存储了系统中各种故障类型的特征信息,如故障模式、故障原因、故障表现等。
故障推理算法根据故障特征库中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模式匹配等方法,得出最可能的故障原因和位置。
四、故障诊断的方法1. 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是指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际系统的状态进行比较,推断出故障的可能原因和位置。
设备各种故障的检测方法

机器设备有各种类型,因而出现的故 障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故障需要采用不同 的方法来诊断。
一、振动和噪声的故障检测 这是大部分机器所共有的故障表现形式,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振动法 对机器主要部位的振动值如位移、速度、加速度、转速及相位值等进 行测定,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据此可以宏观地对机器的运行状况进行评定,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特征分析法 对测得的上述振动量在时域、领域、时频域进行特征分析,用以确定 机器各种故障的内容和性质。 3、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法 利用测得的振动参数对机器零部件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以确定故障 的原因和部位。 4、冲击能量与冲击脉冲测定法 利用共振解调技术(IFD)用以测定滚动轴承的故障。 5、声学法 对机器噪声的测量可以了解机器运行情况并寻找振动源,
五、处理故障采取的措施
如果机械密封的零件出现故障,就需要更换零件或 是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提高机械密封本身的加工 精度和泵体其他部件的加工精度对机械密封的效果非常 有利。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对动静环的摩擦面的光洁度 和不平度要求较高。动静环的摩擦面的宽度不大,一般 在2~7毫米之间。 1、机械密封振动、发热的处理 如果是动静环与密封腔的间隙太小,就要增大密封 腔内径或减小转动外径,至少保证0.75mm的间隙。如果 是摩擦副配对不当,就要更改动静环材料,使其耐温, 耐腐蚀。这样就会减少机械密封的振动和发热。
三、影响密封的主要因素
1、磨损与损坏:每种密封元件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经长期运行磨损后,气 密封性能就得不到保证,会发生泄漏现象,在机器设备运行中,由于各种杂 质进入或配合不当,使密封元件或与其相对应使用的零件遭到不同程度的损 坏,致使密封部位发生泄漏现象。 2、操作条件:主要有工作介质的腐蚀、温度以及工作环境等,其中以温度的 影响最为显著,其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温介质黏度小,渗透性 强,对密封件及密封面的腐蚀增强,另外由于温差的影响,密封件的膨胀不 均匀,这都能照成密封不良而导致泄漏。 3、装配调整不当:对于静密封来说,在装配式预紧力不够或预紧力不均匀, 致使机器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发生泄漏,对于动密封与机械密封,由于装配时 调整不当致使设备运行时发生泄漏。 4、密封件的材料性能:由于密封件的材质不合格,或使用材料部当而导致泄 漏,以及由于密封元件本身有缺陷而没有被发现,致使发生泄漏。 5、密封压盖类零件的刚度不够:密封压盖类零件,包括各种法兰,各种形状 的密封盖,容器、设备的视孔盖、手孔与人孔盖等,由于刚度不够,在压力 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泄漏。
常见故障判断及检测方法

1.2 指示灯全都亮 1)检查防尘网; 2)检查各行程开关; 3)检查各连接线; 4)主板坏;
1.3 灯泡指示灯亮 1)检查灯盖是否拧紧; 2)检查灯泡是否损坏; 3)检查高压板是否损坏;
1.4 温度指示灯亮 1)检查投影机排风口是否被堵住从而热保护; 2)检查灯盖是否脱落; 3)检查液晶散热风扇盖是否脱落; 4)检查主板上的插头有无脱落; 或接插错误; 5)检查热感应器是否损坏;
2.4 死机
开机后logo没有出现,屏幕上出现黑或白屏的情 况,操作面板和遥控器无法正常操作,或使用 中操作面板和遥控器无法正常操作,只能通过 拔掉电源才能关机.
1)拔掉电源, 十分中后重新启动,若依然死机, 则拔电源开机三次,一般能正常;
2)若拔电源开机四次依然死机,则更换主板或光学 系统;
3. 控制类故障
2. 开机类故障
2.1 按开关键不启动(无反映) 1)检查面板与主板,主电源与点灯电源 是否连接好; 2)检查主板的电源控制插座上是否有点 灯信号,若没有信号则更换主板; 如果主板给出了点灯信号,而电源没 有点灯声音,则更换点灯电源;
2.2 按开关键后有点灯声音但灯不亮 1)更换一个灯泡后,再看是否能点亮; 2)检查点灯控制部件(如灯盖,灯泡检 测回路)和点灯电源与灯泡连接是否 正常; 3)更换主电源;
5.4 亮度明显不够 1)重新安装灯泡; 2)更换灯泡; 3)除尘/擦镜头;
5.5 单色或白屏状态下,屏幕上出现色斑 1)液晶清灰; 2)更换光引擎;
5.6 白屏时有彩色条纹 1)彩色条纹出现在四角或四周,没有明显的 分界线而且图片文字显示正常: 一般是镜片的移位; 2)彩色条纹是由很多很细的彩色线条密集而 成,而且菜单字体有色彩偏移: 一般是液晶板三色汇聚故障; 3)彩色条纹是由很多很细的彩色线条密集而 成,但菜单显示正常: 一般是驱动板故障;
电力系统故障检测

电力系统故障检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然而,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准确和及时地检测电力系统的故障,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一、故障类型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短路故障、过电压故障和过电流故障等。
短路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导体之间发生了未加限制的接触,导致电流过大。
过电压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超过了额定值,甚至引起设备的损坏。
过电流故障是指电流超过了设备的额定电流,导致设备运行不正常。
二、故障检测方法1. 传统方法传统的电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
人工巡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检测效率低下。
保护装置的故障检测通常通过电流差动保护、跳闸保护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对某些故障类型的检测精度不高。
2. 智能检测方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检测方法逐渐被引入到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
智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故障检测算法。
这些算法通过对大量的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故障和预测故障的发生。
三、智能检测技术1. 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获得对电力系统故障的判断和预测能力。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建立故障检测模型,并根据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
2. 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多层次的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故障检测。
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特征,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准确检测。
四、智能检测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是将智能检测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检测的集成平台。
智能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对故障进行检测和判断,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处理措施。
电子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方法有哪些

电子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方法有哪些电子电路是现代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是电路维护和修复中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电子电路中常见的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法。
一、故障检测方法1. 测试仪器法测试仪器法是常见的故障检测方法之一,通常使用万用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波形等参数,可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例如,通过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的畸变或缺失,可以确定是否出现故障。
2. 状态指示法在电子电路中,常常使用指示灯或LED等来显示电路的工作状态。
如果某个指示灯不亮或者闪烁异常,那么可能意味着该部分电路存在故障。
通过观察状态指示器的变化,可以初步确定故障位置。
3. 故障定位法故障定位法是一种通过逐步排除的方法来确定故障位置的技术。
可以通过连接或断开电路中的元件,以及在特定位置添加探针或测量仪器等方式,逐步缩小故障范围。
通过不断排除,最终可以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
二、故障排除方法1. 更换元件当电子电路中的元件损坏或失效时,最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其更换为正常工作的元件。
在更换元件时,需要确保新元件与原元件的参数匹配,并注意正确连接。
2. 电气测量电气测量是故障排除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阻抗等参数,可以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
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可以判断某个部分电路是否工作正常。
3. 信号追踪法信号追踪法是一种通过跟踪信号路径来确定故障位置的方法。
通过在电路中添加测试点,然后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观察信号路径上的波形变化,可以找到信号路径中出现故障的位置。
4. 热故障检测部分故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不易被检测到,但在高温或长时间工作后会显现出来。
通过对电路进行长时间高负载的工作测试,可以观察到电路是否在高温下容易出现故障。
总结: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是电子电路维护和修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还存在其他一些更专业的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方法,如频率响应法、故障仿真法等。
车辆故障检测主要方法

车辆故障检测主要方法
车辆故障检测是指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以确定车辆是否存在故障,并找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车辆故障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人工检测法
人工检测法是指通过人工观察、听声辨异、试验检测等手段来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故障。
这种方法需要检测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对车辆的各种部件和系统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判断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但是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容易出现漏检或误判的情况。
二、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是指利用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测和测试,以确定车辆是否存在故障,并找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常用的仪器包括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多用表、烟度计等。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可靠的特点,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点,但需要检测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计算机辅助检测法
计算机辅助检测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车辆进行检测和测试,以确定车辆是否
存在故障,并找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检测设备包括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车载数据记录仪、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等。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实现对车辆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总之,车辆故障检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需要检测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以及对车辆各种部件和系统的深入了解。
常见故障检测方法

常见故障检测方法:1、清洁法对于机房使用环境较差,或使用较长时间的机器,应首先进行清洁。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外设上的灰尘,如果灰尘已清扫掉,或无灰尘,就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另外,由于板卡上一些插卡或芯片采用插脚形式,震动、灰尘等其他原因,常会造成引脚氧化,接触不良。
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好后开机检查故障是否排除。
2、直接观察法即“看、听、闻、摸”。
“看”即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烧焦变色的地方,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铜箔)是否断裂等等。
“听”即监听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另外,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常伴随着异常声响。
监听可以及时发现一些事故隐患和帮助在事故发生时即时采取措施。
“闻”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
“摸”即用手按压管座的活动芯片,看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
另外,在系统运行时用手触摸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可以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用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发烫,则为该芯片损坏。
3、拔插法 PC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板自身故障、I/O总线故障、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
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
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
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拔插法的另一含义是:一些芯片、板卡与插槽接触不良,将这些芯片、板卡拔出后在重新正确插入可以解决因安装接触不当引起的工控机部件故障。
4、交换法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
工程机械故障检测技术及维修措施

工程机械故障检测技术及维修措施工程机械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土方开挖、运输、装载、平整、压实等作业的机器设备。
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工程机械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给生产带来困扰。
如何采用有效的故障检测技术和正确的维修措施来保证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转,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工程机械故障检测技术1. 监视技术:通过对机械的运作状态进行连续监测,包括各种参数的测量和观察,如温度、压力、转速等。
可以利用现代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实时的参数监控和报警功能,对故障进行预测和诊断。
2. 振动技术:工程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振动,通过对机械振动信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出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用的振动检测方法有峰值法、频率分析法和时频分析法等。
3. 声学技术:利用声音传递的原理,对机械的运转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机械噪声的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可以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4. 热像技术: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机械进行热量分布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检测到机械零部件的过热现象,从而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二、工程机械维修措施1. 预防维修:采取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更换机械的易损件,保持机械的良好状态。
对于特定的零部件,可以进行润滑和防护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2. 紧急维修:在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紧急维修措施,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如更换损坏的零部件、调整机械的工作参数等。
3. 预测维修:通过对机械的运行监测和故障诊断,预测机械未来的故障,及时采取维修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如根据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调整机械的工作参数,减少振动和冲击。
4. 大修维修:在机械使用寿命较长或发生严重故障时,需要进行大修维修,对机械进行全面检修、清洗、调整和更换零部件。
大修维修需要依靠专业的机械维修人员和相应的设备。
工程机械故障检测技术和维修措施对于保证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这些技术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工程机械故障,提高工程机械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诊断参数3.1 诊断参数选择在故障检测当中,我们通常需要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之上加上定量判断的标准,从而更为直观准确地对工作单元进行故障诊断,因此,诊断参数的选择是故障检测预设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面对复杂多样的诊断对象,我们用几个较为通用的原则来选择诊断参数:(1)诊断参数的多能性(2)诊断参数的灵敏性(3)诊断参数应呈单值性(4)诊断参数的稳定性(5)诊断参数应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应能量化,即可以用数字表示。
例如,在旋转机械、金属切削机床常用的诊断参数有:功率、噪音、振动频率及相位、温度以及被切削零件的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3.2 诊断参数获得当诊断参数参数选择之后,由于从实际问题转化到参数变量之间有时存在着一定不便,有的参数甚至只是存在于理想情况下,无法获得,从而也就无法进行诊断,因此我们要对上个过程选择的参数进行进一步筛选,使其适用于诊断对象,我们列出以下四个原则来选出适用于现实情况中的诊断参数:(1)测试仪器要安装方便,测试手段简单可靠。
(2)测量方法能获得较高的信噪比。
(3)测量方法应尽量采用直接测量。
(4)保证适宜的测量误差值。
3.3 诊断周期选择诊断周期的确定与设备的劣化速度有关。
测量周期一般根据机器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运行时间确定。
诊断周期的选择可分为两种选择方式:一是根据机器本身情况对诊断周期进行选择,如高速旋转体,其出现故障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尽可能缩短其的诊断周期,或者进行实时监测,但是有些低速低载的齿轮,在其出现故障后可能无法立马对整个工作系统产生影响,我们在考虑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加长其诊断周期。
如在对采煤机进行检测时,主要是检测采煤机周边、控制箱、摇臂和变频器[1]。
采煤机的周边、控制箱、摇臂和变频器各有其检测的周期,其中控制箱、摇臂和变频器的优先级较高,因为其出现故障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导致整个工作系统的瘫痪,因此其诊断周期短,需要对其进行多次的检测,防止其出现故障。
二是在一次诊断周期内发现了异常,因此在下一个诊断时刻,可以适当缩短诊断周期,进行更为频繁地检测,从而确定诊断对象是否出现或者可能出现故障。
3.4 诊断标准确定诊断标准可分为以下三类:(1)绝对判断标准绝对判断标准是根据对某类机器长期使用、观察、维修与测试后的经验总结,并由企业、行业协会或国家归纳成表格或图表形式,作为一种标准供工程界应用。
该标准是在确定了正确的诊断方法后才可制定的标准。
使用时必须注意判断标准的制定及适用的范围等,才能选用。
(2)相对判断标准相对判断标准是对机器的同一部位定期测定,并按时间先后进行比较,以正常情况下的值为初始值。
根据实测值与该值的倍数比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3)类比判断标准类比判断标准是指数台同样规格的机器在相同条件下运行时,通过各台机器的同一部位进行测定和相互比较来掌握其劣化程度的方法。
[2]4 故障诊断常用方法4.1 振动测量法组成设备的零部件以及用于安装设备的基础可认为是弹性系统。
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称为振动。
机械振动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
利用振动测量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来识别设备故障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
1)振动分类按能否用确定的时间关系函数来描述,振动分为: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
(1)随机振动不能用精确的数学关系式来描述,例如地震。
(2)确定性振动又分为周期振动和非周期振动,周期振动又进一步分为简谐周期振动和复杂周期振动。
2)振动基本参数振幅A、周期T、相位 是衡量振动的三大基本参数。
3)常用测量方法在机器振动测量中,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三种测定方法。
从测量灵敏度来看,一般低频以位移、中频以速度、高频以加速度为测量参数居多。
振动测量有:机械方法、光学方法和电测方法。
机械方法常用于振动频率低、振幅大、精度不高的场合。
光学方法主要用于精密测量和测振传感器的标定。
电测方法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
采用电测法测量振动,传感器的作用是感受被测振动参数,将其转换为电量。
不管采用哪种测量方法都要采用相应的测振传感器。
4)异常振动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有三种:振动总值法,频谱分析法、振动脉冲测量法。
(1)振动总值法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以表格或图形表示趋向,并对照“异常振动判断基准”判别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振动值可用加速度、速度或位移来表示,通常都用振动速度这个参数。
表7-4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制定的一个异常振动判断基准。
可以用振动总值法判别整机或者部件的异常振动,如果要进一步查出异常的原因和位置,就要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2)通过频谱分析诊断异常振动可以用振动总值法判别整机或者部件的异常振动,如果要进一步查出异常的原因和位置,就要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就是将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在时域信号中,横坐标是时间;而在频域信号中,横坐标是频率或圆频率。
),得到频谱图,从而获得信号的频率结构(组成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及振动能量在各频率分量上的分布)。
现代技术中,将其与最新信号处理方法相融合, 开展基于小波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3]小波分析是一种全新的信号 - 尺度分析方法 , 其分析基函数是一系列尺度可变的简谐函数, 具有良好的时- 频定性特性以及对信号的自适应能力。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由于设备零件结构不同, 产生的信号中含有大量的非平稳成分, 利用小波分析可把不同频率信号分解到不同频道的分解序列, 从而为故障特征的提取而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它具有时域和频域局部化分析功能和可变分辨率的特点, 使之在分析瞬变信号时比傅立叶分析更具优越性。
[4](3)振动脉冲测量法专门用于进行滚动轴承的磨损和损伤的故障诊断。
其原理是利用滚动轴承失效时由于滚道产生点蚀、剥落等缺陷使轴承内外环上出现凹痕,每当与滚珠接触时,都会发生一个冲击力,这种冲击脉冲波经设备本体传至压电式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峰值,基本上只与脉冲波的幅值有关,对其他因素相对来说并不敏感,因此当测量系统对冲击效应进行放大时,不会受普通机器振动的影响。
根据实际冲击水平与正常冲击水平之差(即冲击水平增加值)来判断轴承性能的好坏。
4.2 噪声测量法噪声即是指不规则的机械振动在空气中引起的振动波。
设备噪声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用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
利用噪声测量及其分析来识别设备故障是故障诊断的一种常用方法。
1)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进行噪声测量时,常用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用频率或频谱表示噪声的成分。
也可用主观的感觉,例如响度、频率、音色进行测量及分析比对。
(1)声压声波传播时,空气质点随之振动所产生的压力波动而引起的压强增量。
没有声波存在时,媒质的压力称静压力,用0P 表示。
压强增量,即声压P ,单位是a p 。
仪器检测的声压为有效声压,是声压的均方根值。
(2)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声强(W/㎡)。
(3)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出来的总声能——声功率(W)。
2)噪声测量仪器(1)传声器的作用是将声能转换成电能,所有传感器都是把测量的参数转变成为电的参量或者其他适于分析处理的物理量,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声级计是噪声测量中使用最为广泛、最简便的仪器。
它不仅用来测量声级,还能与各种辅助仪器配合进行频谱分析、记录噪声的时间特性和测量振动等。
3)故障的噪声识别方法噪声超过一定的范围,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才能判断可能是故障。
所以根据噪声信号的特征量,制定一定限值作为有无故障的标准,对于噪声信号的变异和程度进行判断有三种标准,即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类比标准。
在绝对标准中,利用测量的噪声信号的特征量值与标准特征量值进行比较;标准特征量值可能是行业规定的,也可能是国家规定的。
在相对标准中,利用测取的噪声信号的特征量值与正常运行时的特征量值进行比较;在类比标准中,利用同类设备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的噪声信号的特征量值进行比较。
4.3 温度测量法设备中零部件工作位置的不正确或过载运行,轴承在磨损状态下运转或润滑不良等都会产生异常热,电气系统中工作机件的摩擦、磨损,绝缘层破坏,负载过大,电阻值变化,电缆接头老化、松动、接触不良等都会使系统内各薄弱环节产生异常温度。
当机件的温度超过温升限值时,将会引起热变形、热膨胀、烧蚀、烧伤、裂纹、渗漏、结胶等热故障。
许多受损伤的机件,其温度升高总是先于故障的出现。
因此,监测机件的工作温度,根据测定值是否超过温升限值就可判断其所处的技术状态。
通过温度测量可以找出机件的缺陷并能诊断出各种由热应力引起的故障。
不仅如此,温度测量法还可以弥补射线、超声、涡流等无损探测法的不足,用来探测机件内部的各种故障隐患。
研究和应用实例表明,温度测量法是目前故障诊断中的一项十分实用而有效的诊断方法。
1)测温仪表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采用接触式测温仪测温时,需使测温元件接触被测对象,两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而达到同一温度。
采用非接触式温度计测温时,无须使测温元件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热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辐射或对流传到测温元件上,达到测温的目的。
2)通过温度测量所能发现的常见故障(1)轴承损坏。
(2)流体系统故障。
(3)发热量异常。
(4)污染物质积聚。
(5)保温材料的损坏。
(6)电气元件故障。
(7)非金属部件的故障。
(8)机件内部缺陷。
(9)裂纹探测。
4.4 裂纹的无损探伤法裂纹是机器零部件最严重的缺陷。
裂纹可能在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以及设备使用等各个阶段产生。
对设备零部件裂纹的检查,主要采用无损探测法。
有多种无损探测法供选用,如目视—光学检测法、渗透探测法、磁粉探测法、射线探测法、超声波探测法、声发射探测法、涡流探测法等。
4.5 磨损的油液污染检测法根据监测和分析油液中污染物的元素成分、数量、尺寸、形态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便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磨损及磨损程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油液光谱分析法、油液铁谱分析法、磁塞检查法。
[1]曹广海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中国设备工程2018.07 ( 上)[2]林海英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模块组合式方案研究闽江学院学报2010.07[3]杨勇机械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建筑机械2018.08(上)[4]Saeed AsghariGovar Pouya Pourghasem Heresh SeyediHigh impedance fault protection scheme for smart grids based on WPT and ELM considering evolving and cross-country faults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Accepted 6 December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