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异曲同工之妙来探求“诗意宜居”的居住模式(改格式)

合集下载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直接影响了造园艺术。

尤其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理论,决定了园林艺术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走向,可以说中国山水园林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特别是宋朝时期造园家将诗情画意巧妙地融入园林,更加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及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造园,基本遵循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落幅原则,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一中国文人画家与园林的不解之缘“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我于郑子之影园而益信其说……风雨烟霞,天私其有。

江湖丘整,地私其有。

逸志冶容,人私其有。

以至舟车榱剿桷、草木虫鱼之属,靡不物私其所有”。

明代文人兼画家茅元仪在参观过其好友郑元勋的私家园林影园后,在《影园记》中写下了自己对影园的印象,并称园林就该像影园一样,将画中的景物实现在生活中。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诗画艺术家大多都和茅元仪一样,经常参与到园林设计规划、品评中,向往着在自己的属地里,垒石为山,筑亭其上,引水为池,种花莳竹,新句题蕉叶,浊醪醉菊花,于焉逍遥。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寓诗于山水画中,寓画于山水诗中,被后世尊为写意山水创始人、南宋文人山水画之祖。

他开创的“破墨法”成为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颇具特点的一种技法,辋川别业是他为自己设计修筑、诗画结合的一片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

在《山中与裴迪书》中,王维这样向友人描述自己的园林:“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苍寒犬,吠声如豹……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轻倏出水,白鸥骄翼。

”王维心中最高的自然山水图景再现于辋川别业,而辋川别业的胜景,也表现的与王维一样冷洁、超脱与秀逸。

中国文人画家在造园或参与造园时,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意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空间写意性格。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对现代古典园林的影响引言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被誉为一对“姐妹艺术”。

它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的文人画家寄情于山水幽境,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入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使得“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园林画境成为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江南园林甲天下”,山水画的绘画理论与创作技法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最为深刻,可以说,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很好的诊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论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两者在人文精神、审美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在发展史上可谓是水乳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和自然山水园的萌芽阶段;进入隋唐、宋元时期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发展迈入了成熟期,尤其是两宋时期文人写意山水园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到了明清时期,二者的发展空前绝后,均达到了鼎盛期。

从历史的发展上可知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如画家亦造园家、画论亦园论、画境亦园境、画情亦园情。

这些为由传统山水画探究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江南古典园林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

两者都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经过对景观元素常规秩序的创作性排列与重组,从而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

在掇山理水方面,两者皆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且具有互通的艺术法则,皱法与叠山、山石画法与置石、山石审美原则及水体的开合、聚散变化更是两者互动的体现。

在植物方面,山水画中的宾主秩序、对比统一、孤植和丛植的绘画理论及方法对江南古典园林有着深刻的影响。

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建筑皆注重“贵在位置,精在体宜”,而且园林中建筑的门、窗可充当画框,将内外的景观融为一体。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与传统园林空间关系的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与传统园林空间关系的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与传统园林空间关系的思考作者:杨旭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5期摘要: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在历史发展上有着深远的联系,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空间创作上也与传统园林有着深刻的渊源,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产生虽然晚于古典园林,但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政治变迁,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与传统园林的空间产生于同种社会文化体系,并且其哲学基础都是互通的,都深受儒、道、释文化的影响,这个时代很多诗人、画家、造园家的身份都是重叠的。

故山水画的空间与传统园林的空间在很多程度上都是共通的。

关键词:传统园林空间;中国山水画;空间关系一、绪论古代画论对于山水画要素的构图形式与园林中空间布局形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王维在《山水论》中说:“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密林处则居舍。

”就是最传统的山水构图理法,既归纳了不同空间氛围中要素的组合构图,如路径树木、河岸与渡口、密林与屋舍等,表现了空间的疏与密,也是对其意境之美的提炼。

在《园论》中也有“竹里通幽,松寮隐僻”之言,就是密林深处设置建筑小品,他描述了一种封闭空式的空间,提炼了曲径通幽的构筑手法。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理论与传统园林空间理论的关联。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2.1.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构图原则中国传统山水画以线条和墨色表现空间,组织画面空间的方法具有对偶的规律和辩证统一的性质,如主宾、开合、藏露、虚实、疏密、奇正、呼应等。

参考文献资料,总结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原则为:主从分明、疏密相间、曲折有致、藏露互补、虚实相生一幅山水画往往采用了多种构图原则,如明代孙克弘所绘制的《雨景山水图》前景部分有一小路随山势弯曲,体现了曲折有致的原则,农舍和草亭在树林中隐约可见,体现了藏露互补的原则,中景部分为宽阔辽远的湖面,大面积留白,远景为挺秀的重山,山间云雾缭绕,也是采用了留白的手法,山中楼阁隐现,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原则。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山水的融合,通过巧妙布局和精心设计,将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的景观。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是园林的灵魂,水是园林的灵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具有深意的山水画。

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注重“山”这一重要元素。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山的位置通常被设置在园林的中轴线上,作为整个园林的核心。

山在园林中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人工堆筑的假山,有的是自然岩石构成的天然山体。

无论是假山还是天然山体,都需要精心雕琢和布局,以使其与园林其他元素协调一致,营造出一种天然、有机、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水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水景和山景是园林中的两大亮点。

水在园林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宁静雅致的氛围。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水景的设计经常巧妙地与山景相结合,形成一种山水相依、相辅相成的美丽景观。

有的园林中,水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植被,仿佛一幅水墨画;有的园林中,水流潺潺,泉水叮咚,清澈而又清凉,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灵动,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除了山和水之外,中国传统园林中还有许多其他元素,如树、石、建筑等。

这些元素在园林的布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通过合理搭配和巧妙运用,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树木常常被用来修剪成各种形状,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不仅美观,还可以遮风挡雨,增加园林的私密性和舒适性。

而石头则常常用于修建假山或点缀水边,起到一种点睛之笔的作用,使整个园林更加饱满和生动。

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人文、审美等多种因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相互式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相互式影响
早 期 的园林 题 材 山水 画可 从敦 煌 壁 画等 中古遗 存 略窥 一 二 。实 际上 , 壁 画敷 演 的佛 国极 乐世 界 更 多是 中土 皇家 园林 的 影子 。在 民间 画艺 的基 础上 , 唐 代 的李思 训 、 李 昭道 继之 , 开 创 了大青 绿 皇 家 园林 山水 画 的 新 途 。在 李 氏父 子 的笔下 , 山石林 木 、 楼 阁亭 台不 复成 为画 中人 物 的背 景 陪衬 , 以园林 为表 现对 象 的 山水 画 由此诞 生 。在有 唐一 代 , 王维开 创水 墨 山水 画 , 溪坡、 桥梁 、 房舍 , 看似 随 意 出之 , 实 者无 不妥 帖 。二 李一 王不 仅致使 山水 画分 途 发展 , 而且 也指 明 了古典 园林 的两 大前 进方 向。 随着 古 典 园林 在宋 代 趋 向成 熟 , 园林 山水 画亦 日臻 完善 , 构 图章 法 、 山石 皴 法 、 楼 台界 画 、 色 彩铺 陈 , 均
元人 的工 笔 白描 园林 之作 在精 细 方面 更胜 于 前朝 。夏 永 的 《 岳 阳楼 图》 富有层 次 感地 展 现 了楼 阁远 近 , 传 递 了“ 气蒸 云梦 泽 , 波撼 岳 阳城 ” 的诗情 画 意 。水 墨园林 绘 画在元 代亦 后来 居 上 , 王 蒙《 具 区林 屋 图》 摹 写杭 州具
镡 33

, 云林 即倪 云林 , 子久 也就 是黄 公望 。 园林 家对水 景 的处理 , 尽 得画 图之 水迂 回掩 映 的妙 趣 。 树 木草 卉 , 妻 子久 ” 芝 在 山水 画 中处 于属 从地 位 , 造 型追 求 “ 古、 奇、 雅” 。受 此影 响 , 中国古 典 园林 中 的植物 也是 从稀 不 从密 , 布 置
方 面组 成 : 天色 、 山水 的 自然之 色 , 植 被 的色彩 , 建筑 、 路径 之 色 , 传 统 园林 除 了逼 眼 的 自然 青绿 色 , 主要 便 是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摘要: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以山水画来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意境,得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山水画意境的再现。

关键词:山水画自然美意境中国地域辽阔,人们往往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园林形式,有的古朴自然,有的典雅恬静,有的雄浑壮观。

从选址、布局到建造、装饰,均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深受山水画、诗词和书法的影响。

这些影响都天衣无缝地体现在园林的许多细节中,山水画、诗词和书法是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意境的精神内涵。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把用色得当和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讲求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此种境界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植物、山水等清淡雅致的色调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山水画讲求“气韵生动”。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一幅山水画作品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

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

那么,对于一座园林来说,追求气韵生动则要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园林的艺术美感,具体体现在对造园元素的“无法”与“有法”的处理上,其实质是如何对待园林建造的法度、规矩。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审美观一方面强调“有法”,主张园林设计要“入乎规矩之中”;另一方面又更强调“无法”,提倡“能出于规矩之外”,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进入主动、灵活“运法”的自由王国,“造园有法,但亦无法,有法是规则,无法是创造。

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成法、死法”。

明代园林设计大师计成曾提出“构园无格”。

所谓“无格”,就是不被既成章法所束缚,要不拘泥于程式,要有创造性。

所以,园林中的一切楼、台、亭、阁、小桥、流水、假山等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它们必须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气韵生动的审美享受。

“中国山水画讲究疏密、参差、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关系。

山水画写意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山水画写意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山水画写意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张萱来源:《设计》2017年第09期摘要:中国山水画深深影响着当下园林的设计,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能在园林设计中找到中国山水画的痕迹。

绘画的艺术形式自古深受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山水画则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熏陶下,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体现出中国独具特点的山水情趣与审美思想。

中国的园林是独特的,其将古典园林和传统的山水文化相融和,在布局和造景上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园林特点。

在住宅景观设计中采用中国山水画的写意手法,借鉴其创作形式,建设现代居住区的园林,形成一种富有内涵的园林,是当下改变居住区景观单调乏味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山水画空间营造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070-02一、景观设计元素选择(一)阴阳互生的意境要素老子是我国杰出的哲学家,他认为宇宙万物处在对立的关系当中,相克相生,他认为,道是万物之根本,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将它融于千年文化中,艺术同样不例外。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正是说明万物阴阳互补,对立共生的关系。

在古代山水画中呈现出的虚实、远近、高低、藏露的阴阳境地,在传统造园中亦是论虚实而辨阴阳。

从画中提炼出的阴阳互生用在居民区景观中要量部位而知长短,润山石而见神气。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景观的造景意象与山水画的意象是相互影响的。

(二)构造丰富的视觉要素1.点点是构成面的基本,点是物质之间最早接触所产生的;点没有固定大小和特定形状,它是自由变换的;点的形成既简单又快速,点是简单牢固的。

点若有陪衬物,画面将变得更为复杂。

制作工具影响着点的特征,同时也受版面特征的影响。

在草间弥生绘制的《圆点世界》里,点是主要的构成物,点代表着芸芸众生的生命。

从视觉角度讲,点是相对小的面积,越小的东西越能给人小的感觉,山水画中,点可能是远处的建筑,可能是一块石头,它们在构图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比较作者:周妍袁玮劼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7期摘要: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艺术都以山水风景为创作主题,基于不同的视野与思想创造出不同的美。

本文分别对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学进行阐述,比较其存在的差异,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形式美学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中国山水画蕴含十分丰富的古典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思想与审美,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追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兴趣,一些学者还深入研究了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形式,并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1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

具体如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主题都是山水风景,且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深入研究可发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这两种艺术实际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同时又表现出许多共性。

具体如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思想具有共性,都秉承师法自然的思想;宗教美学具有共性,都追求阴阳对称;创作主旨具有共性,都强调以情观景[1]。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这两种独特的艺术。

作为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艺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都秉承师法自然的创作思想,注重通过艺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自身对时代、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认知与感悟。

原始社会由于科技水平低下,生产力有限,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疏远,人们认为自然是神秘的,自然中蕴藏着神秘的能量,其引导人生活,为人带来福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论文
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异曲同工之妙来探求“诗意宜
居”的居住模式
摘要
目前,在研究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关系的基础上做出营造诗意宜居的文献甚少,本文通过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审美情趣、创作和营造手法两个部分来阐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提出诗意宜居的居住模式。

关键词:审美情趣营造手法园林与绘画诗意宜居
- 1 -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o explore the same purpose, "poetic livable" living model
Name: Xia zhanzhan
Student id: 1012241232
Instructor: Lei Zhaohu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and made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create livable little literature, this paper, the classical gardens and landscapes of aesthetic taste, creativity, and create a way to illustrate the two
parts of wire between them, thousands of Wanlv contact, and made livable living poetic mode.
Keywords: Aesthetic taste, Design Techniques, Landscape and Painting, Poetic livable
在高度紧张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整天面对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高效率高利率的追求,让人迷失了人自身。

有一些人开始离开这些由机器和钢筋丛林组成的城市,开始寻找心中的伊甸园,寄精神与山水间,寻找诗情画意般的居所。

这种诗意宜居的住所模式的提出是在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异曲同工之妙的基础上寻找的,因此先把这两个不同的而艺术门类分别对比研究一下。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绘画同属于中国传统艺术中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尽管它们的创造目的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传统审美情趣、和创造手法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1.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绘画的创作目的
中国山水画加之诗词歌赋来勾起欣赏者心灵上的理想和放纵自然的欲望。



于绘画者而言则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目的则为园主来营造一种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居
住环境。

1.1反映对象相同
即描绘的客体或者营造的对象。

在中国山水画中,以自然山石、河流湖泊、曲折木桥、独钓江雪、田野小径、俨然屋舍、鱼鸟禽兽等来反映深远的意境。

在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中,以“移天缩地”的手法对整个大自然进行模拟,来营造一种淡雅、惬意的环境。

1.2主体
山水绘画的作者或画家,通过自己对大自然的客观感受和主观意识来作画,所以他被称为绘画主体。

古典园林的营造有些是园主人亲自主持;也有诗人、画家;还有一些工匠;它们作为主观意识的重要产生者,所以成为园林建造的主体。

1.3中介
山水绘画作品的成形是由绘画主体对反映对象所作出的客观反映和主观意识的综合加工下所产生的,而他要通过一种手段把作品呈现出来,而山水绘画的工具就成为了连接绘画主体和反映对象的中介,这些中介包括:绘画用的笔、墨、纸张或者绢本等。

古典园林的营造工具包括范围较广,既包括了绘画的工具外,还有建造用的斧、锯、铲、刀等工具,也有金、木、水、火、土等材料。

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实体建成,所以它们作为主体连接客体的中介。

1.4 创作客体
山水画的表现从维度上来讲是呈现在平面上,而古典园林的完在维度上是呈现在三维或者四维的空间上。

2.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绘画的审美情趣
无论是绘画者和造园者,还是赏画者和住园者在审美情趣上都有所相同,这
主要是由于手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2.1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君子比德的思想在中国诞生后,人们便以之为精神的巅峰境界,山水画便由这一文化体系派生和繁衍。

之所以中国古人崇尚自然,以“宛自天开”的理想造园,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中悠久的“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他们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山川草木的自然美。

2.2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山水画作品中,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意与境的和谐、深邃悠远的审美特征,使欣赏者产生的联想,深入其境的感觉,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在古典园林中,微缩天地与一园,赏万里风景于一处,雅格并序,集天地于一园之中。

在此,感受到人与万里江山的并存,精神恍惚于其中,如痴如醉,彷如仙境一般。

3.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与中国山水绘画的创作手法
在古典园林的营造中,有许多手法来表达意境,这些手法就是通过一些列空间的变化与结合,这些手法主要体现在主从、空间对比、藏与露、疏与密、起伏与层次、虚与实、高低错落、蜿蜒曲折等等,其中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高低错落明确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

而在中国山水绘画中,其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同出一辙,主从分明、有藏有露、疏密有致、虚实相间、高低错落、蜿蜒曲折等。

3.1构图法则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构图手法主要有疏密有致、虚实对比、高低错落、起伏层次、蜿蜒曲折等,使用这些手法能使构图开合相间,有紧有松,呈现自然的状态,因此综合运用这些手法能够较好的创造出园林的意境。

在中国山水画中,虚实更为明确;留白手法的运用,使得构图更为夸张;留
白既能体现主从的关系,又能体现疏密的关系,疏密达到一定程度时,密为全实,疏为全虚甚至消失,就成了一种极端构图。

在这种情况下,绘画者主观意识非常强烈,表现欲望也极强,更能体现一种情境。

在营造意境的手法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中国山水的散点透视,营造出一种气
势磅礴,意境悠远的氛围。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山有三远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这主要从散点透视的方面来讲,但他又有虚与实、起伏与层次和蜿蜒曲折的体现。

计成在自序中曾说:“……合乔木参差山腰,盘根嵌石,宛若画意”这就说明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也有绘画的身影。

清钱泳曾指出:“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这说明在园林营造中也应有主题,以主题来命名建筑与风景,比如像“万壑松风建筑群”近有古松,远有沟壑,倘有风吹入松林,则涛声哗哗。

此种意境犹如天籁之音。

4 诗意宜居的模式
无论是山水画,亦是中国古典园林,都讲求诗情画意的境界,但都能看到一种人们向往悠然自得、安乐舒适的住所。

因此进行诗意宜居的这种模式的探求是相当迫切的,不仅古人如此,现代人亦是如此。

4.1诗意宜居模式的自然因素
在诗意宜居模式中首先要选址,要选的地方为自然的客观的对象,它包括、山水、郊野等实在的对象。

4.1.1 山林
在《园冶?相地》中,计成指出:“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这句话说明,园地中山林为最佳的设计要素。

在山水绘画中,有山有水,山或雄伟壮丽,或绵延而柔和,或高低错落,或幽深平远。

可根据自己想要得到得意境来选址,某些山峰林间经过光影或者风雪、雨水、植物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产生不同的情趣,因此在选址时应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和研究。

4.1.2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