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及答案

杆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A 卷)一. 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著作中?()A. 《大教学论》B. 《课程论》C.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 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oA. 忠实取向B. 相互适应取向C •上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3.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

A. 复习B •实践C. 方法D •拓展4. 下面哪一类不是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目标?( ) A. 认知tl 标B. 发展日标C •悄感日标D. 动作技能目标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 )o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儿童与课程》D. 《雄辩术原理》6•某校推行教学改革,规定教师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这项规定侵犯了教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专 业: _____________ 考试类型: 班 级: 学 号: 考试命题 要 求师的()oA.教育教学权B.管理与指导学生权C.评价学生权D.参与学校管理权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oA.博比特B•特斯C.泰勒D•泰罗&“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黑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

”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属于()oA•行为目标B.普遍性13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此种课程观是A.儿童中心课程B.社会中心课程C.学科中心课程D.经验中心课程1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当儿童开始有了规则意识,并且认为规则制定属于年长者的专利,这时的儿童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一阶段?()A.前道德阶段B.权威阶段C.自律或合作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的主要观点有()oA.两者相互独立B.两者相互包含C.两者相互交义D.两者循环联系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有()oA.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B•解释课程与教学规律C.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D.整理课程与教学经验3•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oA•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1.课程内容评价2.教师数学内容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5.叙述说明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参考答案: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3.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练习题(一)1.第1题“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答案:A2.第2题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B.古代、近代和现代C.原始、古代和现代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答案:A3.第3题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B4.第4题在课程研制模式中大力倡导目标模式的美国学者是A.泰勒B.司腾浩斯C.沃克D.施瓦布答案:A5.第5题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答案:C6.第6题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答案:B7.第7题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8.第15题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9.第16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答案:D10.第17题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11.第18题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C12.第19题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C13.第27题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14.第28题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A15.第29题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16.第30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17.第8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西方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元循环联系模式等四种不同主张。

东师16年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16年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答案

精品文档期末作业考核《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Ⅰ、Single-choice questionSelect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of the questions, and 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每题2分共40分)1.___________ involves teachers identifying issues and problems relevant to their own classes.A.Literature reviewB. QuestionnaireC. Action researchD. Classroom observation2. ___________ relates to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data.A. ValidityB. ReliabilityC. SubjectD. Object3. Which one is not the area of the institution ___________.A. restrictionsB. time, length, frequencyC. classroom management skillsD. syllabus4. In the following, which method is not appropriate when you try to act against the students' indiscipline___________.A. deal with it quietlyB. giving linesC. don't take things personallyD. don't use threats5. When you are reading an article, your purpose is to fi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article. Then which readingstrategy will you employ ? ___________A. scanningB. skimmingC. identifying attitudes and making inferencesD. ide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argument6. Among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which belongs to the listening activity? ___________A. describing and arrangingB. 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C. picture dictationD. brainstorming7. Factors that have an impact on student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clude all the options listed below except___________.A. the country's language policyB. society' attitudes toward the target languageC. social-cultural factorsD. students' cooking skills8. English is described as foreign language in all of the countries except ___________.A. FranceB. JapanC. ChinaD. Australia9. A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ecome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it is accessible to more and more EFL learnerswho communicate with different people on a ___________ level.A.highB. lowC. globalD. certain10. Learners will discover on the Internet that they can use ___________ as a means of learning about and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those who are not native speakers.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ChineseB. EnglishC. GermanD. French11. Intralingual errors originate with the structure of ___________.A. the target languageB. the native languageC. the foreign languageD. the second language12. Interference errors are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___________.A. native languageB. the target languageC. the foreign languageD. the second language13. When a teacher chooses the model for students to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ptions isnot mentioned that teacher should consider ___________.A.accentB. genreC. styleD. context14.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Give me that book”? ___________A.requestB. instructionC. orderD. invitation15. What should not teacher do in the class about individual student's own purposes? ___________A. Help to discover the purposes.B. Help to formulate the purposes.C. Help to clarify the purposes.D. Help to set the purposes.16. Which opinion of us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is wrong? ___________A. Students will be practicing unconsciously a number of language skills.B. Students will learning how to pick out key words.C. Students will increase the interference from their mother tongue.D. Students will begin to think in English for themselves.17. For most people the term “curriculum”includes those activities that educators have devised for ___________,which are re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written document.A. teachersB. designersC. learnersD. students18. In L2 learning the established understanding is typified by___________ syllabus.A. Formal and functionalB.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C. formal and structuralD. type A and type B19. L2 learners construct a linguistic system that draws, in part, on the learners L1 but is also differentfrom it andalso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linguistic system is referred to as ______.A. InterlanguageB. Mother tongueC. Target languageD. Native language20. Repeating, imitating and recitation are considered to be ______ learning activities.A. StructuralistB. CognitiveC. CommunicativeD. BehavioristⅡ、Multiple-choice questionSelect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of the questions, and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correct answers to each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2.Qualitative data of heuristic/synthetic research may consist of ___________.A.B.A. interviews B. examination of textsC. collection of dataD. ethnographic observations1.2.2. What are the major areas of the profession ___________.A. the aids available for the levelB. the language for the levelC. physical conditionsD. a repertoire of activitiesE. who the students areF. stages and techniques in teachingG. the skills for the level3.4.3. In the following, which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___________5.A. Range of expressive possibilitiesB. Clearness of expressionC. FeedbackD. Need for accuracy4. Teaching can be defined as ___________.A. giving instructionsB. guiding in the study of somethingC. providing with knowledgeD. causing to understand5. Some Internet activities give students ___________and ___________ feedback by automatically correctingtheir on-line exercises.A. neutralB. positiveC. negativeD. no6. F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teachers can ask questions like ___________.A. How do we say that in English?B. It's a....C. Say that againD. yes/no response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ayings are right according to this chapter? ___________A.Students should learn both the form and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item.B.Meaning has no relation with the contextC.both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form does not equal meaning and vice versaD.students don't need to learn how to use the language8. What are the ways to maximize interaction? ___________A. Encourage a friendly, relaxed learning environmentB. Ask questions rather than giving explanation.精品文档.精品文档C. Creat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D. Allow students to finish their own sentences9. Curriculum is an educational program which states the following___________.A.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the programB. the content,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which will be necessary to achieve this purpose.C. Some means for assessing whether or not the educational ends have been achieved.D.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the vocabulary10. Sensory Modality Strength categorizes learners as ?A. VisualB. AuditoryC. Tactile-kinestheticD. AnalyticalE. ThinkingIII. True or False1. Qualitative method is a research method that relies less on numbers and statistics but more on interviews,observations, small numbers of questionnaires.2. Goal usually refers to the overall purpose or aim that a teacher will attempt to accomplish by the end of theclass period.3. It is often true that one skill can be performed without another.4. The extent and type of prior knowledge isn't an essential consideration in planning instruction.5. The World Wide Web makes it 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lot of situations which would be impossible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6. Minute paper is a simple way to collect written feedback on student learning.7. One single letter is pronounced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words.8. If teachers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hey could finish abruptly or run on after bell.9. Curriculum and syllabus can represent the same theory of learning and can be realized in various ways.10. Introverts seek out company actively and enjoy the company of other people.Ⅳ、Short answer questions(每题15分,共30分)1. Please list the possible formative assessment activities.Tips: 1) list at least three ways.2) How are they used in college?Three modules, students' portfolios, teachers'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assessment archives oflearning effects, shown as below: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 Why is interaction so important in language-learning situations?Through interaction, students can increase their language store as they listen to or read authenticlinguistic material, or even the output of their fellow students in discussion, skits, joint problem-solving tasks, or dialogue journal. In interaction, students can use all they possess of thelanguage –all they have learned or casually absorbed in real life –to exchange their meaning. Theythus have experience in creating messages from what they have heard, since comprehension is aprocess of creation, and in creating discourse they can convey their intensions.精品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一、1、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3、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6.交互性,7.生成性4、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1、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

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库

课程资源——是指已经开发出来并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承载教育内容的课程文本及其辅助物。

课程目标——是课程规划者希望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课程计划后达到的结果。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1“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D )。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2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经典模式的是(B )。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3 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起点是(A )。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A )。

A.斯宾塞B.吉鲁C.阿普尔D.威利斯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对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是(D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C )。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8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D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9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A )。

A.《爱弥儿》B.《爱的教育》C.《教育漫话》D.《理想国》10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其渊源可以上溯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以及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 B )。

A 目标模式B 过程模式C 实践模式D 解放模式11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2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

2016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00467)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2016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00467)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00467)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藕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

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加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一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A.工作分析 B.审议 C.活动分析 D.程序设计2.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

A.学科结构 B.教师 C.学生 D.环境3.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个倡导()。

A.课程评价 B.课程论 C.课程开发 D.教学论4.提出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的是()。

A.斯宾塞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5.“儿童与学科的统一的心理的经验与逻辑的经验的统一,为实现这种统一就需要把各门学科的教材和各个知识分支恢复到它由以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这个过程就是()。

A.学科中心论 B.教材的心理化C.教学的理论化 D.教育的心理学化6.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这就是()。

A.课程开发 B.课程结构 C.课程组织 D.课程实施7.以下不属于有意义学习类型的是()。

A.发现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8.重视已有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斯金纳9.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出发点是()。

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 B.最近发展区C.学科结构 D.有意义学习10.以下哪条教学原则属于赞可夫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概括时定型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普瑞恩特(print)阐述了五种课程取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这五种取向分别是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认知过程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社会重建主义取向、技术学取向,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这样清晰地划分课程设计取向,在实际中这样的划分也是存在的。

答:是错的2、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答:是对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1、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2、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麦唐钠、斯腾豪斯、薛勒、布拉特。

3、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类型有:独立模式、循环模式、包含模式几种类型。

4、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5、英国学者劳顿(Lawton)认为课程是社会文化选择的结果。

6、古德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

7、布鲁纳认为“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

8、五段教学法”属于赫尔巴特学派。

9、关于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1)理想课程(2)文件课程(3)实施课程(4)理解课程(5)经验课程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3、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

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

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

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
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是:人的发展与人类知识经验是集于“人”的一体,人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着知识经验;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同时进行的两个层面;通过课程规划,从文化总选取部分文化,组成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通过教学过程,儿童一方面把内容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实现着认识过程,一方面把凝结着知识经验中的人类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内化为自身的发展成果,同时实现了发展的过程。

3、简述国外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设计模式?
答:(1)目标模式(2)过程模式(3)自然设计模式
4、简述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
答: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分别是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
5、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教材编写、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新的理念、宗旨和环境要求教师进行历史性的转变,适应新形势和新期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冠以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给老师带来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亟待教师必须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和有效促进者,新课程的创造性执行者和积极开发者,教育实践的积极研究者和努力开拓者,终生学习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2、如何保障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答:由于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反映的是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观,也是对旧有的评价理念的挑战,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就需要一定的保障体系和支持系统。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反映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主体——教师对此不能进行准确定位和把握,那么即使形似,新评价体系所蕴涵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一样不能发扬光大,反而可能带来更坏的影响。

而教师通常又是学生和家长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教师在评价实施中的表现作为对新评价体系的注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新评价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与推进。

2、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由于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很多方面都是对旧有评价体系的打破与挑战,这将对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尤其是学生的家长,带来新的再认识和学习的任务。

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认同和参与,新的评价体系在实施中将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如,新的评价体系中大大降低了对学科知识分数的权重,代之以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旧有的评价理念的大冲击,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新的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才能得以实施。

家长的参与评价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评价方式之一。

可见,获得全社会对新评价体系的认同是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3、教育管理者的共识
一般课程评价的实质性权利都是掌握在教育管理者的手中,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同新的评价体系之间达成理念上的共识,包括基本理念、具体方法以及方法的具体操作等方面。

要达到这种共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管理者要加强与一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沟通和交流,允许彼此的争论和学术争鸣。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根本,这也是新的评价体系的立足之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

因此,任何一项工作的提出与实施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同时,需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具有支持性的社会氛围,这是确保新课程评价体系顺利实施的最有效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