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
配电自动化三遥功能闭环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日益普及,对三遥功能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测试方法采用人工形式,既浪费人力成本,又无法满足现场多样的需求。
文章提出了一种配电自动化三遥功能闭环测试方法,介绍了系统的基本原理,对系统的组成及具体测试方法进行了论述,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量与难度,有效提升了测试效率。
0引言随着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和研究的热潮,配电网的智能化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智能电网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配电自动化是系统实现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手段,为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坚实基础,是提高城网供电可靠性的必然需要,是建设智能配电网的基石。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大量安装在现场的配电终端,主要具有模拟量采集、数字量采集与控制量输出的功能,简称遥测、遥信、遥控(三遥)功能。
配电终端的三遥功能与性能能否满足技术标准是配电自动化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正式投运前需要对所有的配电终端进行入网测试,之后在安装实施过程中会进行抽检,最后需要进行现场测试验收,运行维护时也需要进行巡检。
目前,在现场对配电终端三遥功能进行测试需要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断路器以及万用表等多种仪器。
测试人员需要对测试项目逐条反复实验并详细记录。
由于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具有地域分布广、电网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网络连接多样、运行方式多变等鲜明特点,我国大多数县级以上配电网的规模都已达到百条馈线以上,一些中、大型城市的中压馈线已达到或超过千条。
所以对三遥功能的测试呈现出测试过程繁杂、耗时较长的特点,也很难做到全面完整检测。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测试过程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国内外的学者对配电自动化的测试和评价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馈线自动化系统试验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并以上海配电网为实例探讨了馈线自动化出场试验(FAT)和现场试验(SAT)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阐述了馈线自动化(FA)测试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并行计算的馈线自动化仿真测试环境,为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测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介绍了美国进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现场测试,通过多年长期运行得到数据并进行统计,基于海量数据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分析。
探讨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

探讨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方案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障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展开探讨,分别从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和实施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需求分析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在制定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该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明确,如实时监测、故障定位、远程操作等;二是对配电网的运行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供电质量、设备老化等方面。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技术选型和实施流程提供指导。
二、技术选型在进行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系统的可靠性、适用性、可扩展性等。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配电网的自动化三遥系统,以确保其功能能够满足需求。
其次,还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满足未来的扩容和升级需求。
三、实施流程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以确保系统能够顺利地落地。
首先,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施方案、配备所需设备、调配人员等。
其次,需要进行现场调研和勘察,以确定所需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局。
然后,可以开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各个组件的正常运行。
最后,进行系统的联调和验收工作,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均符合要求。
总结起来,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需要从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和实施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需求进行明确和分析,选择适合的技术和设备,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实施,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方案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相关的安全、保密和可靠性要求,以保障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和供电质量。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够充分发挥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作用,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
配电自动化三遥对点测试方法与应用

XX供电公司DTU技改时常遇到以下难题:施工计划时间非常紧迫,若DTU 与主站对点出现问题,现场解决时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甚至不能如期完成任务。
因此,该公司急需一套虚拟主站系统,在未联实际主站之前完成DTU每个间隔的三遥对点测试,保证各项点号信息正确,缩短技改施工时间。
时间:2019年3月地点:XX供电公司配电检修工区使用设备:配电之星-P2200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仪经过详细了解供电公司实际现况后,我们为其推荐了配电之星-P2200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仪,设备具备以下5项特征,可很好地完成DTU点号核对工作。
●具有8路电压每路300V,8路电流每路30A输出,精度达到0.05级;●8组开出量均采用快速开出,精度<220us,满足SOE分辨率<5ms 及遥信防抖(10ms~1000ms)规程要求;●具有模拟主站功能,在完全脱离主站的情况下对终端进行就地化对点测试,不需要频繁进行终端与主站的对点测试;●能实时监测及解析终端发出的IEC101、IEC104报文,方便测试人员分析报文,同时监测交互报文数据是查找问题的依据,极大节省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仓库完成DTU各个间隔的三遥测试,通过模拟主站完成规约对点工作,保证DTU输出的点表及各个参数的正确性,DTU在开闭所只需完成外部接线工作,减少了开闭所检修停电时间。
技改施工规定停电时间为1天,需完成开闭所17个间隔三遥电缆接线施工以及DTU跟主站的通讯联调和点号核对。
首先,我们进行DTU点号核对工作。
后台厂家先做好配置,我们接上网线至DTU的网口1,分配好模拟主站IP地址和终端IP地址,测试仪显示IEC104报文,表明通讯正常,接上间隔1的遥测和遥控试验线后将开始试验。
通过性能试验菜单给DTU间隔1施加100V电压和1A电流,在监视菜单里可以清楚看到回采的遥测量,通过对比实际遥测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点号与点表中点号是否一致,判断遥测点号的正确性。
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

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趋势。
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电力生产和供应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需要对电网的负荷情况、运行状态、设备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便确定系统的需求和优化方向。
只有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其次,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选择适合自身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并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另外,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制定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各个部分之间能够有效配合、协同运行,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在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并与系统的效益进行平衡。
只有在成本和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时,才能确保实施方案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以及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充分考虑和把握到位时,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简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三遥”

备注
并不能因此退出警报状态 同上 0(亮)为投入 0(亮)为切除 0(亮)为闭合 0(亮)为断开 0(亮)表示投入 0(亮)表示切除 次数 0~9
2
关于遥测、遥信及遥控的上、下位机的指令,本项目中设置如下:
表格 2 主机指令设计
CMD 'a' 't' 'x' 'z' 'c' 'y' 'b' 's'
5
T (TACCR0 1) Tclk Tw (TACCR1 TACCR0) Tclk
从而选择 TACCR0=4999,TACCR1=2999,这样就可以产生占空比约为 0.4 的脉冲序列,作 为 ADC12 的触发源。 模数转换模块 ADC12: 采用通道序列单次转换,利用 TimerA 产生的 PWM 波形作为转换时钟信号,这样通过 设置 TACCR0 的值就可以完成交流信号的一周期 32 点采样要求,同时在序列中也采样直流 温度信号。按照序列 0(P6.0)—序列 1(P6.6)的顺序进行采样,令序列 1 的 EOS=1,令 ADC12CTL0_bit.MSC=1,从而自动依次采样。 开启序列 1 的中断, 在中断子程中读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将 ENC 清零后置位 (给 出上升沿) ,即可开始等待下一次中断到来。部分初始化代码如下:
timerB计数
<2V 则退出警告状态
存储直流、交流数据
Y
计数满(2s)进入警告 状态:蜂鸣器报警+制 冷器投入+故障次数加1
直流对应温度值 >2.5V
图 4 ADC 中断及 timerB 定时流程图
4
UART接收中断 触发
分布式配电网络的“三遥”系统

t o i r g tlc mmu iain i m nt i ; ee o me on nc t o
1 引 言
对于农 网供 电 、 石油开 采地 区 城市路灯 等 分散 式 配 电网络 . 一般 站数 多 、 隔远 、 布 , 间 分 。为 r保
证 配 电站 的正 常运行 , 护 人 员不 得 不 经 常巡 视 每 维
个配 电站 , 工作 量很 大 , 浪费很 多人 力 、 力 , 在不 物 存 能够及 时发 现 和排除 故障 的弊端 。笔 者提 出 了一 种功能 完善 、 作简便 、 靠性高 的 配 电站 遥控遥 测 操 可 遥信 系统 , 管 理人 员 在 中央控 制 室便 可 直接 控 制 使 配 电站的 运行并 及 时发现 配 电站运 行的异 常情 况
维普资讯
20 年 4月 O2
文 章编 号 :0 1 10‘0 2啦 一 07— 3 10 692 o ) 04 0
高
压
电
器
第 3卷 8
第 2 ・4 期 7
分 布 式 配 电 网络 的“ 三遥 " 系统
徐 欣 肖登 明 , 姚 , 伟
显示 、 存储 、 打印及对终端信 且的维护管理功 能 关键词 : 遥控 ;遥测 ;遥信 ;实时监测 ;无线 通信 中围分类 号 : T 74 M 6 文献标识码 : A
l 系统 结 构 框 图
Abt a t T i p p rd s r e o i e ee o t .ee tr s c: r hs a e e c b sa c mb n d tlc nm1 t mee — i l ig a d tl it i t n s s m o l tc p w rd s b t n n t n n ee gml ai y t fr ee r o e i i ui e - s z o e c i t l o w r a e n id s ilc L 0k b s d 0 u t a 咖 m儿 o p t r n I . n r gc m u dPE e a Ke r s ee o t l tlmeeig tl i l ain y wo d :tl nr ; ee tr ; ee t i t ; c o n * ma z o
试析配网自动化及其三遥功能的实现

试析配网自动化及其三遥功能的实现我国自1998年起,对城市及乡镇供电质量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规定中小城市供电质量指标中必须达到99.9%以上的可靠率,对于大型及超大型城市市中心的供电可靠率必须达到99.99%及以上以及98%以上的电压合格率。
在该标准下,各地用电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用电安全性大大提高。
完成该项指标主要通过对配电网施行自动化改造来实现。
所谓配网自动化,是指在当前的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配电网采集到的在线及离线数据、用户终端的各项数据、配网数据以及其他的诸如电网设计结构、电网覆盖地及周围的地势地形图等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等信息集成手段,从而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的监控和实时调整。
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亦称分布式电网自动化系统,即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DAS)的整体架构包括层以及管理层两个部分。
配电基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配电网内各类运行数据的采集、状态参数的监控以及突发故障的分析处理,主要构成包括三部分,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以及输配电SCADA系统。
管理层主要实现对输配电的管理、电量计量、工程管理等多种高级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正常参数运行时,可依据配网的实时工况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配网的更优化运行;当配网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该系统能够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定位故障段以及故障原因,对故障段实现快速隔离处理,有效实现对停电面积的控制,避免对非故障区域的居民用电造成困扰;还可根据用户负载,实现对配网内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有效补偿,提高配网运行经济性和配网内设备的利用率;可实现对用户用电量的远程抄送,节省大量人力,同时提高了准确性和企业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用户的智能用电。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在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系统化原则。
对配电网设计进行统一、系统的规划设计,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现象,确保系统设计的效率,避免浪费资源;(2)硬件、软件层次清晰。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三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四遥实验

电⼒系统⾃动化-实验三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四遥实验实验三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四遥实验1.本次实验的⽬的和要求1)、熟悉远动技术在电⼒系统中的应⽤。
2)、理解遥控、遥测、遥信、遥调的具体意义,及实现⽅法。
2.实践内容或原理早期的电⼒系统调度,主要依靠调度中⼼和各⼚站之间的联系电话,这种调度⼿段,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且调度员对信息的汇总、分析、费时、费⼯,它与电⼒系统中正常⼯作的快速性和出现故障的瞬时性相⽐,调度实时性差。
电⼒系统采⽤远动技术后,⼚站端的远动装置实时地向调度中⼼的装置传送遥测和遥信信息,这些信息能直观地显⽰在调度中⼼的屏幕显⽰器上和调度模拟屏上,使调度员随时看到系统的实时运⾏参数和系统运⾏⽅式,实现对系统运⾏状态的有效监视。
在需要的时候,调度员可以在调度中⼼操作,完成向⼚站中的装置传送遥控或遥调命令。
由于远动装置中信息的⽣成,传输和处理速度⾮常快,适应了电⼒系统对调度⼯作的实时性要求,使电⼒系统的调度管理⼯作进⼊了⾃动化阶段。
调度⾃动化系统中的远动系统由远动主站、远⽅终端RTU和通道组成。
远动终端(RTU)与主站配合可以实现四遥功能:1)遥测:采集并传送电⼒系统运⾏的实时参数2)遥信:采集并传送电⼒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动作信息、断路器的状态信息等3)遥控:从调度中⼼发出改变运⾏设备状况的命令4)遥调:从调度中⼼发出命令实现远⽅调整发电⼚或变电站的运⾏参数本实验平台上,可完成的四遥功能见表6。
1)、遥信、遥测与电⼒系统远程监视电⼒系统的遥信遥测是由安装在发电⼚和变电站的远动终端(RTU)负责采集电⼒系统运⾏的实时参数,并借助远动信道将其传送到调度中⼼的。
电⼒系统运⾏的实时参数有:发电机出⼒,母线电压,线路有功和⽆功负荷,断路器的状态信息等。
在本实验中,RTU的信息采集功能由微机励磁调节器、微机调速器和智能电⼒监测仪承担远动信道⽤有线通信信道来模拟,通信⽅式采⽤问答式(Polling)⽅式,调度中⼼的计算机负责管理调度⾃动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的实施方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
笔者通过调查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现状,结合我国普遍的供电技术,查阅文献资料,对现有配电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其优点及缺点,并提出了“三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水平提供指导,以使我国配电网各项技术指标更加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增强我国配电网的安全性。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三遥”系统,实施方案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建设不断升级,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经济民生的命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网数量不断增长,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考验。
配电网随着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逐渐由无源网络过渡到了有源网络,以前单向性的配电网也变成了双向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配电网络的自动化变成了主流,由于其切换快、准确的特点,逐渐被应用到了整个配电系统中。
其中“三遥”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网络的监控能力,实现对配电网络的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监管,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也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短时间做出处理。
同时,“三遥”系统还能够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配电网有更强的适应能力[1]。
1.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1.1国外发展历程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始较早,大约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了电网自动化建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日本全国电网实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馈线自动化,并有百分之七左右的核心电网实现了远方实时监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日本基本建成了全国范围内配电网络自动化的全覆盖。
美国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中走在时代前列,不论是理论方面的建设,还是相关产品的制造,都有了一定的规模。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配电网自动化水平就已经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远远领先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
纽约一家电力公司九十年代初期投入运营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代表了当时国际上在此方面的最高水准,能够同时为一百多万户的电力用户提供电力监测,并对用户的用
电安全进行保护,大概减少了四分之一用户的用电故障。
美国和日本一直走在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前列,欧洲发达国家也不甘落后。
虽然没有日本和美国的大幅度进步,然而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3]。
1.2国内发展历程
上世界八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了配电网自动化的研究和建设。
刚开始,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我国首先在河北石家庄和江苏南通引进日本赠送的一些配电网自动化设备作为试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有了自主化的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研究[4]。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配电网自动化规模不断扩大,以每年新增十个城市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速度增长。
然而我国发展势头虽然很猛,却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很多城市的配电网自动化只是停留在试点阶段,距离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步要走。
2.配电网自动化与“三遥”系统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定义有很多,现在笔者选取最常用的一种,摘抄如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就是讲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将配电网中的各种数据,如离线数据、在线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等进行信息综合,实现配电网的正常有序运行及远程监控管理的一整套系统。
高效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提升供电质量并提高供电规模,使得配电网在比较经济的环境中运行[5]。
所谓的“三遥”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遥测、遥信、遥控,配电网一旦同时实现这三个功能,就可以再远程端进行配电网所有数据的实时监控。
3.本文探讨配电网建设的基本思路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的配电网自动化为例进行研究。
为了找出河北省保定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我国其他较发达地区在具体建设时的主要步骤及关键技术,笔者从实用性的角度提出了进行配电网建设的基本思路[6]。
河北省保定市下游的配电网都是一次网架。
考虑到其复杂性及工程量太大,暂时不对其进行彻头彻尾的改换,只对市区内一些重点的区域,比如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方、符合改造要求的地方等进行“三遥”自动化方案的建设,个别的
线路故障,可采用网络保护的方法。
对其周围要求较低的地区,可采用“一遥”或者“二遥”故障定位系统,使得“一遥”、“二遥”、“三遥”形成立体式的有机组合,共同组成配电网自动化系统[7]。
4.实施方案
4.1环网模型
要在城区内重点地区实施“三遥”系统,首先要将所有开关由手动改为电动。
笔者对实施方案的主要地区进行了实地勘测,发现其大部分适合安装普通“三遥系统”,然而保定市政府由于其特殊要求,将采用网络保护的“三遥”系统,因为它能够实现电力故障的及时预报及隔离[8]。
所有“三遥系统的安装均采用环网模型。
采样交流互感器
开关站
图1 保定市其他重要地区环网模型
开关站
图2 保定市政府环网模型
电网配置说明:断路器位于变电站出口位置,负荷出线及主环网采用负荷开关,环网柜开关采用智能控制器进行控制,且两侧有三相电压互感器。
普通“三遥”及网络保护“三遥”均采用了多路智能终端。
4.2“三遥”功能的实现
对现有的环网站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对开关设备进行自动化的更新,则主环网内可实现网络保护的馈线自动化方案。
每个环网都配置有保护子站,可以通过光纤进行智能终端与保护子站之间的信心及时交换,则监控站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找到电力故障发生的地点,从而进行维护[9]。
一旦主环网发生了不可自动修复的故障,则每个主环网的保护子站的信息科发送到主环网,根据此信息,主环网两侧的开关能够自动跳闸。
而这并非说主环网就此中断,因为联络开关可以自动进行故障点的转移,从另一条路线进行正常的供电,从而保证供电不至于中断。
5.结论
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不仅要依靠过硬的施工技术,而且要进行早期方案的
设计,尤其是“三遥”系统,由于其很复杂,应该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准确设计,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分区域分阶段实施,以保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和兼容性。
参考文献
[1]何锦雄,朱广名,安向阳,李传健. 茂名供电局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J]. 广东电力,2012,09:95-98.
[2]曾广辉. 珠海配电网自动化规划及其效益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谢丽霞.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4]黄兢诗. 县级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
[5]王振国,岳航. 海勃湾城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探讨[J].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4,02:23-25+40.
[6]李旭东. 大同城市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及实施[D].华北电力大学,2014.
[7]杨勇志. 天津市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3.
[8]宣其范. 富阳供电配电自动化建设实施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2014.
[9]廖建生. 汕头配电自动化优化规划[D].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