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老人与海

名词解释老人与海

名词解释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他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了三天三夜。

虽然最终他只带回了鱼骨架,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斗士精神和胜利者的信心赢得了读者的尊重。

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将大马林鱼象征为厄运,而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象征了人类与厄运的抗争。

这种象征手法体现了人在充满着矛盾的人生道路中搏击的经验与教训。

老人与海主旨

老人与海主旨

老人与海主旨一、小说简介《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发表的小说,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直接原因。

这部小说讲述了年迈的古巴渔民圣地亚哥孤身出海,最终捕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哲理、充满力量、充满温情的创作。

二、主旨概括《老人与海》的主旨是人生的意义。

故事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位年迈的渔民,他独自出海,与巨大的马林鱼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斗争,最终几乎将自己和小船都拖入深渊。

这场斗争象征着人生的挑战和意义,因为每个人都要面对人生中的挑战,而圣地亚哥用自己的奋斗和毅力告诉我们,即使人生越来越艰难,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必须坚韧不拔地去追求人生的意义。

三、人生的挑战故事中的圣地亚哥一开始就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已经八十四岁了,已经多年没有捕到过鱼,用来捕鱼的船也已经破旧不堪。

尽管周围的渔民都认为圣地亚哥已经不行了,但他却毫不退缩,独自出海,寻找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面对困难和逆境,不能轻易放弃,必须勇敢前行。

四、意义的寻求圣地亚哥出海后,亲身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斗争,和巨大的马林鱼进行了殊死搏斗,几乎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但他仍然坚持不懈,一直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不要轻易放弃,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圣地亚哥疲惫不堪,但船上的每个细节和他的反应都表达出他的坚韧不拔。

五、坚韧和毅力圣地亚哥一直以来都活在剧烈的生命力中,他的肌肉像钢铁一样强壮,内心中有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让他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从不停歇或放弃。

即使面对连续不断的失败,圣地亚哥仍然在坚持。

就像他在捕鱼时,多次被鱼拉进了深海,但他还是努力挽着船,虽然状态不断下降,心理却不乱。

在漫长的苦难中能够坚持不懈,才是最终获得胜利的关键。

六、结论《老人与海》是一部富有深意的哲理小说,通过圣地亚哥这一人物来表达人生的意义,向读者传达了鼓舞人心的信息。

人生中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但只要努力追求,保持坚韧和毅力,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最终达成目标。

《老人与海》课文解读

《老人与海》课文解读

《老人与海》课文解读他们①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②。

(①他们:指老人、渔船及他所捕获的、拴在渔船后的大马林鱼。

②想让脑子清醒:老人为了捕获这条马林鱼已经熬战了两天两夜。

)头上有高高的积云,还有很多的卷云,所以老头儿知道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

[由云的变化准确预测天气,说明老人出海经验的丰富。

]老头儿不断地望着鱼,想弄明白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回事。

[表现了老人对捕获这条特大马林鱼的意外惊喜。

]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朝它扑来前一个钟点。

[暗示与鲨鱼之间的一场紧张激烈的搏斗就在后头。

]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海里深的海中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被捕获的马林鱼流的血,形成一道臭迹,会引来鲨鱼。

交代了老人与鲨鱼之间的一场恶斗必不可免的原因。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个句子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叙事简约的语言风格,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

]然后它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踪迹,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这一段描写了鲨鱼刚出现时的情形。

]有时候它也迷失了臭①迹,但它很快就嗅出来,或者嗅出一点儿影子,于是它就紧紧地顺着这条航线游。

(①臭:xiù。

)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①,生来就游得跟海里速度最快的鱼一般快。

(①鲭鲨:一种凶猛的大鲨鱼,体呈纺锤形,长达四米以上。

鲭,qīnɡ。

)[点出鲨鱼品类和特性,暗示老人面临形势的严峻。

]它周身的一切都美,只除了上下颚。

它的脊背像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

它生得跟旗鱼一样,不同的是它那巨大的两颚,游得快的时候它的两颚是紧闭起来的。

它在水面下游,高耸的脊鳍①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

(①鳍:qí。

)在它紧闭的双嘴唇里,它的八排牙齿全部向内倾斜着。

跟寻常大多数鲨鱼不同,它的牙齿不是角锥形的,它们像爪子一样缩在一起的时候,形状就如同人的手指头。

老人与海课文原文人教版

老人与海课文原文人教版

老人与海课文原文人教版《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

头四十天还有一个男孩儿跟他在一起,可是孩子的父母说这老头儿倒运了,叫他跟别的渔船去打鱼。

但男孩儿很佩服老人的本事,仍然惦记着他。

这一天,老人又划着空船回来了。

男孩儿帮他收拾渔具,请他到海滨酒店喝啤酒,还把饭菜送到他家里。

老人吃罢饭,摸黑上床睡了。

这是他的习惯,多年来他常梦见童年所看到的非洲:漫长的金黄色的海滩,白得刺眼的海水,高耸的海岬,褐色的高山,海上崛起的白茫茫的岛顶,还听到海潮的怒号……然而现在他不再梦见波涛、搏斗、角力和那惊人的遭遇,只梦见海滩上的狮子。

第二天早晨,男孩儿帮老人把渔具拿到船上,然后到早市上去喝咖啡。

这顿咖啡是老人一整天的饮食,男孩儿送他出海,并祝他好运。

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第八十五天出海了。

他越走越远,把陆地远远抛在后面。

天还没大亮,他就撒下鱼食。

突然,他看见伸在水面上的一根绿杆急急地坠到了水里,接着钩丝动了一下。

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着钩尖和钩把上的沙丁鱼。

他拉那钩丝,觉得有一条硬邦邦东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大鱼不慌小忙地游着,鱼、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

老人把钩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钩丝握紧在手里,他拼命支撑住身子,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

四个钟头以后,那条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

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勾丝,他想:我拿它没办法,它也拿我没办法。

这时他多么需要男孩儿的帮助啊。

然而他又可怜起那条大鱼来:它真了不起,真稀奇。

“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夜深了,天气变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

他弯下腰倚在船头上,这样舒服些。

太阳刚升起来。

他竭力拉紧钩丝,但钩丝已经紧绷得到快要断了。

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

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

《老人与海》课件

《老人与海》课件
• 大鱼被吞 噬只剩下 骨架
• 战胜大鱼
• 击退鲨鱼, 回到家中
• 小男孩决 心追随老 人
• 连续84天 空手而归
• 大鱼的血 吸引鲨鱼
• 奋战依旧 无法保全 鱼肉
• 孤身一人 去大海的 深处
• 制服大马 林鱼
• 不懈地与 鲨鱼搏斗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任务三:选文结尾,老人扛着桅杆往岸上爬。请画出老人的动作 轨迹图。
《老人与海》
• 原文:可老人一贯把大海想象成女人,她 向人们施与或拒绝施与莫大的恩惠,如果 她做出什么狂暴或者邪恶的事情,那也是 出于无奈。
老人:象征 外部遭受困 厄,精神高
贵的主体
大海:生命 力、可能 性,风险机 会并存、证 明自我的场
所。
原文:
➢ 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 都展露无遗……
➢ 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
➢ 可是他们配吃吗?不配,当然不配。它的举 止风度何等高贵,它的尊严何等伟大,谁也 不配吃它。
老人:象征 外部遭受困 厄,精神高 贵的主体
大马林鱼: 美好的理
想,高贵的 精神品格
鲨鱼:阻 碍,多且
强劲
大海:生命 力、可能
性,风险机 会并存、证 明自我的场
所。
原文:
“我也是。”她的男伴说。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游客,有位女士 望着下面的海水,发现在空啤酒罐和死梭子鱼中间 有条又大又长的白色鱼脊骨,末端耸立着一个巨大 的尾巴,东风在海港以外不断掀起大浪,那尾巴也 随着潮水起伏摇摆。
“那是什么?”她指着大鱼长长的脊骨问一名侍 者,现在这鱼骨只是一堆废物,等着潮水把它冲走。
“Tiburon ( 鲨 鱼 ) , ” 侍 者 说 , “Eshark ( 鲨 鱼)。”他本想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形状这么优美的尾 巴。”

老人与海(高中语文必修三)PPT

老人与海(高中语文必修三)PPT

谢谢
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课文原文
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想垒球。 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乐意不乐意我把鱼叉扎在它脑子上的那个办法呢?这不是一桩 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的手给我招来的麻烦就 跟鸡眼一样呢?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 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 痛得简直忍不住。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步。丢掉了四十 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他很清楚,把船开到海流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花样。可是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 “得,有主意啦,”他大声说。“我可以把我的刀子绑在一只桨的把上。” 他把舵柄夹在胳肢窝里,用脚踩住帆脚绳,把刀子绑在桨把上了。
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课文原文
他总喜欢去想一切跟他有关联的事情,同时因为没有书报看,也没有收音机,他就 想得很多,尤其是不住地在想到罪过。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 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 它死了你还是爱它。你既然爱它,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不然别的还有什么呢? “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他高声说。 他想:你倒得乐意把那条鲨鱼给弄死的。可是它跟你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 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是一个活的胃口。它是美丽的, 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 “我弄死它为了自卫,”老头儿又高声说。“我把它顺顺当当地给弄死啦。”
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课文原文
他想:况且,说到究竟,这一个总要杀死那一个。鱼一方面养活 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孩子是要养活我的。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 了。 他靠在船边上,从那条死鱼身上给鲨鱼咬过的地方撕下了一块肉。 他嚼了一嚼,觉得肉很好,味道也香,象牲口的肉,又紧凑又有 水分,可就是颜色红。肉里面筋不多,他知道可以在市场上卖大 价钱。可是他没法叫肉的气味不散到水里去,他知道倒霉透顶的 事儿快要发生了。

老人与海节选原文

老人与海节选原文

老人与海节选原文
老人放下钓索,用脚踩住,尽其所能把鱼叉高高举起,用尽全身力气,加上他刚刚鼓起的勇气,对准大马林鱼升起在空中、和老人胸脯一样高的大胸鳍稍后一点的地方戳去。

于是那鱼折腾起来,垂死挣扎的它,从水中高高跃起,把它惊人的长与宽、力与美,展现得一览无遗。

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上空。

然后,它砰然跌进水里,激起的浪花溅了老人一身、一船。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清东西。

他整理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破了皮的双手间慢慢溜出去,当他能看见东西时,见那鱼仰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

鱼叉的柄带着一个角度插在鱼的肩部,海水被它心脏里流出的血的红色弄脏了。

起先,它像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中一个鱼群那样晦暗,然后它象云彩扩散开来。

那鱼银光闪闪,静静地从流漂荡。

老人用他仅存的微弱视力仔细打量着。

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柱上绕了两圈,然后把头埋在双手里。

“我是个累坏了的老头儿。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5篇)各位,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出海,与一条大马林鱼和一群鲨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5篇),以供大家参考!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篇1】假期里读了一些书,最喜欢的还是《老人与海》这本书。

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名为桑提亚哥的老渔夫,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成失败者,连跟随他的小男孩也被家人叫走了。

可他坚持不懈,终于在一次出海打鱼时,有一条超过自已渔般数倍的大马林鱼上钩了。

由于一个人再加上年龄的关系,老人无法制服这条大鱼,但他却始终不放弃,一直坚持跟大鱼的斗争。

当最终把大鱼制服后,却引来凶残的鲨鱼,这群可恶的家伙疯狂的吞噬着大鱼的肉。

老人很累,他还是顽强的同鲨鱼作斗争,最后连仅有的船浆也打断了,而鱼也只剩下一副骨架和一个鱼头了。

当老人精疲力尽把大鱼骨架带回码头后,老人也病倒了。

我的心深深的被老人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斗争的精神打动了。

老人虽然没有带回完整的大鱼,但他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选择逃避,还是毫不退让,迎难而上。

老人为我做出了榜样。

作为一个小学生,学习上有时会遇到各种难题,总想放下去玩会儿。

但看了这本书,看看老人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我觉得很惭愧。

我一定会像老人一样,做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篇2】《老人与海》这本书中,老人84天没有捕到鱼,但是老人没有放弃,老人在海边住下来了,第85天又出去打鱼,“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现了个大家伙——马林鱼。

马林鱼和老人不分上下,老人拉着这条鱼在船边转了好几圈,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了这巨大的马林鱼。

之所以老人成功捕获到了马林鱼,正是他那永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正如他的一句的言语:“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因为被打败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还能够重新再站起来。

老人的精神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语文精品课例:《老人与海》1、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篇略读课文《老人与海》1课时。

2、目标确立(1)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小说教学提出要求,即“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并且包括“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等内容。

鉴于此,高中人教版必修课程共设置了两个小说单元,选择的篇章都是富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课文《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同名代表作品的节选,描绘了一位老人——桑地亚哥勇敢顽强地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表现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说:“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绘人的灵魂的尊严。

”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蕴含的精神的确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

此外,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给海明威的颁奖词中指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他那高度简练的叙事技巧和那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这一方面是本文的重点及特色所在,同时也在整个小说教学中有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

(2)学情分析。

对于小说这一叙事文体,高中学生大都能够比较有效地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解读文本,在对一般小说要素的把握上并不存在大的障碍。

本文的突出特点一是篇幅较长,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速读能力;二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在这部小说中也有体现,表面上写老渔夫的冒险经历,实际上,作品中的形象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把握到这个层面,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此外,这一代学生是在和平温馨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的内心深处相对脆弱、孤独,抗挫能力差,比如孙华泽、尹香美等同学。

对于一篇激励了几代人奋斗不息的文学作品,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希望学生在感悟作者塑造的形象的魅力的同时去筑造自己人生的精神砥柱!(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我自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深度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能做到立足文本并努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层魅力。

海明威这个作家也是文学研究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在学生阶段,对他的作品及其创作理论我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再读《老人与海》,倍感熟识。

但是,“教”与“学”是有巨大差异的,“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新课标),所以在1课时的时间内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于是,我围绕教材在已有的阅读储备基础上大胆取舍,力求在巧妙引领学生品读过程中与他们一起感悟作品的独特魅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现教学各要素间积极的思维碰撞,真诚的心灵沟通,生成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粗略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和毅力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3、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名言导入,创设情境首先,以PPT的形式展示海明威的突出成绩: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

然后,展示约翰·肯尼迪总统对海明威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说节选部分比较长,因时间关系,在课堂导入上,我强调高效实用,不拖泥带水。

教师用名言导入,创设一种吸引学生迫切阅读的情境,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导向中快速阅读,走入小说角色。

同时升腾起学生一种崇高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课做情感铺垫。

第二环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大致内容。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表格展示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次攻击者数量老人作战工具结局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尤其重视文本阅读训练,指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鉴于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特点,采用速读的阅读方式,并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抓住并梳理节选部分主要内容,这样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为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完成争取时间,为学生思想碰撞赢得空间。

第三环节:问题引领,合作探究首先,在上一环节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思考探究的问题。

问题一:同桌分工合作选读文中关于鲨鱼描写的部分内容,概括鲨鱼特点,并分析海明威为什么会这样写。

问题二:老人最后带回来的是一条死鱼的残骸,如此看来,老人是成是败?怎样理解小说的主题?问题三:小说节选部分到老人回到茅棚躺在床上结束,请在此基础上续写一段文字(参考思路:可以写睡梦中,也可以写老人醒来后,等等),要注意尽力贯穿原文的语言风格。

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思考结论,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引爆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曲径通幽。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探究是绕不过去的解读重点,但我觉得以往教学在这两个问题上总是程式化,学生的思维大同小异。

前两个问题指向人物塑造手法和主题的多元化探讨,让学生见仁见智,从更深的层面解读小说,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我自己认为是一个创新点,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老人形象的把握,同时对小说简洁清爽的语言有所体悟。

这个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引领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完成。

第四环节:领悟升华,课后延伸布置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最好是把整部小说阅读一遍。

2、如果桑地亚哥是你的父亲,他这次出海回来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以此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作业的设置主要是因此而设立的,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升华。

自由度也比较大,学生更有利于发挥。

4、精彩片段课堂的精彩最终要靠学生来实现,思想活跃、见解深刻、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展开思维对话与交锋方为理想课堂。

以下是第三环节“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重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过程体验,不把观点强加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几乎全部由学生完成。

同桌合作几分钟选读结束后,学生活跃交流。

生一:“我选读的是对第一条鲨鱼的描写片段。

小说中说到‘它周身的一切都美’‘脊背像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还用“强健”这样的字眼,由此可见小说没有丑化鲨鱼,而是赞叹鲨鱼。

它是美、强健的。

”师:“哪位同学点评一下祝捷同学的发言?”生二:“解读出鲨鱼的美和力量,我觉得观点正确,但是解读的不够深刻。

比如后面的铲鼻鲨就是气味难闻的、凶残嗜杀的,但是老人孤单一人在大海上与鲨鱼搏斗的整个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所以,不是说鲨鱼长得漂亮,而是一种壮美。

鲨鱼代表一种力量,它越是强大,越发反衬出老人的强大。

”对滕小博的回答,有的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能具体说鲨鱼是什么力量的代表呢?”生三:“我觉得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自然力,是一种崇高的自然力,包括大海也是一样。

”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是孩子们能达到如此深度,我很激动,总结到:“我觉得这种解读顺理成章。

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越是渲染鲨鱼的凶猛,越是反衬老人的性格之强。

”说完,我把黑格尔的话展示在电子白板上。

这个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没有浮于表面,而是深入体会小说这些壮观场面的用意,激活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境界,课堂环节出现了小高潮。

片段二:这是个很传统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领略《老人与海》的精神魅力,但一部伟大作品的主题仅此而已吗?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上,学生探究出了主题的多义性。

当大部分学生认为小说主题是讴歌老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时,祝捷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我认为小说的主题在于警示人们不要和自然对抗,正如前面讨论的,鲨鱼、大海都是自然威力的代表,在这场对决中,老人是失败的,恰恰不是因为他不够强大,而是他的对手太强大,因为对手是整个自然界,人类对自然的无止休的掠夺必定会付出加倍的代价。

所以,我认为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小说的主题。

”几个同学微微点头。

“大家觉得这样解读可行吗?”稍作思考后,部分同学表示认可,这与持“老人成功说”的学生形成了非常精彩的思想交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是理解这篇文本的一个创举和一个新的高度,超乎了老师的想象。

片段三:课堂最精彩部分出现在对第三个问题的探究上,学生兴趣很高,经过思考后,交流活跃。

生一:“老人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老人在大海上孤军奋战尚不感到胆怯,何况我们呢。

所以他永远不会气馁的。

我续写的是‘第二天,老人醒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向海边,竖起桅杆,扬起了帆……’”师:“嗯,不错,看看文字简洁吗,有没有可以删减的?”我动员大家一起想。

生二:“我觉得‘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去掉,保留‘他’就可以了。

这样变成‘第二天,老人醒来,他走向海边,竖起桅杆,扬起了帆……’更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和无所畏惧的姿态。

”师:“改得不错。

我想问一下大家,小说中老人好像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你是打渔人,你会不会先把这些补齐呢,在续写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合理性。

毕竟小说源于生活,或许他通过准备东西这样的举动来昭示他并不曾放弃,这样的思路可行吗?”同学们点头赞同。

生三:“小说中老头很孤独,经常自言自语,所以我觉得可以这样写‘他高声对自己说:‘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

”师:“有同学试图修改吗?”生四:“我觉得第二句话可以删掉,因为原文中出现过,改成‘有什么关系呢,明天太阳照样升起’会更加意味深长。

”师:“嗯。

不错,这也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家可以看到课后第三题,自言自语,这属于什么呀?”生:“内心独白。

”生五:“我觉得老人在梦里会依然战斗,所以续写到‘在睡梦里,老人梦见自己双手抡起一根棒球棍,向一条鲨鱼劈去……’”师:“嗯。

不错。

大家的情绪很高涨,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小说《老人与海》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呢,是‘老头儿正梦见狮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