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及其《老人与海》赏析
老人与海海明威解析

老人与海海明威解析老人与海海明威解析关于海明威《老人与海》解析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呢?解析海明威《老人与海》,获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海明威《老人与海》解析,是对《老人与海》的全面的赏析。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海明威《老人与海》解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海明威《老人与海》解析: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人物特点解析引言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在其著名作品《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圣地亚哥和马诺林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其中,在对圣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的塑造上极具创造性,突破了他以往的小说中那些身强体壮的“硬汉”形象,深入挖掘,生动鲜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故事背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要人物圣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孩子。
故事的开始,马诺林跟着圣地亚哥一道出海打渔,但苦苦的等待了四十天却仍是一无所获,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于是,孩子的父母认为马诺林跟着圣地亚哥只会一直倒霉,不会交到好运的,便把马诺林安排到了另一条船上。
于是,老渔人继续孤军奋战着,但到了第八十四天依然没有钓到一条鱼。
此时的圣地亚哥已经奄奄一息,就快要被饿死了,但他却不肯认输,执着的继续等待与奋斗着。
在第85天,老人终于钓到了一条非常巨大的马林鱼。
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从没听说过的。
这条鱼比他的船还要长两英尺。
鱼的劲非常大,拖着老人的小船整整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从未经受过的艰难考验,经过两天两夜的鏖战,圣地亚哥终于将大鱼杀死,并把它拴在了船边,开始往回赶。
但是,大鱼受伤造成的血腥味引来了许多小鲨鱼,这些小鲨鱼前来抢夺圣地亚哥的战利品。
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圣地亚哥拼尽全力将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他连武器都没有了,手中只剩下一支已经被折断了的舵柄。
但是,大鱼仍然被鲨鱼们吃光了,只剩下一副鱼骨头。
最终,筋疲力尽的圣地亚哥拖着这副鱼骨头回到了家中。
他躺在床上,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他进入了梦乡,并在梦中寻找那昔日的美好时光。
老人与海加赏析

老人与海加赏析老人与海及赏析:1、老人的第一个版本的鱼线~然后大喊一声~所有的力量~收拢钓丝~但鱼和不肯轻易让步~不仅没有拿出一英寸~但慢慢游了、老人回到他的脊背上增加对抗马林鱼队拉鱼线~但很少~他看着船向西北方飘去、老人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但四个小时后~鱼还拖着船到广袤无垠的大海和游泳的老人也像往常一样没有松弛的渔线拉回到他的脊椎、对付他们、这时~老人回头一看~土地从他的老视线视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的明星:鱼整星夜不改变夜方向的观察作出判断的基础上~晚上冷~老男断人的汗水干燥人后~他觉得浑身冰冷、鱼线一麻袋垫在肩身膀上~以减少摩擦~膀然后俯下身去反弓~他感觉舒服多下了、为了能够坚持下去~了他继续开展对话和鱼~鸟~海继~经常回忆往事~并认为曼~诺诺林~他对自己说出来:如果孩子是那么漂亮~在这里果~让他~帮我再看看这一切。
赏析:段写得淋漓尽致~老人和大鱼对峙场面的人~都觉得老人都的沧桑~复杂的、一切照旧、,不懈怠二字写老人的奉献精神~老坚韧不拔的毅力、老渔夫不屈不挠的的奋斗精神~我们也应该奋像他那样~不能得到满足的现状那~应该是积极的~做什么是~持1 / 4持久性的~困难的挑战~并不得手下败将、只有这样~不我们我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和2、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部双眼睛。
双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一丧的。
丧赏析: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这~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
书中虽然没有的写出老件轻时的快乐生写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但这在描绘老人屋内陈设时已这作作暗示。
3、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吹知道这就是知说风不会减退了。
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
但是他看不见帆~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
~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只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
他连一一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赏析::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描~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没因而情中生景。
老人与海原文与解析

老人与海原文与解析《老人与海》原文与解析《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以下将以原文与解析的方式对该作进行探讨、解读。
(一)原文原文如下:"世界是个充满恶意和不友善的地方。
不过,也有一些好的东西。
"这是一部描述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鱼在大海中搏斗的故事。
老渔夫桑提亚哥带着希望,孤身一人乘船出海,与巨大的马林鱼展开斗争。
他用鱼钩和渔线奋力拼搏,在长达三天三夜的时间里与马林鱼纠缠不休。
最终,尽管身体疲惫不堪,渔夫勇敢地战胜了鱼,成功将其捕捉。
(二)解析《老人与海》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将分析该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
1.主题搏击命运是《老人与海》的主题之一。
不论面对困境和挑战,桑提亚哥都坚持不懈地奋斗。
他将困境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用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通过渔夫与鱼的斗争,海明威揭示了个体与命运的冲突,以及在逆境中坚持的力量与勇气。
2.情节《老人与海》的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
故事以老渔夫的孤独和困苦生活为背景,以他与巨大马林鱼的搏斗为主线。
这段激烈的斗争过程让读者直击人性中的坚强、拼搏与毅力。
尽管老渔夫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坚持与勇敢令人钦佩。
3.人物形象海明威以深刻、真实的笔触塑造了老渔夫的人物形象。
桑提亚哥虽然孤独和贫穷,但他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老渔夫,更是象征着对生活的默默抗争与坚守信念的人物。
因篇幅限制,以上是对《老人与海》原文与解析的简要介绍。
通过原文的描述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简洁明快。
海明威在写作中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他的语言简明直接,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废话。
他使用简短的句子和精确的词语来表达观点,使整个故事流畅而有力。
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故事的紧凑和紧张。
其次,真实自然。
海明威以真实自然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小说展示了真实世界中的人物和情节。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实情感和真实场景。
他的描述不加修饰和夸张,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富有哲理。
《老人与海》是一部深层次的作品,它探讨了人类意志和命运的问题。
海明威通过老人桑地亚哥的冒险经历,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和人生的意义。
他通过在故事中使用象征、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传达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这种富有哲理的风格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充满力量和情感。
《老人与海》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情感的小说。
通过老人桑地亚哥在大海中与巨鲨搏斗的描写,海明威展现了人类决心和毅力的力量,并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他的语言充满激情和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故事
主人公的心灵与生命的挣扎。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具有简洁明快、真实自然、富有哲理和充满力量和情感等艺术风格。
这些风格使作品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赏析《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其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使得该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该作品语言风格特点的详细分析:一、朴实自然,贴近真实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一种朴实自然、贴近真实的语言风格。
他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而是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这种朴实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的真实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二、简练明快,节奏紧凑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以简练明快、节奏紧凑著称。
在《老人与海》中,他运用短句和紧凑的节奏来展现老人与鱼之间的激烈搏斗。
这种简练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紧张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老人与鱼之间的斗争的激烈程度。
同时,海明威也善于运用省略和跳跃的叙述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作品更加紧凑有力。
三、象征隐喻,深刻内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作品的深刻内涵。
他通过对老人、鱼、海洋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和依存关系。
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老人与大鱼的搏斗可以看作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而老人最终战胜大鱼则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胜利。
四、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进行了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他通过对老人的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的描绘,展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这种心理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的性格、经历和信仰。
同时,海明威也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和表现力。
五、口语化风格,亲切感人海明威的语言风格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亲切感人。
《老人与海》中的对话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交流。
这种口语化的风格也使得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作品,它通过一个老渔夫和他的对抗海洋的故事,体现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1. 生命的坚韧与毅力
故事中的老渔夫通过与巨大的马林鱼的斗争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毅力。
他在面对连续两次的失败后仍然决心不放弃,坚持追逐并捕捉到了巨鱼。
这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勇往直前。
2. 孤独与孤立
老渔夫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被孤立的人物。
他独自一人在大海中努力与马林鱼展开对决,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他。
这种孤独与孤立的状态暗示着人类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时,常常必须独自面对,没有他人可以代替。
3. 人与自然的对抗
故事呈现了一个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抗。
老渔夫与马林鱼的搏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力量对峙,其中双方都在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通过这一对抗,作者在探讨人类面对自然界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4. 敌对和合作
尽管老渔夫与马林鱼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故事中描绘了他们之间尽管是对手,但也彼此需要和尊重对方的场景。
这种敌对和合作的关系揭示了人类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依赖。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丰富且深刻,代表着人类面对生活中不同困境时的态度和挑战。
这个故事通过老渔夫与马林鱼之间的斗争,传达了生命的坚韧、孤独与孤立、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敌对和合作的意义。
《老人与海》:坚持与希望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坚持与希望的象征意义《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一个老渔夫孤身一人与大海搏斗的故事,探讨了坚持和希望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并解读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
1. 老人——力量与毅力的象征主角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年迈但富有经验和勇气的渔民。
他代表了力量、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一直不放弃自己捕鱼事业中目标,即捕获一条令人震惊的大鱼。
尽管遭遇连续失败,受尽艰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努力实现目标。
老渔夫跨越困难和挫折的过程展示了个人成长、奋斗以及面对生活中困境时如何坚守信念。
2. 大海——命运与无限可能大海在《老人与海》中象征着命运与无限可能性。
对于老渔夫来说,大海是他谋生的舞台,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与大海的交锋寓意着与命运的较量。
老渔夫之所以选择挑战强大而又神秘的大海,是因为他相信在一条不平凡的旅程中会获得梦寐以求的收获。
3. 大鱼——对抗恶势力与取得胜利作品中的大鱼象征着那些强大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安宁的恶势力。
老渔夫追逐这条巨鱼,代表了对抗困难和挑战、面对自己内心恐惧并取得胜利。
虽然最终无法将大鱼带回家,但老渔夫通过与大鱼斗争展示了奋发向前、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勇气精神。
4. 风暴——生活中困境和考验风暴在《老人与海》中是一种常见的灾难和困境。
它代表了生活中各种艰难险阻和考验。
风暴给老人带来无尽痛苦和疲惫,使一味地追求希望和梦想成为一种艰难的过程。
老渔夫通过经历风暴,也在挫折中发现力量,并坚守信念。
5. 希望——对未来的坚持和信任作品传递出强烈的希望主题。
老渔夫尽管遭遇了多次失败,却从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他相信只要努力不懈,继续奋斗,就有可能改变命运并收获成功。
在最后一幕,海鸟们为老渔夫提供了希望的象征。
总结起来,《老人与海》通过老渔夫与大海、大鱼和风暴等元素之间的纠缠关系,在表达坚持与希望这一主题时给予了读者启示和反思。
故事既是个人成长和奋斗之旅的象征,也将人类生存面临的困境与心态建立关联,并展示了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地面对挑战的重要性。
老人与海的赏析

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和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的斗争。
这个故事深刻表现了一个人对自然、对命运、对伙伴、对生命等众多因素的思考与追求。
老人与海的故事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可以引导人们反思生命的真谛,坚韧不拔与追求的高尚情感。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年迈的海渔老人,他非常渴望捕到一条巨型马林鱼,但在他数十年的渔业生涯中,一直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每逢渔季,老人都会和一个年轻小伙伴一同出海,可是每次都是空手而归。
这样的失败一次次积累,导致圣地亚哥走向了人生的谷底,但是他一直不放弃。
举一个例子来说,当他出海的第八十四天,终于捕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巨型马林鱼。
但是鱼非常强壮,拉了他数码丈的海。
老人感到自己的力气不足,而且要经历数小时的抵抗。
虽然身心俱疲,但是他拼尽全力,最终把鱼放到了小船上。
老人独自一人管理着这只鱼,要划行数百里返乡,这个过程中他又经历了很多的风浪和痛苦,但是他依然不放弃。
这样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举第二个例子,在《老人与海》的结尾处,圣地亚哥虽然最终失去了心心念念的巨型马林鱼,但是他返回小渔村的路途中,群鱼围绕着他的小船,并在船头跳跃,向他致敬。
尽管这个时候老人饥渴难耐、疲倦不堪,但他仍然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他自身已经获得到了来自自然界的礼赞和尊重,这是比任何形式的成功和荣耀都更加的重要。
这个故事也在告诉人们:生命并非在于我们得到了多少,而在于我们为了追求而努力奋斗的过程。
“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多个值得推敲的哲理和深刻的人生道理。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起点并不相同,但是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无数的挫折以及艰难困苦,但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其次,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并不是在于光鲜亮丽的成功,而在于我们为了追求而将尽全力、坚持不懈地拼搏的努力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及其《老人与海》赏析湖北当阳祖铨一、海明威简介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
因此从小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的海明威,很热爱大自然。
1913年到1917年间,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
在初中时,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写作经验。
升上高中后,他更成为了学报的编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顾父亲的反对的海明威,辞掉了记者一职,并尝试加入美国军队以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
海明威在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1918年7月8日,海明威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并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质勇敢勋章。
后来,海明威在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的医院工作。
他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
海明威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本色创作。
1920年,海明威迁往安大略省多伦多,其间,在《多伦多星报》找到工作,他成为自由作家、记者和海外特派员。
1921年,海明威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后来安德森引导海明威参与“巴黎现代主义运动”。
1923年,海明威的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在巴黎出版。
1925年,短篇故事系列《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显示出简洁的写作风格。
1926年,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
1927年,海明威与哈德莉离婚,另娶第二任妻子宝琳。
并出版《没有女人的男人》。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
在陆续几年中,海明威的二儿子与三儿子出生。
1931年,海明威迁往基韦斯特,并为《午后之死》和《胜者一无所获》积累素材。
1932年,《午后之死》出版。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1933年秋天,海明威随一队狩猎的旅行队到了非洲,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于1935年出版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在此期间,海明威写的散文《告发》于1969年附《第五纵队与西班牙内战的四个故事》出版。
1940年,海明威与费孚的结束婚姻,在这段期间,身体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对海明威造成很大困扰。
同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50年,以二战后的威尼斯为背景的《过河入林》出版,马尔克斯就曾表示:“没有《过河入林》,就没有《老人与海》。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逻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其间海明威竟然曾于1941年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代号:阿尔戈。
可惜没有天分,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8年,海明威与玛莎离婚,并与战时通讯记者玛丽·维尔许·海明威结婚,不久重返古巴。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海明威是一个非常顽强和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却在晚年选择自杀呢?笔者认为,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对他选择自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晚年电击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死亡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
1、死亡情节作为生命个体,尤其是喜欢冒险并有着复杂经历的海明威,不可避免地多次与死亡擦身而过,受到过死神的捉弄并惶恐地感到死之凄凉、死之可怖、死之无常和死之不可捉摸。
作为文学家的海明威,他无法回避对人生细致的捉摸和深刻的领悟后产生的苍凉虚无的悲哀,所以不得不用死亡去实现另一种圆满。
这就是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
1918年,海明威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进入意大利境内的交战区为救护队开汽车时被炮弹炸伤,在医院治疗20个月,仅从腿上就取出弹片237块,重伤的后果是严重的失眠和内心深处长久的恐惧。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目睹了西班牙内战中的生生死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又以记者身份奔赴于各个战场,在前线的一次汽车事故中,他头部受重伤,伤口共缝了57针。
其间,又因飞机失事造成严重脑震荡。
1949年,他被猎枪的枪塞伤了眼睛。
1954年,他去非洲狩猎,遭遇飞机坠毁却幸免遇难。
海明威屡遭劫难,虽说大难不死,但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生活中稍稍有些异常就会引起他不吉的联想。
1928年,父亲的自杀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可见,传奇般的经历和独特而又复杂的遭遇,强化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理解,而晚年的病疴更丰富了他对死亡的想象,形成了他对死亡情节有着神经质般的敏感和宗教式的神秘。
在海明威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充满着厮杀,鲜血和死亡,这反映了海明威内心世界里死亡的阴影。
海明威认为死亡是人们无法逃避,无法超越的最大最可怕的事实,它具有一种巨大的莫名其妙的神秘力量,它在瞬间剥夺了人们的一切权利,撕碎了人们的一切主观想象和盲目乐观。
死亡是一种永恒,而爱情,友谊,人生,只不过是一堆“粪土”。
所以,海明威用众多的文学形象向人们诉说了这一人生体验。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中也大量地描写了死亡。
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写美国记者巴恩斯在欧战中受伤失去了性爱能力,虽生犹死。
《永别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为背景,写英国女护士凯瑟琳死于难产。
作者通过男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对死亡的理解:“在这世界上,人人都受折磨,倒也产生一些勇敢的人。
倘有受折磨而不屈服的,就会被他人害死,不管你是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还是最有勇气的人,都免不了一死。
你如果不是这几种人,迟早也得死,只是世界并不急于要你的命罢了。
”2、电击治疗海明威的最后十年是一个崩溃的过程。
非洲的飞机坠毁给他蒙上死亡的阴影。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身体和精神疾病的致命结合加速了他的悲剧性沉沦,从胜利的《老人与海》和诺贝尔奖下沉到在梅奥诊所接受悲惨的电击治疗,这毁坏了他的记忆力,加剧了他的沮丧,终于导致了他的自杀。
海明威对秃头特别敏感,他曾嘲笑使用头发固定剂,并且把任何企图掩盖秃头的行为都看作是一种道德败坏的信号。
在《丧钟为谁而鸣》一书里,有一个法西斯分子被帕布诺杀了,他就是“在他们头上把头发从这边梳到那边来掩盖他的秃顶”。
所以当海明威发现自己也在掉头发时感到特别心酸。
海明威很英俊,很上像,可是当时慢性的皮肤病使他变得很丑,这使他很感苦恼。
“发炎的红斑从鼻子蔓延到面颊,白色小脓疱皮疹像头皮屑一样掉落……发亮的红斑从鼻梁下面几乎蔓延到嘴边,上面则到眼睛旁,鳞状的白片不断在剥落。
”酒精总是能使人立刻忘掉苦恼。
但是完全依赖并受酒精支配时,他已损坏的器官更不堪其毒害了。
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不得不改变一生酗酒的习惯,他感到痛苦难忍。
前妻哈德莉毫不夸张地说:“要是让他饮酒也许他还能活下去,但是完全剥夺其饮酒习惯,他就没法活了。
”海明威生来视力就不好,自以为是来自母亲的遗传。
1927年他弄破了右瞳孔,1931年夏天又害了严重的眼病,从这以后,就间歇性地疼痛。
1960年4月眼病又进一步发展,他的眼病恐怕还不单单与过度紧张、高血压有关,据1960年12月梅奥诊所的诊断,还和初期的糖尿病有关。
1960年夏一位古巴医生告诉他,他还患有血色素沉着病,这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糖尿病的严重形式,这会导致眼瞎,和永久的阳痿。
海明威听了这些话后又害怕又沮丧。
他的尿呈深浓色,脚踝水肿,高血尿和高凝血期,这是1961年1月19日对他的医疗检查报告中所写的情况,表明他还患有肝肾病。
海明威主要的疾病是高血压,但是为治高血压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了他严重的抑郁症,这才是他进入梅奥诊所的真正原因。
海明威在梅奥诊所进行的电击疗法对他的记忆力造成致命的打击。
这是他一生之中最为悲惨的时刻,他认识到他的记忆力彻底被毁了。
他这样问:“把我的头脑毁掉,抹掉我的记忆有什么意义呢?这些是我的资本,是为了要把我赶出我的行当吗?”他进一步感到身体的恶化,他担心失去幻想力,他极为害怕作为一个主要的作家失去了声誉,现在这些全变成了现实,他的生命终至成为绝对的一片空白。
他曾经希望在1960年圣诞节从梅奥回家,但是1961年1月22日他是在崩溃的情况下被放出来的,他乘坐一架私人飞机飞回凯彻姆。
2月,人们请他手写一份颂词给肯尼迪总统,他用了一星期时间,使尽最大的努力也只写了三四句简单的句子,他因失败和苦恼而痛哭流涕。
他对大夫说,他的词汇再也冒不出来了,在这方面他算彻底完蛋了。
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可以看出,电击治疗损害了他的思想机器,把它彻底破坏了,所以他完全没法在纸上写文章了。
作为一位艺术家,艺术创造力的枯竭意味着再也无法按照艺术想象的方式生活,也即是精神和生命的干涸,这会使一个已经取得伟大成就和声誉的作家“受不了”的。
精神世界的毁灭让苟活的肉体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他选择了自杀,他的自杀也给他一生的行动划上了一个勇敢的句号,给他的公众形象最后抹上光辉的一笔。
他是一个不能被打败的人,他情愿被毁灭,也不能被打败。
3、结束语对深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艺术家海明威来说,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对他选择自杀有着深刻的影响,晚年电击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死亡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
肉体的折磨是不能打败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惟有对他精神世界的毁灭才能真正杀死他。
海明威的自杀与他一生的追求和理想看似矛盾,其实却在情理之中。
二、《老人与海》内容简介《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角人物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呎,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