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原理及粘接技术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弱界面层 粘接力来源于分子间力的情况下,胶液和被 粘物中相容性差的杂质,会向界面迁移,当杂质 层与被粘物和胶层的吸附力不同时,便会形成弱 界面层。 通常添加偶联剂等可以消除弱界面层。 3.内应力 1)应力:单位截面上附加的力,称为应力。 2)内应力:胶接部位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内 部所具有的应力,称内应力。
18
2014-6-9
§2.4 胶粘剂的固化
注意: 1 )固化中防止出现凝胶化现象,凝胶化急剧放 热,破坏胶层形成,使粘接失败。 出现凝胶化现象的原因: a.固化剂过量,b.局部固化剂不均匀。 2 )固化温度的控制:严格按设定固化温度进行, 高温固化的胶种最好采用程序升温固化,防止溢 流、分层(高温条件下固化,有挥发性小分子生 成的胶种,要施压粘接固化;不产生小分子的胶 种,仅施接触压力粘接固化)。
2014-6-9 24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 )蠕变、应力松弛与粘接强度:易产生蠕变 和应力松弛的基料,会降低粘接强度,但适当 的蠕变和应力松弛可防止胶层应力开裂,对粘 接有利。
二.影响粘接强度的物理因素
1.粗糙度和表面形态 被粘材料表面洁净,粗糙度大,可增大粘接 面积,提高机械粘接力而增大粘接强度。 但若胶对材料的润湿不好(润湿角≥90。),凹 凸处润湿不均匀,粘接面积变小,故粗糙度大 对粘接不利。
●
2014-6-9
21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物理状态
Tg—玻动化温度
Tf—粘流化温度
图.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形变温度曲线
2014-6-9 22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上图直观地反映了基料在一定温度下所处的 物理状态及其力学性能。 故选用胶粘剂基料时,要注意基料的物理 状态应与胶粘剂的使用条件一致。 ●例:通常胶粘剂基料在室温下或在使用温度 范围应处于玻璃态:即Tg应高于室温或使用温 度。 但对热熔胶,其Tg不能太高,否则施胶不 方便。Tg太高的热熔胶可以加入增塑剂或调节 分子量进行调整
聚氨酯的粘接机理、粘接工艺及配方设计

聚氨酯的粘接机理、粘接工艺及配方设计聚氨酯的粘接机理、粘接工艺及配方设计概述:A、金属、玻璃、陶瓷等的粘接金属、玻璃等物质表面张力很高,属于高能表面,在PU胶粘剂固化物中含有内聚能较高的氨酯键和脲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粘接面上聚集,形成高表面张力胶粘层。
一般来说,胶粘剂中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百分含量越高,胶粘层的表面张力越大,胶越坚韧,能与金属等基材很好地匹配,粘接强度一般较高。
含一NCO基团的胶粘剂对金属的粘接机理如下:金属表面一般存在着吸附水(即使经过打磨处理的金属表面也存在微量的吸附水或金属氧化物水合物),一NCO与水反应生成的脲键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由于氢键而螯合形成酰脲—金属氧化物络合物,一NCO 基团还能与金属水合物形成共价键等。
在无一NCO场合,金属表面水合物及金属原子与氨酯键及脲键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和氢键,并且以TDI、MDI为基础的聚氨酯胶粘剂含苯环,具有冗电子体系,能与金属形成配价键。
金属表面成分较为复杂,与PU胶之间形成的各种化学键或次价键(如氢键)的类型也很复杂。
玻璃、石板、陶瓷等无机材料一般由Ah09、S02、CaO和Na20等成分构成,表面也含吸附水、羟基,粘接机理大致与金属相同oB、塑料、橡胶的粘接橡胶的粘接一般选用多异氰酸酯胶粘剂或橡胶类胶粘剂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胶粘剂,胶粘剂中所含的有机溶剂能使橡胶表面溶胀,多异氰酸酯胶粘剂分子量较小,可渗入橡胶表层内部,与橡胶中存在的活性氢反应,形成共价键。
多异氰酸酯还会与潮气反应生成脲基或缩二脲,并且在加热固化时异氰酸酯会发生自聚,形成交联结构,与橡胶分子交联网络形成聚合物交联互穿网络(IPI),因而胶粘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用普通的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橡胶时,由于各材料基团之间的化学及物理作用,也能产生良好的粘接。
PVC、PET、FRP等塑料表面的极性基团能与胶粘剂中的氨酯键、酯键、醚键等基团形成氢键,形成有一定粘接强度的接头。
有人认为玻纤增强塑料(FRP)中含一OH基团,其中表面的一OH与PU胶粘剂中的一NCO 反应形成化学粘接力。
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

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零件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其中,粘接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粘接技术具有粘连接强度高、工艺简单、加工出的零件较为轻便等优势,因此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本文将从薄膜粘接、液体粘接和固体粘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家介绍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
一、薄膜粘接技术薄膜粘接技术是一种基于粘合剂涂覆在材料表面的一种粘接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材料之间得到良好的连结,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在制造过程中,薄膜粘接技术可让生产过程更加简化,因为它弥补了其他几种加工方法无法实现的一些缺陷。
在使用薄膜粘接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薄膜粘接基础条件是清洁的表面。
因此,在进行薄膜粘接之前,需要预先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其表面光洁。
2. 使用适当的粘合剂加工。
在薄膜粘接过程中,粘合剂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理解清楚粘合剂的可塑性、粘度、固化时间和附着力等特性是必要的。
否则将会导致加工不良的后果。
3. 注意加工的环境气温。
适当的环境条件可以加快粘合剂的固化反应。
因此,最好在温暖的室内环境下进行薄膜粘接。
二、液体粘接技术液体粘接技术是用来连接两种不同材料的一个可靠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液体粘合剂使用一种化合物与材料表面进行反应,并渗透到合适的表面痕迹。
由于液体粘着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触变性,它们能够适应最复杂的几何形状,同时为交接的端面提供优异的密封性,并且不会留下任何污染物痕迹。
在使用液体粘接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液体粘合剂的混合。
如果粘合剂混合不均匀,它们的质量和粘着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请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中的标准来混合液体粘合剂。
2. 液体粘着的环境条件。
液体粘接对气温、环境湿度和表面清洁度等都十分敏感。
因此,请确保在使用液体粘合剂时环境条件合适。
3. 注意粘合剂的选择。
不同的液体粘合剂对于不同的材料分离和绝缘材料的连接效果也不同。
贴合原理及粘接技术(精)

表面能的影响
容易润湿的表面 (高表面能)
金属 * 打磨石材 * 纸、硬纸板 *木材 * 丙烯酸涂料 *有机玻璃 * 硬质PVC * ABS * 聚苯乙烯
水滴
金属
难以润湿的表面(低表面能)不建议
* 聚乙烯 * 聚丙烯 * 聚酰胺 (尼龙) * 涂层处理后的纸张
Dangerous!
* 注塑成形的塑料 * 软质 PVC (Vinyl) * 橡胶部件 * 未经处理的EPDM部件
on clean metal surface
Water Drop
Substrate surface on polyethylene
• 表面平整度
粗 糙 的 表 面 Textured Surface
• 表面污染
• 脱模剂
• 尘埃 • 增塑剂迁移
• 软质聚氯乙烯 • 橡胶
• 养护时间 • 施工压力 • 施工环境
单面胶带
双面胶带
胶粘剂
• 工业胶带
• 薄型胶带
• 非结构胶粘剂
– 聚氯乙烯胶带
– 纯胶膜产品
– 水分散型
– 聚乙烯胶带
– 纸基胶带
• 接触胶
– 金属箔胶带
– 塑料基材胶带
– 聚酯胶带
– 两面粘性不同的胶带
– 聚四氟乙烯胶带 • 泡绵胶带
– 超高分子量聚乙
– VHBTM胶带
烯胶带
– 丙烯酸泡绵胶带
– 玻璃布基胶带
胶接与机械固定相比的五大优点
• 接头有韧性
– 吸收能量
• 避免接头处的应力集中
– 分散应力 – 抗冲性能好
• 粘接不同材料
– 避免材料间的电化学反应 – 吸收热胀冷缩的产生应力
粘接原理

粘接原理1、机械理论机械理论认为,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
在粘接如泡沫塑料的多孔被粘物时,机械嵌定是重要因素。
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致密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好,这是因为(1)机械镶嵌;(2)形成清洁表面;(3)生成反应性表面;(4)表面积增加。
由于打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
2、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粘接是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
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力和范德华力。
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叫润湿,要使胶粘剂润湿固体表面,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粘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形成良好润湿。
如果胶粘剂在表面的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接强度。
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
实际上获得良好润湿的条件是胶粘剂比被粘物的表面张力低,这就是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金属粘接极好的原因,而对于未经处理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氟塑料很难粘接。
通过润湿使胶粘剂与被粘物紧密接触,主要是靠分子间作用力产生永久的粘接。
在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所包含的化学键有四种类型: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范德华力3、扩散理论扩散理论认为,粘接是通过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
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时,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
热塑性塑料的溶剂粘接和热焊接可以认为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4、静电理论由于在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了静电引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
当胶粘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有明显的电荷存在,则是对该理论有力的证实。
5、弱边界层理论弱边界层理论认为,当粘接破坏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往往是内聚破坏或弱边界层破坏。
弱边界层来自胶粘剂、被粘物、环境,或三者之间任意组合。
胶粘剂粘接原理

粘接原理1、机械理论认为,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
在粘接如泡沫塑料的多孔被粘物时,机械嵌定是重要因素。
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致密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好,这是因为(1)机械镶嵌;(2)形成清洁表面;(3)生成反应性表面;(4)表面积增加。
由于打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
2、吸附理论认为,粘接是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
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力和范德华力。
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叫润湿,要使胶粘剂润湿固体表面,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粘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形成良好润湿(γSV=γSL+γLVcosθ。
γSV,γSL,γLV各代表了固气接触,固液接触和液气接触。
θ为0º表示完全浸润)。
如果胶粘剂在表面的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接强度。
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
实际上获得良好润湿的条件是胶粘剂比被粘物的表面张力低(即γ氟塑料很难粘接。
通过润湿使胶粘剂与被粘物紧密接触,主要是靠分子间作用力产生永久的粘接。
在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所包含的化学键有四种类型: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xx力3、扩散理论认为,粘接是通过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
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时,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
热塑性塑料的溶剂粘接和热焊接可以认为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4、静电理论由于在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了静电引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
当胶粘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有明显的电荷存在,则是对该理论有力的证实。
5、弱边界层理论认为,当粘接破坏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往往是内聚破坏或弱边界层破坏。
弱边界层来自胶粘剂、被粘物、环境,或三者之间任意组合。
胶粘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视频

胶粘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视频一、胶粘技术的原理胶粘技术是一种通过粘合剂(胶水)将两个或多个材料粘合在一起的技术。
它在很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造汽车、电子产品、纸制品等。
1. 胶粘剂的基本原理胶粘剂由聚合物、添加剂和溶剂组成。
其中,聚合物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通过与被粘合的材料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粘结力。
添加剂可调整胶粘剂的黏度、凝固时间等性能。
溶剂则起到调节胶粘剂流动性的作用。
2. 胶粘剂的黏附机理胶粘剂的黏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两种形式。
物理吸附是指粘接部位的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例如范德华力和静电吸引力。
化学反应则是指粘接部位的分子之间发生化学键,形成化学结合力。
3. 胶粘剂的固化机制胶粘剂的固化机制是指胶粘剂在粘接过程中从流动到固体状态的过程。
胶粘剂的固化可以通过热固化、光固化、化学固化等方式实现。
热固化是指通过加热使胶粘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强度较高的粘结;光固化则是指通过紫外光、红外光等辐射源使胶粘剂固化。
二、胶粘技术的应用胶粘技术在许多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领域的胶粘技术应用:1.汽车制造:胶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例如,胶粘剂可以用于汽车车身的结构粘接,提高汽车的抗冲击能力和整体强度。
2.电子产品:胶粘技术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电路板的组装过程中,胶粘剂可用于固定电子元器件,并提供电气连接。
3.包装行业:胶粘技术在包装行业中起到粘接、密封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纸箱的制造过程中,胶粘剂可用于粘接纸板,提高包装的强度和稳定性。
4.建筑行业:胶粘技术在建筑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墙体装饰、地板安装等领域,胶粘剂可用于粘接瓷砖、石材等材料。
5.医疗行业:胶粘技术在医疗器械的制造和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手术中使用的绷带和敷料,胶粘剂可用于固定和密封伤口。
6.纺织行业:胶粘技术在纺织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胶粘剂可用于纺织品的粘接、缝合等。
聚氨酯的粘接机理、粘接工艺及配方设计

聚氨酯的粘接机理、粘接工艺及配方设计聚氨酯的粘接机理、粘接工艺及配方设计概述:A、金属、玻璃、陶瓷等的粘接金属、玻璃等物质表面张力很高,属于高能表面,在PU胶粘剂固化物中含有内聚能较高的氨酯键和脲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粘接面上聚集,形成高表面张力胶粘层。
一般来说,胶粘剂中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百分含量越高,胶粘层的表面张力越大,胶越坚韧,能与金属等基材很好地匹配,粘接强度一般较高。
含一NCO基团的胶粘剂对金属的粘接机理如下:金属表面一般存在着吸附水(即使经过打磨处理的金属表面也存在微量的吸附水或金属氧化物水合物),一NCO与水反应生成的脲键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由于氢键而螯合形成酰脲—金属氧化物络合物,一NCO 基团还能与金属水合物形成共价键等。
在无一NCO场合,金属表面水合物及金属原子与氨酯键及脲键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和氢键,并且以TDI、MDI为基础的聚氨酯胶粘剂含苯环,具有冗电子体系,能与金属形成配价键。
金属表面成分较为复杂,与PU胶之间形成的各种化学键或次价键(如氢键)的类型也很复杂。
玻璃、石板、陶瓷等无机材料一般由Ah09、S02、CaO和Na20等成分构成,表面也含吸附水、羟基,粘接机理大致与金属相同oB、塑料、橡胶的粘接橡胶的粘接一般选用多异氰酸酯胶粘剂或橡胶类胶粘剂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胶粘剂,胶粘剂中所含的有机溶剂能使橡胶表面溶胀,多异氰酸酯胶粘剂分子量较小,可渗入橡胶表层内部,与橡胶中存在的活性氢反应,形成共价键。
多异氰酸酯还会与潮气反应生成脲基或缩二脲,并且在加热固化时异氰酸酯会发生自聚,形成交联结构,与橡胶分子交联网络形成聚合物交联互穿网络(IPI),因而胶粘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用普通的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橡胶时,由于各材料基团之间的化学及物理作用,也能产生良好的粘接。
PVC、PET、FRP等塑料表面的极性基团能与胶粘剂中的氨酯键、酯键、醚键等基团形成氢键,形成有一定粘接强度的接头。
有人认为玻纤增强塑料(FRP)中含一OH基团,其中表面的一OH与PU胶粘剂中的一NCO 反应形成化学粘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粘接力和内聚力
粘接力Adhesion
存在两种表面之间的力量 Force between dissimilar被su粘rfa物cesA 压敏胶 被粘物B
内聚力Cohesion
材料自身的力量 Internal strength of material
被粘物A 压敏胶 被粘物B
可编辑ppt
9
剥离强度与剪切强度的测试
剥离力
衡量
粘性
剪切力
衡量
内聚力
可编辑ppt
10
如 何 取 得 最 大 的 粘接力
压力
• 时间
– 胶需要时间流动
• 温度
– 高温可以减低胶的黏性 – 促进胶的流动性 – 促进胶对被粘物的浸润
• 压力
– 促进胶的流动性 – 促进胶的对被粘物的浸润 – 避免汽泡的产生
可编辑ppt
11
胶粘剂类别
橡胶型 Rubber
粘接技术
可编辑ppt
1
材料固定与连接的方法汇总
固定方式总揽
可开启系统
(临时固定)
螺栓 螺母 固定夹 图钉 尼龙搭扣 夹具 报事贴 钮扣 自身重力
不可开启系统
(永久固定)
机械固定
铆钉 钉子 订书钉 缝纫
焊接
平焊 点焊
可编辑ppt
胶接
胶粘剂胶接 * 粘弹性胶粘剂 (压敏胶) * 溶剂型胶粘剂 * 热熔型胶粘剂 * 可活化胶粘剂 * 结构胶粘剂
丙烯酸型 Acrylic
有机硅型 Silicone
初粘性好 适合多种材质 成本低
< 90 度 耐化学品差 耐紫外差 耐老化性能差 适用于室内
耐久性能优异 粘接多种材质 耐高温, 可达 230 度
优异的耐紫外 和化学品 初粘性略低 成本适中 可用于户外
可编辑ppt
耐高温, 260 度 耐低温 耐老化 优异的耐紫外 和耐溶剂性能 初粘性一般 成本高
2
胶接与机械固定相比的五大优点
• 接头有韧性
– 吸收能量
• 避免接头处的应力集中
– 分散应力 – 抗冲性能好
• 粘接不同材料
– 避免材料间的电化学反应 – 吸收热胀冷缩的产生应力
• 粘接薄型材料
– 降低成本 – 维持材料的整体性
• 无孔、洞等
• 既粘接又密封
– 工效提高 – 施工方便
• 外观漂亮
– 无焊接变形 – 无突出物 – 无疤痕
水滴
金属
* 聚乙烯 * 聚丙烯 * 聚酰胺 (尼龙) * 涂层处理后的纸张
Dangerous!
* 注塑成形的塑料 * 软质 PVC (Vinyl) * 橡胶部件 * 未经处理的EPDM部件
水滴
可编辑ppt
surface PE
* 硅橡胶 * 氟塑料
15
表面清洁
• 针对不同的表面污染采用不同的清洁剂:
• 压敏胶与被粘物间的 相互作用
可编辑ppt
5
初粘力与 终粘力
初期粘性 无驻留时间
最终粘性
驻留时间:
72 小 时/ 70 C
可编辑ppt
6
粘性和粘弹性
粘性
Viscous
粘弹性
Violid
Maximum
软
压敏胶
Pressure Sensitive
硬Firm
Soft
Adhesives
Maximum
粘性
Adhesion Properties
内聚力
Cohesion Properties
可编辑ppt
7
软性与硬性压敏胶
Soft and Firm Adhesives
硬性胶 Firm
软性胶 Soft
Adhesion Level
粘力
驻留时间
可编D辑wpptell Time
可编辑ppt
3
OCA类压敏胶的定义
• 拥有持久的高粘性
• 应用时只需用手或手指施压
• 不需通过水, 溶剂或加热活化
• 有牢靠的粘粘力
• 有足够的内聚力和弹性
可编辑ppt
4
Pressure Sensitive Tape Council
OCA类压敏胶的作用原理
• 压敏胶 具 有 流 动 性, 能与背材紧密接合
带基材双面胶带
– 总厚度:3-10 mil – 贴服性差 – 使用方便 – 耐温性差 – “拥有可剥离性” – 增强底材 – 不适于多孔性材料
*选择方法
– 纯胶膜产品
– 水分散型
– 聚乙烯胶带
– 纸基胶带
• 接触胶
– 金属箔胶带
– 塑料基材胶带
– 聚酯胶带
– 两面粘性不同的胶带
– 聚四氟乙烯胶带 • 泡绵胶带
– 超高分子量聚乙
– VHBTM胶带
烯胶带
– 丙烯酸泡绵胶带
– 玻璃布基胶带
– 氯丁及聚氨酯泡绵胶带
– 特殊胶带
– 聚氯乙烯泡绵胶带
• 标签材料
12
压敏胶类型的选择
• 底材
• 耐温性
• 使用条件
• 终粘性
• 初粘性
• 耐久性
• 成本
可编辑ppt
13
粘接失败的原因?
• 压敏胶与底材不匹配
Water Drop
Substrate on clean metal surface
Water Drop
Substrate surface on polyethylene
• 表面平整度
粗 糙 的 表 面 Textured Surface
可编辑ppt
• 表面污染
• 脱模剂
• 尘埃 • 增塑剂迁移
• 软质聚氯乙烯 • 橡胶
• 养护时间
• 施工压力
• 施工环境
• 温度
14
表面能的影响
容易润湿的表面 (高表面能) 难以润湿的表面(低表面能)不建议
金属 * 打磨石材 * 纸、硬纸板 *木材 * 丙烯酸涂料 *有机玻璃 * 硬质PVC * ABS * 聚苯乙烯
– 聚乙烯泡棉胶带
• 压敏胶 • 丝印胶 – 溶剂型 • 接触胶 • 塑料用胶粘剂 • 橡胶用胶粘剂 – 喷胶及其维护用品 – 热熔胶及打胶枪
• 保护膜
• 紧固用材料
• 结构胶
• 脚垫产品
– 蘑菇搭扣
– 快干胶
• 封箱胶带, 纤维胶带 – 尼龙搭扣
– 单组分环氧及聚氨酯胶
可编辑ppt
– 双组分胶及打胶器
17
3M 胶膜产品
卷状单层隔离纸胶膜
双层隔离纸胶膜
可编辑ppt
18
有基材的双面胶带
两面涂有有机 硅的防粘纸
可编辑ppt
压敏胶
基材 : 棉纸或聚酯 等塑料基材
压敏胶
19
有基材双面胶带与纯胶膜产品的比较
纯胶膜
– 总厚度: 1-5 mil – 贴服性好 – 使用较难(柔性冲切材料) – 耐温性好 – “永久性” – 无增强底材的功能 – 更适合粗糙表面
污染类型 指纹 水汽 油、脂 重度油污 脱模剂
清洁剂 异丙醇(IPA) 异丙醇(IPA) 庚烷(Heptane) 丁酮(MEK) 向制造商咨询
• 注意:对于塑料基材,进行合适的清洁非常重要!
可编辑ppt
16
3胶带与胶粘剂产品
单面胶带
双面胶带
胶粘剂
• 工业胶带
• 薄型胶带
• 非结构胶粘剂
– 聚氯乙烯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