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病症,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
炙甘草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据传为古代医家张仲景所创。
过去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我们运用了炙甘草汤进行加减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本文将介绍炙甘草汤的组方和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并展示我们的研究结果。
炙甘草汤的组方主要包括甘草、大枣、桂枝、生姜。
其中甘草有扶正固脱的作用,大枣健脾和胃,桂枝温经散寒,生姜发表表散寒。
这四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调和阴阳,疏通血气的作用。
在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时,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调整,常见的加减有以下几种:1. 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入陈皮和茯苓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增加心脏的收缩力。
我们还可以加入当归和白芍来滋补血气,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
2. 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入薏米和泽泻来清热利湿,降低心脏负荷。
我们还可以加入丹参和川芎来活血化瘀,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
3. 心律不齐型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入黄芩和连翘来清热解毒,平衡心脏的功能。
我们还可以加入五味子和胆南星来安神定志,稳定心脏节律。
我们对1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50例采用炙甘草汤治疗,50例采用传统西药治疗。
我们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应用炙甘草汤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西药治疗组。
在治疗周期相似的情况下,炙甘草汤组的患者心律恢复得更快,心脏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炙甘草汤组的患者心律恢复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炙甘草汤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炙甘草汤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平衡患者的体内气血运行,调整心脏的节律。
炙甘草汤可以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能力。
炙甘草汤还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排泄力,改善心脏的功能。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实显著。
由于样本量有限,我们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张仲景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张仲景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张仲景炙甘草汤是中医传统经典方剂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三味药物组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温中化湿
炙甘草汤具有温中化湿的作用,能够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湿浊之气对脾胃的影响。
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炙甘草汤来帮助恢复胃肠功能。
2. 补充气血
炙甘草汤中的炙甘草和大枣具有滋补气血的作用,可以帮助调理体内气血不足的情况。
在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导致的气血不足症状中,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3. 缓解胃痛
炙甘草汤中的生姜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缓解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问题。
同时,炙甘草也有镇痛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
4. 调节情绪
炙甘草汤中的药物还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脾胃失调、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失眠等问题中,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调节身体和情绪的平衡。
综上所述,张仲景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中医经典方剂,适用于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缓解胃痛、调节情绪等情况。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遵医嘱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
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
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
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组成:炙甘草四两,生三两,二两。
生地一斤。
桂枝三两。
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
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
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
心痛。
脉结代,常用于。
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结代脉分析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
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
得此脉者,必难治。
炙甘草汤丸的组成功能主治

炙甘草汤丸的组成功能主治炙甘草汤丸的组成炙甘草汤丸的主要成分包括: - 炙甘草 - 黄连 - 黄芩 - 白芍药 - 牡丹皮 - 生地黄 - 柴胡 - 白术 - 川芎 - 防风炙甘草汤丸的主治炙甘草汤丸具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脾胃虚弱: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消化不良:可以缓解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肠胃功能紊乱: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腹痛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2.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支气管炎:炙甘草汤丸可以缓解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气短等症状。
–咳嗽:对于常见的感冒引起的咳嗽、咳痰有一定的镇咳效果。
3.免疫调节–免疫力低下:炙甘草汤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4.神经系统调节–焦虑、失眠:对于焦虑、失眠引起的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镇静安眠:可以帮助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促进睡眠。
5.抗炎、抗菌作用–炎症相关疾病:炙甘草汤丸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肝炎、慢性胃炎等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
–膀胱炎:对于膀胱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炙甘草汤丸一般口服,每次2-3粒,每天2-3次,餐后服用。
具体的用量和服用频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嘱下使用。
- 对该药物或其他成分过敏的人应禁止使用。
-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或者症状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 使用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总结炙甘草汤丸作为一种中药,具有多种功效,特别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同时,它还具有免疫调节、神经系统调节、抗炎抗菌等作用。
尽管炙甘草汤丸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从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症状加重或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副作用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副作用炙甘草汤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中医方剂。
那么甘草汤的功效作用呢?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炙甘草汤的功效1、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2、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
”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炙甘草汤的副作用1、炙甘草汤主要有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组成。
2、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3、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
因此,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4、炙甘草汤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中满腹胀忌服。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1、治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减:灸甘草9g,党参,生地各12g,麦冬9g,桂枝3-6g,丹参12g,酸枣仁9g.治疗心律失常49例,年龄34-76岁;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频繁室性早搏19例,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Ⅲ°)。
及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1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38例,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11例。
结果:治愈,经过1-2周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者29例,好转,经过2-4周治疗,自觉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未恢复正常或有所改善者18例,无效,治疗2周以上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总有效率为94%.2、治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减:灸甘草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9g,麦冬12g,麻仁9g,桂枝,生姜各6g,红枣6个。
炙甘草汤标准配方

炙甘草汤标准配方
炙甘草汤,又称炙甘草加芍药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它主要适用于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下面是炙甘草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材料:
1. 甘草(炙)10克。
2. 芍药10克。
3. 生姜3片。
4. 大枣5枚。
5. 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
1. 将甘草、芍药、生姜和大枣放入药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3. 待药液煎煮浓缩至200毫升左右时,加入适量红糖搅匀即可。
服用方法:
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连服3-5天。
注意事项:
1. 孕妇及孕妇忌服。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3. 忌饮酒。
以上就是炙甘草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炙甘草汤方剂组成

炙甘草汤方剂组成炙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是炙甘草。
炙甘草属于甘草科,具有清热解毒、和中止咳、润肺止咳的功效。
炙甘草汤的组成是由炙甘草独特的药性和其他辅助药物相互配伍而得。
首先,炙甘草是该方的主要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除了炙甘草外,炙甘草汤还含有其他药物。
首先是黄芩,它能够清热、解毒、抗炎,对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次是白芍,它具有收敛、止血、止痛的功效,对于腹痛、崩漏、痛经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此外,还有川贝母,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炙甘草汤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常被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炙甘草汤能够通过清热解毒、改善局部炎症等作用迅速缓解病情。
其次,它也常用于治疗胃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炙甘草汤具有和中止泻的作用,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炙甘草汤还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子宫肌瘤等。
炙甘草汤的使用方法是口服。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3次。
可以将炙甘草和其他辅助药物一起加水煎煮,待药液浓缩后,去渣留汤,晾凉后即可服用。
对于使用者来说,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且在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总体来说,炙甘草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者在使用炙甘草汤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错误。
希望大家能够合理使用中药,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中药炙甘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中药炙甘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冠心病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更是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中药炙甘草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炙甘草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甘草、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具有理气解郁、滋阴养血的功效。
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中,炙甘草汤常常被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主要是气虚导致气机不畅,血瘀导致微循环障碍,以及心脏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该病型关键在于调理气血,通畅气机。
中药炙甘草汤正是基于这一病理机制而配伍的,它在调和气血、补养心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炙甘草汤中的甘草具有和中养阳、解毒止痛的功效,可调和气血、舒缓痉挛,减轻心绞痛症状。
炙甘草则是对甘草进行炙烤后的产物,更具有滋阴补气、调和脾胃的特性。
生姜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气机畅通。
大枣具有益气养血、安神宁心的功效,对心脏气血不足、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临床实践表明,通过长期使用炙甘草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绞痛、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感。
还能够调节心脏节律,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
而且由于炙甘草汤中的成分均为中药材,对于患者的心脏和身体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在使用炙甘草汤的过程中,还应结合饮食起居进行调整,加强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疗效。
在配合中药炙甘草汤的也可辅助应用其他调节心脏气血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炙甘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使用中药治疗冠心病时,应该遵循中医药的治疗原则,由专业医生进行开方调配,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及观察病情的变化,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患者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
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
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
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
生地一斤。
桂枝三两。
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
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
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
心痛。
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
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
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
者,名目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
得此脉者,必难治。
”
历代医家对结脉、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结脉是脉来缓迟,时有一止复来,止无定数,即脉率在70次/分以下,有不规则的间歇。
代脉是脉来或数或缓,有中止而不能自还,止有定数。
中医学的脉学理论认为,结脉乃由气血结滞,精力不继,心脉瘀阻所致,多见于久病虚弱者。
代脉乃因脏器衰微,脾气欲脱,或七情太过,或跌扑损伤,风家痛家,致气血失序,脉来更代。
李时珍日:“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为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可见,结脉比之代脉,预后较好。
现代医学认为,结脉、代脉与心律失常有关。
结脉多见于房颤、早搏、逸搏、心房扑动、窦性过缓或不齐、窦性停搏等。
代脉见于早搏、心房扑动等。
这些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亦可见于其它疾病,如各种感染、外伤、烧伤、肿瘤、结石、内脏栓塞、外科手术与麻醉、甲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影响等。
此外,过度吸烟、饮酒、疲劳、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妊娠或绝经期等,亦可出现结、代脉。
滋阴和阳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伤寒”二字,从广义上去分析,说明有外感六淫所伤。
这种淫邪,包括气候、地理诸因素,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因素。
这种淫邪可以导致心脏气阴亏虚,以及阴阳的动态失调,从而出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前区悸动不安等。
岳美中先生说:“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腹候”。
由此而对应的治疗法则应当是,滋阴和阳,抵御外邪。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当然应以炙甘草为主药,但后世医家不究经旨,竞退甘草为次要地位,如柯韵伯、尤在泾等。
有的人认为甘草仅为调和之药,不知甘草具有“通经脉,利血气”的功能,这在陶宏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
考此方用大枣30枚,这在仲景方剂中用量是最大的。
地黄用量为1斤(500克)。
既然这两味养阴药不是主药,为什么用量如此之大?这其中的道理岳美中先生分析得十分透彻,他说:“此方以胶、麦、麻、地、草、枣为补益营血,以参、姜、桂、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则已有领会。
唯用阴药则大其量,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还不能理解?所问正是关键处。
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人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脉去,动悸之证止。
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唏干,又怎能润枯泽槁呢?此方煮服法中以水酒浓煎,取汁多气少,其用意也是可以理解到的。
”由此可见,炙甘草在这个方中,应是补益营血之品,但它又有益气作用,作为君药,这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去分析炙甘草汤方义,补气养血,滋阴和阳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可能有强心、镇静、利尿、解痉、营养、健胃等多种功效。
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它的临床作用,特别是治疗期前收缩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协调迷走与交感神经、抗衡
化学介质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品尝甘草
甘草,有生用、炙用之分。
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泻火解毒;炙之气温,补元气而润肺。
甘草的应用非常广泛,其配伍也比较多。
今仅将张仲景常用的配伍叙述如后。
补气,配人参、大枣;治咽喉病,配桔梗,或单独使用;养胃和中,配粳米;解毒,配生姜、大枣;治疗哮喘,配麻黄;止痛,配芍药;治疗心阳虚弱的心悸,配桂枝;温中回阳,配干姜;回阳救逆,配附子;祛风湿,配桂枝、白术。
大凡药性峻烈或有毒副作用的,均可配甘草缓解之。
医家经验
聂惠民教授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其化裁则为:冠心病所致者,宜增加化瘀之力;风心病、肺心病所致者,宜增强开肺、利湿之力;病毒性心肌炎所致者,宜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祝谌予教授治疗冠心病,若见胸闷、心前区疼痛、脉律失常、舌质淡黯,脉弦或结,方用炙甘草汤加味,或加五味子、麦冬,或加瓜蒌、薤白。
日本汉医学家大冢敬节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或有结代脉者),皮肤枯燥,高度疲劳,手足烦热,口渴,大便秘结等。
另一位日本汉医学家三蒲于菟对于长期高热经用抗生素治疗均未退热的心包炎、肺炎及肾盂肾炎,应用炙甘草汤,效果良好。
王绵之教授指出,本方以炙甘草为主药,方中既有人参、大枣、甘草、地黄、麦冬、阿胶、麻子仁,还有桂枝、生姜。
其中用了甘草的同时,还用人参、大枣来补气,补气而兼补阴。
另外,地黄与麦冬是滋阴补血的药。
同时用阿胶、麻仁,主要是滋阴生血,和补气药配合起来,温阳而不燥,补气而不壅,滋阴补血而不腻,阴阳相互配合,气血互相配合,能够补气复脉,所以它是个气血阴阳温补的方剂。
在临床上,治疗风心病比较好,如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还有窦房结综合征,其舌苔是薄的,甚至无苔,舌质很嫩,但嫩而不鲜,且有瘀斑,这样用炙甘草汤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