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学..

合集下载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或美学中,多是把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相比较而论的。

艺术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显现,主要依赖于公众对它的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实践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促进人类艺术的演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艺术批评是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从广义上讲,艺术批评是艺术批评家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行为、艺术理论、艺术思潮与艺术运动等方面进行客观性的探讨和分析。

1. 艺术欣赏艺术欣赏,就是指审美或反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心理过程和审美或反审美的创造活动。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见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作,并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一以此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产生的愉悦。

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一方面,艺术创作不仅生产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

另一方面,欣赏者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的创造,同时欣赏者的需求、趣味、消费能力也构成为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艺术价值圈。

艺术欣赏是由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艺术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不断循环往复,逐渐深化并得到更多的认识成果。

当人们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接触到艺术作品时,便产生了感觉。

感觉是对作品形式或艺术形象外在状况的反映,它是艺术欣赏活动的第一步。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了知觉。

知觉形象比作品中的形象更为具体和饱满,因为它渗透了欣赏者的情感与愿望等。

通过知觉形象促使欣赏者的思维活动纵横驰骋,给所欣赏的对象以更大的补充和丰富。

例如一位不懂艺术的农妇在面对齐白石所画的《虾趣》图时,会站住欣赏并赞叹:"真像啊,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 这就是农妇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留存在头脑中的虾的形象,与画面上的虾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情不自禁地赞扬画家的艺术创作,自己也得到一定的艺术享受。

艺术批评史的学习意义

艺术批评史的学习意义

艺术批评史的学习意义
学会艺术批评史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学会对作品进行直接批评,还学会了对理论层面进行内部批评,同时涉及其外部的社会批评,如文化制度,艺术生态,艺术教育与资本市场等。

艺术批评的主体无疑是针对艺术作品与理论思想,它在狭义上完全有别于阐述性评论,除了针对艺术对象直接批判之外,对一般性评论进行批评是它的主要职能,能有效的促进艺术创作,理论学术,欣赏水平的整体发展。

艺术生态不光要阐述,肯定,赞美的评论,更需要质疑,反省,否定的批判,使艺术发展更具健康活力。

无论社会现象,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它们必须经得起质疑否定,因为单向的阐述与肯定,其本身就是一种草率行为,不仅缺乏实践意义,同时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批判思维,它必须在不断的质疑和否定中去揭示差异的可能性。

狭隘意识通常是缺乏质疑与否定,草率的成为日常的权威经验。

批评的责任在于纠治狭隘,激发思考,并称为整个社会精神的看守力量,同时有利于批评本身的健康发展。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批评学生的艺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批评的过程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又要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不仅是对他们技术和表现的评价,更是对他们个性和情感的呵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以及批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创作都是受到个人经历、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在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时,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艺术作品是学生情感的外化,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情感,尊重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让他们在批评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支持。

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要注重鼓励和引导。

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批评时老师应该注重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现问题的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指出学生不足之处的也要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术和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批评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要注重客观公正。

艺术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在批评时,老师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作品,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保持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

批评要具体,要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艺术教育是一种交流和启发的过程,批评时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创作初衷和表达意图,引导他们在表达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艺术学概论简答题--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学概论简答题--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学概论简答题--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一、艺术鉴赏(也就是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含义是对立的: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赞许、肯定和接纳;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排斥、拒绝和否定。

欣赏的对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批评的对象是拙劣的艺术作品。

艺术接受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赞许、肯定和接纳,而且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排斥、否定和拒绝。

接受的对象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且包括平庸的甚至拙劣的艺术作品。

接受泛指对艺术作品的赞许、接纳、占有、消化、拒绝、排斥、摈弃。

可以说,艺术接受不仅包括艺术欣赏,而且包括艺术批评。

当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之后,接受者就会对艺术作品作出赞许或排斥的反应。

一般的接受者所作出的反应是自发的、不系统的、没有理论化的,艺术批评家把接受者的反应加以概括、总结、系统化和理论化,并诉诸于文字,这便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批评。

二、艺术批评的性质艺术批评从两个方面对艺术作品作出评判:一是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二是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评判。

(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人们往往以为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人都可以一目了然作出与众人一致的阐释。

实际不是这样的。

从客观上来说,艺术作品内容的表现是隐蔽的;从主观上来说,接受者都戴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观看艺术作品。

因此,艺术批评家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无限的阐释过程。

艺术批评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对艺术作品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全面的阐释,首先,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多义性,批评家很难阐释它的一切方面;其次,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朦胧性,批评家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述它;最后,批评家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感受具有局限性。

在这一点上,批评家与接受者是一样的。

这就是说,任何批评家,像普通读者一样,不可能对艺术作品的内容通过一次感受就全面地、正确地把握它,而是要像牛一样把作品的内容不断地在胃中反刍。

由此可见,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正确的、全面的阐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批评家可以接近它,但不能一劳永逸地完成它。

艺术批评的种类

艺术批评的种类

艺术批评的种类
艺术批评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传统批评:主要涉及传统文学、音乐、摄影、绘画、雕塑、护士、戏剧等艺术的思想、观点、审美、价值与技术的评论。

它把艺术观念、叙事观点和审美品位等紧密织结起来,以对某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指导性的评论。

2. 现代批评: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批判性思考,它把不同现代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以深刻探讨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奇艺术形式。

现代批评既站在历史之上,又关注当下社会现象,把诸多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以客观地评判出表现结构的优劣与特殊性。

3. 政治批评:是将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分析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政治与社会内容。

它是一种把政治和艺术相结合的批评类型。

4. 语言批评:是从文字表现形式出发,例如文字、空间、色彩、文化等角度,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批评方式,旨在探讨作品的意义和形式以及语言的特殊特征。

5. 技术批评:是从表达形式出发,根据技术特点和表现技法,分析艺术作品的技术表现及特色,旨在探讨作品的技艺与表现性。

6. 考古批评:是研究人类各文化时代,例如中国古代、欧美文明、亚非文明、印加文明等,以及历史背景对艺术创作及表现形式的影响,以深刻理解艺术发展脉络和特定历史文化影响的批评方法。

7. 社会批评:是通过系统的社会观点去审视艺术。

它着重社会建构的方式,以及分析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社会意义及其影响力。

它同时考虑制度及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以系统性地考虑社会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8. 题材批评:是指从题材内容出发,文字艺术、摄影、绘画、雕塑等作品,分析艺术表现出的题材表征及其深层含义,以探讨要表达的内容,也着重理解及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客观性。

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

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

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是由美国文化学家艾伦· 克拉克(Allen Krauss)在他的著作《艺术的模式:一个理论的指南》中提出的。

他提出了四种基本形式的艺术批评,它们是文化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

根据这四种基本模式,批评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和评论。

文化历史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一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历史意义,例如它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思想的。

此外,它还考虑到艺术作品的历史传统,它是如何延续前人的成就,也是如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或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社会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二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

这种模式通过考察艺术作品如何反映社会价值观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来看待艺术作品。

它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改变或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习俗,也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维护社会的利益。

心理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三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这种模式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心理疗法工具,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它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思想和行为,以及它是如何以更自然的方式引导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

美学模式是艺术批评的第四种基本模式,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种模式将艺术作品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通过艺术家的独特的表现手法、风格和语言来表达。

它考虑到艺术作品如何触发人们的审美感受,以及它是如何在审美上超越传统观念的。

总之,艺术批评的四种基本模式是文化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

它们是批评者从不同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和评论的重要参考。

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的精髓。

举例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

举例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

举例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具有多种功能。

下面将以不同艺术领域为例,探讨艺术批评的功能。

1. 文学批评:通过文学批评,人们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对于《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批评可以探讨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社会背景等,从而拓宽读者的视野,增进对文学的理解。

2. 美术批评:美术批评可以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形式语言、主题内容等进行评价,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例如,对于梵高的《星夜》这幅作品的批评可以分析其独特的画风、色彩运用、表现主题等,让观众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

3. 音乐批评:音乐批评可以对音乐作品的曲调、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听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例如,对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批评可以分析其中的音乐结构、主题发展、情感表达等,使听众更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 舞蹈批评:舞蹈批评可以对舞蹈作品的舞蹈动作、编排结构、舞台效果等进行评价,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

例如,对于马克斯·巴里什尼科夫的《天鹅湖》的批评可以分析其中的舞蹈技巧、情节演绎、舞美效果等,让观众更深入地领略舞蹈的艺术魅力。

5. 电影批评:电影批评可以对电影作品的剧情、演员表演、导演手法等进行评价,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

例如,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的批评可以分析其中的剧情结构、视觉效果、主题思想等,让观众深入思考电影所传递的信息。

6. 戏剧批评:戏剧批评可以对戏剧作品的剧本、演员表演、舞台设计等进行评价,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戏剧。

例如,对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批评可以分析其中的角色塑造、对白表达、戏剧结构等,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7. 建筑批评:建筑批评可以对建筑作品的设计理念、结构构造、空间布局等进行评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

例如,对于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批评可以分析其建筑风格、结构稳定性、对城市景观的贡献等,让人们对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

第二节、艺术批评在艺术接受里,分两个层次,一部分是普通受众,有艺术鉴赏,它是审美再创造。

它是从第一文本到第二文本的转化,受众并不是无所事事,被动地去接受,而是发挥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受众也像艺术家一样,也再创造美。

只不过艺术家是一次创造,受众是二次创造。

有些受众,由于鉴赏力有限,只能接受比较浅、套路化和模式化的东西。

最后只剩下感官词。

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汇“包装”,原来用作商品。

现在在艺术行业中也讲究包装和炒作。

炒作的结果,是这个社会缺少更高层次的批评、鉴赏。

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要给受众接受。

普通受众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不可能很深入的了解。

需要艺术接受的更高层次,专业人员来做艺术批评。

要指出艺术家合格与否,是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是不是在哗众取宠。

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究竟有哪些价值,有哪些普通受众还没有认识到。

批评家有义务把它揭示出来。

因为他对专业有了解,他可以在一个更大的坐标内为艺术作品定位,公众就不会盲从。

美国电影批评家的评论将直接影响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

这个批评家被收买,一次两次可能没有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将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在中国,批评家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批评家的脑袋里有了商品经济的意识,艺术批评变成了帮忙说好话的方式。

当代批评家丧失了批评的功能。

没有科学性质的批评,带来的将是灾难,是公众对批评丧失了信念。

所以。

我们在讲艺术批评时,要结合当代艺术批评的实际来讲。

批评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承担什么要的社会功能和角色,而不是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也是艺术生产的重要活动。

它是关于艺术作品的评价,在艺术作品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鉴赏的性质与功能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作用,有那些主要的批评样式、如何进行批评?(思考)说好是批评还是说坏是批评。

批评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它力求按照批评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批评。

这是衡量一个批评家有没有水平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新批评派理论 新批评派二十世纪初期在英国发端, 代表人物是瑞恰兹和T.S.艾略特;四五十年 代在美国大加发展,代表人物是兰森(兰 色姆)、温萨特、布鲁克斯等。 瑞恰兹的《文学批评原理》被认为是 新批评派的奠基之作。 新批评派把作品作为独立自在的实体, 强调作品本体的作用,把作品本文作为批 评的出发点和归宿。




五.社会历史批评 作为一种方式和角度,历史悠久。 作为一种批评流派,18世纪,维柯是奠 基人。“特定时代,特定方式”。 真正繁荣是在19世纪,法国批评家斯泰 尔夫人、圣佩韦、狄德罗、丹纳等。


斯泰尔夫人的代表作《从文学与社会 制度的关系论文学》,考察宗教、风俗、 法律对文字的影响。圣佩韦将法国流行的 实证主义哲学方法引进到文学批评领域, 更注重考察文学的自然史,也很重视作家 的传记材料,偏重“史实” 丹纳的《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 系统论述了制约艺术产生发展的三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学说最具有代表 性的理论。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不是存在于 个别人身上,而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身 上;不是来源于个体经验,而是由群体积 累而成,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 集体无意识潜存于人类心理深处,它 包含着人类心理经验中一些反复出现的 “原始意象”,这就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 也称之为“原型”


局限:只重视作品的艺术形式,忽略作品 的思想内容。 但针对以往的批评更多停留在社会批 评和内容分析上的局限,新批评派的重要 贡献在于发展出了一套对文本解读和文学 分析极有意义的方法,揭示了语言形式分 析的重要性,开辟了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新 格局。

八.接受美学批评 针对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只强调作品本 文的独立性,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了接受 美学批评。接受美学批评把目光转向到了 整个文论史上一直少被关注的读者和接受 问题上。接受美学将诠释的权力交给了读 者,在他们看来,读者的接受和反应对于 整个文学史和思想史都有特殊的意义。在 文学世界中,一向被忽视的读者一极终于 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十.原型批评 又称为神话批评、仪式批评。原型批 评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之一,50 年代在美国发展为一股强大势力,取代了 新批评派在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 在文学研究中系统应用神话和原型理 论,是从莫德.鲍德金1934年发表《诗中的 原型模式》开始的,1957年弗莱在《批评的 解剖》中,给原型明确定义为“典型的即 反复出现的意象”。



考据学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考据版本的流变,校勘字句的异同 2. 考据词义的解释,语音的发展 3. 考据作者的生平

批评需要准确性,所以考据学是必不可少 的,历史毕竟不能任人打扮,没有准确的 依据,批评得再深刻,也没有击中实体。 但考据只是批评的一个方面,不能将批评 只停留在考据上,不能将考据看作无上的 学问,陷入一大堆材料中,没有自己的见 解。



四.评点式批评 这是一种在中国比较流行的批评模式。 所谓评点式批评,就是在原作上加以 评点,与原作一起印行,让读者按评点者 的观点去阅读原作。


著名的评点家有:评点《红楼梦》的脂砚斋 评点《水浒传》的金圣叹 评点《三国演义》的毛宗岗
早期的评点家,还借此提高了戏曲小说的文字地 位。 评点的形式很多,有总评、眉批、夹注等。 评点式的评语,写得好的,能引导读者的欣赏, 启发读者的思考。




冰山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性本能(利比多)――情结 “俄狄浦思情结”、“埃勒克特拉情结”


从精神分析学说出发,弗洛伊德提出 艺术是原欲的升华论,1900年他发表了《创 作家与白日梦》,被认为是文艺心理学的 开端 弗洛伊德理论在批评上的运用:《哈 姆雷特》;达芬奇;爱伦.坡;乔伊斯;福 克纳;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惠特曼的诗 歌


社会历史学派在批评界很受重视,也 非常流行。 在中国更是如此。俄国19世纪三大文艺 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 勃罗留波夫,也属于社会历史批评。经过 很多批评家的丰富和发展,社会历史批评 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研究作品, 目的是通过作品来研究生活、社会,所以 对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传记都很重视。


阐释学的任务:用科学的方法重建当时的 历史背景,正确解释作品词语原来的涵义, 并通过作品阐释,认识作品,认识当时的 生活。 局限:能够完全还原作者的意图并非易事, 也是片面的,艺术批评不能只去还原创作 者的意图,还要说明在今天的看法,表明 自己的立场,这是诠释式批评不能达到的。

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杰出的代 表,对后世影响巨大,亚里士多德的《诗 学》是后来西方文艺批评的准则 中世纪:文艺批评有所发展,但基本笼罩 在宗教神学的阴影之下 文艺复兴:反对神学的文艺批评



18、19 世纪:文艺批评取得重大成就,社 会历史学派在当时影响最大,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三大批评 家出现


原型批评主要建立在弗雷泽为代表的 文化人类学和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的 基础上。 弗雷泽的《金枝》,引用大量材料, 说明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与古代神话和许 多祭祀仪式有关,引起了西方批评家的重 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更是促成神话批评 的巨大动力。荣格改造了弗洛伊德的无意 识理论。 一.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包含所有一切 不是有意识的精神内容或过程 二.把无意识分为了两个层次:表层 的“个人无意识”和深层的“集体无意识”

后来雅各布森出走捷克,与布拉格学 派结合成立了“布拉格语言小组”,但开 始标榜结构主义。 局限:形式主义把作品与现实生活和作家 思想割裂开来,认为文学仅仅是语言的构 造,强调语言的陌生化有时强调到违反语 言规律的地步,容易走向谬误。



但无论如何,它是现代文论的“策源 地”之一,它最终推动了西方文论在二十 世纪也许最为重大的变革,后来的结构主 义,新批评都从形式主义这里吸取了有益 之处。 形式主义理论家还有法国的苏里奥和 英国的克莱夫.贝尔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是在社会历史学派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 文艺批评的真正繁盛时代 各种批评流派此起彼伏 各种批评方法相生相克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心理 批评、原型批评、现象学、阐释学、符号 学、接受理论、存在主义等等。文艺批评 成为一门多姿多彩的新的学科


局限:过分强调读者的反应,使文本本身 的价值大为动摇,读者的趣味各不相同, 文本意图的确定性变得模糊,读者诠释的 法则与边界问题。



九.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学原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 精神分析批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 论应用于文艺批评的一种批评模式。 这个流派文艺批评的特点是哪精神分 析来分析文艺作品,强调泛性欲主义(性 本能)和潜意识理论,这两个理论是弗洛 伊德学说的两大支柱。弗洛伊德是最早提 出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潜意识的学者。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十种批评方法和流派评述




中国的文艺批评: 孔子:兴、观、 群 、怨,不仅界定了文艺 的作用,还对具体的诗歌、音乐作品作出了 评价 庄子:从道出发,对艺术原理的阐发,影 响了后代的艺术精神 魏晋:文艺批评开始有独立的地位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 赋》




社会历史批评容易发展政治批评和道德批 评。

局限:注重作家作品的社会历史分析,忽 略了审美价值。


六.形式主义批评 针对社会历史批评对作品审美价值的 忽略,20世纪初期,批评界开始出现一种新 的倾向,就是突出作品本身的意义,把注 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上。 这种新的批评流派最早出现在俄国, 所以也被称为“俄国形式主义”。
三.考据式批评 找出旁证材料来论证考据者的解释,就叫 考据式批评。 考据式批评与诠释学联系紧密。 考据式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证出历史的 原貌。 考据学在中国一直比较发达,特别到清朝, 文字狱使得文人不敢议论时事,于是考据 之学大为兴盛。


“五四”时期,胡适引进西方的实验主义, 提出了“大胆的假证,小心的求证”的口 号,对考据学又有所发展。 西方在中世纪时候,考据学也很发达,19 世纪时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美学到现在 的影响都很大。



由此,新批评派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迷误” 的理论,作为它割断联系环节的根据: 一是“意图迷误”,就是文学作品作 为独立的存在,与作家的意图无关 二是“感受迷误”,就是读者阅读作 品的艺术感受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一致,应该区分开来


新批评派认为如果过多关注意图和感受, 就会使批评失去真正的对象-----文本。 由此,新批评派强调“细读法”,细读 文本,详加分析,他们关注文本的内部结 构和特征,关注文学特质,擅长修辞分析。
艺术批评学
彭肜
第四章 文艺批评的方法

方法是与观点、观念相联系的。不同的艺 术观念往往有不同的批评方法 但方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一种艺术观 念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批评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从简单到完善 批评方法的发展变化,与哲学、科学的发 展以及社会思潮的变化相关联 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各种批评方法,科学 地、具体地建立自己的批评方法

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雅各布森和什 克洛夫斯基等人。1915年成立了以雅各布森 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小组”,1916年在彼 得堡成立了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诗歌 语言理论研究会”,这两个小组在十月革 命前后的若干年内展开了有影响的各种活 动,形成了形式主义批评流派。

俄国形式主义特别强调研究作品的“文学 性”,强调诗的语言和实用语言的不同; 另外,他们强调文学形式,强调文学作品 具有独立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具体到文学 语言的特征,他们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 原则,就是避免用熟悉的形象和熟悉的语 言来表现,而强调新鲜的感受,新鲜的形 式。他们认为诗的语言必须反常规,通过 陌生化处理,反对实用语言的认知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