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
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
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
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
《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
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
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
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
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
"一时也道不尽。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共3篇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共3篇《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1《红楼梦》是一部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名著,其中不乏描写满族人文化和习俗的片段。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从《红楼梦》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满族的文化和习俗。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北方草原。
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以骑射和游牧为生,奉行“舍生取义”、“勇武刚毅”等精神,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是婚姻习俗。
满族的婚姻习俗独具特色,婚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私事,更是家族、部落之间的联姻。
在《红楼梦》中,贾母和贾政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安排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婚事,这就是典型的满族婚姻模式。
在满族传统的婚礼上,有“请礼”、“迎娶”、“抬嫁”、“迎亲”等流程,还有特殊的婚俗习惯,比如新娘要在担架上被抬进门槛,以示谦卑和纯洁。
其次是服饰习俗。
满族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男士喜欢穿长袍和紧身裤,女士则喜欢穿袍子和褂子。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的穿着和装饰都有满族的影子,比如穿褂子、戴花饰、挑绣鞋等。
此外,满族人还有打马球和划船的习俗,这些都需要特殊的服装,例如马球队员要穿马靴和鞭子,船夫要穿蓑衣和渔帽。
第三是宗教信仰。
满族人信奉多种宗教,包括萨满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在《红楼梦》中,宝玉亲眼见到了贾母带着家里的佛像和道士祭拜祖先的仪式,这充分展示了满族的宗教信仰和仪式文化。
此外,满族人还有独特的纪念祖先和英雄的仪式和庆典,例如祭祖典礼、守边节等。
第四是饮食习俗。
满族人喜欢吃肉和奶制品,如牛肉、羊肉、牛奶、酸奶等。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饮食多样且讲究,添碗、回锅肉等满族菜品也有出现。
此外,满族人还有烤全羊等特殊的宴席和宴请规矩,比如喝酒时要碰杯,并说一些祝酒话语。
最后是音乐舞蹈。
满族人热爱歌舞,能歌善舞。
其中有满族舞、火神舞、喜鹊舞等。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妹妹秦钟舞美豔动人,舞姿优美,引来了宝玉和黛玉的赞美。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 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 贪还构.觑(qù) 着那,侯门艳质同 蒲柳,作践的,公 府千金似下流.叹 芳魂艳魄,一载荡 悠悠.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一、饮食养生
红楼宴之菜—鸽子蛋
在《红楼梦》“史太君 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 宣牙牌令”一回中,在 宴席上,李纨捡了一个 鸽子蛋,放在了刘姥姥 的桌前,刘姥姥站起来 说道:老刘、老刘食大 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 头。她的这几句非常幽 默的话给整个宴会带来 了欢笑。
鸽子蛋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动物人 参”,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 铁、锰、锡等,鸽子蛋还含有丰富的蛋白 质。也是女性的美容佳品。
酸笋鸡皮汤
做了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第八回]
。《红楼梦》第八回写道: 宝黛二人探望病中的宝钗, 相遇薛姨妈处。“幸而薛姨 妈千哄万哄的,只容他吃了 几杯,就忙收过了。作酸笋 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 吃了半碗碧粳粥。一时薛林 二人也吃完了饭,又酽酽地 沏上茶来大家吃了。薛姨妈 方放了心。”
火腿炖肘子
凤姐)“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 给妈妈吃。”[第十六回]
火腿玉跟前。[第五十八回]
这是一味以鲜笋为主料的美羹。鲜笋即 是江南之春笋。相传康熙皇帝喜爱春笋, 每年春天必食江南嫩笋。曹雪芹祖父曹 寅与其妻兄李煦都了解这一情况,他们 在任江宁、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的后期, 曾多次向北京进贡“燕来笋”。燕来笋 即燕子来时出土之嫩笋,称燕笋,也就 是春笋。竹笋其味甘淡,营养丰富,是 烹饪美味佳肴必不可少的蔬菜。火腿营 养丰富,具有益肾、养胃、生津、增食 欲、固骨髓、健足力等功效。这道菜则 是以火腿小块配以鲜笋、冰糖等清炖而 成。
红楼梦第三十回贾府独宴的文化象征与社会意义

红楼梦第三十回贾府独宴的文化象征与社会意义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充满文化象征和社会意义的作品。
在小说的第三十回中,贾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独宴,这一场宴会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聚会,更是通过饮食、服装、礼仪等方面的描绘传达出了深刻的文化象征和社会意义。
首先,贾府独宴所展现的纺织技术和服装文化显示了贾府的繁荣与富裕。
在宴会中,各种丝绸、绣花、金银饰品等高贵的服饰被人们穿戴着,展现出了贾府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这不仅仅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富有,更体现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人们通过衣着来彰显自身的身份和地位。
其次,在宴会的饮食文化中,菜品的丰盛和精美所体现的是当时社会的丰富和豪华。
据文中描写,宴会上的菜肴琳琅满目,色香味俱佳。
这充分展示了贾府的豪门气派和对于饮食的追求。
同时,这种丰盛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食物供应的充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地,在宴会的礼仪文化中,人们对于尊重和和谐的追求得到体现。
在贾府独宴的场景中,宾客之间互相致意,礼节周全。
此举不仅体现了红楼梦中贾府的家族文化,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这种观念贯穿了整个小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贾府独宴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这场宴会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聚会,更代表着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宴请礼仪的重视。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举办宴会是一种社交交际的方式,也是展示家族声望和互相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场独宴,贾府家族在社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权势和地位,并与其他官僚贵族家族建立了更紧密的人脉关系。
总结起来,红楼梦第三十回中的贾府独宴通过饮食、服装、礼仪等方面的描绘,传达出了深刻的文化象征和社会意义。
宴会展示了贾府的繁荣与富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丰富和豪华。
同时,在礼仪文化中也展示了对于尊重和和谐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念。
最重要的是,该宴会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宴请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于社交和人脉关系的关注。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摘要:我国著名金典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服饰文化的描写,为研究明末清初服饰文化的特点、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人物的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素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颜色、样式与面料以及配饰的特点进行探讨,从文学角度分析研究书中人物服饰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服饰;文化内涵《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评价。
这部巨著虽然虚构朝代、地点,而且假借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作为故事的因源,却在不经意中反映了清帝国下贵族的生活纪实。
并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园林造景、舟车行轿等等层面。
在对人物服饰描写上,不管是官服、礼服、常服还是家居服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不仅表现一种奢华与精美,更是时代的特征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综合体现,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一、服饰特点《红楼梦》对服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充分表示了当时的服饰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颜色在《红楼梦》对服饰色彩的描写中,“红色”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颜色,有30多处,在《红楼梦》中,几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红色,比如大红、桃红、水红、紫红、银红、猩红、海棠红、玫瑰红、石榴红、牙牌红等。
红色在传统社会中代表吉祥喜庆,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就经常穿以红色为主的服饰,既符合了他的身份,也暗暗寄托了一份贾府上下对他继承家业使之振兴的殷切期许。
初见黛玉时,他的服饰以红色为主;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的衣着服饰还是以红色为主;祭晴雯时,依旧以红色为主打;看破红尘出家时,仍然是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里的红色,突出了贾宝玉热情奔放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女性的爱慕和关心。
通过这些色彩搭配,不仅显示出了人物的娇媚和高贵,同时也看出王熙凤身为当家人的富贵姿态,很好地表现出了服饰的文化内涵。
2.样式繁多通过对《红楼梦》服饰的研究,很容易看到清朝乾隆年间服饰文化的缩影。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摘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说它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蕴藏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饮食文化、药材、古代礼仪和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中国明末清初各方面文化体制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而人物的服饰也美不胜收,熠熠闪光。
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服饰服饰文化审美价值《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巨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称其作者曹雪芹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食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在法国又被《鸭鸣报》这样赞誉:“曹雪芹具有布鲁特斯的敏锐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可见,《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得到的高度的评价是前所未有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服饰描写和细节刻画,他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上百个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在不同场合中的服饰和服饰方面的个性特征.《红楼梦》中展现出许多美妙绝伦、光彩夺目、丰富多彩的服饰.其品种的繁多、色彩样式的丰富,无不令人惊叹.小说中人物衣服款式有衣、袍、褂、袄、裙、衫、裤,并以腰带装饰;衣服面料十分考究,衣料有绸、缎、纱、绉、锦、毛皮、裘;头饰主要有紫金冠、束发银冠、素冠、抹额;饰品有金、银、珍珠、玉、翡翠等。
一、林黛玉服饰篇林黛玉,素有“金陵十二钗之冠”之称(其判词与薛宝钗合二为一,故不就一二)。
小说中对于黛玉的衣装鲜有描述,纵观全文几乎没有关于林黛玉服饰衣着的具体描写,关于其服饰的具体描写在《红楼梦》中有两处,见第八十九回:“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鬓,簪上一支赤条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其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深刻的社会描绘和精妙的艺术构思,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其中,满族习俗在《红楼梦》中的体现,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所反映的满族习俗,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满族习俗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满族习俗的生动描绘,如满族服饰、满族饮食、满族婚丧嫁娶等。
这些描绘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为我们研究满族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满族习俗进行研究。
我们将对满族服饰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其在小说中的角色和意义。
我们将关注满族饮食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分析其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关联。
我们还将对满族婚丧嫁娶等习俗进行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红楼梦》中满族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满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红楼梦》中的满族习俗描写《红楼梦》作为一部描绘清代上层社会生活的巨著,其中不仅反映了汉族封建社会的诸多习俗,也深刻地展现了满族的独特风俗。
满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习俗在《红楼梦》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满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族的服饰文化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色彩,成为了小说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贾宝玉身上的蟒袍、马褂,以及他佩戴的玉佩、金链等,都是满族服饰中的典型元素。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满族服饰的华丽与精致,也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身份认同。
满族的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细致的描写。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传统文化、封建伦理、人性弱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的体现:
传统饮食文化:红楼梦中描绘了大量的美食,不仅体现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还传递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如贾母享用的“燕窝粥”,薛宝钗服用的“人参养荣丸”,林黛玉调养的“燕窝粥”等,都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
传统服饰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着装描写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服饰特点,也表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如贾宝玉的“锦衣玉带”,林黛玉的“粉红锦裙”,贾母的“金丝绣袄”等,都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体现。
传统礼仪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言行举止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也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贾宝玉对长辈的尊敬,林黛玉对女红的熟练,薛宝钗对诗词的喜爱等,都反映了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
传统哲学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情感冲突等,都反映了传统哲学文化的特点。
如贾宝玉的“悟道”,林黛玉的“情殇”,薛宝钗的“大度”等,都体现了传统哲学文化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饮食 文化《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其中点心、饮品小食和主食类有 三十六种,肴馔有五十八种,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饮食,而且 还 有一些典雅风致、特殊肴馔的饮食用膳。
其中关于 「饮食」的描绘更占据很大 比 重,有人说 ,『红楼梦』整本小说 的情节,就是以一系列的「吃」构成与起承转合的,而饮馔之学,在从前是 书生不论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却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民生四需以「食」 为首,才「衣住行 」,人不穿衣,无处避 居 ,无代步工具都可以生活,但如果不吃 东西,那可就不行了,认真来看 ,「饮馔」始终是中华文化里极丰盛且重要的一 部份,值得大家讨论的好题材。
全书的章回目录中涉及「吃」的就有:『宴宁府宝玉会秦锺』、『庆寿辰 宁府排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史太君 两 宴大观园』、『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脂粉香娃割腥啖瞻』、『荣国府元 宵 开夜宴』等等。
从盛大的迎接皇妃的盛宴,到贵族公府的豪华家宴,从酒楼饭店的歌妓郁 酒,到街头巷尾的随意小吃,可说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给。
如书中第 41 回关于「茄鲞」的描述: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 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阁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 、 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拏鸡汤煨干了,拏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 在 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拏出来,用炒的鸡爪子一拌,就是了。
」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到这个味儿 !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酒描写的不多,可是茶却不曾慢待,凡提到饮宴 之处,无不说到茶事,茶在人际交往中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也成了人们生活 离不开的必需品。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饮酒前要先吃果品饮茶;吃完饭后 用茶漱口,然后换杯饮茶;来了客人,先要敬上一杯热茶。
专门的品茶,见 妙玉在栊翠庵请宝玉、黛玉、宝钗,别有一番情趣。
妙玉用埋在地下有五年 花上的雪水烹茶给宝玉等人喝,宝玉还真品出了些许味道。
品茶不在多,曹 芹藉妙玉的口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 。
」 这虽失于尖刻,却也道出了茶中的奥秘。
『红楼梦』中,凡重要筵席,皆有明确的主题。
如元妃省亲、贾母寿辰、 中秋赏月、除夕祭祖、秦氏丧葬等筵席,主题都十分鲜明。
针对特定的主题 以 及举行筵席的时间,参加筵席的人员等具体情况,『红楼梦』中,十分注意 筵 席地点的选择、场面气氛的控制、时间节奏的把握、空间布局的安排、器具 与 菜肴的配置以及服务人员的选用等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法来突出主题 ,中要于梅创造意境,形成各种各样的美学境界。
如元妃省亲筵席的富丽隆重、贾母寿宴的豪华喜庆、中秋赏月宴的舒缓自由、诗社宴集的活泼雅致、除夕祭祖宴的庄严肃穆、秦氏葬礼宴的庄重悲凉等,这一切,使人感到筵席的设计者简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的美学专家。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前后,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业在清代的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景象。
大城市的酒店、茶楼和点心铺鳞次栉比,市招繁多,北销南运的小商摊贩人来客往,蜂攒蚁聚,形成了风味殊异、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的饮食文化。
这些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肴馔可分为京菜、川菜、苏菜、粤菜、鲁茶、湘菜、闽菜、徽菜。
糕点则分为苏式、广式、闽式、潮式、徽式和京式。
《红楼梦》中的饮食谱正是汲取了民间奇巧的肴馔和上膳御厨的烹饪方法,而形成的南北兼杂,别具风格特色的《红楼梦》饮食文化。
这种独特新颖、绚丽多姿的贵族家庭饮食生活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并且占有其特殊的地位。
服饰文化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
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在明朝时服饰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人们对服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包裹身体的东西,而是显示其身份地位和个人性格的代表。
而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则将这一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至。
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服饰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过来,文明在不断发展,人也逐渐产生了对美的追求,当时服饰文化到了一个高度民主,也有了时代的前提。
正逢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制作和选料等上不同,在上面表现出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有大量精神上的描写,在服饰上的感触相对别人而言有所不同。
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做到从服饰看人,重人的外表,也重人的内心。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是美的一种追求,美的一种张扬,美的一种延续,作者在这里很注重对服饰的描写,它把心灵、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结合在一起,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从第三回林黛玉进府看到的一切开始写起,进府前,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
”这里可以表现出黛玉心里在想连个丫鬟家丁穿着都如此不一般,自己母亲也曾说过贾府的富裕不同,让她想到现在已到贾府,里面的景象会更加高贵华丽,更能显示地位。
而后又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而见到老夫人后,领进三人,只道是: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大家归了坐”在这里写的是三个姊妹的外貌与学习归来的装扮。
从外貌上看出三个姊妹的大概性格,第一个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顾盼神飞、文才精华;第三个形容尚小。
而服装这里只是简单叙述了一下,钗环裙袄,几个字将其服饰描绘了出来。
要说王熙凤的闪亮出场是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
老夫人在给黛玉介绍家中各人,过了好会,只听到爽朗的笑声传来,这时王熙凤出场了,说到王熙凤,是贾家的管家奶奶,装扮自然不同一般,而她姗姗来迟的原因也是为黛玉的到来去认真打扮了一番,这里且说黛玉眼中的王熙凤,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里看出她的精心打扮,和火辣辣的性格,也把她管家奶奶的高贵身份突现了出来。
在这里把服饰工艺上的很多优良工艺及其复杂性都提及了,连她穿的衣服也是五色缂丝石青银鼠褂。
五色缂丝在隋唐有、宋朝、清代稍有所保留,是用熟的蚕丝做纬,用生的蚕丝做经,彩色的是熟丝,单色的是生丝,用这个组成的花纹就叫缂丝。
而当时的染色技术已经到了一个高峰,当时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皇室拥有,用一种蓝色的铜矿石来做成的燃料,是一种高色调的颜色,做出来的丝青色也很高贵的颜色,在当时仅次于黄色。
在王熙凤额头上戴有昭君套,又叫齐眉。
在王熙凤、宝玉还有贾母身上才能见这些颜色。
但王熙凤却偏爱黄色,在后面的文章里她常以黄色服饰出场。
林黛玉到王夫人处时,见到贾宝玉,只见: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这是他出去见客的服装,后换了居家服,又见其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跟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红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命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前面说王熙凤喜黄色,在这里宝玉则不同,他的服饰多以红色为主。
这里的红没有偏离,这里的高贵没有偏离。
这里的色彩都反映出一个贵族公子的家庭情况。
前面也说了红色为血色,代表新生,纯正的红也是种很高贵的颜色。
史厢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里面是穿了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是一件水红装锻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 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
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李纨是个寡妇,着装很是朴素,仅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黛玉则是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龙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越发显得她的洁白与纯洁。
妙玉原是大家闺秀,后出家当了尼姑,所以穿的是素雅的百纳衣。
从这里看出每个人的爱好、个性、地位及出生的大不相同。
在《红楼梦》里服装不全是用来保暖遮羞的,而是用来表现身份和性格的。
而这种习俗不仅在当时表现明显,现在的人生活水平不段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有的喜欢穿名牌服饰表现自己的富有,有的喜欢穿着时尚前卫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的喜欢乖巧可爱的装扮表现出自己的学生气及清纯,所有人在穿着打扮时都会依照自己的身份与性格来表达自己,也有句话说的是:服装是看一个人心灵的第一扇窗。
”《红楼梦》是一部写社会、写人生的百科全书。
书中有关饮食生活的内容散见于各章各回,林林总总,至繁至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宝典。
更重要的是,它在写这些饮食生活的时候,总是结合原料产地、烹饪技术、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礼仪制度、思想观念、文学艺术、历史掌故••…从而赋予饮食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显示了一种高雅的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同时,它也是服饰文化的缩影。
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红楼服饰对现代传统服饰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