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第二单元《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教材第 20 页例 5.【课标要求】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几退位减之后,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是在以往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余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找出有用条件,排除多余条件,从而求出另一个加数。
【学情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已经比较熟悉,只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解决一个问题会多出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要理解数学信息,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目标【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 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上课——作业检查——反思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教学策略】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指导发现法、自主学习法【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练习本【课的类型】新课【课时安排】 1 课时三、教学活动教学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1)计算1)学生通过开火车来完成口算,并说一说,11-215-715-9是怎么计算的。
复习 2013-413-713-6以内的退位减。
通过复习计算2)问学生这个题目有和解决问题,让学12-314-516-8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生复习前面所学( 2)解决问题什么问题。
的知识,为后面的3)学生通过画一画,解决问题打下基14 只鸭子,走了 8动物王国里有算一算完成计算,并请础,并导入新课,只。
还剩几只?学生说一说。
激起学生的求知4)学生通过吃早餐这欲和学习兴趣。
( 3)举一个吃早餐需要东西:种生活中的数学,体会碗、勺子、面包、粥、足球,让到吃早餐不需要物品是足球。
课文《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大全5篇]
![课文《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775e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1.png)
课文《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课文《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学习完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和孩子们上了一节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今天所讲的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这样的多余条件,这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一个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一、故事引入,感知“多余条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多余条件”,课始我便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小熊妈妈为小熊准备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该如何选择,你能上来帮助它选一选吗?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很熟悉,都争先恐后的喊了出来,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然后我又接着问:“小熊为什么不选择扇子?”孩子们很清楚的说出了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余的,这时我就强调了“多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多余”,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二、观察情境图,探求解决方法在学生感受了“多余”后,我按照以往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情境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找到问题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怎样列式,而是让他们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要想知道还有几人没来,我们需要用到哪几个信息?”通过同桌之间的讨论和之前对“多余”的理解,很多孩子很快意识到这一题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这一信息没有用,是多余的,这时我便顺势告诉他们,在数学中没有用的信息就叫做“多余条件”。
找到了有用的信息,孩子们很容易的解决了问题。
三、帮助孩子找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方面帮助孩子找方法,让学生找出解题所要的有用信息,然后要求他们将题中的多余条件用手指盖起来,加强孩子对多余条件的判断能力,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5)

解决问题(求另一个加数)教案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20页例5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并能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想、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4、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难点:能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内容:一、谈话导入今天天气可真好,非常适合进行室外活动啊。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都喜欢哪些运动啊?二、新授1、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在进行什么运动呢?哇,感觉好热闹啊,你们知道这是在。
生:(踢足球比赛)师:这节课胡老师想看看哪一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最爱思考问题,同学们,你们敢比一比吗?生:师:好,请你们做好准备,比赛开始。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师:(预设可能会遗漏多余的那个数学信息)还有其他数学信息吗?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谁能告诉胡老师,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呀?(板书课题)生:师:不错,回答的非常好。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黑板板书):一共16人来踢球来了9人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2、解决问题的方法师:老师有疑问了,要求还有几人没来?我们需要用到哪些信息了?生:预设:(可能多余的信息需要教师剔除)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共要有(16人来踢球),我们还需要知道已经来了(9人)。
师:“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没有用?那这个信息就是用来干扰我们的,它是一个陷阱,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题目叫做陷阱题,大家以后做这种题目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掉进陷阱里去了。
老师有个好办法,为了防止掉进陷阱里,我们可以把多余的信息给划掉,不要它了。
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

一年级数学下册《例5: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内容例5:解决问题(含有多余条件)。
教学目标:1、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有意识的发现身边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学习新课之前,先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课件P2)口算练习:7+6 8+4 9+8 8+7 15-8 13-5 12-6 15-7师:同学们真棒。
2、创设情境,应用小练习(课件P3)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朋友们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看,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师:读题。
“13个同学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师:谁来说一下,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师:这道题怎么解答?谁来列算式?找生列出算式。
师:13-6,你能说一下为什么用减法吗?“13个同学是总数,这里有6个人是一部分,问藏起来几人,是求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师:你真棒,那得数是几?13-6=7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这个只是热身,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出示情境图p4,认真观察,收集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师:瞧,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操场。
师: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有16人,来了9人,进了4个师:那问题是什么?(问题:还有几人没来?)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图中的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师:同位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停,谁来说一下,那些是有用条件?“有16人,来了9人”,找两名学生,师:同学们都很棒,那怎么都没选这个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个”师:这个条件和问题有关系吗?没有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我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2单元,主题是“解决问题”。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重点则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本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关键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的引入。
我会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如购物、计时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概念。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给定的金额下,选择购买的物品,并计算出应找回的零钱。
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例题的讲解。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让学生看到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例如,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展示如何运用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人教版

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教学目标:1.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 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 口算。
12-6=14-6=15-7=16-9=13-4=12-8=11-2=14-5=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预设:用破十法,先用10减,然后加上个位上的数。
2. 看图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指名汇报。
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课件出示例1。
你们看游乐园足球场那一角传来一阵阵喝彩声和加油声,他们在干吗?这里是不是也藏着数学问题呢?(动画演示)课件出示动画:2. 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1)一共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
(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
问题:所求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预设:还有几人没来?师:怎样解答“还有几人没有来”?3. 解决问题。
问题:你能试着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预设:学生试着画图。
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问题:谁能说说你画的图表示什么意思?预设:16根线代表16个人,圈起来的9根线代表来了的9个人,没有圈的线就代表还没有来的人数。
问题:说得真棒,那赶快根据这幅图试着列式吧。
预设:16-9=7。
设计意图:通过把题意抽象成一幅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分析数量关系,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1)用减法计算。
我是用“想加算减法”算出来的,来了的9人加上没来的7人等于16人,9+7=16,所以16-9=7(人)。
2024年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用数学多余条件讲课教

3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内容概述
本课程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用数学中涉及的多余条件进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和 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识别、分析和处理多余条件的方法。
2024/3/23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余条件的概 念,掌握识别多余条件的 方法。
2024/3/2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处理多余条件时的经验和策略, 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024/3/23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3
27
未能按照题目要求的格式输出结 果,导致答案不完整或不符合规
范。
2024/3/23
18
05 针对性练习与提高建议
2024/3/23
19
基础练习题选讲
题目一
小明有10个苹果,吃掉4个,还剩 多少个?
2024/3/23
题目二
小红有8支铅笔,送给小明2支,还 剩多少支?
解题技巧
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 理解问题中多余条件的概念,并学 会如何忽略多余条件进行正确计算。
识别多余条件
在阅读题目时,注意识别与问题 无关的信息,避免被其干扰。
专注于关键信息
将注意力集中在与问题直接相关 的信息上,忽略其他不重要的细
节。
练习忽略多余条件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在解决 问题时忽略多余条件的能力。
2024/3/23
12
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技巧
2024/3/23
仔细分析已知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教材第 20 页例 5.
【课标要求】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几退位减之后,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是在以往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余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找出有
用条件,排除多余条件,从而求出另一个加数。
【学情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已经比较熟悉,只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解决一个问题
会多出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要理解数学信息,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 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上课——作业检查——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教学策略】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指导发现法、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练习本
【课的类型】新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活动
教学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 1)计算
1)学生通过开火车来
完成口算,并说一说,
11-215-715-9是怎么计算的。
复习 20
13-413-713-6
以内的退位减。
通过复习计算
2)问学生这个题目有和解决问题,让学12-314-516-8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生复习前面所学( 2)解决问题什么问题。
的知识,为后面的
3)学生通过画一画,解决问题打下基
14 只鸭子,走了 8
动物王国里有算一算完成计算,并请础,并导入新课,只。
还剩几只?学生说一说。
激起学生的求知
4)学生通过吃早餐这欲和学习兴趣。
( 3)举一个吃早餐需要东西:种生活中的数学,体会
碗、勺子、面包、粥、足球,让到吃早餐不需要物品
是足球。
学生找出吃早餐用不上的物品。
一 ) 让学生自主根据《数学书》 201)学生已经在家通过
页学习,并完成《导学案》的第 1预习完成了导学案。
页。
2)学生齐读本节课的
二)板书课题,出示本节课的学课题和学习目标,明确
习目标。
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出示课本 P20 的例 5 主题图。
3)学生回顾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
培养学生从情境中
提取数学信息
的能力。
在” 怎样解
答?”环节,运用画
图或摆一摆的
策略直观理解“求
自主学习
1.你从图中知道什么?要解决
的问题是什么?
2.要求“还有几人没来” ,你们
会解决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来板书。
已
知:一共有 16 人来踢球,现在来
了 9 人,我们队踢进了 4 个球(多
余信息)。
问题:求“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4.你们怎么都没用“我们队踢进
了 4 个”这条信息?
三步骤。
4)阅读图中的数学信
息。
5)学生独立思考后,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6)学生汇报知道的所
有数学信息和要解决
的问题。
7)学生开始根据题意
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8)小组讨论:为什么
列减法算式,为什么没
有用到“我们队踢进了
另一个加数” 的数
量关系,确定解题
方法,并由此认识
到多余条件在
解题过程中是
没有用处的。
- 2 -
5.解答得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总结规律。
小结: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就
要找到和它有关系的两条信息,根据这两条和它有关系的信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4个球”。
9)最后再进行检验,并口答。
10)学生们再对此题进行梳理,小结出规律。
实践应用一、当堂练习一、当堂练习通过完成“随
1)读懂题意,先画一堂练习” 使学生更1. 完成课本第 20 页做一做画,再算一算。
好地掌握知识点。
(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重
( 2)想求“母鸡有几只” ,你想
点说明为什么没有用
到“ 5 只鸭”。
怎么解答?3) 让学生小结:根据问
( 3)解答正确吗?
题找与问题相关的信
息,排除多余信息。
小结:这道题中的“ 5 只鸭”与问
题没有关系,所以在解决这个问
题时,这条信息就是个多余信息。
二、质疑探究,判一判。
二、专项训练(找有用通过练习有针
1、王爷爷家里有白猪和黑猪共12
数学信息,排除多余数对性的题目,巩固
学信息。
)所学知识。
头,有羊 4 只,其中白猪有 7 头。
1)学生先读题,全面
黑猪有多少头?所有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求黑猪有
①白猪和黑猪共 12 头。
()多少头,需要的数学条
②羊有 4 只。
()件。
③白猪有 7 头()
2、参加植树的男生有7 人,
女生有 4 人,一共植了 12 棵树。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男生有 7 人。
()
2)也是先读题,再请
同学们找出有用的数
学信息。
进一步通过判
一判熟悉包含有多余
条件的问题如何解决。
②女生有 4 人。
()
③一共植了 12 棵树()
- 3 -
1、自主完成课本P22 第 2 题。
(1)你从图中知道什么?学生
个别回答。
(2)要想求“另一组有几人” ,
我们得知道什么?
小结:根据这两条信息我们就可
以直接解决最后的问题。
(3)你想怎样解答。
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拓展
的?
练习
2、完成课本下面这道题。
一、学生合作探究并
展示探究成果。
1、学生根据课本内
容,独立完成。
2、学生之间相互交讨
论。
3、请学生发言,说明
解题过程。
4、学生小结。
通过完成“拓展练
习” 发散学生的思二、课堂拓展练习。
维,使他们能够灵独立按照解决问题三活运用所学知识。
步完成画图和计算。
关键区分:串与只的区
别。
当堂检测完成《导学案》第 2 页自主检测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查漏补缺
总结课后小结 : 今天我们要掌握解决含有
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实际
问题的方法,大家在解决问题时,
一定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有用的条
件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1)让学生说一说,通
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什么?
2)我的疑惑是什么?回顾小结评
价。
四、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突出对余信息的处理- 4 -
和画图的解决问题策略。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大多能理解问题情境,并能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从儿童的认识规律来说,应该是画图的方法更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本学节课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安排了充分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画图。
画图作为一种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和策略,既能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又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但是课堂上有些学生并不热衷于画图,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题目不是很难,不需要画图,画图的过程有点浪费时间。
本节课的练习我除了让学生按照例 5 的思路,根据解决问题的三步骤做了基本练习,还单独进行了专项的找多余条件的练习,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根据问题找相关的
条件还是掌握的不错的。
本节的课的不足是,在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前面太松,后面太紧,练习也没有完
成,今后需要再设计的更加完善些。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