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doc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
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需要植入到人体内,用于替代、修复、调节人体组织或器官功能的医疗器械。
为了确保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现场检查。
以下是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的指导原则。
一、检查前准备1.确定检查目标: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要检查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和要求。
2.编制检查计划:根据检查目标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和具体内容。
3.准备检查工具:准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如测量仪器、检测设备、取样工具等。
二、现场检查内容1.生产设备:检查生产设备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清洁度、校准情况、运行状态等。
2.生产环境:检查生产区域的卫生条件、温度湿度控制、灰尘和异味情况,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4.生产过程:检查生产过程控制的合规性,包括操作规程的执行、工艺参数的监控、检验记录的完整性等,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
5.产品检测:抽查产品检测记录,核实产品的质量合格率、批次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6.质量管理体系: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文件记录、培训记录、内部审核、不合格品处理等。
三、现场检查要点1.关注重点环节:重点检查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生产环节,如清洁、杀菌、装配、灭菌等。
2.留样取证:对怀疑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或原材料进行留样取证,包括产品的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
3.人员培训记录:检查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正确操作生产设备。
5.应对异常情况:关注异常情况的处理,如工艺偏差、设备故障、员工操作失误等,确保企业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情况,防止质量问题扩大。
四、现场检查报告1.检查记录: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的性质、现场照片、取证等。
2.问题整理和分类:根据检查记录,将问题整理分类,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整改期限。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确保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合法经营、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而现场检查是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现场检查。
一、依法履职原则现场检查人员应依法履职,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现行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应注重依法采集证据,确保检查结果的合法有效性。
二、客观公正原则现场检查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对待医疗器械经营单位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徇私。
检查人员应持中立的态度,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进行现场检查,不给予人身攻击、侮辱或其他不公正的行为。
三、全面细致原则现场检查应全面细致,对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的各项规范要求进行检查,确保对规范要求的全面掌握。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资质、设施设备、经营记录、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培训、不合格品处理等。
检查人员应充分调查、审查证据,全面搜集检查材料,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四、及时公开原则现场检查应及时公开,对检查结果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宣布,并告知可能的后果和整改要求。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期限,并告知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其合法经营和质量安全。
五、指导配合原则现场检查人员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提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和指导,帮助经营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范要求。
同时,应引导经营单位主动配合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解答现场检查人员的问题,并提供相关材料和证据。
六、合理用人原则现场检查应按照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检查人员,并确保检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执法职责。
检查人员应持证上岗,依法履职,确保检查结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平衡检查人员的任务负荷,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责任追究原则现场检查人员应依法履职,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应及时登记并做好相关记录,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最新)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为加强生产监督管理,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指导原则用于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适用于医疗器械注册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含延续或变更)现场检查,以及根据工作需要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
[1]中文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发文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号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发文时间2015年9月25日目录1.12.3.24.5.36.7.48.2.3.64.5.76.7.88.1.92.机构和人员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1]*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一、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环境检查1.环境条件:包括厂房设计、厂房内部通风、空气过滤、温湿度控制等,确保生产环境符合无菌要求。
2.明洁区和无菌区划分:明确明洁区和无菌区的边界,避免交叉污染。
3.压差和气流方向:明确各个区域的压差要求,确保空气流向合理,避免污染。
4.空气微生物监测: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无菌区的空气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
5.无菌区域应急措施:对无菌区域的空气过滤设备和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以备突发情况。
二、生产操作规范检查1.操作人员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其具备无菌器械生产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无菌操作区域:明确无菌操作区域的划分,确保操作人员在无菌区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规范。
3.无菌操作台和器械盒要求:无菌操作台和器械盒应具备无菌操作要求的功能,如易清洁、耐腐蚀、防尘、防轻微震动等。
4.空气流向和压差控制:确保无菌操作区域内的空气流向合理,压差符合要求,避免污染。
5.灭菌包装材料和灭菌流程:检查灭菌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对灭菌流程进行监控。
三、产品质量检查1.灭菌效果检查:对灭菌批次进行检查,检验灭菌器械的灭菌效果达到无菌要求。
2.生产记录:检查生产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3.追溯体系:建立器械追溯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四、员工卫生和培训检查1.基本卫生要求:确保员工服装、手部卫生符合要求,避免交叉感染。
2.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规范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和管理无菌生产环境。
总结: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主要涉及无菌器械生产环境检查、生产操作规范检查、产品质量检查和员工卫生和培训检查等方面。
通过对各环节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医疗器械生产符合无菌要求,保障患者的用量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最新)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
1。
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
1。
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
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
1。
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14—。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一、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应该全面而系统地对生产企业的
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设备管理、
人员培训等方面。
只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检查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质
量状况,发现问题和隐患。
二、依法依规
三、风险导向
四、示范引导
五、信息公开
六、强化监督
总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是保障医疗器械生产质量
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依法依规进行,风险导向,示范引导,信息公开和强化监督,促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
生产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权益。
(完整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最新)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 i。
X2。
X3,其中X i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人表示“机构与人员” 章节,2.1.1的第一位
X
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
2
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
2
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 z
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