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doc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操作流程。
1. 穿戴防护装备,在操作除颤仪之前,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操作安全。
2. 准备除颤仪,将除颤仪取出并放置在患者身边,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之间没有障碍物,以便进行操作。
3. 开启除颤仪,按下除颤仪的开关按钮,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4. 贴上电极片,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完全贴合,避免出现空隙。
5. 分析心律,按下除颤仪上的分析按钮,让设备对患者的心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6. 进行除颤,如果分析结果显示需要进行除颤,操作人员需要按下除颤按钮,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然后按照设备提示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除颤。
7. 监测患者状态,除颤完成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情况稳定。
二、考核标准。
1. 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包括穿戴防护装备、准备除颤仪、贴上电极片、分析心律、进行除颤等步骤,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进行操作。
2. 熟悉设备功能,操作人员需要熟悉除颤仪的各项功能,包括开关按钮、分析按钮、除颤按钮等,确保能够正确操作设备,不出现误操作。
3. 安全意识,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包括穿戴防护装备、确保患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4. 紧急处理能力,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果断、有效地进行除颤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5.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与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进行有效的协作,确保整个救治过程顺利进行。
总结,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能够符合考核标准,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使用除颤仪,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训练,确保自己的操作技能达到标准,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要时)、急救药品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单相:200J→300J→360J成人选择能量双相:150J→150J→200J儿童: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主考老师考核日期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未整理床单位整理污物乱放或遗留用物在床旁12未清洁擦拭除颤仪未使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未洗手、未记录态度评价整体性计划性操作超时相关知识总分2510024态度不认真整体性欠佳无计划性超时相关知识不熟悉-2-2各-1-1-2各-2-2-2-2-2-5累计实得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操作流程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要时)、急救药品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单相:200J → 300J → 360J成人选择能量双相:150J → 150J → 200J儿童: 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 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 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 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 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除颤仪使用流程,检测,考核及记录

除颤仪使用流程,检测,考核及记录
一.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
(一) 目的 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 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
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
电物
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 要时)、急救药品
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
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
均匀涂擦导电糊
单相:200J →
300J →
360J
成人 选择能量 双相:150J → 150J → 200J
儿童: 2~4J/Kg
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
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
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
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
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 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操作完毕,关机
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洗手,记录
二.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00分)
科室姓名日期时间分操作分
三.除颤仪检测流程
除颤仪日常检测图
四. 除颤仪自检、常规维护及维修记录表。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a. 确认患者无意识并没有自主呼吸。
b. 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无潮湿。
c. 确保患者没有穿戴任何金属物品。
2. 打开除颤仪。
a. 按下电源开关,等待除颤仪启动。
b. 确认除颤仪电源指示灯亮起。
3. 贴上电极片。
a. 拿出电极片,揭下保护膜。
b.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右上方和左下方。
c. 确保电极片牢固贴合患者皮肤。
4. 分析心律。
a. 按下分析按钮,等待除颤仪分析心律。
b. 确认除颤仪显示出心律分析结果。
5. 发送电击。
a. 如果除颤仪提示需要电击,确认患者周围人员远离。
b. 按下电击按钮,确保患者没有接触任何金属物品。
c. 确认电击完成后,继续观察患者心律。
6. 结束操作。
a. 如果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b. 关闭除颤仪电源,整理好设备和电极片。
二、考核标准。
1. 准备工作。
a. 熟练掌握确认患者无意识和自主呼吸的方法。
b. 熟练掌握确认患者皮肤干燥和无金属物品的方法。
2. 打开除颤仪。
a.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开机步骤和电源指示灯的状态。
3. 贴上电极片。
a. 熟练掌握电极片的贴合位置和方法。
b. 熟练掌握电极片的保护膜的处理方法。
4. 分析心律。
a. 熟练掌握分析按钮的操作和心律分析结果的确认。
5. 发送电击。
a. 熟练掌握电击前的安全确认和患者周围人员的疏散。
b. 熟练掌握电击按钮的操作和电击后的观察方法。
6. 结束操作。
a. 熟练掌握患者心跳和呼吸恢复后的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的方法。
b.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关闭步骤和设备整理方法。
以上即为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希望每位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除颤仪是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电除颤的一种设备,是临床心血管急救的重要工具。
除颤仪的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必须认真负责,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一、操作流程1、准备除颤仪在使用除颤仪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1)开机:按下电源键,等待除颤仪进行自检,并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2)设置能量等级: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状态,设置合适的能量等级。
一般情况下,初次电除颤的能量等级为120-200焦。
(3)连接除颤电极:将除颤电极连接到除颤仪上。
2、进行电除颤(1)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和意识等情况,确保患者处于麻醉状态。
(2)贴上除颤电极:将除颤电极粘贴在患者心脏部位,确保电极正确粘贴。
(3)设置除颤能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能量等级。
(4)进行除颤:按下除颤键,等待电击结束。
3、检查患者生命体征(1)观察患者呼吸:检查患者呼吸情况,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检查患者心跳:检查患者心跳情况,如有需要,再进行电除颤。
二、考核标准1、操作规范性:操作除颤仪时,医务人员需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如设置能量等级、贴上除颤电极等。
2、技术熟练度:医务人员需要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方法,熟悉除颤仪的相关参数,在操作除颤仪时需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3、注意安全问题: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触碰除颤电极、避免使用带有金属的设备等。
4、患者效果:除颤仪的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操作不当,可能影响患者成活率。
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应仔细检查所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电除颤。
5、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能够迅速反应,并且正确操作除颤仪以拯救患者。
因此,医务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总之,正确使用除颤仪非常重要,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功能的考核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颤仪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12 移开电极板→进行五个循环的 CPR。
每项 2分 每项 2分 每项 1分
2
每项 3分
每项 2分
每项 2分 每项 4分
观察心电显示是否恢复自主心律。
2
2
若除颤无效可重复电击:双向波第二次及以后应 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单相波第二次及以后应 4 选择相同能量。
每项 2分
整理 记录 综合评价
擦净患者胸部及电极板上导电膏→协助患者取 9
舒适体位→清理用物、规范处置。
洗手→记录除颤次数、能量、效果、时间及其他 6
情况。
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
5
操作者逻辑性、熟练程度。
5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5
每项 2分 每项 3分
5 5
5
流程
评估 注意事项 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检查 体位 导电 充电 位置 再次确认 电击 观察 无效处理
除颤仪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操作步骤
标准 分
扣 分
实 得 分
评分 标准
患者意识或监护仪观察;除颤部位有无敷料等覆 3
盖、皮肤是否完整;环境宽敞。
每项 1分
正确使用除颤仪;除颤部位正确;确认放电时无 旁人接触患者及床;放电后 2 分钟即行心肺复 4 苏。
每项 1分
衣帽、口罩、头发、鞋、禁戴首饰。
5
5
除颤仪、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纱布。 6
检查除颤仪→选择非同步方式。
4
协助患者平卧→松开衣扣暴极板上(或将生理盐水 2
纱布放于电极片部位)。 选择所需能量(双向波首选 150~200J,单相波
6 首选 360J)→按充电按钮进行充电。 将心底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心尖电极 板置于左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线在腋中线上紧 12 贴皮肤→两电极板之间相距 10~15cm 以上。 再次确认患者有室颤→操作者及其他人未接触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 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 接线板(必 要时)、急救药品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 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 均匀涂擦导电糊—单相:200J T 300J T 360J 成人 选择能量|_ 双相:150J T 150J T 200J________________ 儿童: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 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 ,防止灼伤皮肤。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 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 ICD 植入部位至少 10cm 。
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5. 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 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
日期:病区:姓名:层级:得分:
项目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目的
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4 少一项扣 1 分
(4 分)
评估1.病人的年龄、体重、心律失常类型、意识状态。
5
少一项扣 5 分
(10 分) 2.除颤仪的性能及蓄电池充电情况。
5
准备1.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
2
2.环境:整洁,安全,有电源、插座、吸氧及吸痰装置;隔帘遮挡。
2 少一项扣 2 分
(6 分 )
3.用物:除颤仪、导电胶、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抢救车、乙醇纱布等。
2
1.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除颤器电源,拔除电源插头( 使用直流电 ) 。
4 少一项扣 2 分2.暴露病人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4 少一项扣 2 分3.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4 不符合扣 4 分4.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4 不符合扣 4 分5.选择合适的能量,充电。
5 不符合扣 5 分
6.放电: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左腋中线第五肋间);
10 少一项扣 5 分
大声嘱其他人员(含操作者)离开病人、病床。
操作7.电极板紧密贴合皮肤,双臂垂直( 5kg 力量按压),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
5 不符合扣 5 分流程的放电键。
(60 分)
8.放电后,立即做一个循环 2 分钟的 CPR。
4 不符合扣 4 分
9.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如仍为室颤/ 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CPR的
12 少一项扣 3 分
同时,再充电,重复除颤步骤。
10.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调至“手动通”。
2 少一项扣 1 分11.安置病人: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情况;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2 少一项扣 1 分12.洗手、记录;拉开隔帘;终末处理。
4 少一项扣 2 分
1. 定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
1
2. 导电胶涂抹均匀,防止皮肤灼伤。
1
3. 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
1
4. 能量选择: 1
成人:单相波除颤用 360J; 直线双相波用120J ,双相指数截断( BTE)波用 150~
注意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
少一项扣 1 分事项步方式。
(6 分)儿童:可以使用2~ 4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
至少为 4J/kg, 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J/kg 或成人最大剂量。
5. 对于能明确区分 QRS和 T 波的室速,应进行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 1
非同步电除颤。
6. 同步电复律通常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1
提问
5
(5 分)
评价1.病人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准确记录抢救开始和结束时间。
3
2.根据病人个体情况正确调节能量。
3 少一项扣 3 分
(9 分)
3.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病人安全,无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发生。
3
考核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