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电动机的运行维护大学论文
电机维护工作总结

电机维护工作总结
电机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正常运转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电机的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电机进行了全面的维护工作,现在我将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对所有的电机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清洁。
通过及时清理电机表面的灰尘和杂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机的散热问题,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对电机的内部进行了清洁和润滑,确保了电机的各个零部件能够正常运转。
其次,我们对电机的电气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测试。
我们检查了电机的绝缘电阻和绝缘电压,确保电机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我们还对电机的接线端子进行了紧固和防护,避免了因为接线端子松动而引起的故障。
此外,我们还对电机的轴承和传动部分进行了检查和维护。
我们检查了电机轴承的润滑情况,确保了轴承的正常润滑,减少了电机的摩擦损耗。
同时,我们还对电机的传动部分进行了紧固和调整,确保了传动的平稳和可靠。
最后,我们还对电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记录。
我们监测了电机的运行温度、电流和振动等参数,及时发现了电机的异常情况,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了电机的正常运转。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维护工作,我们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完善的电机维护工作流程,为今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电机的维护工作,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电动机的毕业论文-浅谈电动机技术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精品推荐】

电动机的毕业论文-浅谈电动机技术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精品推荐】近几十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使得中小功率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乡镇企业和家用电器中,需要大量的中小功率电动机。
因此,电动机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动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方法也很多。
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动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和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电动机是一种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电磁装置,常见的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
从19世纪末期起,电动机逐渐代替蒸汽机成为拖动生产机械的原动力。
虽然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但是电动机的类型增加了许多,并在运行性能和经济指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电动机也成为电动机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
电动机分为单相电动机和三相电动机,没有两相电机。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各种用途中的应用也将在第二章中详细介绍。
运行维护是电动机使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电动机启动前的准备、启动时应注意的问题、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以及电动机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都是保证电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将详细介绍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综上所述,电动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了广泛应用。
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对于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这是电动机旋转的先决条件。
由于三相电源相位之间相差120度,定子绕组的三个绕组在空间方位上相互差120度。
因此,当在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源时,定子绕组就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转子导体(鼠笼条)将切割旋转磁场的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流,转子导条中的电流又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电磁力产生的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沿旋转磁场方向旋转起来。
电动机运行维护规程范文(二篇)

电动机运行维护规程范文电动机是企业中使用最广泛的动力设备之一,它在各类生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维护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动机运行维护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电动机的日常检查与维护1. 外观检查:每天启动电动机前,应仔细检查电动机的外观是否有损坏或异物,确保电动机周围无积水、杂物等影响运行的物质。
2. 温度检测:每天运行结束后,应使用温度计测量电动机各部位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电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各部位的温度应基本一致,如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应及时检修。
3. 绝缘检查:定期使用绝缘电阻计对电动机进行绝缘测试,以确保电动机的绝缘性能良好。
绝缘电阻值低于规定数值时,应立即进行绝缘处理。
4. 轴承润滑:电动机轴承是关键部件之一,应定期对轴承进行润滑。
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轴承润滑,使用适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5. 清洁保养:定期对电动机进行清洁保养,清除电动机表面的积尘和杂物。
清洁时应注意不使用带水分的清洁剂,并避免将水滴进入电动机内部。
二、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机注意事项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在启动电动机前,应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并确认驱动装置和负载是否处于停止状态。
同时,还应检查电动机的联锁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2. 启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启动电动机时,应逐步加大电压,避免电流过大造成电动机过载。
在电动机启动后,应观察负载情况,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电压和电流。
3. 停机操作:在停止电动机之前,应先断开电源,并等待电动机完全停止转动后再进行维护或检修。
在停止电动机后,应检查电机是否完全断电,确认电机停止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三、电动机的安全操作1. 避免超负荷运行:在使用电动机时,应合理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和负载,避免长时间以超负荷运行的方式使用电动机,以免损坏电动机或导致事故发生。
2. 避免潮湿环境:电动机应尽量避免在潮湿或者含有腐蚀性物质的环境下使用,以防止电动机受潮或被腐蚀。
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

摘要 :本研究主要 阐述 了多速电动机 、 潜 水电动机 、 力矩异
步 电动机 、 旁磁 制动 三相异步 电动机 、 防爆电动 机、 电磁调 速三
防爆 电动机要经 常测 量温升有 无异 常 ,超过许 可温升则 不 得 运行 。 要检查 电动机 有无 过载运行 , 即使是短 时过载也不可运 行 。检查 电动机是否 有异常响声、 气味和振动 。 定期检查轴承的 磨 损情况 , 要及 时更换润滑油 。检查 电处 理 。
2 潜 水 电 动机 的运 行 与 维 修
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机试运 行前要 校正转速 表刻度 ,校 验 反馈量。运行 中不可经常作反转运行 , 防止烧坏绕组 。检查 通风
冷 却系统是否堵塞。 缩短低 速运行 时间。 电磁调速电动机在不同 运 行速度 时, 各 部件 发热很不均 , 温度 异差较大。高 速运行时转
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要经常 检查 水泵 出水有无异常 。 此外 , 电动 机在使用 中不能过载 , 还要随 时检查扬程 、 流量是否合适 。使 用
动 机运行 时温 度较高 ,尤其是电枢端 部轴承受电枢 涡流发热影
响 ,并且 电动机 风扇把运行 中的热量 吹进电枢端 部轴承 室 , 所
以, 电动机轴承应保持 良好 的润 滑。清扫离合器 内部的灰尘 , 避 免灰尘被 吸入 到内部 , 粘附在电枢 内孔的表面 , 影响 电动机的安 全运行 , 无法调速 。检查测速发 电机 的测速灵敏度 , 如果 失灵应 及 时处理 。 尤其是控制器的晶体管受环境 温度 影响, 其参数 变化
电动 机内的积水 。 而且 , 要经 常检查 电动机的绝 缘电阻是否 能满
足要 求 。
3 力矩 异 步 电 动机 的 运 行 与 维修
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及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及电动机的运行维护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电动机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动机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电动机技术从其发明之初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最早的电动机是直流电动机,它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通电时产生的电流和磁场相互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然而,直流电动机存在能量损耗高、维护麻烦等问题。
随着交流电技术的发展,交流异步电动机逐渐取代了直流电动机的地位,成为目前主要使用的电动机类型。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可靠,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变电流在定子和转子之间产生旋转磁场,从而使转子转动。
异步电动机适用于各种不同负载要求,广泛应用于风机、泵类、压缩机、制造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等。
目前,电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例如采用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的投入使用,使得电动机性能更加优越。
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当电动机的定子通电时,电流通过绕在定子上的线圈,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根据洛伦兹力和法拉第定律,这个旋转磁场会感应出旋转磁场的作用力,从而使转子开始转动。
转子上的导体感受到这个旋转磁场作用力,导致导体内的电流产生。
这个电流在转子上形成一个磁场,然后与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使得转子开始旋转。
电动机的运行维护:为了保证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必要进行定期的运行维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动机运行维护方法:1.清洁:定期清洁电动机的外部和内部部件,特别注意保护绕组和轴承。
2.润滑:根据电动机制造商提供的要求,在合适的位置添加适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以保持轴承和其他摩擦部件的正常运转。
3.轴承维护:定期检查轴承的状况,确保它们没有异常噪音或运行不稳定的情况。
如果需要更换,应及时更换轴承。
4.绝缘检查:定期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并确保绝缘电阻值处于正常范围内。
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

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力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类型及功率等级的电动机在工业、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可以想象如果它们都集体“罢工”的话,那我们的生产、生活将乱到什么程度,比如:停水、停电、电梯停运、冷、暖气停送等等,将让我们无法想象,所以了解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运行中的维护及停机保养,使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使用它们,让它们更好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关键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维护及保养中图分类号:tm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在我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所普遍使用的电动机其实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具有坚固耐用,维修方便,体积小、易起动、成本低廉等很多优点,因此它在我们的现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由定子和转子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另外还有端盖、风叶、轴承、接线盒等部件。
定子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组成。
可结成星形或三角形连接,转子由转轴、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风叶组成。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旋转磁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接成星形形成对称三相(三相绕组结构相同,在空间中互差120°)星形负载,将它们的首端接到对称三相电源上,分别有对称三相电流流过,各相电源之间的相位差为120°。
正旋电流流过三相绕组,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可知,每个绕组都产生了一个按正旋规律变化的磁场。
三相绕组就会产生一个合成磁场,此合成磁场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旋转磁场,磁场有一对磁场一个n极(北极)一个s极(南极),因此又叫两极旋转磁场,当正弦电流电角度变化360°时,两极旋转磁场在空间也正好旋转360°,这样就形成一个和正弦电流电角度同步变化的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转速决定于磁极的对数,当磁极为1对时(用p来表示磁极对数)即p=1,对工频电流而言,即频率为50hz 的正弦交流电来说,旋转磁场在空间每秒转50周,以转每分来计算,转速n=50*60r/min=3000r/min,当p=2时(四极电机)交流电变化一周,旋转磁场只转1/2周。
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维护论文

浅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摘要:电动机运行中应进行维护,怎样才能及时了解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异常现象进行处理,防止故障扩大引起事故,避免影响安全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绝缘测量电动机正常维护常见故障处理故障一、电动机的正常维护对于停机72小时以上的电动机运行前必须进行绝缘测量。
测量时通常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1kw-3kw电动机,其定子绕组相间及对地绝缘电阻按每伏工作电压不低于1kω,转子绕组及滑环之间每伏工作电压不低于500ω为合格。
二、电动机运行中的维护运行中的电动机必须做好以几方面的维护工作1、监视电动机运行中温度运行中的电动机都要发热,热量在电动机内累积起来,引起电动机温度的上升,导致电动机绝缘损坏,轻则便寿命降低,重则烧毁电动机。
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必须检查温度,检查电动机运行温度的方法一般采用温度表测量法。
2、监视电动机的电流电动机运行时三相绕组电流值应基本平衡。
若各相绕组电流不平衡,则有较大的嗡嗡声;当三相电流不平衡及缺相时嗡嗡声特别大;如果三相绕组电流值不相等的比例超过10%,应停机检查原因,通常测电动机的三相电流时使用钳形表进行测量。
3、注意电动机运行时的声音和气味正常运行的电动机的声音均匀无特殊的尖厉响声。
若电动机过负荷,轴承间歇不正常或滚珠损坏时;则发出“咕碌咕碌”的声响;而转子扫膛及笼型转子断裂脱槽则有严重的碰擦声。
电动机过载发热时,可以闻到特殊的绝缘漆气味;如轴承油严重发热,则可以闻到润滑油挥发的气味;润滑油填充过量也会引起轴承发热。
电动机运行时发现异常声音和气味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运行。
4、注意电动机的振动情况如果电动机运行时振动过大,则应停机检查原因,一般要检查地脚螺钉是否松动,皮带轮及联轴结的紧固情况等。
5、注意电动机的通风情况和环境清洁。
保持电动机的清洁,要求电动机周围不能堆放杂物,要经常清除电动机表面的油污和灰尘,定期清除电动机的碳刷灰,保证电动机的进风出风口畅通无阻。
(毕业论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论文

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和仿真研究摘要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把电机、电子和稀土材料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电机,它具有单位体积转矩高、重量轻、转矩惯量小、控制简单、能耗少和调速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在航天航空、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计算机外围设备、军事等领域及家用电器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设计性能优异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35w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本体设计,包括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性能计算、软件仿真等。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
2、建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先利用解析法对该电机进行电磁设计,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电机进行优化。
3、基于星形连接三相三状态的控制电路,利用Infolytic公司的MagNet电磁场分析软件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其静态气隙磁场分布及动态带负载时的电机特性。
并将软件仿真所得结果与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电机设计,无刷直流电动机,有限元分析,稳态特性第一章绪论1.1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状况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机,其应用广泛,相关技术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中,该类电动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电动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永磁材料的发展过程。
其中,永磁材料、大功率开关器件、高性能微处理器等的快速发展对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进步功不可没。
1821年9月,法拉第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台电机就是永磁电机,自此奠定了现代电机的基本理论基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们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
1873年,有刷直流电动机正式投入商业应用。
从此以后,有刷直流电动机就以其优良的转矩特性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直流电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小功率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其广泛的的应用。
特别是乡镇企业及家用电器的迅速,更需要大量的中小功率电动机。
由于这种电动机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动机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第一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以及对策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机电一体化”这个词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作商业注册时最先创用的。
当时及70年代,人们一直把机电一体化看作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
国内早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电子学”并用,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更流行使用。
80年代,信息技术崭露头角。
微处理机的性能提高,为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采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
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入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关于“机电一体化”这个名词的起源,说法很多。
早在1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副刊就提出了“Electronics”这一名词,从图47.6-1可见它是融合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新兴的技术。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和制造出的产品,称之为机电一体化产品。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机电一体化产品又可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它是集机械元件和电子元件于一体的复合系统。
信息技术驱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连洗衣机和其他消费品也用上了数据库驱动系统。
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和系统集成以及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日显重要。
此外,光学也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
进入90年代,通信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紧密联系的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日益普及。
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
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21世纪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
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
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
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
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
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
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
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
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
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
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
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
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
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
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
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
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第二章电动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一、电动机发展技术及现状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
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反过来,电机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从19世纪末期起,电动机就逐渐代替蒸汽机作为拖动生产机械的原动机,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然电机的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但是电机的类型增加了许多,在运行性能,经济指标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而且随着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一般旋转电机的理论基础上又发展出许多种类的控制电机,控制电机具有高可靠性﹑好精确度﹑快速响应的特点,已成为电机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